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着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锦里
在不经意间,曾经与“锦官城外柏森森”联系在一起的“曹营坝”,变身成为了人头攒动的“西蜀第一街”,成都锦里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关于这条仿古商街,你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映像呢?


  成都,有几条很有些名气的仿古商业街区,其中,以主打三国文化、川西坝子成都民俗风情的锦里,最早建成。如今,它已经成为成都一张耀眼的旅游名片,每天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品尝小吃,体验成都民俗。

  有人说,锦里就是锦官城,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就已闻名全国,这其实是一种比较牵强的后人考证。


  紧邻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红墙的“锦里”,原来就有一条逼仄的小巷叫“曹营坝”,关于它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相传此地曾经是三国蜀军的养马场,喂马装饲料的马槽连成一片,因此得名“槽营坝”;另有相传,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将俘虏的曹魏军押回四川后,统一安置于成都南门外,因此现在锦里的位置又被叫做“曹营坝”。两个“相传”,后一个说法似乎更贴切一些。

  “锦里”是随着武侯祠博物馆维修一起改建的,在这之前,锦里的原址“曹营坝”,只有几间简陋的民房。70 、80年代,这里的环境脏乱差,夜晚几乎没有人迹。这条细窄的小巷,大约200-300米长,拐弯抹角,巷子的尽头是一条小水渠,面对的是当时的永丰公社武侯大队的大片农田菜地。




  “锦里”的名称古来有之,“锦里”之名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史学家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蜀志之中。另外,梁蜀人李膺的《益州记》也有记载。诗人杜甫曾居成都城南,杜诗中有多处出现“锦里”。卢照邻、李商隐等人的诗中也有“锦里”。但这些古籍中所提到的“锦里”,是否就是“曹营坝”的原址,目前并没有准确和权威的定论。“锦里”的历史虽然漠糊,但这里的成都原貌民俗民风却是十分真切的。


  从“曹营坝”到“锦里”的华丽转身,始于2001年左右。从城市中一条极为普通的简陋小巷,成为现在名扬四海,寸土寸金的旅游商街,成为一张知名的旅游和文化地产名片,锦里对成都乃至全国打造同类商街创出了样板。

  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以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蜀风蜀韵十足的步行商街,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在这里,总有一处让你魂萦梦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蜀第一街一锦里
行走成都
走近成都__锦里随拍
夜逛锦里
天府四川行(六)成都锦里
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以成都“武侯祠一锦里巷”的保护开发为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