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诊断┃人物、地点、时间,影响初始诊断的3个要素
在临床工作中,人们常问这样一些问题:门诊和急诊有何区别?门诊和病房有何区别?大医院和小医院有何区别?在诊断思路上,医学大家和年轻医生有何区别?在接诊患者时,“直接来就诊”的患者和“其他医院转诊”的患者之间,诊断思路有何区别?急诊科白天就诊的患者,与后半夜就诊的患者之间,诊断思路有何区别?

  实际上,上述问题均与数学中的概率论(或然原则)有联系,即患病率的高低。所谓患病率(概率),就是指在圈定的人群中,患病的占多少,即概率。根据患病率的高低,医生在诊断时,首先应考虑那些概率高的疾病。因此,患病率是决定临床初始诊断方向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医生,当你面对患者时,首先应该给就诊患者“相面”,根据概率论,找出初始诊断方向,即最可能的一些疾病(高患病率疾病),其中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物、地点、时间3个要素。

  人物

  患者因素之一:年龄与性别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还有在病历写作中,几乎都离不开叙述患者的“年龄”与“性别”,但其中的诊断与治疗内涵,却未必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例如,在病历的“拟诊讨论”中“病例特点”部分,第一条常这样写:“老年男性”或“年轻女性”。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年龄与性别”?

  下面举例说明:假如一位8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主诉“胸痛”来诊,你首先考虑什么?假如一位20岁的年轻男性患者,也因“胸痛”来诊,你首先考虑什么?二者间有何区别?

  对于8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胸痛”来看病,100例中估计至少有90例与心脏有关,所以这类患者应首先考虑“冠心病”。此时你诊断的错误率最多为10%,这比国际上医学的平均误诊率(约30%),还要低一些,你的诊断水平可达“国际水准”。

  对于20岁的年轻男性患者,因“胸痛”来看病,100万例中估计最多有1例患急性心肌梗死。笔者行医近30年,所见过的最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28岁,所以这类患者如首先考虑“冠心病”,此时你诊断的错误率基本上接近100%。故这类年轻的“胸痛患者”应首先考虑肺部疾病(如气胸)、胃食管疾患,或胸部肌肉的疾患,少考虑心脏问题,尤其是没有心脏病史的患者,更不要考虑心脏问题。

  上述都是一些极端的例子,实际上,年龄与性别特征,二者紧密结合,一直贯穿于诊断和治疗的始终,只是医生本身没有意识到而已。因此,专家们在写教科书时,在叙述疾病特点时,也多从发生率,及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谈起。从年龄性别角度出发,临床上还出现众多的诊断与治疗规律,如:对于儿童与少年,遗传性疾病是优先考虑的疾病;老年患者,肿瘤性疾病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如患自身免疫性疾病,颞动脉炎或韦格氏肉芽肿性血管炎性疾病可能性较大;年轻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性较大;女性患者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生迟于男性等等。

  总之,对于患者来说,其病例的最大、最重要的特点是“年龄与性别”的特征,它与诊断、治疗方向密切相连,故在“拟诊讨论”中,常列为“病例特点”的第一条。这就是数学中“概率论”在医学诊断中实际应用的范例,也是临床思维方法中的“或然”原则的体现。

  患者因素之二:转诊与否

  转诊伴有患病率的增加 直接来就诊的患者,和由其他医院转诊来的患者,在疑难病和少见病的患病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转诊来的患者,由于经过前一所医院,和来诊前就诊医生的筛选,疑难病和少见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一般来说,直接来就诊的患者,可优先考虑常见病和多发病;转诊来的患者,是一些“优选”出来的患者群体,应多考虑疑难病和少见病。

  转诊次数的影响 随着转诊次数的递增,就诊医院级别的升高,和接受诊疗专家数量的增加,疑难病和少见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即“优选”的次数越多,疑难病的比例就越大。例如,辗转十几家医院未能明确诊断的患者,不再考虑常见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应从疑难少见病开始。

  已就诊医院的水平与专家特长 另外,还要注意转诊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即患者“优选”的过程。故在诊断过程中,要考虑的是转诊医院的等级与水平。如从北京协和医院转来的患者,诊断与鉴别诊断须从罕见疾病开始。因为协和医院的水平很高,他们诊断不清的患者,多数为“稀奇古怪”的病。

  还要考虑已诊专家的特长。如转来的患者,在外院已经某血液病方面的权威专家诊断过,并已排除血液系统疾患,此时的诊治思路,就不要在血液系统疾病方面浪费精力了,应从非血液系统疾病开始考虑。

  医生因素:专业长项与专业短项

  医生在专业特长方面,诊断的失误率较低;而在专业短项,也就是不熟悉的领

  域,出现错误的概率可能很高。故医生在看病时,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但同时要时刻关注自己的非专长领域,这是失误率较高的地方。

