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折枝花”—花鸟画不变的千年传统

忘记是去年还是前年,身边好几个朋友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转发过一部入围奥斯卡的动画短片。片长不足7分钟,叫做《美丽的森林》。短片中采用的大部分素材都是从宋代花鸟画中取得,将宋代花鸟画潜于画里、延伸画外的意境用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几幅著名的花鸟画在片中均有出现,例如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和林椿的《果熟来禽图》,让不少人通过动画认识了宋代花鸟画。

《美丽的森林》中林椿的《果熟来禽图》

花鸟画一直是宋画史里的重头戏,和文人画的崛起平分秋色。自五代起流传的那句“黄家富贵,徐家野逸”所代表两种不同类型花鸟画的追求,逐渐形成一套持续影响后世的绘画标准。黄荃父子勾勒填彩的花鸟画成为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标准,而徐熙的水墨花鸟画法则发张成为宋元文人追求“野逸”意境的手段。

五代 徐熙《豆荚蜻蜓图》

唐代朱景玄所撰的《唐朝名画录》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断代画史,其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花鸟”这个词,确立了中国画中的花鸟画分科。作为一本当时的画家等级排行榜合集,书中提到了一位名叫边鸾的画家,他是唐代花鸟画领域里的顶尖人物。给他的评价是“最长于花鸟,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宋代《太平广记》中也赞他“近代折枝花,居其首也。” 在这两条评价中,分别出现了“折枝”、“折枝花”这两个词。

如今一般认为,“折枝”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当齐宣王问孟子有关施行仁政的“不能”与“不为”时,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评说这一段:“折枝,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也就是说,这里的”折枝”是折下树木枝条的意思。

赵佶《芙蓉锦鸡图》

那么,中国画中的“折枝花”又是什么样的呢?

花鸟画在唐代单独成科,“折枝画”经过五代的发展,到北宋中叶成为花鸟画中的一种主要形式。甚至类似于一种绘画“程式”,一直延续至今。虽说“徐黄异体”,但都不乏以折枝花鸟作为描摹对象的画作。在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米芾的《画史》和《宣和画谱》中都有大量的折枝画的记载。这种只在画面呈现一枝或几枝的方式从宋代开始给后世奠定了花鸟画的审美意境标准。

折枝花鸟有着明确的构图法则和意境追求。具体的方法就是画花卉的时候,不画完整的一株,而是选择其中一支或者若干小枝入画,不画出与枝条相连的主干。常常用于小品花鸟画,近距离展示局部的枝条和花卉,不少折枝花会根据画面搭配上一些飞禽走兽。

也有一种是比较彻底的“折枝”,那就是选择一截从树木上折下的断枝单独入画。宋代的《花卉四段》就是这类型的代表作。四段折枝分别是海棠、栀子、芙蓉、梅花。画中四种花卉均是独枝横卧,除枝条外,周围无他物,大量留白,形式上有点类似于植物图鉴。

北宋《花卉四段》局部

北宋《花卉四段》局部

宋代的折枝花鸟画的形式分为直幅、长卷、册页,册页可分为方形、圆形,或用于扇面等装饰。方形的画幅,常用于装饰屏风,而圆形的画通常作为装饰扇面。许多画幅大小都在横竖25公分左右。形式分为直幅、长卷、册页,册页可分为方形、圆形,或用于扇面等装饰。方形的画幅,常用于装饰屏风,而圆形的画通常作为装饰扇面。唐代杜牧在诗里说“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小扇”指的就是这种纨扇。

有学者统计,宋代的御府收藏的名迹中,折枝题材的花鸟画就有63幅之多。边鸾《折枝李实图》、李公麟《写生折枝花》、黄筌《折枝花图》、黄居宝《折枝芙蓉图》、黄居寀《折枝花图》、滕昌佑《写生折枝花图》、徐熙《装堂折枝花图》、徐崇嗣《繁杏折枝图》、徐崇矩《折枝桃花图》、赵昌《写生折枝花图》、易元吉《折枝花图》均在册上。

