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画幅便携机王座之争!徕卡Q VS 索尼RX1RⅡ

随身相机从Rollei35、Minox 35诞生之时,便很快风靡一时,许多使用哈苏、徕卡相机的摄影师都会随身携带一台小巧便携的Rollei 35或Minox 35。因为Rollei 35和Minox 35虽然机身小巧,却是使用35mm胶片的相机,并且镜头素质优秀,体积比许多APS底片的相机都要小许多。随着相机设计技术的进步,随身相机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从20世纪70年代的Rollei 35、Minox 35诞生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无数优秀的胶片随身相机纷纷登上舞台。

在进入数码化后,受限于半导体技术的障碍和新功能的累增,数码相机的体积越发的硕大,便携随身的数码相机传感器大多是1英寸、M 4/3、APS-C等画幅。2012年,索尼发布了全画幅不可换镜头便携数码相机RX1,2015年末,索尼发布了全新型号RX1RⅡ。而就在此前不久,以手动对焦的M系列旁轴机身而闻名于世的徕卡,破天荒地发布了可自动对焦的Q型全画幅不可换镜头数码相机,一个是在数码便携机市场浸淫多年的行业先驱,一个是有着老品牌情怀的数码新秀,谁能夺走全画幅便携数码相机的皇冠?

【参数对比】

从性能上来说,两款相机都采用了德系镜头和日系机身的组合,蔡司T*镜头和徕卡ASPH.镜头难分伯仲,机身参数各有千秋。从参数上来说,RX1RⅡ拥有更高像素的传感器、相位对焦系统和可翻折的液晶屏,在理论上,索尼RX1RⅡ的硬实力稍占上风。

【外观对比】

Top

徕卡Q:顶部中央是机顶热靴,下沉式的右肩坐落着徕卡经典的快门速度拨盘,快门按钮集成了开机和单拍/连拍功能拨杆,最右侧是视频拍摄按钮和曝光补偿拨盘。需要注意的是,快门按钮集成的拨杆有关机、单拍、连拍3个挡位,设计和徕卡M系列数码相机相同,但是从OFF拨至S时,阻尼设置不清晰,很容易一下子从OFF拨到C进入连拍模式。

RX1RⅡ:从左至右依次是弹出式取景器、机顶热靴、模式拨盘、快门按钮&开关机拨杆、C1多功能按钮、曝光补偿拨盘。RX1和RX1R原本内闪的位置被弹出式取景器所代替,从顶部看索尼RX1RⅡ机身更纤薄,虽然按钮数量和徕卡Q差不多,但是布局更加紧凑。

Front

徕卡Q:正面除了一支不可更换的28mm大光圈定焦镜头之外,非常简洁,完全是徕卡式的美学语言,除了没有光学旁轴取景器之外,和M系徕卡非常相似。但作为便携相机,Q的体积实在是有些大。

RX1RⅡ:正面镜头左侧设计了一个对焦模式拨杆,可以选择S、C、DMF、M四种对焦模式。索尼RX1RⅡ的体积明显比Leica Q更紧凑,三围明显要比Leica Q小一圈,而索尼RX1RⅡ所搭载的35mm F2镜头的长度也比Leica Q搭载的28mm F1.7镜头要略短,便携性能上更胜一筹。

Rear

徕卡Q:还是一如既往的徕卡风格背面,3.0英寸10 4万像素的LCD屏具备触摸功能,屏幕右上方有一个无标识的按钮,是徕卡Q独有的框线切换按钮,按下按钮即可在28mm、35mm、50mm当中切换框线。在切换至35mm、50mm框线拍照后,将只保存裁剪后相应视角的照片。

RX1RⅡ:3.0英寸123万像素LCD屏具备折叠功能,可进行上下俯仰。机背的按钮布局非常合理,主要按键都在屏幕右侧,方便单手操作,这个设计在扫街时非常有用,提高单手操作的效率不说,摄影师完全可以熟练的眼睛不离开取景器进行功能的调整。

【小结】

两款相机从体积来看,RX1RⅡ身材更为紧凑,徕卡Q稍显臃肿,在体积上RX1RⅡ有很强的优势。在设计了一个可以覆盖全画幅像场镜头的前提下,索尼将机身设计得非常紧凑,令人惊讶的是即便采取了紧凑的设计,RX1RⅡ还拥有翻折液晶屏。不过RX1RⅡ在强调机身紧凑的前提下,整体握持性有一定下降,对手感有要求的摄影师,不妨加装一块手柄。

【取景器对比】

36 8万像素取景器的视觉效果虽没有RX1RⅡ好,但成像也足够细腻。只是眼点的高度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对戴眼镜的摄影师并不是很友好,距离取景器稍远一点,就无法看到全部的取景画面。不过其较高的刷新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取景时的果冻效应,总体来说还算是相当优秀的。

