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舒文临床之克罗恩病:标本兼治 消痰散结


克罗恩病于1932年由Crohn等人最早描述,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克罗恩(以前叫克隆氏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胃肠道炎性肉芽性疾病,原因至今不明。病变可发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门)的任何部位,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但以末段回肠和右半结肠最多见。临床以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沈舒文根据本病腹痛、腹泻、便血、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主要临床特征,从宏观辨证层面采用分病期、辨虚实、标本兼治,在胃肠道肉芽肿的微观病理层面兼用消痰散结。他认为在疾病的活动期腹痛、腹泻、结肠溃疡、血便、发热突出,为气滞、痰结、毒蕴、肠络受伤,病以标实为主,治标实根据上述症状以行气、散结、解毒、凉血为主。病情迁延日久,因实致虚,标实缓解,贫血、溃疡、消瘦乏力本虚显露,病呈虚实兼夹之变,在祛邪治标的同时兼补其虚,以治其本。尤其坚持一个补虚治本的较长疗程,防止病情复发。现举3例。

脾不统血,痰结肠络案

司某,男,52岁。2013年3月27日初诊。

主诉:右下腹疼痛,间断便血1月余。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劳累后出现右下腹疼痛,便血,在西安某医院住院治疗,行结肠镜检查报告示小肠多发溃疡及黏膜缺损样改变;取活检病理报告示(回盲部位)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炎性渗出及肉芽组织增生。诊断为克罗恩病,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点滴,继后口服强的松、美沙拉嗪肠溶片等治疗,腹痛减轻而出院。出院1周后出现大便带血,腹痛,排便时痛甚,大便隐血(+++)。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76g/L,血沉23mm/h,超敏C反应蛋白3.24mg/L。患者面色晄白,困倦乏力,食欲不振。舌红,苔白腻,脉沉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8)
这几种病你能分辨的清吗?
克罗恩病诊断及治疗方
常常排烂便,当心这一种病!比癌症还难治
牢记“肠”识 | 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要点及方法,值得收藏!
消化系统疾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