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有的人越借钱越富有?


作者:钱老师,来源:资识研究所(ID:ladymoney666),经授权发布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世上有什么东西,既可以让人在顷刻间倾家荡产,又可以让人做到一夜暴富?


答案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杠杆


但就是这两个字,在无形中决定了无数人的命运,这背后的道理,值得我花5000字来仔细聊聊。


01


什么是杠杆?


简单来说,杠杆就是借钱,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为什么有的人借杠杆会越借越穷,甚至陷入万劫不复?


因为他们是以欲望为支点,无限放大人性中的劣根性。


今年22岁、曾借贷8万多的王晓雨(化名)读的是影视专业,花钱很多。


大二时,她看着其他同学都有专业相机,就借钱买了一部2万多的相机,然后又花了将近1万元报了个专业培训班。


而她每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无法覆盖这些花销,到期还不上钱,又去别的平台借,拆了东墙补西墙。


最后窟窿越来越大,王晓雨被逼到崩溃的边缘,只好向父母坦白,在父母的帮助下,还清了借款。


“自己也知道那些东西是超出购买能力的,但是想想每个月只要还一点钱,好像也没什么,但是这利滚利太恐怖了,像滚雪球一样,到最后能把你压死。”如今已经“上岸”的王晓雨回忆道。


王晓雨还算幸运的,但还有很多人因为借杠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今年1月初,蓝琳(化名)因无力偿还近20万的现金贷自杀身亡。


刚满20岁的花样少女,未来原本应该有着无限可能的生命,就这样陨灭了。


进入大学的蓝琳,结交了一些朋友,她们从小家境优越,花钱大手大脚。


好面子的蓝琳也开始打肿脸充胖子,经常请朋友吃饭唱K,买过4000元的包包、3000元的鞋子、N套大牌化妆品……


而这些钱,都是从多个现金贷平台上借的。


蓝琳在她的一个笔记本上,记录着15家现金贷公司,仅其中一家平台的借款就有100多笔,累积总借款高达18万。


在她的手机里还发现了催债短信,原来蓝琳还借了裸贷。


还不上钱,又不敢跟家里说,在催收公司的“三板斧”逼迫下,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蓝琳选择了烧炭自杀。


当今社会,在消费主义的鼓吹下,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提前消费、享受生活。


据调查,借现金贷的人中有2/3是在校大学生和刚踏入社会的人群。


这个群体没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很低,社会经验少,对于他们来说,借杠杆不过是在提前透支自己的消费力,在原本现金流就非常紧张的情况下,高额的利息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形成畸形的消费欲望和虚荣、攀比、超前享乐的扭曲心态,潘多拉的盒子就打开了,人就很容易被现金贷拖垮,一步步陷入债务危机,无法自拔。


比如,穷人拿着借来的钱换了好车、买了名牌,触碰到了富人的生活,一旦尝到这种虚荣带来的满足感,人就很难停下来了。


就像是上了赌场,每个人都知道,赌输了就不应该玩了,应该马上止损离场,但实际上,赌徒们根本停不下来。


当他们试图靠借钱满足欲望的时候,他们以为快乐的门槛变低了,但却并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就暗中标好了价格



02


同样是借杠杆,为什么有的人却可以越借越富,实现财富的不断积累?


聪明人会选择一个获胜率高的支点,然后用这个杠杆去放大赢的量级,加快财富积累的速度。


喻颖正先生曾经写过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他说真正的财富,不取决于你判断对了多少次,而是取决于你在对的时候敢不敢下大注。


比如说,金融大鳄索罗斯,他曾经就利用杠杆成功做空英镑。


索罗斯有一位得力助手德鲁肯米勒,他在1992年的时候建议索罗斯做空英格兰央行,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建议索罗斯把所有的钱都压上。


本来,他还担心自己的意见太激进了,会遭到反对。


结果,索罗斯却说:“这太荒谬了!你知道这种机会多久才出现一次吗?我们要做的,可不是押上所有的钱,而是要把所有能搞到的钱,全都押上去!”


