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合理用药 精准治疗 | 2017年合理用药大会成功召开!
恶性肿瘤是极大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在我国肿瘤的诊治水平虽然已有很大提高,但效果仍不能令人满意,肿瘤是可控、可防、可治的,规范化的治疗,临床合理用药是肿瘤治疗的关键。为进一步加强肿瘤规范化治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主办,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协办的2017年合理用药大会于5月26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上海市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王杰军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李大川处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张耀华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张文宝副处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第一部分
主持人:潘宏铭教授、杨衿记教授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张文宝副处长作了主题为《肿瘤规范化诊疗与合理用药》的报告:要从提高肿瘤诊疗能力;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优化肿瘤诊疗模式;建立科学管理方式四个方面规范肿瘤诊疗。针对肿瘤的合理用药,要做到:①发挥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作用。②规范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③加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建设。④规范靶向药物临床应用。⑤规范辅助支持用药。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肿瘤诊疗管理工作,发挥肿瘤质控中心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加强质量控制和督导检查,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肿瘤诊疗水平。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作了主题为《肿瘤治疗中的团队建设与多学科联合》的报告:我国肺癌综合治疗的现状:早期肺癌辅助治疗过多应用;局部晚期肺癌联合化疗没有普及;晚期肺癌一线、二线概念不清,二线甚至三线仍大量使用含铂的两药方案;EGFR TKI 不加选择地应用于早期辅助治疗、晚期一线治疗;SCLC 放疗的作用被忽略。多学科综合治疗质控的困境: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质控难度大于传统治疗手段的质控;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与医疗保险体系严重脱节;缺乏真实世界的真实数据,没有类似于美国的SEER数据库。
肿瘤医学的学科体系应该以肺癌、乳腺癌等病种建立学科,综合利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拥有不同治疗手段,和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总之,我国恶性肿瘤治疗和指南存在较大差异;形成闭环的多学科治疗才能提高治疗水平;肿瘤治疗的价值在治疗决策中日趋重要。
上海市长征医院王杰军教授作了主题为《肿瘤姑息治疗-守望生命质量与尊严》的报告:肿瘤姑息治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从配角向主角转变。应加强临床学科及法规的建设,建立相关的诊疗科目,确立专业队伍;协助政府完善法规和姑息治疗基本用药目录;建立肿瘤姑息治疗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同时,希望临床医务人员充份利用我国丰富的临床资源,开展广泛的多学科研究,推动中国姑息治疗的发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作了主题为《恶性肿瘤治疗现状与未来》的报告: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有重要意义:提高诊断与术前分期准确性;降低医疗风险,改善医患关系;多学科小组成员的再教育和诊疗水平的提高,培养系统治疗理念;汇集各学科优势,共同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徐教授指出,恶性肿瘤未来发展方向是①寻找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键基因。②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明确。③检测及诊断技术的革新。④基于基因水平新的研究设计。⑤更方便和准确的预测及预后因子检测。⑥大数据和精准医疗的发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杨衿记教授作了主题为《晚期NSCLC中外指南的共识与差异》的报告:CSCO 指南包括基本策略和可选策略,是基于区域不平衡,资源可及性及治疗价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南。国内外指南的共识与差异体现在:①分子检测:一线检测,耐药后再检测。②驱动基因阳性NSCLC 的治疗:靶向治疗,地位稳固;耐药检测,精准治疗。③驱动基因阴性NSCLC 的治疗:化疗仍是基石,免疫治疗势如破竹。
第二部分
主持人:江泽飞教授、陆舜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郝学志教授作了主题为《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的报告,并指出该共识是首部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共识指出,手术能通过切除全部肿瘤达到局部治愈;放疗可以缓解神经系统症状,改善肿瘤局部控制情况;化疗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对《NCCN指南中国版:消化道最新指南及解读-药物治疗部分》进行了讲解:胃癌的药物治疗要注意临床实践复杂的多,动态观察评估极其重要,NCCN指南很重要,但框架指引作用强,实践性弱,东西方差距大,临床应参考日本和我国指南。同时,注重思考药理、胃癌临床特征、患者特征、治疗的最高目标以及目前的主要矛盾等问题。
肠癌治疗的指南比较完善,但仍是框架性建议,临床实践中综合治疗需求很复杂,左右半结肠药物治疗存在差异,要注意的是,指南中没有说明药物治疗过程中评价、停药、减量、维持等问题,MSI-H等少见特殊类型也是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曹邦伟教授对《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与化疗药物进展》进行解读:结直肠癌(CRC)多学科的规范化治疗(MDT)是患者最大化生存获益的根本;谨守规范并接受新的药物、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是精准治疗的前提;mCRC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在不断发展中,从单药到联合、再到靶向药物,新的化疗药物的研发进展,给予患者更多、更合理、更有效的临床选择。
第三部分
主持人:单保恩教授、刘晓琳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对《肿瘤靶向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进行了讲解,从肿瘤靶向药物经济学研究重要性、我国药物经济学研究简介以及ALK阳性NSCLC精准靶向治疗药物经济学的3个研究三方面阐述了肿瘤靶向药物经济学评价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六院姚阳教授作了主题为《骨与软组织肿瘤化疗与靶向治疗》的报告,从魏则西事件引发思考:不同类型、不同生物学行为的软组织肿瘤诊断和治疗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国内不少医师对STS的认识不足,如化疗不敏感、淋巴结不转移等。同时,姚阳教授分享了骨与软组织肿瘤一线、二线的治疗措施、临床研究结果及经验,对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史庭燕教授作了主题为《中国卵巢癌BRCA突变研究》的报告:中国女性卵巢癌BRCA总突变率为16.7%,其中BRCA1突变占13.1%,BRCA2突变占3.9%,并且发现了32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在中国卵巢癌患者中,c.5470_5477del8可能是一个热点突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沈丽蓉教授对《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规范使用》作了讲解,并指出:蒽环类药物的规范使用应基于药学原理和临床研究结果,根据诊疗规范和药品说明书,使药物的选择、用量用法以及相关毒性的管理最优化。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分享了《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的实践与体会》:①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②准确的病理诊断是规范化治疗前提和要求。③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引领肿瘤内科治疗的突破。④理想看待治愈、有效、生存质量和效价比的关系:合理适时个体化地应用好“观察与等待”;谨防过度的诊断与治疗;承担适宜的医疗风险;适度医疗。
1
花絮
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政策】国家卫计委新规: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内附全文)
肾癌大咖说丨肾癌治疗MDT新模式
钟平教授:有效基因靶点的筛选——脑胶质瘤精准治疗的突破口
聆听全程好森音 | 如何全程管理帕金森病患者?听华西医院专家们一一道来!
精准医疗:颠覆进行时,开启未来医疗新时代
香港的癌症治疗水平为何全球领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