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道德经》第十三章

对于这一章的解释有很多的分歧,一种解释认为是:宠和辱 , 都是惊恐现象 , 可是留下了大忧患 , 总是由于人的自身概念。

一种解释认为:得到尊崇或者失去尊崇都要有所警惕,处于尊贵的位置而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自我”的意识。

两者的解释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一个是泛化的解释,一个是针对处于侯王将相尊贵地位的人的角度来解释的。但是不管怎样的解释,他们都是对老子这个观点的同意。他们认为老子这样的观点是符合“道”的,是被人们所能够接受的!

在苏辙的解释为“古之达人,惊宠如惊辱,知宠之为辱先也;贵身如贵大患,知身之为患本也,是以遗宠而辱不及,亡心身而患不至。”

也就是说,世人皆愿受宠而惧辱,唯明白通达的人宠辱若惊而求无为,贵大患若身而求“百姓之心”。

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说到“无为”的观念。人们总认为老子的无为是一种出世的概念,其实老子的无为更多的讲的是入世的行为准则。他不希望人们处于高位而忘记了“不敢为天下先”的教导。不希望人们处于俗位,还自以为“昭昭”与“察察”。老子希望人们都能够像水一样的谦卑、无私。如果一心为自己着想的话就不可能“成其私”只会让自己陷入“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的祸患之中。

所以我认为老子说的这句话,就是要告诉人们两个道理。宠辱不惊,就是要人们学会站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一种境况。不管现在你是得宠的还是失宠的,你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得宠时,你要学会站在众人的后面,将自己的光芒隐去。当自己失宠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让自己进入一种无明的状态之中。要明白世事皆变化。在众人都“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的昏昏状态中,你要“独顽且鄙”依旧保持自己的高尚的品格。

贵大患若身:是要告诉我们,不要将自己看的很重,这样自私的念头只会给你招致灾祸。当你事事以自己为中心的时候,就像让祸患时时尾随在自己的身边,像一个定时炸弹。你的时刻谨防他爆炸。所以我们应该将自己贵身的那股力量,运用到为社会为他人的事业中。真正的幸福才会跟随在我们的身边。就像老子讲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 成其私。”当你不为自己着想的时候,什么好的事情自然就来到了你的身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老子提出的宠辱若惊如何演变成受宠若惊
十个成语,洞见《道德经》的智慧!
曾老师《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为何有人提拔你的时候要特别小心?
温国兴:宠辱若惊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13,14)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宠辱若惊”,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