  地点

  患者因素:出生、成长与发病

  患者的出生地点、成长地点和发病地点,均与一些特殊疾病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地方病,存在显著的地域特征,如克山病、大骨节病、呆小症等。了解患者的地域特征,可协助诊断和除外一些存在显著地域特点的疾患。

  医生因素之一:大医院与小医院

  医院规模的大小与诊断方向的确定是有关联的。对于社区医院,在确定患者的诊断方向时,应首先考虑多发病和常见病。对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在确定患者的诊断方向时,除考虑多发病和常见病外,一定还要考虑少见病与疑难病。

  医生因素之二:门、急诊与病房

  门急诊与病房之间的区别,也是患病概率的差别,后者显著高于前者。众所周知,在门诊患者中,只有部分患者存在需要治疗的疾患(有报道心内科门诊患者只有40%~60%真正有器质性病变),而收入病房治疗的患者几乎(接近100%)都存在需要治疗的疾患。故门诊医生的职责主要是把这部分真正“患病”的群体“挑”出来,思维是“横向的”;而病房医生的职责主要是把这部分门诊“挑”出来的真正“患病”的群体,进行深入研究和治疗,诸如某冠心病患者的病理生理、心功能、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最佳,预后如何等,思维是“纵向的”。

  此外,门诊与急诊的区别,也是危重病患病率的差别,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故门诊的工作方法和急诊有所区别,在急诊值班应全神贯注,否则一旦遗漏危重患者,会造成患者的死亡;而在门诊工作时,常见的误诊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急诊工作时,除关注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外,还应评估患者的预后,以及误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这也就是在急诊工作中,当患者诊断不清时,或可能存在误诊的情况下,急诊医生应在患者来就诊时,和诊治过程中,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和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的理由之一。

  这是急诊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也就是给医生自己“留一条退路”,是一种无奈之举。

  时间

  患者因素:发病时间与就诊时间

  发病时间 明确患者何时发病,也就是说病程的长短,和疾病的发生概率和病因的分布有密切联系。随着时间的延长,有些疾患的发病率将明显下降,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将明显升高,抓住这些规律,对确定疾病诊断的初始方向十分重要,这也是诊断思维时空观中“时间”维度的充分体现。

  例如,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是内科的疑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医生碰到这类患者,觉得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检查,实际上,病史中的“发病时间”十分重要。从宏观来看,不明原因发热主要有三大类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果患者主诉不明原因发热已有1年,这自然应首先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如果是感染性疾病,发热长达1年,应该早死亡了,病史长达1年的肿瘤性疾患,肿瘤生长得再慢,也应该早就发现了,不至于在长达1年的时间内,还没有踪影。故优先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从免疫学和自身抗体等查起。

  如果患者主诉不明原因发热刚1个月,这自然应首先考虑“感染性疾病”,因为病程较短的发热,感染性疾病的概率最高。此时应从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等)查起,并开始兼顾普通感染的正规化全程抗菌治疗。治疗如无效,且特异性感染能排除时,再考虑其他两大类疾病。

  就诊时间 患者有些疾病的发病率,随年度、季节、月份和星期,甚至每天的具体时间点而变化,抓住这些规律,对临床诊断思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春季流感流行期间就诊的患者,如出现发热,则患流感的概率将急剧升高。在清晨来的心脏病患者,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的时间段。深夜来看急诊的患者,患重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医生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深夜来就诊的患者,是忍耐到了极限,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几度筛选”后的患者,其重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因此,医生在看病时,要仔细打量“患者是何时发病的”“何时就诊的”,这里面含有诊断概率方面的意义。

  医生因素:从医时间与看病时间

  在医生的时间因素方面,从医时间是诊断中不能忽视的因素之一。如果是年轻医生,毕业时间不长,经验有限,误诊的概率肯定较高。故在诊断过程中,必须树立对疾病“考虑不全”,诊治失误“肯定会很多”的观念,避免盲目自大,应多请教、多观察,要逐步寻找那种看病时如履薄冰的感觉。

  其次,在每个季节、每星期、每一天中,医生的身体状况、思维敏捷性和忙碌程度都存在差异,诊治水平也会存在波动。例如,在后半夜诊治患者,由于过度疲劳,医生的大脑常常是“麻木的”,此时的诊治水平会明显下降,误诊率有可能会增加。许多上夜班的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都会有一些类似的经历。聪明的、责任心比较强的医生,会在次日清晨,大脑清醒的时候,对后半夜诊治的患者进行复诊,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避免重大失误。

  总之,时间、地点和人物这3个要素,是确定患者初步诊疗方向的奠基石,临床医生应熟知这3个要素所隐含的意义,以便在临床诊断中能熟练应用。

  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 孟庆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2例协和急诊疑难病例,看完功力大增
【杂谈】感染与非感染之惑的临床实践与思考
甄毅: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视网膜病变筛查技术
从社交恐惧症到社交焦虑障碍
【抑郁症】检查项目多,问诊时间短,精神科医生如何判定你得了抑郁症?
类风湿关节炎会遗传吗?有家族史的人是否可以预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