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诺奖 | 诺贝尔、普利策、格莱美、奥斯卡,鲍勃·迪伦就差一枚奥运金牌啦!


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独家整理诺贝尔文学奖鲍勃·迪伦

北京时间10月13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美国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称:鲍勃·迪伦为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带来了全新的诗意表达方式。(for having created new poetic expressions within the great American song tradition.)

如今,迪伦本人早已拿奖拿到手软,格莱美、奥斯卡、普利策、金球奖,加上这回的诺贝尔,有人笑称,他现在只差一块奥运金牌了。诺贝尔奖向来鼓励多元与创新,如果读过他写的词,就会明白歌声下的文字所带给人的意义,迪伦获奖的确足够分量。先听首歌,回顾一下他的获奖历程吧。

我的音乐绝不轻松。它们并不友好或者成熟、甜美。它们可不会温柔地靠岸。我猜你可以说它不商业。不仅如此,我的风格不合规则,无法被电台简单地分类。而这些歌曲,对我来说,比轻松的娱乐要重要得多。它们是我的感受器,指引我进入某种与现实不同的意识中,某个不同的境界中,某种自由的境界。

——鲍勃·迪伦

格莱美奖

12次提名只有一次未获奖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道至今,鲍勃·迪伦已经在流行乐坛活跃了近五十多年。1963年,鲍勃·迪伦音乐生涯中的首张专辑《Bob Dylan》拿到了当年格莱美最佳民谣录音奖的提名,但最终并未获奖,这是鲍勃·迪伦12次格莱美提名当中唯一没有拿奖的一次。进入70年代,鲍勃·迪伦更多地从黑人的Blues以及Gospel音乐当中获得灵感,创作了大量的充满自醒意识的作品,比如《Slow Train Coming》。

Slow Train Coming 1979.08

1973年,他参与的慈善现场专辑《The Concert For Bangladesh》获得了当年综合类“年度最佳专辑奖”,这是他第一次拿格莱美奖,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

1979年,迪伦依靠单曲《Gotta Serve Somebody》获得了最佳摇滚男歌手奖,1989年,鲍勃·迪伦与他的超级乐团The Traveling Wilburys一起获得了当年格莱美“最佳摇滚组合奖”,很难说有哪支乐队的阵容可以比得上强大的 The Traveling Wilburys。除了鲍勃·迪伦和美国民谣巨人TheBeatles成员George Harrison以外,The Traveling Wilburys这支超级组合中还有流行巨星Roy Orbison、民谣摇滚巨匠Tom Petty以及ELO乐队的核心人物Jeff Lynne。然而,把The TravelingWilburys称为是一个乐队似乎并不恰当,这几位大腕只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以随时聚在一起唱歌而已。

1991年,鲍勃·迪伦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被评为摇滚影响最大的作曲家和标志性人物。之后他和他的专辑分别获得格莱美最佳摇滚男歌手、最佳传统民谣、最佳当代民谣专辑,他的《被遗忘的时光》拿下格莱美奖年度专辑。鲍勃·迪伦最后一次染指格莱美是2006年,在这一届的格莱美奖中,他获得了“最佳当代民谣/美国专辑”(《Modern Times》)和“最佳摇滚歌手”两个奖项。

早在1973年,格莱美奖就设立了一个特别奖项——格莱美名人堂,是为表彰“那些高质量或者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入围格莱美名人堂的门槛很高,首先要求作品必须发行已满25年以上。

从1994年至2006年,鲍勃·迪伦一共有三张专辑和三首单曲入围格莱美名人堂,三张专辑分别是1966年的《Blonde on Blonde》、1965年的《Highway 61 Revisited》和《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而三首获奖单曲分别是《Blowin' In The Wind》《Like A Rolling Stone》和《Mr.Tambourine Man》。

奥斯卡与金球奖

Things Have Changed

2000年,派拉蒙出品了喜剧电影《奇迹小子》(Wonder Boys),由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道格拉斯饰演的曾为小说家的中年文学教授,在写过一部获奖小说之后的7年里,再无作品发表,生活也在一夜间变得灰暗。几经转折,他才发现生命中的真爱,而生活的难题也迎刃而解。

《奇迹小子》海报

这部当年被誉为“票房炸弹”的畅销片获得了2000年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和最佳电影剪辑的提名,正式获奖的则是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歌曲——由鲍勃·迪伦亲自制作并演唱的《Things Have Changed》。2001年,迪伦同样凭借这首单曲拿到了金球奖的“最佳原创歌曲奖”。《Things  Have Changed》虽然曲调欢快,但歌词却略带悲伤。如同迪伦的其他作品,读他的歌词,就像在读一首诗:I’m looking up into the sapphire-tinted skies / I’m well dressed, waiting on the last train.(仰头看看蓝色天空,我一身光鲜,等着最后一趟列车。)

其实,这不是鲍勃·迪伦第一次参与电影制作。在IMDB上,他为影视配乐的记录就有612条,不仅如此,鲍勃·迪伦出演过7部电影,自编自导了两部纪录片。2005年,鲍勃·迪伦还参演了美国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的首部人物传记长片《没有家的方向》,本部纪录片用长达约4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了鲍勃·迪伦这位美国民谣大师从1961年到1966年间的传奇历程。

普利策奖

后9·11时期的音乐

2008年,鲍勃·迪伦因“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的巨大影响,及作词中透露的卓越诗性”获得第92届普利策特别褒扬奖。

