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韩国人偷棉花、被英国佬偷茶叶…几百年来我们到底有多冤!




韩国网友表示

我种出的草莓就是我家的



日本网友则是

这无耻的小偷



吃瓜的中国网友们则表示:

韩国这是要统治植物界

做世界的祖先啊

 

 


各国人民互相偷菜的历史

写出来简直堪比经典的谍战小说

而我们中国曾经是敲可怜的受害者

歪果仁偷菜鸡贼史写出来简直让人愤慨

扔臭鸡蛋也不过分了

 



首先就是来自隔壁韩国的「毒手」

元朝的时候

一个叫文益渐的朝鲜使臣来到北京

知道了棉花这种神物

竟然可以做成温暖的棉衣

简直恨不得打包几麻袋带回去

 

文益渐 /


可是当时元朝官府禁止棉种外流

这个姓文的家伙想了一个办法

把十几粒棉籽藏在笔杆里偷偷运回朝鲜

从那以后朝鲜半岛上才有了棉衣和棉布

冬天再也不用挨冻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一些花卉图案进入了欧洲贵族们的视野

这些疯狂的植物爱好者

就像现代人收集纪念币、明星海报一样

来到中国做起了「采花大盗」

 


1698年

一个叫詹姆斯·昆宁汉姆的英国人来到了中国

以随船医生的身份打掩护

从厦门乡间和鼓浪屿海岛

带走了大批菊花、苔藓甚至杂草

真是个优秀的演员



就这样 

一大批我们中国原产的花花草草

来到了英国的邱园繁衍生息

我们人出国还会有水土不服

不知这些花花草草是否能适应国外的生活

 



昆宁汉姆还只是小打小闹

历史上著名的植物大盗罗伯特·福琼

手段可是让人触目惊心了

他先是在上海偷树

罗伯特对于上海的柳杉一见钟情

整日想着如何带它们回家

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偷树也就罢了

他的魔爪还伸入了茶罐中

茶叶作为丝绸之路上最为让人喜爱的商品

让欧洲贵族们不惜一掷千金求购

福琼就瞅准了这一重大商机

他剃了头发,戴上假辫子

还穿上清朝人的马褂

走遍了中国几大著名茶叶产区

收集高质量的茶种和熟练的采茶工人们

偷偷运往印度喜马拉雅山的种植园

在印度大规模种植茶树

终于让中国茶成功穿上了外国的衣裳


罗伯特·福琼 /

 

现在流行的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等品牌

其实都是这个福琼从我们中国偷的茶种

作为当时英国贸易统治的商业巨头

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远销海内外

造成了我们本土茶叶出口量的极度缩减

一句MMP差点脱口而出


 

罗伯特不仅仅偷茶叶

他同样觊觎中国牡丹杜鹃等特色花种

罗伯特从中国引走了

秋牡丹、桔梗、金钟花、枸骨

石岩杜鹃、柏木

阔叶十大功劳、榆叶梅、榕树

12、13种牡丹栽培品种

两种小菊变种和云锦杜鹃

……



幸运的是这些花种远渡重洋之后

繁殖培育出了带有英伦风范的满天星等

也算是这个植物猎人做出的小小贡献



 

外国佬如此不要脸

我们老祖宗又怎会甘心做一个老实人

自然也从他们的菜园子和花园里

带回了不少好东西

 



 

我们现在瓜果的多样化还是要感谢

两千多年前西汉的张骞

他去了西域一趟

带回来无数新奇的瓜果蔬菜:

核桃、葡萄、石榴、芝麻、大葱……

至于用了点儿什么手段

嘿嘿,不足为人道也



 

酷爱菠菜的大力水手形象深入人心

如果他穿越回唐朝这美食爱好可丢不了

唐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

提到菠菜的来历:



贞观年间来自尼泊尔的使臣带来了菠菜

这在当时的长安可是引起了一股时尚潮流

连唐太宗都非常喜欢甚为推广

从此菠菜就在中国安了家

 

/ 影视剧中的唐太宗 /


唐朝炼丹之风盛行

据传菠菜还深得炼丹道士的偏爱

甚至有「服丹石之人食之佳」的说法

感觉这道士们喜欢吃菠菜还要编排出点理由

也是很心累了



 

我们是一个热爱种菜的民族

可以在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种菜

也善于把每个角落的菜挖回自己家里来

据《淳熙三山志·物产·菜蓏》引

宋代陈正敏《遯斋闲览》中记载:


 

瓮菜就是我们现如今所吃的空心菜

万万没想到这种夏天里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常客

居然也曾经是外国佬

真是失敬失敬

 


东夷在秦汉之后一般泛指

朝鲜半岛或是日本列岛上的居民

具体如何被我们老祖宗带回国内已不可考

可能我们的吃货老祖宗

不忍这么好吃的蔬菜流落在外

便带回了国内

这一举动可是大大造福了我们后人

炒空心菜已是享誉大江南北的家常菜

 



除了这些比较温和的方式

我们也有过「机智」偷菜的经历

比如红薯的引进

红薯可谓是杂粮中的战斗机

做法多样还不挑搭档

香软甜美又能饱腹

怕是没有哪个人能拒绝得了

红薯的诱惑

 


但是大家是否知道

红薯最早起源于哥伦布发现的美洲新大陆

之后被哥伦布带回西班牙献给了女王

这种高产作物在西班牙人眼里可是宝贝

那它是怎么来到我们中国的呢?

据《金薯传习录》记载:

 

 

恰逢当年福州闹饥荒

初来乍到的红薯

救了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们


 

不过陈先生带回红薯的种子可是不易

红薯作为主要粮食解决饥荒

是当地殖民者统治的法宝

他们在口岸严厉检查来往的客商

而这位聪明的陈先生

将一根红薯的藤条编在了一个箩筐里

再把这个箩筐带回国

这个绝妙的想法

实在是让人不由得想要为他打cal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癌症很“猖狂”?4种食物来“迎战”,癌细胞只能“偃旗息鼓”!
花花花
菜要种得好,老祖宗的农谚不能忘!
棉花蕾期管理学问多
“年景好不好看白露”,白露将至,今年年景好吗?看老祖宗的谚语咋说的
春争日,夏争时!老祖宗留下的关于芒种的6句俗语,句句饱含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