RX1RⅡ搭载的弹出式取景器虽然小巧,但是性能却不平庸,绝不是为了存在而存在。0.39英寸的XGA OLED Tru-Finder?电子取景器运用了四片光学玻璃镜片,并且有T*镀膜加持,放大倍率为0 .74×,实际取景感受非常流畅,颜色还原也较为准确,虽然取景器像素并没有徕卡Q高,但视觉感受上却比徕卡Q更好。

【对焦对比】

RX1RⅡ镜头有单独的一个镜组浮动对焦,来修正在不同对焦距离时的像差,这样一来,得到的画面中像差更少,画质更佳。

单纯从对焦速度对比来说,徕卡Q的对焦速度稍胜RX1RⅡ,原因是徕卡Q虽然没有相位检测对焦,但是采用了后对焦技术,在对焦时整个镜组中只有两片镜片位移来完成合焦,对焦行程非常短。除了对焦速度飞快之外,徕卡Q还支持触摸液晶屏进行对焦和拍摄。

RX1RⅡ搭载了混合对焦技术,399个相位检测对焦点和25点对比检测(反差)对焦点在拍摄静态画面和动态画面时都可工作。徕卡Q只具备反差式对焦,提供169个对焦点选择(自动分区对焦提供4 9点)。在这一环节的对比上,RX1RⅡ可以算是完胜对手。

【小结】

两者的设计理念不尽相同,徕卡Q的机身布局沿袭传统设计,虽然有些设计并不方便,但是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索尼RX1RⅡ的机身按键布局更强调丰富的选择和快捷操作。基本上常用到的操作都可以不进入菜单就可以完成,而徕卡Q只提供了ISO和白平衡两项功能的快捷按钮,其他所有操作都需要进入菜单逐一设置。例如非常常用的对焦区域切换需要进入二级菜单才能调整,这个功能逻辑在手动对焦的徕卡M上并不存在,但体现在徕卡Q上则非常不方便。

【镜头对比】

徕卡Q:搭载了一支LEICA SUMMILUX 28mm F1.7 ASPH.镜头,镜头结构为9组11片,3片非球面镜片。最大光圈F1.7,最小光圈F16,通过手动光圈环控制,还可设置为自动光圈模式。镜头光圈环阻尼适中,段落感清晰,拧动时非常流畅。镜头的对焦环上设计了颇具徕卡风格的月牙形快速手动对焦指柄,指柄上有一处卡扣,按下卡扣,拨动对焦环,对焦环刻度脱离AF标志,即可进入手动对焦模式。最近对焦距离0.3m,这支镜头也拥有微距功能,拧动镜头根部微距环进行切换,对焦范围0.17m至0.3m。徕卡Q的镜头还具备光学防抖功能,配合镜间快门,低速摄影可以获得较为清晰的画面。

RX1RⅡ:使用了一支Carl Zeiss Sonnar T* 35mm F2镜头,镜头结构为7组8片,3片非球面镜片,其中包含了高素质非球面镜片,从传统的结构优化到7组8片,这支镜头在保留柔和焦外的前提下改进了边角的画质。最大光圈F2,最小光圈F22,光圈环阻尼偏硬,段落感非常明确,宽大的光圈环传递的操作反馈非常清晰。RX1RⅡ还具备微距功能,通过微距环进行切换,非微距状态时最近对焦距离0.3m,微距模式时最近对焦距离0.2m。微距模式下镜头前组整体向前位移,一定程度上可以校正微距时的像差。镜头出色的成像质量和可靠性来自于严谨的生产过程。这支镜头在出厂前要经过多环节测试,工程师会对每一支镜头进行手动校正,以保证稳定的成像素质。

【视角对比】

徕卡Q

索尼RX1RⅡ

徕卡Q:搭载了一支28mm广角镜头,视角略广,畸变控制良好。机内还提供了裁剪功能,1.25×裁剪提供约35mm镜头视角,1.8×裁剪提供约50mm镜头视角。在取景时,通过实体按键就可以进行框线切换。在电子取景器中,徕卡模拟了旁轴取景器中显示的框线风格,非常有徕卡特色。只是由于像素不高,剪裁模式并不实用。

RX1RⅡ:35mm是很容易被摄影师接受的视角,适用的题材广泛,比起28mm来说,35mm更容易被人驾驭,也更具亲和力。镜头的视角介于广角与标准定焦之间,畸变控制优秀。索尼RX1RⅡ在机内也提供了数码变焦的裁剪功能,提供1.4×(约50mm)、2.0(约70mm)×、2.8×(约100mm)、4.0×(约140mm)四个步级,也提供无级变焦。

【画质对比】

中央:能看出索尼RX1RⅡ在放大后,中央区域的细节非常锐利,影调层次保留很丰富,亮部和暗部的过渡清晰,反差适中,被摄体轮廓比较立体,能够从背景中区分开来。徕卡Q的过渡同样非常细腻,解析力很高,但是受限于比RX1RⅡ少一半的像素数,成倍放大仔细观看,细节的保留不如RX1RⅡ,这是传感器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边缘:边缘非常明显地能看到徕卡Q的劣势,解析力有一定的下降,画面中砖缝、油画中人物细节有一定的劣化,轮廓已经不够鲜明。RX1RⅡ的边缘画质虽然也略有下降,但是倚仗于424 0万像素传感器与Sonnar T* 35mm F2镜头的合力,画面中画框的轮廓仍然比较清晰,反差表现不俗。