结果,他们加上了杠杆,一口气赌上100亿美金,大获全胜。


再比如说巴菲特。


他曾经就和股东们说:“好机会不常来,天上掉馅饼的时候,请用水桶去接,而不是用顶针。”


你会发现,这就是这个时代巨富的思维方式:当你发现一件事情的胜率非常高,你就应该加大杠杆all in,把成功做大


他们向我们示范了真正正确的杠杆思维:


普通人只是想办法抓住机会,但真正聪明的人会利用杠杆,把微小的机会变成巨大的成功。



03


我们该如何更好地理解杠杆?


其实,人生也存在杠杆,善于利用杠杆,你的人生就能犹如阿基米德附体,用最小的代价撬动最大的价值。


我认为,人生中有3种杠杆,分别是:专业杠杆、团队杠杆、资源杠杆。

 

专业杠杆

累计工作量只是一种自我消耗

 

前段时间,唐山收费站有一位大姐上了热搜。


她一直在收费站工作,结果她工作的收费站却被取消了,这位大姐只能哭着找领导讨说法:“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很多人在为这位大姐叹息,觉得大姐选错了行业。


但其实,所有重复性劳动的工作,都是非常可怕的工作。


比如银行的柜员,每天都需要一遍遍重复相同的工作;机关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做一样的审批工作……甚至,所有大公司里螺丝钉式的岗位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


这样的工作,它对你的要求只有一个:累计工作量


你工作满了8小时,公司就发你相应的报酬。


你工作满了10年,公司就给你发老员工福利。


你会发现,你只是在出售时间,但问题在于,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消耗品,你在一点点老去,你能够出售的时间再慢慢变少,于是你的工作年限越长,你的价值反而越低。


这样就成了一种恐怖的死循环:你越工作得越努力,你越得心应手,你越享受这份心安理得,你的价值就变得越低,你就只能继续做这份工作。


换句话说,所有累计工作量的工作,都只是一种自我消耗,属于职场上的慢性自杀。


怎么改变这种局面?


只有一个方法:利用专业杠杆,提升你单位时间的效率,用相同的时间撬动更大的价值。


  • 一份工作最好的报酬,不是工资,而是专业度的提升。


我刚入行做分析师的时候,工资只有3000元,勉勉强强能够在上海维持生存,但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工资这件事,我对自己只有一个要求:我每一分钟的劳动,都一定要有正向反馈


比如说,我那个时候要去给基金经理路演。


这一次路演的时候,基金经理问我的问题,我一定会直接补充进下一次路演的内容里。


这样,下一次路演的时候,我只会收到新的问题。


这样不断地修正20次之后,我的路演内容就可以直接覆盖基金经理所有的疑惑,所有人都会觉得你业务能力非常强。


这个时候,别人可能花1天见3个基金经理,才能得到1份认可,而我同样见3个基金经理,就能得到3份认可,创造3倍的业绩。


这就是专业杠杆带来的效应:同样付出1分钟,你能撬动n倍的价值。


没有专业杠杆,你工作的价值不过是工作时间的简单相加;使用专业杠杆,你工作的价值等于工作时间的复杂相乘。



团队杠杆

享受好团队带来的溢价

 

古典在得到专栏《超级个体》里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为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落寞了,但俞敏洪的新东方却成为了市值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呢?


理由在于两个字:团队。


一开始,俞敏洪做的是“夫妻老婆店”,生意不错。


但是,当他们接收了2万名学员之后,俞敏洪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的能力已经到头了,如果能够拉到当年自己的北大同学们一起合作,新东方肯定还会再上一个层次。


于是,俞敏洪出国去找了自己的老同学们,拉回来了徐小平和王强,组成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在这之后,每隔几年,新东方的管理和教师团队都会上一个台阶,新东方迅速发展,但李阳却一直在单打独斗。


后来,李阳自己也反思过,他说:“新东方有数千名全亚洲最顶尖的英语老师,而我只是一个老师,差得太远了。”


而俞敏洪也说:“李阳是个人英雄主义,我是集体英雄主义。”


你看,再牛逼的天才,他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但一个靠谱的团队,可以聚合所有能人的优势,发挥协同效应,让1+1>2,做出一番令人刮目相看的大事业。

 

甚至,一个好的团队还能通过相互配合,弥补个人的不足,让我们从不太完美的普通人,变成发挥关键作用的团队精英。


什么是最理想的团队?


