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范仲淹到曾国藩,这个称号或许是他们一生追求的极致

话说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七月,年届七十的大学士李东阳已经病入膏肓,同为大学士的杨一清前来探病,见李东阳强忍病痛而忧心忡忡,杨一清就向他表示:大明朝一百五十年以来没人得到过文正这个谥号,在他死后自己一定给他争取文正的谥号。听到这个承诺,垂死病中的李东阳竟然强撑起病体,在床上就向比自己年轻七岁的杨一清磕头行起大礼来。

因为李杨二人是私交甚厚的同事加朋友,此番对答又大有私相授受的嫌疑,所以当明武宗追赠李东阳太师、谥文正之后,有人做诗讽刺说:

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到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的李东阳为什么在临终念念不忘的是文正这个谥号?

文正这个谥号本来作文贞。在唐代,魏征、陆象先、宋璟、张说(yuè)等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其中张说死后谥号文贞,还引起了轩然大波,以左司郎中杨伯诚为首的一派坚决认为张说配不上这个谥号,而工部侍郎张九龄等人却认为张公配不上谁能配得上,最后还是唐玄宗出来做和事佬,亲自为张说写了神道碑碑文,在碑文中用了文贞,这场风波才最终平息。

(张说,开元名相,唐朝政治家、文学家,但脾气暴躁、生性贪财,与同僚关系不佳)

宋代承大唐遗风,将文贞这个谥号看得很重,王旦等大臣都被谥为文贞,到了宋仁宗朝,因为仁宗的姓名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被改为文正。到了司马光那里,第一次提出了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安其位,所以文正这个谥号是谥中至美、无以复加,经过他的宣扬,文正是最牛叉的谥号成为人们的共识,皇帝更不轻易与人——李清照的公公也就是赵明诚的父亲想得到文正的谥号,结果宋徽宗研究研究之后连“文”字都没有给他。

(范仲淹,谥号文正,人称范文正公)

(司马光,谥号文正)

有宋一代,得到文正谥号的有李昉、王旦、范仲淹、司马光、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等九人。

元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等五人。

(耶律楚材,谥号文正)

明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等四人,其中方孝孺因拒燕王(明成祖永乐帝)草拟即帝位诏之命而被杀,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所以时间上李东阳是得文正谥号的第一人。

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等八人。

其中分三大类,汤斌是理学家兼著名清官;刘统勋清廉正直,敢于直谏;朱珪身为帝师,学问优长;曾国藩敉平大乱,勋业盖世,这一类属于基本上当之无愧,“无人訾言”的一类。

第二类是帝师,杜受田是清文宗咸丰帝的老师,曾经在他和六弟恭亲王的夺嫡暗战中出了扭转乾坤的金点子,所以去世后咸丰帝失声痛哭,一切恤典从优,特别给了文正谥号——当然这个也和朱珪是清仁宗嘉庆帝师傅的先例有关——后来的李鸿藻、孙家鼐都是因为这个帝师谥文正的惯例而得到文正的谥号,但李孙两人其实也和王朝末期名器已滥有关,严格来说不是太够格,不过也都在无可无不可之间。

第三类是众人交口抨击的,这只有一人,就是道光年间的宰辅曹振镛,曹振镛投察察为明的清宣宗道光帝所好,让道光在群臣的奏章中挑刺,特别是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大做文章,不是严旨申斥,就是革职罢官,搞得群臣人人自危,无人敢于劝谏建言,“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最后造成鸦片战争爆发和太平天国起事前各种互相隐讳,无敢上禀,最后闹得不可收拾的地步——曹振镛当时就被人称为“不文不正”,后来更被众人认为是罪魁祸首——当然,真正的罪魁祸首道光帝毕竟清末的臣工文士们不敢直接指斥。

(曾国藩,谥号文正)

不过,即使是第一类,也不是“无人訾言(非议)”,曾国藩谥号文正的消息传来,左宗棠就不服气地说:他是文正,难道我是“武邪”——虽是游戏文字,也反映出左宗棠对曾国藩获得文臣第一档次谥号的不满。左宗棠谥号文襄,而因为李鸿章谥号文忠,张之洞怎么也不肯得到文忠的谥号偏偏要选择和左宗棠一样的文襄,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文正这个谥号,承载和彪炳着历代文臣精英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但说到底,它又仿佛帝王之术中的那颗胡萝卜,诱惑着臣下的奋力拼搏,用现在的眼光看去,其价值也已经随着时移世易,不那么令人心旌摇动了,倒是以文正命名的一些机构,因为成为历史名人德行事功的纪念,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苏州大学文正图书馆,名称是为了纪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桑梓先贤范仲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上谥号“文正”的大臣,这是一份独有的荣誉人人梦寐以求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文正?你认为谁最名副其实,谁最有争议?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29人谥号“文正”,谁最名副其实,谁又最有争议
难比登天:谥号“文正”是评价文臣历史地位金标准,有谁获得过?
900多年的历史,19位大臣谥号文正,比“状元 宰相”概率低
【转】中国历史上27位大臣谥号为“文正”,这两位格局最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