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老婆讲不可描述的“地震波”

地震发生在地壳以下

板块摩擦或断裂导致的震动

最大的地震为十二级

可以释放6.3×10^22 焦耳的能量

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

唐山地震有7.8级

汶川地震8级

雅安地震7级

既然地震让你睡不着

那就来学点地震知识吧

首先

地震发生的地方叫做“震源”

震源的正上方叫做“震中”

而震中到你脚下的距离叫做“震中距”

大地是固体

但是它和液体、气体一样

是由无数个颗粒(质点)组成的

只是颗粒之间的松动程度不同

无论颗粒有多么紧密

只要有足够大的外力

都是可以压缩变形的

波的传播就依赖于这些颗粒(介质)的变形

当外力压缩这些颗粒时

波就形成了

所以

波的本质是让具有弹性的物质发生变形

让弹力在颗粒中向前传播

因此地震波也叫做“弹性波”

在地震中

震源产生外力

挤压正上方的颗粒

颗粒之间通过相互碰撞传递这个力

用动画演示会更形象

当然

地震不会只影响一条颗粒带

而是会向四面八方展开

这样看起来才像我们通常认识的波的形状

实际上地震波是以

“同心球”的形状在大地体内传播的

到了地表

才是以“同心圆”的形式传播

前者在地球内部传播,叫做“体波”

后者在地球表面传播,所以叫“面波”

通常一个地震波(体波)

可以穿透整个地球一万多公里的地层厚度

面波则可以在地球表面来回传播数次

地震的力沿直线传播

称之为第一种波——纵波(P波)

但是我们会发现

当外力穿过一串颗粒时

颗粒当然会偏移一些方向

于是等到第二次外力袭击时

路径已经变得弯曲

呈现S形

这就是第二种波——横波(S波)

两种波的鬼步不同

导致它们的速度不同

纵波走直线

力沿着上下方向传播

横波的方向是蜿蜒的

但是力是往左右横向发展的

所以叫做“横波”

这就是为什么地震的时候

地面先是上下颠簸

然后才是左右摇晃

而其中

对建筑物破坏最大的是横波的左右摇晃

道路遇到这样的波

就会变成蛇形

而要论破坏力

这里还有第三种波

更可怕

他叫面波(L波)

它可以让地面翘曲


不过

地震波不仅仅有破坏的一面

也有建设的一面

在相反的方向上

地震波给人们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带来了方便

地震波穿透整个地球

就像用X光(光波)B超(声波)透视一样

地震波也能透视地球

当发生地震的时候

在地球另一边的检测站通过收集的地震波

便可以分析出地球的结构

据猜测

地球因为引力的压缩

越往内部密度会越高

而实际情况的确如此

但是

有两位科学家发现

这个密度不是均匀增加的

而是忽然变化

这里

有两个明显的断层

导致忽然变化

那么

地震波为什么会忽然发生改变呢?

情况是这样的

地球圈层很复杂

不仅仅密度不同

物质的状态也不太

在这里

一个界面是密度忽然升高的地方

一个界面是忽然进入液态物质的地方

我们来看看

P波和S波穿过密度更大物质

速度会增加

颗粒越紧密

颗粒碰撞颗粒的时间就越短

那么波的传递就越快

而进入液体呢

S波是横向传递的

遇到松散的液体颗粒时

波会“滑动”

就像踩着润滑油一样

无论你用多大速度奔跑

都在原地不动

此时S波也无法再往下传递

或者说“被液体吸收了”

而P波则相对幸运一点

它像一把刺入液体中的尖刀

在液体中仍然能够传递

但是速度会忽然降低


这就是两种波在地球内部传递的情形

莫霍和古登堡通过波的变化

将地球分为三大圈层

所以说

同样是大自然的外力

可以是具有破坏力的“武器”

也可是变成具有建设性的“工具”

关键取决于我们利用它的方式

看待它的角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震学的基本术语
科学认识地震
地心世界新发现:下地幔特殊地形或是早期地球的历史遗迹
关于“地震”知识点剖析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地震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