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儿发热,要立即使用退热药吗?

作者:尹平

编辑:初夏

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时体温升高,有些病源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热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

发热,不可立即服用退热药

临床上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复杂,如果一发热,就马上采用退热药退热,有可能起到退热效果,但是也有可能起不到退热效果。因为退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体表血管扩张、进而借助于出汗、自觉过热而脱衣等过程使散热增加,同时抑制寒战、使机体产热减少。

它能有效地控制发热,使体温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发热的病症,故其单独使用时,一旦药效过后,体温又可再度升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退热药只是一种对症治疗药,不能消除病因。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滥用退热药,以免掩盖病情,影响诊断,延误治疗。而且,随便用药后,病因不但不能消除,反而影响了抗病能力。

就患儿而言,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热药,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热就可能掩盖病情。

可给小儿多喝点水,多增加些营养,吃一些清淡泄热的食物就可以。因为“是药三分毒”,退热药也不例外,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良反应,能不用退热药就尽量不用。

物理降温有讲究

物理降温可以帮助患儿退热。但物理退热法也有讲究,不能乱用。人们常用酒精擦拭身体来帮助退热,但是这种退热法不适宜新生儿用,其原因是新生儿皮肤娇嫩,用酒精擦拭其身体,会造成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刺激较大。

如果不慎,还有可能造成新生儿酒精中毒。用冰块敷额头方式退热也不适宜新生儿。冰块敷额头会导致温度下降太快,让宝宝难以适应。

用物理方法给新生儿降温,一般可以采用温水擦浴。温水擦浴就是用37℃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同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

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物理方法退热时,必须注意观察患儿病情,防止温度升高。当发热高于38℃时,应考虑用药;尤其是高于39℃,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属于高热,就必须立即上医院治疗。

过度的发热会使人体机能发生障碍,导致抽筋、惊厥、昏迷等严重反应,发热过久还可造成人体消耗增加,营养供给不足而引发其他病症。

退热,明确病因是关键

引起患儿发热的病因有很多,如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炎、扁桃腺炎、肺炎及一切传染病都有可能出现发热的症状。

另外,1岁以内的小宝宝也可能因泌尿道感染、肠胃病、手足口病而出现发热的情形。许多情况必须经由医师判断,才能知道发热的真正原因。

一般不建议自己给孩子服药。因为孩子发热最常见的致病源是细菌与病毒,但这两种情况导致的发热,处理办法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用抗菌药,后者用抗病毒药。如果用错药了,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效果。

另外,有些患儿家属会要求医生给孩子静脉注射,出于医患矛盾等原因考虑,有的医生也会迎合家长提出的这种要求,但笔者想说,这种做法不可取。

小儿发热治疗的一般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就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不良反应,如造成热原反应、抗生素滥用、心血管负荷增加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儿高热怎样降温合适?
婴幼儿发热高发 每个家长都要知道的护理小妙招…
孩子发热父母绝对不能头脑“发热”!
小儿感冒发热注意事项
专家谈▎小儿发热常见的认识及治疗误区
小儿发烧别急着用退烧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