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家说史)钱穆:怎么看中国历史?

编者:史家说史系列,是要用易懂好玩的方式介绍著名学者的观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大名鼎鼎的专业人士的意见,通常要更靠谱一些。我们只是好玩的搬运工。

钱穆(1895-1990),字宾四,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被称为“史学四大家”之一。他毕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举现代新儒家的旗帜,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魂归故里。

(钱穆像)

他的名著《国史大纲》,写于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出版后就成为当时各个大学通用的历史教科书。全书贯穿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弘扬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奠定了他史学大家的地位。到现在,依然是专业历史学习的必读之物。

然而,《国史大纲》是半文言文,现在一般人读起来会比较难理解。而且,大概是为了保持经典的原貌,国内出版的书也大都是繁体竖版,读起来不太习惯。本文特摘录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史大纲》)

1、中国人的历史信念

翻开书第一页,要读此书,请先具有以下信念:

①、任何有文化的人,应该对中国历史略有所知。(否则,顶多算一个有文化的人,不能算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②、应该对中国历史抱有温情和敬意。(否则,跟对外国历史没啥区别。)

③、应该不会认为过去的中国一无是处,而现在才是时代的顶峰。(如果真的这么认为,这也太浅薄狂妄了吧。)

④、只有满足前3条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才有再度崛起的希望。(否则,每一次社会改进,都是被外来文化的征服,而不是中国文化自身的改进和发扬。)

虽寥寥数语,却振聋发聩,使人警醒。下图是原文,可细读。

(《国史大纲》第一页)

2、中国人的历史知识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记录最完备的国家。一时间长,二没有间断,三记录详细。然而中国是最缺乏历史知识的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知识不同于历史资料。历史资料是随着时间越积越多,而历史知识是对历史的认识,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间不断更新,目的是要“鉴古而知今”。

中国过去的全部活动,称为历史。其中记录下来,流传到现在的,都是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由前人记录,是前人对历史的认识。而后人的认识,又必须从前人的历史资料中挖掘获取。如果不依赖历史资料,空谈史实,则是胡乱臆想,无助于对现实的认识,也就失去了历史的价值。

大家经常说改革。要改革,就必须要知道历史。不知道历史,不认识旧事物,如何建设新事物?如果凭着热情和蛮劲瞎干,则只会有破坏,而没有改进。藐视历史,才是一切真正进步的敌人。只有对过去有真实的认识,才能对现在有真实的改进。

而且人之常情,对任何事物要先认识了解,才会有感情。感情深厚了,才能为之奋斗牺牲。人感情最深的通常是父母,然后是爱人朋友等。感情越深的人,通常认识了解得也越深。所谓,知之深,爱之切。

对国家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过去的历史一无所知,那么其族人对民族也不会有深厚感情,更不会为之而奋斗牺牲。这个民族最终也将无法在世界立足。

只有对中国历史有真实的了解,才能对中国有真实的改进。只有对中国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才能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中国人需要的历史知识。

3、历史的个性

假如要给一个运动员和一个音乐家来写传记,给两个人记录的事迹必然是完全不同。因为,运动员的个性,他的生存环境以及他追求的事业,与音乐家截然不同。

要讲一个运动员,必须从和运动相关的各方面去讲,怎么入门的,如何训练,参加哪些比赛,竞争对手有谁等。其他的,如日常起居、饮食、嗜好、信仰等,是否与常人一样,是否记录,都无足轻重。

如果从音乐家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呢?某年音乐大会,这个人没参加;某年歌曲大赛,这个人也没上场。不但不突出,反而是个渣。因为运动员的事业根本不在音乐上,不可能在音乐的角度讲出一个运动员的伟大。

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只有了解其国家民族的个性所在,才能把握其特殊的环境和事业,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民族的精神。

然而,现在很多人都犯了这种低级错误。说起政治,中国没有“英国大宪章”,没有“法国大革命”,所以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都是专制黑暗的历史”。说起思想,中国没有马丁路德的信仰自由和宗教革命,所以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都是思想封闭”。说起社会经济,中国没有哥伦布,没有大资本,所以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都是封建社会,长夜漫漫”。

