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情苏轼与他的女人

男人生活在古代真好,可以名正言顺的多娶几个女人,不必承受舆论的压力和道德的谴责,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苏东坡就是这样的。

苏东坡一生有多少女人,不得而知,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男人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女人是男人地位的向征,所以皇帝的女人最多。

形成这种局面,大概有如下因素造成:一是法律允许一夫多妻的存在;二是歌肆青楼的存在,这地方是有身份的男人应酬之地,长年出入红灯区的男人有几个野女人,很正常,也是一种风尚。所以,我们今天看史书,只知道东坡有许多女人,最出名的有三个——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奇怪,东坡对王家的人,情有独钟,呵呵。

公元1054年,十九岁的苏轼娶了十六岁的王弗。这个时期的苏轼功还没成、名也没就,正是他苦读的年龄,考取功名是他的人生目标。

王弗嫁给苏轼还充当着伴读的角色,王弗出自于书香门弟,老爸王方是苏轼的老师。他们婚后的生活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红袖添香,爱情读书两不误,这恐怕也是许多人的梦想吧。现在的学生,早恋是大罪,更不要说结婚了,而苏轼的年代,是合理的,他们没有负罪感,光明正大,不用偷偷摸摸,家长、世俗都能接受。

公元1057年,苏轼二十二岁,这一年他与苏辙同中进士,一举成名。此后,苏轼开始了宦游生涯,王弗一路相伴,然而好景不长,许是老天眼红他们的恩爱,王弗二十七岁时,天国招回了她。从此,苏轼与她阴阳陌路、人鬼殊途。

苏轼对王弗的感情我们可以从两点上进行解读。一是苏轼亲手在埋葬王弗的山坡上植松三万棵,至于有没有三万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想见,不让别人帮忙,亲手植树三万棵,那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即便是点土豆三万窝,也要花很大的功夫,更何况是植树呢?如果没有感情,仅仅的做给别人看,傻子才会做这样浩大的工程;二是从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可以看出。

全词摘录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意如下: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克制自己不去思念吧,却又难以忘怀。王弗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身处异地的我,没有地方可以跟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使相逢也许已经认不出来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已不是旧时的模样。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回到了家乡,看见王弗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泪水不停的流淌,足足的流了千行。醒来,天上的明月正高照着,不由得我不想起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王弗呀,你也像我一样痛欲断肠吧!

这首词面世已近千年,历来备受世人推崇,概因情真意切、字字凄血,写悼亡词,恐怕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写这首词时,王弗死了已有十年,所以作者说“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时苏轼也娶了第二个妻子王闰之,在续娶之后还能对前妻念念不忘,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苏轼不是那种喜新厌旧的人,与新人和睦相处的同时,心中也给旧人预留着应有的位置,杜甫说"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苏轼不光让新人笑,还要让地下的王弗也含笑,说明苏轼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从结婚到1065年王弗去世,他们共同生活了十一年,三年后,1068年,苏轼娶了王闰之。王弗死时,苏轼三十岁,这个年龄是男人最好的年龄,苏轼为她守身三年,用情之深,可以想见。

王闰之嫁给苏轼时,已经二十一岁了,在那个时代,她已经是个老姑娘了,那时的法定婚龄是十六岁,她已经晚婚了五年,是个百分之百的剩女。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对苏轼这个堂姐夫的才华早有耳闻,内心之中恐怕亦是向往已久了吧。

在他们结婚七年后,苏轼写下了著明的《江城子·记梦》,难道说苏轼与王闰之感情不和谐?因此才如此念念不忘亡妻?否,王闰之为人和善贤淑,人人都说后妈不好当,王闰之却能把王弗的孩子,视若己出,这也是苏轼一生感激她的一个原因吧。

王闰之跟苏轼在一起的时间,正是苏轼一生中最黑暗的时代,这一时期恰值王安石变法,变法派和守旧派反复较量,而他既不苟同新党,也不苟同旧党,成了两党打压的对象,后来发生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险些丧命。在这场文字狱中,王闰之烧掉了苏轼的诗稿,虽然这对中国文学来说是个损失,但是其保护苏轼之心,天地可鉴。

