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东坡书法及其人:那温暖迷人的荡漾

品读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常常会感觉到一种荡漾,在心灵的深处。

那是一种美妙的荡漾。

那是一种温暖的荡漾。

那是一种迷人的荡漾。

那是一种疼痛的荡漾。

是的,东坡的书法里荡漾着一个古代知识分子的洒脱、幽默、达观;荡漾着一个杰出诗人的内在的风神、情怀、学识;荡漾着一个优秀书法家的一种萧然意远、旷达宁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荡漾着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人的文化品格、精神品格和自由人格。

苏东坡实在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和极高的成就。于古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追求“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艺术境界;诗歌方面,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叶燮《原诗》中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于词方面,他开豪放一派,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于书法方面,他为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绘画方面提倡“诗话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后来“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清人屠隆赞誉东坡“坡老姓名,至今口于妇孺”。

东坡名气那么大,人又那么好,他这一生中写下的诗、词、文章、书信、日记等可谓不可胜数,但东坡的书法作品经元祐党籍之禁,毁灭者多多,因此,流传下来的并不是很多,这,实在是让人痛心。而存留下来的,更是弥足珍贵。东坡的书法作品传世的、我们经常见到的有《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前赤壁赋》、《次辩才韵诗》等等。

东坡的书法作品随意、自在,是神妙之境,是无意于佳乃自佳,用佛家语讲是得大自在。仔细品赏,东坡的书法中还有一种可贵的儿童的稚拙。老辣与稚拙并存,浓郁的书卷气息,人性和人格的精神映照,苏东坡的书法境界实在是少有人能及。古人好言知人论世。黄山谷评论苏东坡的书法时说:“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浩,至于酒酣放浪、能忘工拙时,字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山谷是知书之论,他是东坡书法流变的亲密见证者,他的评论也比较准确地概括了东坡从早年到晚年的书法嬗变。

大多数时候,东坡的书法线条、气息,是欣悦的,澹然的,读其贴,可以读到他软毫在手,笔随神驰,逸兴遄飞的模样,如他的《李白仙诗卷》等。他也有激越,激励,愤懑,悲怆,映像到书法里,便成了一种轻微的动荡,东坡的书法,线条是朴厚的、雅静的、飘逸的,也有矛盾、疼痛、激愤的交织,最显著的如他的《黄州寒食诗帖》。

东坡论书论画,多有嘉言。他尝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这句话,实在也是对他自己书法的最好注解。今人提出“学者书法”,当年的东坡可谓是响当当的学者书法的领袖。苏东坡曾说,“吾虽不善书,但知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尝谓不学可”。这是他的自信与自负。他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是他的自信与自在。苏东坡还有一句关于画画的名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影响深远,但也经常遭人误读。人们通常讲,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意”,当是意趣、意味、意蕴等。东坡的书法,富有意蕴、意趣横生、意味无穷。

东坡书笔法丰腴雄劲,点画生动,顾盼多姿,极富韵趣。有不少书法家的作品,太过于工整了,少了机趣。我倒觉得,苏东坡的书法与陶靖节先生的诗歌可有一比,都是滋味醇厚,又不失本真,而且气息好,是绚烂至极的平淡。古人爱以人喻书。苏书若以美人喻,当是学问品貌俱佳的大家闺秀,同时心头还存有乡野姑娘的烂漫和淳朴。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每每想起诗翁泰戈尔的这句诗,我总是想到老苏。老苏仕途坎坷,很多政治上的倒霉事他都摊上了。江湖险恶是一个原因,心性良善无防人之心、才高招人嫉恨等也是一个关键原因。也许因为这种种坎坷磨难的历练,才有了人性和人格的光辉在他身上越来越浓郁、浑厚的积淀。所以,山谷一再评论他的书法,钦敬他的人格与书格:“早年用意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其彭城以前犹可伪,至黄州后,擎笔极有力,可望而知其真赝也”,“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淡,乃入微耳。”人格与书格,相映生辉。东坡晚年被贬谪到海南后,书法又为之一变,元人郭畀如此评价:东坡晚岁自儋州回,挟大海风涛之气,作字如古磋怪石,如怒龙喷浪,奇鬼搏人,书家不可及也。