这就像是,你看到运动场上,你争我夺,竞争激烈,精彩纷呈,却不知旁边音乐厅里,琴韵悠扬,天籁之音,美妙和谐,另有一番境界呢。

(云南宜良岩泉寺,钱穆教授著书处碑)

4、中国的和平发展

对于中国的历史,仔细观察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就是中国经常是在和平时期得到大发展,而很少在惊心动魄的大动荡中取得划时代的进步。而相反,西方史则常在战争中不断进步。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大规模的从社会底层发起的战争。这些战争通常只是带来社会混乱,人民牺牲,而不能取得有意义的大进步。除了秦末的刘邦,元末的朱元璋算是例外外,其他如汉末的黄巾,唐末的黄巢,明末的李自成,清末的太平天国等,都是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创伤,而没有什么成就。

这是由于中国立国规模之大,社会之复杂,导致在中国的民众革命,往往发动起来很难,收拾起来更难,结果往往跟预期不一样,破坏远大于建设。

打个比喻,中国历史就像一首诗,西方历史就像一本剧。作为戏剧,一幕一幕之间有截然不同的变化。而诗歌则在和谐节奏中逐渐进展到新阶段。这也难怪,诗歌和戏剧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学地位也截然不同。

苏格拉底死于一杯毒药,耶稣死于十字架,孔子梦到自己要死了,早上起来,扶着拐杖散步,边走边唱,泰山要倒了,房梁要坏了。三位民族圣人的死去,景象也如此的不同,正反映了民族精神的不一样啊。

(孔子梦奠两楹)

5、中国的民族精神

大家喜欢将罗马帝国与秦汉相比较,却不知道两者建国的基础完全不同。罗马是以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不断向外扩展势力形成的。广阔的环地中海的疆土是被罗马武力征服而被统治的。然而一旦中心力量减弱,被蛮族侵入,就如同被利刃扎入心窝,整个帝国都崩溃瓦解。

而秦汉的统一,则不是这样的。而是由四周的优秀力量,汇集一起,共同参加,而形成的中央。因此,中国建国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构建这个中央,而不是对四周的征服。

罗马就像一个房间里挂了盏巨灯,光耀四壁;而秦汉则是四壁上无数的小灯,交相映射。对于罗马,一旦打碎巨灯,整个屋子都暗了;而秦汉则只要灯不全坏,则依然有光。因此,罗马只能威震一时,而中国辉煌至今。

那么有人要问,自秦以来二千年,中国的社会进步在哪里?就在于逐渐扩大的地域范围,逐渐传播的中国文化,逐渐平等的政治机会。进程的快慢不论,但演进的方向,是毫无疑问的。

西方文化的发展,特点在于转换,如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西方历史演进,从埃及、巴比伦、波斯到希腊、罗马,波澜层叠,被湮没于波涛汹涌下的,不知有多少国家,有多少民族。

而中国文化的发展,特点在于扩大。中国历史的演进,从两汉隋唐到宋元明清,一脉相承,绵绵不绝;而与中国相邻的民族,要么一起融合而同化,如辽、金、蒙古等,要么接受中国文化,一同并行,如日本、朝鲜、越南等。

西方史常表现为力量。历史的起伏,是旧力量的解体,新力量的产生。革命是新力量与旧力量的冲突。革命成功,意味新力量登台,社会进入新阶段。

中国史常表现为情感。历史的起伏,是维系国家社会内部的情感的麻木或觉醒。情感一旦麻木,这国家社会内部不能维系,从而引起大混乱。中国的大混乱,如洪水泛滥,泛滥越广,越无力量,只有破坏,而无长进,只有等到安定和平,才能逐渐恢复其生命力。

总而言之,中国的民族精神,不是对外的冲击力,而是对内的感情融合。

理解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就知道沉醉于用一种力量推翻另一种力量的斗争,在中国是没有前途的。

(江苏苏州俞家渡钱穆墓)

本文观点来自:《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由于本人水平不足,如理解有误,请各位指出赐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穆先生:纠弹知识界浅薄荒谬的文史观
【南京大屠杀80周年忌】钱穆先生:更用何种力量,对此强寇作殊死抵抗?!
国力与史力
【读书会】《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一)
钱穆的国史大纲2
在钱穆先生的所有著作中,这本书比《国史大纲》写得还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