委员会执行官西格·吉斯勒表示:“我们可没有在某个下午随便找找,然后就说‘为什么不把这个奖给迪伦呢?’我们要纵观过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努力,来找出谁才是最受之无愧的人。”

普利策奖是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艺术类大奖,一直以来,普利策奖都倾向于古典音乐,摇滚乐一直无法登堂入室。因此,鲍勃·迪伦的获奖打破了普利策保守的厚墙。对此,有报纸宣称:“作为第一位得到普利策奖的摇滚乐手,他让音乐载入史册。”

就在获奖前的最近几年,有关他的书和自传体电影一直都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人们心中,鲍勃·迪伦已经功成名就,依照他的资历与地位,完全不需要再通过出唱片来证明自己。然而迪伦并没有休息,2006年,他推出了专辑《摩登时代》,表达了自己对恐怖主义阴霾笼罩下的世界形势的态度,专辑最后一首近9分钟的歌曲《Ain’t Talkin’》就是最好的证明。《摩登时代》这个名字也是从1936年卓别林的同名电影中汲取的灵感,同电影一样,专辑中幽默与悲剧的成分相当,是迪伦眼中当时普通美国民众生活的模样。

这块滚动不歇的石头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滚到了21世纪,美国媒体纷纷开始讨论,要不要授予他一个普利策音乐奖。鲍勃·迪伦真的拿了普利策奖后,时任普利策奖行政官的西格·基塞勒也未感到惊讶,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普利策奖虽已经走过92个年头,但仍焕发着青春活力,评判标准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以期让奖项更趋多元化,原本名不见经传或不为正统经典评论关注的候选人都将重新进入评审视野。

这样看来,似乎是鲍勃·迪伦遇上了好时代,而《旧金山纪事报》著名音乐评论人Joshua Kosman认为:“我认为鲍勃·迪伦并不需要这个奖项,只是普利策奖需要鲍勃·迪伦。”

诺贝尔文学奖

时代变了,依然是诗人

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因为崇拜诗人迪伦·托马斯,改名为罗伯特·迪伦,后来索性就叫鲍勃·迪伦,可见迪伦对于诗歌的热爱程度。公开表彰他为重要诗人的,是20世纪顶尖文学评论家克里斯托弗·里克斯(Christopher Ricks):“迪伦的歌词已经进入了不朽的行列,与弥尔顿、济慈和丁尼生并列。”有人甚至推测,里克斯对他的推崇,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迪伦获得普利策奖。

其实,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算意外,鲍勃·迪伦早已出版过文学作品,包括超现实主义的小说《塔兰图拉》,自传《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回忆录》,其中自传还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佳图书之一。

有趣的是,在中国,迪伦最早也是以文字而不是音乐的方式出现的。在莫里斯·迪克斯坦的《伊甸园之门》一书中,有整整一章专讲迪伦,看得嗷嗷待哺的中国青年干着急,听不到歌,只能加倍把他想象成一个20世纪60年代革命尤物。直到8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人才通过英语教材有声读物听到了那首被翻译为《答案在空中飘扬》的《Blowin’ in the Wind》,迪伦在中国的最初乃至最大的贡献,是通过这首他二十五岁之后就差不多不再唱的成名作普及了英语,并且普及了这个后来满大街都爱用的中译句式,比如《信仰在空中飘扬》。

中国人本就是历史感很强烈的民族,喜欢鲍勃·迪伦的确在情理之中。鲍勃·迪伦本人一直关注现实,他每个阶段的作品,都能深深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面貌,比如《时代变了》,这张发行于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四个月的专辑,就是那个时代最为壮阔的政治宣言之一,而专辑封面紧蹙双眉的愤怒神情,也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脸孔。

2010年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携夫人米歇尔在白宫举行了一场纪念美国人权运动的音乐会,也邀请鲍勃·迪伦来献唱《时代变了》。不过,鲍勃·迪伦依然很特立独行,非但不参加排练,就连音乐会当天和总统夫妇媒体拍照环节都丝毫不感兴趣。

2010年2月10日,奥巴马在白宫举行纪念美国人权运动音乐会,鲍勃·迪伦献唱《时代变了》  

奥巴马说两人仅有的互动就是礼节性的握手和迪伦离开时报以的一个笑容。“如果他做些别的什么,那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鲍勃·迪伦应该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拿过格莱美、奥斯卡、普利策、诺贝尔的人物,他对这个世界有一套独具个性的看法,任何描述都不如他本人的文字来得带劲:民谣音乐界一直是我必须离开的乐园,就像亚当必须离开伊甸园。这个乐园太过美好。再过几年,一场狗屎风暴即将涌现,很多东西要被拿来烧。胸罩、兵役卡、美国国旗,还有桥——每个人都梦想着兴风作浪……前方的道路将变得危险,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还是踏上这条路。眼前即将展现的是一个奇怪的世界,一个雷暴云顶、闪电边缘呈锯齿状的世界。许多人误入歧途,从未能回归正轨。我则勇往直前,走入这个宽广的世界。有一件事是确定的,这个世界不但不是由上帝掌管,也不是由魔鬼掌管。——鲍勃·迪伦:《像一块滚石》

资料来源:东方早报、马世芳《地下乡愁蓝调》、张铁志《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上所有的逼,都被你装了!
美国摇滚民歌之父Bob Dyla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让喜欢爵士却还在陪跑的村上春树怎么想?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美国民谣诗人鲍勃
2016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获奖
鲍勃·迪伦凭什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惊煞众人!鲍勃·迪伦摘诺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