如果说老米的书法透着辣味,山谷的书法带着浓郁的涩味,而东坡的书法则是清,清明,清朗,清润,清通,清气洒然,一以贯之。

东坡的诗词、文章、书法,看似都不十分着力。这是天性与学力所到,所以,自然而然有这样的神通,这样的境界。

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朴拙自然,浑厚自在,静穆大气,从容洒脱;他的《李白仙诗卷》,条达畅茂,气象峥嵘,恰如诗中所言,是绕树的春风,日与化工进;他的《桤木诗卷》,遒劲茂丽,气韵生动,意态雍容,萧散自在,正如他《次韵子由论书》中所言,是“端庄杂流离,刚健含婀娜”;他的《次辩才诗韵》,丰秀雅逸,疏朗清爽,澹然自在,神完气足。东坡最有名的帖当是《黄州寒食诗帖》,写此帖时东坡47岁,是他写于被贬黄州之时,书写时当是眼含热泪,感情激荡,奋笔疾书,沉郁顿挫处,时或哽咽,情不能已,调整情绪,再度挥毫,融情入纸,笔墨淋漓,跌宕多姿,这是忧愤心境交织下的书法杰作,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东坡曾论书说,书必有神、气、骨、肉、血,《黄州寒食诗帖》,可谓神完、气足、骨鲠、肉丰、血润,其情感内蕴堪与王右军的《丧乱帖》、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相媲美。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觉得是最具东坡书法佳趣和奇趣的当是他的《王齐翰勘书图跋》,好友王定国(晋卿)突然失聪,东坡断定是精神作用所致,于是写了一封风趣可爱的小简,居然真让好友书到病愈。东坡此书帖,结构自在,个性色彩浓郁,醇雅浑朴,风神萧散,丰姿迷人,有着无意于佳而自佳的奇趣。字里行间,笔画起起落落中则尽显他的洒脱不羁,他的风趣达观,他的天真稚拙的诗人之心,以及他对老友的殷殷情意。

因为特别喜欢苏东坡的书法,他的帖,我能够搜罗来的大都置归手下。但我临写的并不多,读的时间却不少。每每于茶余饭后沙发上闲坐,或者是读书读得眼倦神疲时,我喜欢随手翻开东坡的一本帖子来读。我喜欢读。在读帖中感受东坡书法的超拔气质,内在的神采,想象东坡书写时的心境,在读帖中与东坡心印、心交、心合,都是多么愉悦的精神享受。东坡的字是好,是化境,这是毋庸置疑的。东坡的字初学者不宜学。东坡曾说过,“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东坡的话,他自己就是一个佳证。学他的字,丰腴过一点,就成了墨猪。瘦硬过一点,就成了枯槁。东坡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漫溢的那种灿烂风姿,那种动人的情采,也是只可意会,不好摹学的。

苏东坡的书法,别说时人莫及,就是有宋以来的人,也没有能及的。爱默生曾说过,仅有才能,并不能成就一个作家,书的后面必须有人,有一种人格。他说的是作家,其实这话用来评议书法家,也未尝不可。

究竟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的书法?品读着东坡的书帖,我也经常这样自问。

“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种神采就是士大夫至刚大勇的风骨,是饱学之士的丰茂,是文人气与书卷气息,是历经磨折犹自生命热情不减的洒脱与旷达,是“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大美之境,是大自在。

是的,大自在!

东坡他不是政客。他是文人,是正直善良的人,是嫉恶如仇的人,是具有文士风骨的人,是充满着朴素、淳美的人性的人。左右逢源、投机取巧、阿谀奉承、阴谋诡计、阴奉阳违、欺下瞒上……那一套他不愿为也不屑于为。只要他处在庙堂之中,他就要站在江山社稷的立场,站在民生福祉的立场,更要站在自己良心的立场。整整一生。站稳、站好。在当地方官期间,他勤于政务,为政清明,爱护百姓,扶危济困,做了兴修水利、疏浚盐道等许多利民的事。他还做了一些小事,这些小事对许多官员来说都能够做到、容易做到的,但大都视而不见更不去做,只有东坡肯去做,像他关心囚犯的健康,他亲身视察监狱等等。而这些小事,更让我们感受到东坡朴素、淳美的人性。即使是处江湖之远——东坡在被流放期间,在自身尚难以保全的境遇下,他还尽心尽力地为穷苦窘迫中的百姓操劳。

这宋朝的官也不怎么好当,且不说新旧党争、朋党争斗等政治漩涡,单单这个异地任职的制度,就足以让我们四体不勤的文士们颠沛流离,升迁还好,虽然跋山涉水、风一程雨一程地去赴任,顺便游山玩水会友,但心情总是愉悦的,前途是光明的,是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贬谪就凄惨多了,心情那个暗淡,那种沮丧,那种凄凉,秋风秋雨愁杀人,不用我多言,历代的诗文中多了去了。东坡这一生尤其波折,虽然他是少年得意,21岁时就考取进士,但他是宋朝的大牢也蹲过,也曾被朝廷流放过,连续数次贬谪,最远的一次是到蛮荒之地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受尽恶官的欺凌,生活惨迫到“那年冬天,一点食物接济也没有,父子二人直又饥饿之虞。他又采用煮青菜的老办法,开始煮苍耳为食(林语堂《苏东坡传》)。”他也曾位极人臣,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连升三级,升到翰林学士知制诰,官位三品,为皇帝草拟诏书,享受到多少人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恩宠与尊荣。

东坡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善良和才气,有着不错的女人缘。身边的女人都是好女人,一个个温柔貌美、贤淑善良、深情厚意,始终不离不弃,在他最困顿之时,毫无怨尤,知他懂他爱他疼惜他,给他心灵和精神的抚慰。朝云就是最知他解他的,和他相依为命,相守情深。而东坡仕途上的几次绝处逢生,则幸得后宫里善良的女人相助。他还有很多情趣相投的师友弟子,甚或是方外人士,他们之间那种真纯的友情,读来让人动容。虽然自古有“刑不上大夫”的礼遇与厚待,但在皇权专制的时代,历朝历代的士大夫被杀头的依然无以计数。东坡久经劫难而没有遭遇砍头、白绫毒酒赐死之类的“礼遇”,这还要感谢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平心而论,所以对于文士来说,也算是幸运,北宋时期还是比较宽厚读书人的。