西游记师徒4人。


这4个人单拎出来,每个人都不足以完成西天取经的重任。


唐僧空有理想,但业务能力一般,一不小心就被妖精吃了;


孙悟空业务能力是过硬,但志不在此,容易浪费一身好本领;


猪八戒脑子虽然灵活,但没人督促就偷懒去了;


沙僧的确是兢兢业业,但没人带领,也不知道劲儿往哪使。


但你把4个人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支“德、智、能、劳”全面发展的好队伍。


唐僧制定战略方向;


孙悟空是能力超强的业务骨干;


猪八戒搞搞创意策划;


沙僧就负责工作的具体落地执行。


因为团队聚合了每个人的功能,这4个人的个人价值都被放大了,才有可能实现了西天取经的宏图伟业。


所以,好团队不仅仅是聚集精英,更是聚合功能,它让每个成员都能实现个人增值,享受团队带来的溢价。


懂得利用团队杠杆,是成功的强力推进器。



资源杠杆

聚焦20%的关键节点

 

很多人觉得资源是一个很飘渺的词。


“我一个普通人,无权无势谈什么资源呢?”


但其实,任何事情,只要你做到了前20%,就能变成你的资源


我最开始做知识付费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纯素人,既不是名校教授,也不是微博大V。


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我的经历:不是科班出身,却成为了职业投资人,更懂得投资小白的心理。


所以,我当时就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我“更会说人话”的优势放大,把我累计了十几年的投资经验变成文稿,去拿给完全不懂投资的小白去看,10个人里只要有1个人反馈看不懂,就重新修改,一直改到所有人都一致好评。


结果,课程上架之后,转化率和好评度非常高,一下子冲到了前面。


总编室一看,觉得有点意思,于是尝试着给我更多的曝光资源。


资源一多,课程卖得更好,于是平台更加信任我,继续给到更多的资源,销量就继续攀升。


于是,我不断地争取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人的信任,创业的路越走越顺,公司估值增长了10倍,已经完成两轮融资。


现在再复盘,我发现仍然是“二八原则”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当你做到了行业的前20%,你做的事情就成了别人的信任基础,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资源倾斜,甚至能够帮助你走完剩下80%的路。

 

现在行业内很流行“私董会”的玩法,其实就是召集不同行业的人作为自己的“智囊团”,大家在一起定期交流。


在我看来,“私董会”就是“前20%俱乐部”,各个行业的精英们在一起彼此交换资源。


当你们量级一样的时候,就有了资源互换的可能,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借势别人的资源,来撬动自己的事业。


所以,资源并不缥缈,前20%的位置就是你最好的资源,它能够给你带来巨大的杠杆作用



04


最后,我还是想再回到文章开头的观点:


杠杆,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用得好,它可以帮你用更小的代价,撬动更大的价值;


用不好,它也可以让你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一穷二白。


经过了前面这么多的分析,我们对这个观点其实有了更深的思考。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着杠杆的性质?


我认为,是人的认知层次


穷人和富人真正的差距,从来都不在于资本,而在于认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一段话:“如果把我身上的衣服全部都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大沙漠去,这时只要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就会再次成为亿万富翁。”


人与人之间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你可以在相对短的时期内,提升专业技能,但认知的差异,是本质的、不可量化的。


认知层次的提升,是需要漫长的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准方向,保持耐心,一路向前。


希望今天的这篇长文,能带你重新认知杠杆,为你提供另一个认知世界的视角。


我也希望今后的每一篇文章,我们都能一起重新打破一种固有认知,不断实现自我进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杠杆思维,提升人生的转化率
我理解的杠杆思维
借入资金通常被称为加入杠杆
钱是最低级的财富
富人最爱的赚钱方式:财富杠杆,你了解吗?如何撬动资源为你用?
专长才是撬动人脉的杠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