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朝中期十大名将,有六个是外族人,有人造反,有人打到中亚

唐朝中期的时候,由于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安史之乱爆发,继而引发藩镇之乱,局势动荡不安,涌现出了很多名将,来看看唐朝中期的十大名将都是谁吧。

TOP、10 安禄山(栗特人)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在安史之乱前,安禄山多次打败奚、契丹,击破奚、契丹,还俘获了奚王李日越;在起兵造反后,安禄山号令严厉整肃,有一班以死相拼的将士,没有谁不是以一当百,朝廷军队碰上必然会吃败仗。还攻下了洛阳;南阳节度鲁炅率领荆州、襄州、黔中、岭南兵卒十万多人,在叶县城北边的枌河跟叛军将领武令珣作战,唐军全军覆没。

TOP、9 史思明(突厥)

攻打京城长安时,就是由他当先锋的。第二年叛军攻下洛阳,安禄山在洛阳称大帝,令史思明经略河北,封他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拥有兵马八万余众。

安禄山造反后,史思明一军为先锋,开始所向皆捷,攻陷饶阳诸郡。一直到天宝十五年初,他才在常山被李光弼、郭子仪合军击败,逃至博陵。

本来叛军就要被李光弼攻灭,忽然哥舒翰兵败潼关的消息传来,李光弼回军,史思明蹑后追击,大破唐军刘正臣部。由于史思明所率兵士是安禄山叛军的精锐的部分,他们乘胜进击,攻拨常山、赵郡、河间,大破颜真卿部下和琳的一万二唐兵。

史思明与安禄山发动的“安史之乱”沉重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自此兴盛一时的唐王朝,逐步没落。虽然安禄山、史思明只折腾了七年,但使中原动荡,千万生命死于军乱,与之而来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党争之祸,最终把赫赫盛唐推上了不归之路。

TOP、8 仆固怀恩(铁勒仆骨部族)

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时随郭子仪作战,任朔方左武锋使,骁勇果敢,屡立战功。又与回纥关系良好,曾出使回纥借兵,并嫁二女与回纥和亲。

在收复东都洛阳的战役中,仆固怀恩率领回纥突骑迂回到叛军营左,高张旗帜,左右呼应,攻克叛军壁垒,杀敌数万。史朝义亲率十万精骑来援,坚守决战,双方杀伤甚众,进入胶着状态。大宦官鱼朝恩率领五百射手飞矢如雨,叛军被杀伤很多唐军趁势冲锋,叛军溃败,降者三万。

转战石榴园、老子祠,仆固怀恩又大败史朝义,叛军死伤遍野,尸填山谷,东都洛阳顺利光复。随后,仆固怀恩又携子仆固玚战郑州,降汴州,下滑州,破卫州,平定幽燕,最终迫使史朝义兵败自杀。

仆固怀恩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全家有46人为国殉难,三个女儿牺牲幸福为国远嫁和亲,可谓满门忠烈。但他却不被朝廷信任,最终被宦官所逼迫而谋反,被记入“叛臣传”。

TOP、7 哥舒翰(突骑施哥舒部落)

哥舒翰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747年哥舒翰被王忠嗣提拔为大斗军副使,迁左卫郎将。他与吐蕃战于苦拔海,屡破吐蕃,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

749年,哥舒翰发动石堡城之战,率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军,以死伤数万人的代价,攻占石堡城,俘虏吐蕃大将铁刃悉诺罗等人。战后,以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

安史之乱时,哥舒翰被起用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赴潼关拒敌。次年,被逼出师,于灵宝之战中遭遇大败。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757年,唐军克复两京,安庆绪逃往邺城。临行前,将哥舒翰杀害。

哥舒翰一代名将,死得如此窝囊,他屈节求生,也只不过多活了一年而已。唐朝廷没有忘记哥舒翰以往开疆拓土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愍”。

TOP、6 高仙芝(高句丽人)