“我常有这种经验,有的人,只可读其文,不必识其人。有的人,大可识其人,不必论其学。”南怀瑾所言我非常认同。但是,对于东坡,不仅可读其文,还大可识其人。遗憾的是,他生活在遥远的宋代,已经去世几千年,再没有办法识其人,活生生的人了。我们只能从他流传下来的诗词文章、书迹墨痕、传说故事里认识他这个人。

我也乐于于他的诗词文章中识他,于他的俗朋僧友的诗词文章中识他,于他的书迹墨痕里识他,于关于他的种种传说故事里识他。

东坡,他是多么好的人呵!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他对亡妻的深情;“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他对儿子的深爱,虽然是自嘲,虽然有一些牢骚在,但也是做父亲的对孩子人生的一种寄寓;“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这是他对兄弟的诚挚浓厚的手足深情,他和弟弟子由情谊笃厚,是兄弟又是一生的挚友,两人相互关爱,相互勉励,也相互砥砺;“王晋卿尝暴得耳聋,意不能堪,求方于仆……两耳堪作底用,割舍不得?限三日疾去,不去割取我耳!’晋卿洒然而悟,三日病良已。”这是他对朋友的真诚与体贴;作为朝廷的官员,他也并不仅仅是才子风流、风花雪月,他一点也不庸庸碌碌,他勤于政务,清明廉洁,恪尽职守,无论调任到哪里任职,都在政务上切切实实地为百姓做好事,他是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他对百姓的深情,也是他对朝廷的尽心尽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他的旷达、洒脱、身处人生险途中的自信;“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溶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他的超然自在、心无挂碍,处身窘境依然能够随遇而安,不忧不惧,想想,在那个没有飞机、动车的时代,从京都到被称为蛮荒之地的海南,这一路上要经历怎样的颠沛流离、风雨险途?还有瘟疫病痛劳顿等等的袭击,而且是一路被贬谪,但被贬谪到海南的东坡很快就融入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中,把苦日子也过得和美、恬淡从容、安之若素,三年的海南生活,离开后他写下这首《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这是东坡在海南留下的最后一首诗,也是离开海南时留下的千古绝唱;“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书至此,困惫放笔,太息而已。”这是他对奸人的宽容与原宥。东坡和章惇也算是多年的朋友,曾经过从甚密,两人还经常一起出游。章惇的儿子章援还是东坡当主考官时亲自以第一名录取的,按当时的习惯章援是东坡的门生,可就是这么一个章惇,当权后,对元佑旧党的迫害极尽苛酷无情,对于东坡的迫害更是心毒手狠、赶尽杀绝,把老年的东坡一贬再贬,一直赶到蛮荒之地的海南。东坡写这封信时,是在被朝廷赦免由海南赴京的路上,其时章惇被贬官,章援知道父亲做的很不好,担心东坡赴京后高升,会以父亲章惇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便写了封诉情信,东坡因此回复。据说林语堂读了这封信,特别感动,在《苏东坡传》里,他把这篇文字连同东坡以前给朱寿昌反对杀婴恶俗的那一封信、元祐七年写给皇太后上书请求宽免贫民欠债的一封信,称做东坡写的三大人道精神的文献。对于陷害他的人,东坡在身居要职后并没有因个人私利而打击报复别人,相反,给予了关心,这是他的仁慈、宽宏大度,永远与人为善的本性。

我曾留意过唐宋诗人的生卒年,他们去世时的年纪大部分是在50到60岁,很少有活过70岁的。就拿宋四家来说,黄庭坚活了60岁,米芾活了56岁,蔡襄活了55岁,东坡生于1036年,卒于1101年,活了65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他那个时代,也算高寿了。他这一生起起落落、沉沉浮浮,命途多舛,遭了多少罪啊!遭了这么多罪还能如此达观,还能保持一颗柔软、善良、敏感之心,还能原宥、宽恕、悲悯,还能写下如此多的璀璨诗文书画,我是真真喜欢他呵!他怎么样样都做得好,诗文书画几乎都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有时也痴想,他要是能够再多活十年多好!再活十年,他肯定会留给我们更多的文化瑰宝。

中国书法的神妙也在这里。书法作品里有了书写主体——书法家的思想、品格与人格的烛照,就绚烂多姿起来,就熠熠生辉起来,中国书法的精神也因此得以充分体现。其实,也不仅仅是书法,诗词文章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作品,莫不是是如此。

唉,我多么喜欢他,东坡,那温暖迷人的荡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房对联闲话:会当洗眼看腾跃,未妨便腹贮诗书
古籍中的苏东坡海南印迹
苏东坡落魄黄州时的温暖|碑帖背后大历史
一痴丨黄冈、黄州•疫情、诗情
苏东坡的挫折人生
过日子没钱,生了病没药,苏东坡还能活到66岁,靠得竟是这三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