【小结】

对于徕卡Q对画面边角畸变进行的机内校正效果许多人都抱以怀疑态度,许多摄影师担心通过校正计算并且插值后,边角画质会有严重的劣化和锯齿情况。实际拍摄对比来看,徕卡Q所搭载的SUMMILUX 28mm F1.7 ASPH.镜头表现出色,画面中央区域解析力很高,边缘部分也没有差异极大的劣化,从画面中央到边缘,画质水平属于正常的线性下降。

索尼RX1RⅡ搭载的蔡司Sonnar T* 35mm F2镜头配合4240万像素传感器,画质表现惊人,高像素对画质提升的作用毋庸置疑,RX1RⅡ拍摄的画面不论是中央还是边缘,100%放大仍可以看到有丰富的细节保留。索尼RX1RⅡ搭载的35mm定焦镜头采用了浮动镜组设计,用来校正各个对焦距离下的像差,确保最佳画质呈现。RX1RⅡ还搭载了独特的可调节低通滤镜功能,可以根据需求打开或关闭低通滤镜。对比两款相机的画质呈现,RX1R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画质表现的优势。

【去低通对比】

索尼RX1RⅡ低通滤镜功能:关

索尼RX1RⅡ低通滤镜功能:中

索尼RX1RⅡ低通滤镜功能:高

徕卡Q无低通滤镜

低通滤镜是一块位于感光元件前端的光学元件,主要作用在于消除数码相机易于产生的摩尔纹,不过同时也会损失一些画面细节。索尼在RX1R上取消了低通滤镜,对画质的提升很明显,不过在拍一些织物或建筑物等高密度纹理的对象时会出现杂色干扰和摩尔纹。虽然说感光元件像素的提升已经将这一现象抑制到几乎肉眼不可见,但考虑到专业摄影师的需求,RX1RⅡ上搭载了独有的光学可调节低通滤镜功能,有关闭、标准和强三挡可供选择,在拍高密度纹理的被摄体时,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徕卡Q则是直接取消了低通滤镜,虽然可以提高画质,但因为徕卡像素偏低,在拍摄纹理细密的被摄体时容易出现摩尔纹。

【高感画质对比】

RX1RⅡ:噪点处理风格更趋于通过计算来消除噪点,100%放大之后可以看到画面纯净度依旧很高,但物体边缘的反差偏低。

徕卡Q:在进入ISO12800之后,噪点已经非常明显,不过在极限高感阶段,还是能看到它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画面中的细节,涂抹非常少,伪色现象并不突出。

【小结】

不同像素数的高感对比下,RX1RⅡ并没有因为高像素而落于下风,在高感区间的比拼上,两款相机的高感表现都非常优秀,从实用角度来说,ISO6400~ISO12800都尚可使用。但是从两款相机100%放大对比可以看出,索尼和徕卡机内算法对于噪点的处理风格是完全不同的,RX1RⅡ通过非常专业的算法进行降噪,得到较为纯净的画面,在纯净和细节间找到了最优。而徕卡Q可能是为了保留细节,降噪的程度较弱,高感区间的噪点非常明显。

【结语】

索尼RX1RⅡ画质表现巅峰,徕卡Q不仅仅是情怀

拥有4240万像素并且可调低通滤镜的RX1RⅡ,画质表现超越徕卡Q毫不意外,混合对焦模式、优秀的35mm定焦镜头,都是值得摄影师倾囊的理由。对于RX1RⅡ,编辑给出的评价是,这是一款综合性能优秀的全画幅便携数码相机,用它来拍照完全专业、完全够用,并且体积非常紧凑。徕卡Q则展现了它不仅仅是情怀的一面,它的出现把徕卡X、徕卡T系列自动对焦相机不堪专业使用的印象完全颠覆。两款相机的比拼到了一个非常难以取舍的地步,编辑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只能给出这样的结论:如果你喜欢35mm镜头的视角,RX1RⅡ是你不二的选择;如果你喜欢28mm镜头的视角,徕卡Q满足你的一切幻想。不过,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徕卡Q的市场售价为35000左右,RX1RⅡ的价格仅为20000出头,就性价比来说,RX1RⅡ绝对是遥遥领先。

徕卡Q

徕卡(leica)Q (TYP116) 全画幅数码相机 德国原产 WIFI功能

¥31399.00 京东

索尼RX1RⅡ

索尼(SONY) DSC-RX1RM2全画幅黑卡数码相机 35mm F2 蔡司定焦镜头

¥22999.00 京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机选购宝典:适合自己最重要
拍照就要文艺范儿 清新属性的相机推荐
相机这么多,我该如何选?(索尼篇)
看完不后悔!教您买到最适合自己的相机
这些器小活好的照相神器,让拍照大神都羡慕不已
8大万元内器材大起底,总有一款适合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