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多年前中国人的春运,忆往昔泪满襟

王福春所拍摄的《火车上的中国人》,恐怕是国内摄影界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1990年代,“黑镜头”系列丛书出版时,就收录了王福春当年拍摄的几张火车上的肖像,经典又震撼人心:因困倦扒在椅背上艰难休息的乘客,在车厢里用打麻将来打发旅途漫长时光的乘客,为了省钱而挤在一张硬卧上含情脉脉互视的情侣……以至于看过这系列丛书的人,都记住了王福春的名字。(通辽一集宁,1998年)

当时,王福春的身份还是一名铁路工人,却正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追溯到最早,这组作品应该就算是从1970年代开始。1978年改革开放,我就开始拍铁路,因为我是铁路职工,坐火车也不花钱,随便坐。利用坐火车机会,我看到很多车上的故事,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就把它们都拍下来了。”(兰州-乌鲁木齐1993年)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正是中国铁路积极转型,日常生活结构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作为百姓能负担起的最重要交通方式,火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迁徙,以及精神风貌。从一开始满车的解放服和解放帽,到改革开放以后的民工潮,封闭而满载的车厢,将时代的宏观变革凝缩为日常的微妙变化,王福春的工作让他有幸积累了很多珍贵而原生态的画面。(北京-广州,1989年)

王福春的照片中充满细节,就像他说的,纪实摄影有时是一种“人学”,他拍的都是百姓生活,都是人们可视同时又容易被忽视的事物。生活化、情绪化、趣味化是他对自己多年拍摄的总结,国家大事他不拍,因为“没那个义务”,“拍得漂不漂亮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记录一段历史。(哈尔滨-上海,1991年)

“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时,我打算对这个项目再做一次总结,38年弹指一挥间,这将是一个完整的历程,中国铁路发展史的历程。”(哈尔滨-北京,1986年)

拿到免费的胶卷和相机,王福春拍起来更大胆也更有动力。他闭起眼睛回忆,那阵他一听不到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就会失眠,长期在火车上生活,这已成为他的“催眠曲”;在火车上生活,他既见识过集体救人的感动瞬间(这让他也养成了随身带急救药物以方便旅客的生活习惯),也见识过改革开放初期,由于车厢管理混乱,犯罪分子公然在列车上吸毒和嫖娼的场景。(沈阳一大连1994年)

王福春经常把相机挂在胸前,心梆梆直跳,相机拽出来按一张,手一松,顺势滑到衣服里遮住。有些镜头没拍到,王福春现在念起来,依然充满遗憾,“但有些事情,很难完美,这是一种哲学”。(北京一沈阳1994年)

“走过这么多年,我没有离开过铁路,也没有离开摄影。在我的生命中有多个岔路,可能会改变我,我都没有改变。因为我就适合干这个,给我下令当书记或这个那个,我连看都不看。对别人来讲,那还了得,提干不是好事吗?当官还不好吗?但我觉得没意思。回过头看,是傻的,但是傻人有傻命,我完成一件最喜欢的事,就够了。”(北京-哈尔滨2007年)

从一开始的无意识拍摄,到积攒了上万张火车上生活的照片,王福春渐渐摸索到了自己的拍摄命题。( 重庆-北京,2014年)

“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我拍的那些都是啥,全是解放帽、解放服、中山装,全是单色的。整个千人一服,千人一面,没有变化。到进入1980年代末,人们开始留长发,穿喇叭裤,等进入1990年代的时候,时装开始丰富和现代了。这个时候,开始千人千样。这个就是所谓的‘社会变化大’。”(宜昌-汉口 2012年,本文图片©王福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 年抓拍火车上的人,如今他和绿皮车一起逝去
王福春的镜头里,一定有你的回忆
他的镜头里,一定有你的回忆
王福春:好片是这样“拼”成的
交通工具上的故事——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
1978-2018:火车上的中国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