公元1074年,这一年苏轼三十九岁,他在杭州通判任上,认识了王朝云。王朝云,钱塘人,1063年生,苏轼认识她的时候,她十一岁,此后她以侍妾的名誉跟随苏轼。

朝云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一个青楼歌妓,也有人说她是王闰之买的一个丫环,到了苏府才习文弹唱。说朝云是歌妓者,无非是想给苏轼扣上一个找幼女陪酒陪唱的罪名,把他跟如今的一些贪官的做法等同起来。说朝云是丫环者,为的是给苏轼洗脱这一罪名。

这些放下不论,因为时代久远,事实真像难以查证,争与不争都改变不了今人的生活,所以,不争最好,争了,则是自寻烦恼。我们只知道,朝云十一岁时跟了苏轼

朝云是苏轼的知音。我们且看一个故事:

话说,苏轼一日饭后,抚着肚子有感而问:“你们说说我肚子里装着什么?”有的说:“学士装着一肚子学问。”也有嬉笑说:“里面装的全是草包。”唯独朝云说:“先生装着一肚子的不合适宜。”前面说过,苏轼在王安石变法风波中,不容于两派,不合适宜正是他的真实写照,朝云一语道破东坡心中的梗块,这不是知音又是什么?

1093年,苏轼续妻王闰之去世,享年46岁,这时苏轼58岁,进入老年的苏轼,对王闰之的死“泪尽目干”,也就是说眼睛快要哭瞎了,其悲痛之状,可以想见。苏轼在给王闰之的祭文中写道死后“唯有同穴”,才能表达出自己对王闰之的感情,后来苏轼去世后,苏辙遵着先兄的遗愿,把他们合葬在了一起。

王闰之陪伴苏轼走过一生中最艰难困苦的时代,可谓患难夫妻。

1094年苏轼贬往广东,身边的侍妾作鸟兽散,唯朝云不愿离去,愿和苏轼相随,这时苏轼已近暮年,朝云年31岁,正是锦绣年华。

今天的广东,灯红酒绿、经济发达,那时的广东是边远之地,被中原人称为“南蛮”,其落后程度可想而知,苏轼到那种地方,贴的标签是“流放”,流放就是变向劳改,朝云跟着这样一个老头子,足见其对苏轼的爱慕、景仰之心。

有一天,朝云又一次唱起了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由于感怀至深,唱着唱着,朝云竟然哭了。今天,大家也常K歌,如果唱着唱着哭了起来,那一定是触动了内心当中那根最柔软的弦。那么,朝云的这根弦又是什么呢?第一层,悲春、伤春,这是不用置疑的,因为朝云正值锦绣年华;第二层,苏轼的侍妾四散而去,这不正是"枝上柳棉吹又少"吗?第三层,她读出了苏试诗中另外的意思——芳草,香草美人在屈原的《离骚》中是一种比喻、象征,屈原写《离骚》的处境与苏轼当时的处境,又有什么两样?

哭,那是对苏轼的处境、命运的深深的理解、感怀,她与苏轼已经是共同体了,她可以与苏轼同呼吸、共命运、同悲喜。此后,苏轼再也不愿听这首《蝶恋花》,因为他不想回忆起朝云悲痛的样子。

1096年,33岁的王朝云先苏轼而去了。朝云葬在惠州西湖畔,苏轼在墓旁建有一亭,名:六如亭。亭子上有苏轼亲笔写的对联一副:

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殷殷深情,有此可见一斑。

1101年,苏轼离开了人世,去追随于他一生中的三个重要女人,享年66岁。但愿他们在天堂里没有别离,永远的相亲相爱,继续演绎着爱的传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敬慕苏轼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男人怎么做才能驾驭女人?论苏东坡的三个女人
    读懂了这三首词,也就读懂了苏轼的三位妻子
    苏轼的凄美爱情,有词,也有远行的陪伴!
    苏轼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苏轼的一生,也逃不过感情的牢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