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这样读书就够了》提供的工具叫拆书法——就是通过片段阅读把书拆为己用,并提醒学习者不断将拆解出来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

作者:姚瑶(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js

01

嗨,各位富友,又到了富书晨读时间。

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这样读书就够了》。

上一回我们讲到,这本书帮助大家解决了读书时遇到的三个普遍的问题。

由此带来的新的读书理念是:

1、片段读书;

2、学以致用;

3、用上一点就够了。

这三个理念节省了学习者的时间,清晰了阅读的目标,减轻了购买大量书籍带来的心理压力。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读书光有理念还不行,有没有一个可以反复使用的工具呢?


答案是:有的。


《这样读书就够了》提供的工具叫拆书法——就是通过片段阅读把书拆为己用,并提醒学习者不断将拆解出来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

拆书法有三种形式:

1、便签读书法;

2、现场学习;

3、拆书俱乐部。

今天先给大家介绍第一种便签读书法。

为什么叫便签读书法呢?

这里有一个故事。

2009年,阿里巴巴网络集团总部从杭州西湖区搬迁到滨江的新阿里园区,为了给近万名阿里人提供生活便利。

阿里把星巴克、洗车店、快递店、小诊所,枫林晚书店……都请进了阿里园区。

随后枫林晚书店找来了当时还在阿里巴巴任职的赵周老师,看他能不能让枫林书店不仅仅成为卖书的空间,更成为阿里的年轻人一起读书,进行思维碰撞的场所。

就这样,从2009年10月28日开始,赵周老师尝试着在枫林晚书店主持拆书帮现场学习。

在现场学习的两个多小时里,三分之一的时间由赵周老师做讲解片段、激活经验、促动参与,后面三分之二的时间有阿里的年轻人讲述自己的案例。

活动结束后,很多人留下来聊这次活动让他们感到多么兴奋。

有些人索性跑到书店的收银台,要来便签纸写下自己的感受,贴在墙上。

后来写多了,赵周老师建议大家不要只写“太好了”,“真的太好了”这种笼统的观点,而是写下学到了什么,以前是怎么做的,以后打算怎么做,贴在自己抬头可以看见的地方,方便提醒自己应用。

这就是便签读书法的由来。

02

接下来具体介绍在自己读书的时候怎样运用便签读书法。

1、准备用物:

可以准备三本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掌心大小为宜,一组指示标签,一支笔。

所需之物非常简单,容易上手。

2、操作步骤:

第一步:选一本致用类书籍(其实非致用类也可以,但考虑到对初学者来说,这类书籍最容易开始);

比如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伯纳德·罗斯的《让达成目标成为习惯》等等。

确定你读书的目标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技巧、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第二步:快速阅读。

遇到核心观点,重要建议,难以理解的地方,如果直觉到这个观点非常有用,则仔细阅读片段。

这一步叫R。就是read(阅读)。

第三步:拿出第一张便签纸,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知识点,或者总结启发,贴在相应书页。

这一步叫I,就是Interpertatation(促动联系,激活经验)。

这一步很重要,强调一定要重述而不是照搬照抄。

因为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看懂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时往往讲不清楚,这表示其实还没看懂。

所以这一步测试自己实际看懂的程度。

第四步:回忆自己的经历以及见到,听到过类似的事情,拿第二张便签纸,写下来,贴在相应书页。

这一步叫A1,A的意思是Appropriation(运用)。

这一步是便签学习法的核心。就是把书本的知识与自身经验联系,把作者提供的理论与观点变成自己的感受与认知。

它符合学习的规律。

我们常常苦于记不住书本的内容。其实大脑的记忆,靠的是将新信息与旧经验联系起来。

英国莱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

实验人员请志愿者观看一些名人的照片,比如奥巴马,麦当娜,同时检测志愿者观看时大脑中哪些神经细胞接受刺激,然后再把这些名人在不同背景下的照片拿给志愿者看。

实验人员发现,当志愿者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时,相同的神经细胞会受到刺激。

也就是说,大脑在接受新事物时,并没有为它开辟新的空间,而是调用以前的信息,形成新的记忆。

这个实验揭示出,我们记忆新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已有的经验联系。

第五步:结合读到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设想自己今后如何应用,以便解决具体的问题。

并写在便签纸上,叫A2,也叫策划案例。

在现实世界,事情虽然还未发生,但由于学习者预先进行了思考,根据所学在大脑中构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本质上也提高了快速反应的能力。

第六步:在有便签的页面边缘,贴上一张小小的提示标签,以示提醒。

第七步:用上述方法读完整本书的重要片段后,把所有A2便签拿出来贴在墙上,提醒自己日后应用,从而实现改变行动,提升能力的目标。

03

接下来,我以自己的读书经验为例,具体介绍便签法的应用。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是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桑德拉所著的《心理学最佳入门》。

书的第85页讲到一个学习原理叫镜像神经元的反射

在我以往的认知里面,对镜像神经元是比较陌生的,那么怎么通过便签学习法,把原本陌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呢。

首先通读这个内容。

总共半页纸。

从读到懂不过10分钟。

不过做到这一步,只是了解了信息,还不是属于学习者自己的东西,也没有变成能力。

我们一般的读书之所以用处有限,就在于基本上仅仅停留在这一步。

要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要进行以下的步骤。

接下来拿一张便签纸,用自己的话重述内容。

有一句话叫:猴子看,猴子做。不过神经科学家已经发现,这句话应改为:猴子看,猴子的皮层在做。

意大利某大学的心理学家通入植入电极片来考察猴子的神经活动,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他们发当猴子抓住食物时激活的神经元和猴子看研究者抓住食物时的一样。这些神经元被命名为镜像神经元。人脑的成像研究表明,我们也有镜像神经元。

然后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再拿一张便签纸写下来。

A1:儿子4岁时,友人送他一套乐高玩具,我和他一同拆开准备让儿子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完成拼装——母亲通常是好为人师的代名词。

不过我儿子并不接受鼓励和指导,他反而鼓励我拼给他看。我只好一边搭一边忍不住失落——一副乐高玩具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儿子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

差不多过了两个月,家里又有了一副乐高。

我心想儿子似乎没什么兴趣,搞不好又是我自娱自乐呢。

于是随便丢在桌子上。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隔天起床,我看到儿子已经把乐高拆开了,他正在按着指导书一步一步拼装,并且完成了主体部分。

我差点冲上去:“儿子,你什么时候学会的?”

儿子很镇定,小大人似的说:“你上次搭的时候,我都有在学。”

这不就是镜像神经元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发挥着神奇的作用么?

那么以后我要怎么运用这个原理呢?

再拿一张便签纸写下来。

A2:假如下次想教孩子下飞行棋的话,我应该先不要指导一大堆,按照发挥镜像神经元反射原理的观点,直接和爸爸对弈,然后请儿子在旁边看。多看几次,肯定就可以了。——话说我的孩子还真的是用这个方法学会飞行棋的。

以上就是我自己用便签读书法把一个陌生的知识转变为育儿能力的过程。

好,让我们再来重复一次便签读书法也称为RIA法的步骤。

阅读,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回忆自己过去类似的经验,策划一个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试着用刚才所学来解决。

总之,《这样读书就够了》通过便签法又一次告诉我们:读书,重要的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作者简介:姚瑶,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签约作者,浙江某高校护理老师,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心理学、教育学终身学习者,专注于亲子,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写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行万里路?真正的原因竟是这样!
究竟看到了什么
有逻辑的读书,你也可以做到
在拆书帮学习的十个正确姿势
如何把别人的知识拿走,转化成你的能力?职场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类为什么喜欢模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