高仙芝少年时随父亲高舍鸡至到安西,因父亲有功被授予游击将军。20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亲班秩相同。高仙芝先后在安西四镇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来夫蒙灵察担任节度使时,发现了高仙芝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年,高仙芝已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高仙芝主要战绩是平定达奚部叛乱、攻占连云堡平定小勃律国、灭了石国、还曾率军攻入阿拉伯帝国,深入大食国境700余里,但是在怛罗斯之战中,由于胡人的叛变而失败;但是在之后的安史之乱中,由于仓促应战而一再失败,退守潼关,保护了关中的繁荣。

高仙芝与封常清是当时名将,他们的被冤杀引起了军心的动摇,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TOP、5 李愬(汉族)

李愬是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

816年,任左散骑常侍、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奉命与田弘正、李光颜等人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

战后以功拜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八州观察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破叛乱的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胜。

李愬作为宗族,是更得唐宗室重用的,加上本人文武双全,为大唐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却极少有人知道,实在可惜。

TOP、4 韦皋(汉族)

763年,韦皋任建陵挽郎,历佐使府。783年以功擢陇州节度使。次年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785年,出任剑南节度使,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世称”韦南康“。

韦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史称其“数出师,凡破吐蕃四十八万,禽杀节度、都督、城主、笼官千五百,斩首五万余级,获牛羊二十五万,收器械六百三十万,其功烈为西南剧。”

韦皋在联合南诏打击吐蕃的战略中,于8世纪末9世纪初先后在川滇间的北路和南路开路置驿,重新开启了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重开后,推动了唐与南诏的交往,也有利于唐与南亚、东南亚各国的交流。

TOP、3 李晟(汉族)

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早年李晟随王忠嗣攻打吐蕃,遇到一吐蕃猛将守城抵抗,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大怒,召集军中善射的士卒。李晟应召而去,一箭射死蕃将,三军振奋。王忠嗣厚加劳赏,抚着李晟的背道:“此万人敌也。”

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兼任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行营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787年,李晟因功高震主而被罢去兵权,改封太尉。

TOP、2 李光弼(契丹)

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周时归降,累官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出名,在反击突厥战争中暴卒,获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

李光弼自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擅长骑射,喜读班固的《汉书》,治军极严。初入军旅时任左卫亲府左郎将。李光弼为父守丧时,严遵礼法,之后任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后来李光弼袭封父爵蓟郡公。后因击败吐蕃、吐谷浑的功劳,进号云麾将军。

756年,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762年,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起初,李光弼治军严整,名震天下,凡是他下的命令,诸将不敢不服。后来,李光弼在徐州不敢入朝,部将田神功等人对他的敬畏态度大有变化。李光弼因而很不得志,感到耻辱、惭愧,致使忧郁成疾而病逝。

TOP、1 郭子仪(汉族)

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

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评定叛乱,不久又被解除兵权。763年,唐朝廷与唐朝军将发生矛盾导致长安缺乏防御,程元振隐瞒军情不报,吐蕃趁机长安缺乏防御之时入寇、攻入长安。

唐代宗启用郭子仪,郭子仪调集军队。吐蕃占长安10余天,听说郭子仪与唐军靠近,吐蕃立即逃离了长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员仆固怀恩反叛,引吐蕃、回纥入寇,郭子仪在骑说服回纥,唐军骑兵联合回纥,大破吐蕃。

历史上能做到位极人臣还能安度晚年的,寥寥无几,而郭子仪还在这种程度之上,连儿子对老婆升平公主曾说过“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代宗也只是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玄宗朝有八大名将,却被庸主自毁四个,白白成就安禄山
平定安史之乱的四大战神,一降一反一病逝一被斩,为何无一善终?
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六大将领都是怎样的结局
中唐时期的名将,虽然还能力挽狂澜,但已无盛唐气吞山河的气势
唐朝重用番将是对是错?看看大唐十大番将的表现就知道了
唐朝十大名将,为何没有苏定方?论实力和战功苏定方足以名列第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