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病毒赛跑,我在集中隔离点奋战的日子!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刘湄漪 葛彩英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而来,迅速蔓延到祖国的大江南北;2020年,注定成为我们难以磨灭的记忆,因为这是一场讴歌中带着生命和眼泪的战役;2020年,注定要在我们的记忆中铭刻永远,因为面对肆虐的病毒,每个人都聚集在鲜红的党旗下,吹响全民抗击疫情的号角。

为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控制传染源,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北京市丰台区建立了集中隔离观察点,对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这里对普通市民来说,是一个即神秘又心生畏惧的地方。

这里与病毒的接触只在方寸之间。然而,被抽调到这里的工作人员,为了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挺身而出,守护着来到这里隔离的“客人们”。

刚刚毕业走进工作岗位的我也成为这里的工作一员,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刚刚踏上这趟未知的旅程时,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们是茫然无措的。

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迅速调整状态做好“抗疫”准备,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通过我们所有医护相互协作,边摸索边整理,很快形成了隔离点健康观察组全套工作流程。

跟车接人、核实信息、指引入住、健康监测、电话咨询、指挥送餐、消毒接应、采集咽拭子…

这就是集中隔离点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急诊抢救,也少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悲情故事,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繁杂、琐碎、枯燥和严谨的工作。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这句话精辟的总结了我们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一切工作没有最细,只有更细。
在这里,医护人员戴着帽子和口罩,在指挥部大厅里进进出出,一切都在忙中有序地进行着,照料和观察着隔离点内近百名“住客”的生活起居。

“您好,今天上午的体温多少?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吗?注意开窗通风,尽量多喝水……”

这些内容指挥部前台班的医务人员每天要讲上百次,我们通过电话或微信与“客人”进行日常沟通,监测“客人”们的身体状况,做好“客人”的心理疏导,保障“客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客人们”的安心,凝结了我们每个工作人员的爱心与坚守,“客人们”的配合与支持更是我们坚持的动力。

在守望与被守望间,我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着,希望通过我们的照料能让这里的每一位“客人”都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都能像在家一般安好,安全、安心的度过医学观察期。

这里是隔离点,对于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你无法感知到潜在的危险从何而来,而我们工作人员所能做的,只有拼尽全力地把防护措施做到最充分,将清洁区与污染区最大化的分离,而这最重要的防线就是消毒接应室。

在消毒接应室,穿着全套2级防护的工作人员给从污染区出来的保洁、司机、医务工作者消毒接应,配备消毒液体、收集医疗垃圾、消毒防护物品,在那窄窄的消毒接应室内,这样的工作内容每天要重复无数次,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下来,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都被汗水打湿透了。

来到这里之后,我才真切感受到什么是“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工作前不敢吃、不敢喝,为的就是能坚持完成自己的这一班岗。

即使是这样,我们所有医护人员仍然毫无怨言,尽职尽责轮班上岗,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守好这最重要的一班岗,才能保证所有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对隔离人员采集咽拭子样本是检测和排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必不可少的环节。

采集样本时棉签擦拭咽喉不适还会引起患者干呕、咳嗽,不仅需要跟密接人员近距离接触,还要直面患者口腔的飞沫。

我深知咽拭子采集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对于没有任何经验的我,心里确实有担忧与害怕。但我更清楚地明白,我不再是一名医学生,我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抗击疫情是我的责任与使命。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自己也是血肉之躯,也存在被感染的风险,但我是医务工作者,为了疫情防控工作,我必须勇敢地正视恐惧,保质保量的完成采集。

采集之前,我不断向有经验的同事战友请教,一遍一遍的进行学习演练,将采集步骤和手法熟记于心。

实战操作时非常认真仔细地对待每一位受检者,精准获取每一个咽拭子样品,因为我知道一旦漏诊,不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还可能造成疫情传播的风险。

疫情就是命令,我们时刻枕戈待旦!“同志们,今晚紧急任务,全员立即上岗准备!”几天前一个晚上的十一点钟,刚准备结束一整天忙碌的工作,突然接到区里紧急任务,马上通知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做好准备“迎客”。

此时,刚回去休息的医务工作者收到消息后纷纷又回到了各自工作岗位,迎接28位“客人”的到来。跟车3人组迅速穿好防护服出车接人。

凌晨的指挥部办公室里并不像往常一样安静,前台班的工作人员登记信息、安排入住、打电话告知注意事项,加微信、测体温、送需求、与消毒人员沟通;接消班工作人员带着护目镜、N95口罩、穿着厚重的2级防护服穿梭在半污染区空无一人的走廊,等待着接应从污染区出来的工作人员。

28位“客人”从安排入住到保洁师傅消杀完毕,持续了4个小时,结束所有的工作后我们陆续回去休息,清晨一早太阳照常升起,我们又开始新的一天工作。

在集中隔离点,像这样突发任务太常见了,像这样的熬夜奋战也是“家常便饭”。

24小时的日夜备班,我们早已习惯随时有任务随时上岗的状态,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能做到“随叫随到,使命必达”。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由于日夜坚守,高强度的工作,很多工作人员身体都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不舒服,然而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轻伤不下火线”,没有任何的抱怨,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们,面对严峻的疫情更是责无旁贷,我们有着不轻言放弃的坚持与毅力,有着不被疫情打败的决心和信念,我们坚信终会夺取这场抗疫之战的胜利。

而最令我们最高兴就是看到每一个疑似患者解除“警报”。

对于观察期满的“客人”给予解除隔离通知单,告知出去之后的注意事项。当打电话通知即将解除隔离的“客人”可以收拾行李下楼时,他们兴奋的心情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得到。

当“客人们”提着行李离开酒店,和煦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看着他们隔着口罩享受再次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样子,心里真替他们高兴。

即将离开的“客人”们也不断地回头,向我们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老罗在2020年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里》说到,这是属于吾辈的年代,当时代激荡,吾辈青年人要勇于挑起大任,做时代的脊梁。

在丰台区集中医学观察点工作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太多,体验了太多,也收获了太多。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我最宝贵的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还未结束,我们匆忙的脚步一刻都不敢停歇,我会继续与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同仁们一道,将疫情防控进行到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7岁华人小姐姐: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我是一名战士,为全缅而战
请“战友”放心 我们就在你身后——隔离病区控感督查员工作日记
放射同行必看|新型冠状病毒放射防护指南,向放射工作者致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ICU医院感染管理要点
医务人员下班后会把病毒带回家吗?权威回应来了
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范文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