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热、咳嗽、流涕,千万别把这种病当感冒,后果很严重

  前言  

川崎病是儿童时期发生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主要发生于<5岁的婴幼儿,1岁左右为发病高峰。起病表现为持续发热≥5 d,多为高热,抗感染治疗无效。并可出现各种形态的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唇及口腔黏膜充血、皲裂,手足红斑、指趾端膜状脱皮和颈淋巴结肿大。


由于川崎病的诊断条件之一为发热≥5 d,且其他的伴随症状没有特异性,并为非同步出现或表现不典型,同时患儿往往会伴有咳嗽 、流涕、声嘶等呼吸道症状,因此早期常常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从而延误治疗,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本文对基层医生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以提高基层医生对川崎病初步判断及诊疗的能力。


问题1 哪些症状需要警惕川崎病?


如果患儿发热>4 d,躯干或四肢出现皮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红伴皲裂,手足有红斑、肿胀,之后出现指趾端膜状脱皮、颈淋巴结肿大等要及时就诊。


如果患儿血象高、抗生素治疗无效,社区医生不能确定诊断时,应及时转诊到专科医院,就诊时间最好在病程的5~7 d以内,此时若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儿可以痊愈,且不留有后遗症。如果病程>10 d,则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问题2 如果将川崎病误诊为感冒,延误治疗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炎症,可引起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从而导致冠状动脉栓塞、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给患儿带来生命危险。合并有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患儿,可能会因为激动、哭闹、剧烈活动而至冠状动脉瘤破裂,从而导致猝死。因此,若将川崎病当作感冒治疗致使病情延误,后果可能很严重。


问题3 川崎病除了引起心血管并发症,还可能引发哪些疾病?应检查哪些项目?


由于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所以全身各系统均可受累,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消化系统 1/3的患儿有腹泻、呕吐、腹痛、肝功能异常、胆囊积水和胆管扩张,甚至出现黄疸,因此要注意检测肝功能。少数患儿可出现腹胀、呕吐等肠梗阻或急腹症样表现,需拍腹部立位平片辅助诊断。


呼吸系统 患儿常合并呼吸道感染,如喉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胸腔积液等,需完善胸片辅助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 患儿可哭闹、易激惹或精神萎靡,甚至可有惊厥,为全身血管炎引起的无菌性脑炎表现。部分患儿需与中枢感染鉴别,需要做脑脊液检查;有的患儿可能还需要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中枢系统其他病变或并发症可能,如血管炎引起的脑梗死或脑出血。


肌肉骨骼系统 部分患儿可合并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严重者需行核磁共振检查。


泌尿系统 部分患儿尿常规检查可见尿白细胞明显增多,为合并无菌性尿道炎所致。有些患儿需做中段尿培养,与尿路感染相鉴别。极少数患儿会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


血液系统 偶有患儿合并嗜血细胞增多综合征,可危及生命,需行骨髓穿刺检查。


有以上表现的患儿,病情复杂,容易误诊。因此一定要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使患儿配合医生检查和诊疗,防止并发症的出现。


问题4  冠状动脉管腔内径在什么范围属于冠状动脉扩张?预后如何?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冠状动脉扩张的诊断标准采用的是1984年日本卫生部制定的冠状动脉异常的诊断标准:<5岁,冠状动脉管腔内径>3 mm;≥5岁冠状动脉管腔内径>4 mm;病变部位血管管腔内径大于邻近血管管腔内径1.5倍或管腔不规则明显异常者。


当冠状动脉呈瘤样扩张时,即诊断为冠状动脉瘤:内径<5 mm为小冠状动脉瘤,5~8 mm为中冠状动脉瘤,>8 mm为巨大冠状动脉瘤。


如果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即冠状动脉管腔<5 mm,大多数患儿能恢复正常。若为中冠状动脉瘤,大部分患儿能恢复正常,但恢复较慢。巨大冠状动脉瘤的患儿往往难以恢复正常,并容易发生血栓,甚至可能发生冠状动脉瘤破裂,预后较差,需进行长期抗凝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问题5  确诊川崎病后首选用药有哪些?


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的治疗就是控制血管炎症和防止血小板凝聚,以预防冠状动脉瘤形成和血管栓塞。确诊后应首选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静脉输注,以控制炎症,并口服阿司匹林,起到抗炎和抗凝作用。


问题6 丙种球蛋白何时输注最好?输注剂量如何计算?


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最佳治疗时间为病程的第5~7天,错过了预防冠状动脉扩张的最佳时机,患儿易产生后遗症。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为2 g/kg,1次输注,或1 g/kg连续使用2 d。


问题7  有的患儿对丙种球蛋白不敏感,应如何治疗?


大多数患儿在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后48 h退热,炎性指标下降,病情得以控制。但有少数患儿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后36~48 h仍然不退热,说明其对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需要再用1次;如果再次使用不能控制病情,可以加用激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因激素有促凝的不良反应,因此应用激素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抗凝。


问题8 什么时候需要应用阿司匹林?如何应用?


阿司匹林一般在急性期使用,起到抗炎和抗凝的效果,治疗剂量为30~50 mg/(kg·d),分3~4次服用。待病情控制、炎性指标正常后改为抗凝量(即小剂量),治疗剂量为3~5 mg/(kg·d),分2~3次服用。


如果患儿发生冠状动脉巨瘤(>8 mm),需加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服用华法林的患儿一定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使用剂量。


问题9 什么时候需要加服潘生丁?服用剂量如何计算?


潘生丁又称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部分川崎病患儿在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小板会明显升高,服用潘生丁可辅助阿司匹林共同抗凝,预防心肌缺血的发生。使用剂量为3~5 mg/(kg·d),分2~3次服用。


问题10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进行监测?


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罕有消化道出血和穿孔。服用时应注意不要空腹服药,且应建议患儿家长注意观察患儿大便情况,如有黑便、血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儿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少数患儿可观察到小腿有瘀斑样皮疹。家长要在患儿服药期间注意看护,尽量避免患儿发生碰撞或跌倒。出血不止的患儿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少数患儿会发生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水肿、瘙痒症、哮喘等,一旦发生,需换用其他药物。


极罕见的不良反应为一过性肝损害伴肝转氨酶升高,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作者: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 钱小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崎病早期诊断要点是什么?
川崎病把孩子折磨得好难受,每个妈妈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
全科诊疗 ▎川崎病的治疗措施
川崎病的治疗与随访
最强总结 | 一文读懂川崎病!
专题笔谈│川崎病血管合并症的处理与随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