赵佶 《梅花绣眼图》

折枝花的表现方式出现的很早,在六朝时期,米芾《画史》就记载了范大硅收“六朝无名氏画折枝梨花”。在中国画的历史中,早期花鸟、山水都是作为人物背景而存在,例如《洛神图卷》这种形式,像“六朝无名氏”的这种纯粹画花的题材还是比较少见的。花鸟画从其他绘画题材中脱离成为单独分科要从从唐代开始。

《唐朝名画录》中所记载的擅长花鸟的画家就有二十几位。大多数花鸟题材都是作为屏风的装饰。到了宋代的宣和画院,在宋徽宗的力推之下产生了一大批的折枝册页和团扇。有人认为宋徽宗个人对道家的推崇影响了他的绘画偏好,因此以各种“祥瑞”为题材的花鸟画在院体画中大放异彩。无可置疑的是,黄荃风格为中国画史中的花鸟画写下了最华丽的一笔,那个时期也成为了工笔花鸟的绝唱。以致只要提起花鸟画,不少人自然而然想到的都是宋画中的院体花鸟。直至宋末,崔白、吴元瑜师徒为代表的新派风格打破了“黄体”的大一统院体风,成为新的趋势所在。

北宋 崔白《寒雀图》

虽然“黄体”花鸟画在宋代院体画中风光无比,但于此同时,北宋中期由士大夫所推崇的“文人画”开始崭露头角,最终确立了水墨画的写生意境。到了元明时期,在这个文人画全盘胜出的时代,花鸟画主流审美也开始转向。不仅仅是风格上的改变,连花鸟画的描摹对象也发生了变化。

曾经流行的牡丹、锦鸡等富贵象征逐渐从画里退出,虽然皇家画院中仍有一些这类祥瑞题材的花鸟画,但是作为新趋势中重头戏的是梅、兰、竹、菊等在汉文化中意向清高的植物。士大夫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投射到画纸上,转化成枝条、花朵,或者山河湖泊。虽然目前我们知道从唐代起就有不少画家描绘过这类植物,但它们的象征意义越发显著,最后在特定情境下成为了专属文人阶层的植物。

元 钱选《八花图》局部

明 边景昭《雁》

铁打的折枝,流水的风格。虽然花鸟画从唐代正式成为绘画科目起之后的约一千年中,描绘对象、风格都有过变化,但“折枝”作为花鸟科中的保留节目始终存在着。清代《芥子园画谱》翎毛花卉谱·画花卉写道:“作折枝,从空安放,或正或倒,或横置,须各审势得宜。枝下笔锋带攀折之状,不可平截。”

《介子园画谱》中针对历代前人的佳作所整理出的实用模版我们先放在一边,形式上的僵化为什么可以世代延续下去不是今天的关注点。我们回到文人体系的花鸟画出现的那个时代。宋代的折枝花鸟尺寸通常不大,画面中大量留白,将观者的视线集中于画面中仅有的近景局部特写。这一类的花鸟小品画所体现的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品味,是宋代之前所有朝代的艺术中所不曾表现出来的内容。

选自《介子园画谱.梅谱》

小学语文的课堂经验告诉我们,汉人文化里的古人前辈和直来直往的游牧民族不同,我们喜欢“托物言志”、“以画、文寄情” 。诗歌、绘画是士大夫阶层发展出来的情感表达标准渠道。古人折下一段枝条赠与某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也有不少诗歌描写这个场景。唐代的元稹就曾写诗“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李方膺《梅花》中也说“赏心只有两三枝”。这种欣赏单枝花卉的情趣被转移到了绘画当中,成为了文人精神世界物化象征。折枝花鸟画成为这种生活品位的衍生物。

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宋代文人开创了“文人画”,对山水画的处理方式背后的那一套意义,同样也延伸到了花鸟画的创作上。“折枝”的生活意趣从对自然界寻常物的关注发展而来,有人将之解释为是对程朱理学所推崇的“格物”实践。当然这只可能是折枝花鸟在宋以后依然保持生命力的其中一个原因。毕竟如果早期没有徐熙和黄荃两位标志性人物引领风潮,后世的文人也不一定会关注花鸟画这个题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技法圖典| 配景法
【张东华专栏】折枝花卉画与儒家文化
汉桥话画:北宋赵昌《写生蛱蝶图》秋花虫草工笔花鸟传世名画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画图开:元代钱选
事花才子真而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