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虞允文:雄壮的一介书生

作为一个书生,最大的梦想可不是在书桌前,皓首穷经,写出又酸又臭的东西,一般文人都是病恹恹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文弱不堪,也有与面相完全不符的威武雄壮汉子,上马能剁人头,下马能诵诗文,虞允文就是其中一个。他的相貌很好,身材高大,相貌雄伟,身高六尺四寸,为人慷慨,光明磊落,胸怀大志,一言一行都很有分寸,一看便知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

一看就是肌肉男,散财童子啊。

还能出书,就是因为平时不打仗,看不出什么的,唯一的工作就是出书,要么上上朝,谈谈政事,下班回家继续出书。曾经为《唐书》、《五代史》做注释,收藏在他家中。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皆流传于后世。

但该来的时候还是会来的,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虞允文已经年过五旬,官至中书舍人,相当于宰相的秘书,正五品。如果不是历史的波谲云诡,他将平淡地度过一生,这辈子算是交代完了,甚至青史上也不会有他的名字。

还是谢谢那个完颜亮,如果没有完颜亮送来这么大的肥沃的经验包,虞允文不会成长这么快从C型锐变成S型武将。

宋高宗,白长了这么好的个子,外表威武雄壮,但的的确确就是个精神上的矮子,怂人一个,自从绍兴和议签订后,赵构在竭力维护和议的前提下,开始走向安逸。宰相秦桧迎合高宗,实行投降路线,并排除异己、私营党羽、独擅朝政。南宋政治日渐腐败,军事力量也日渐削弱。

金朝方面,开始崛起,绍兴十九年(1149)金内部发生政变,完颜亮自立为帝,即位之后,羡慕江南的繁荣,积极策划南侵,企图灭亡南宋,统一全国。他迁都燕京,又大肆征兵,造船买马,积极进行侵宋准备。是年冬,完颜亮派施宜生等为贺宋正旦使,让画工隐于使臣中,偷绘临安城郭和山湖景色,完颜亮还题诗其上云:“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南侵之心表露无疑。

虽然当时金国积极准备南侵,但南宋出使金国的使臣报告的情报并不统一,使得朝廷议论纷纷,举棋不定。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贺正旦使施宜生抵达临安,对接待他的吏部尚书张焘做暗语道:“今日北风甚劲。”又拿笔示意喊道:“笔来,笔来。”把金人南侵的消息透露给了张焘。于是,高宗又派出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使金朝确定情况。五月,叶义问返宋证实了敌已聚集兵力,准备入侵的事实。五月二十二日,宰执召三衙帅赵密、成闵、李捧、杨存中至都堂议举兵,继而又请从台谏汪应辰、虞允文、汪澈、陈俊卿等集议,商讨抗金对策。

绍兴三十一年(1161)六月,完颜亮又迁都汁京。九月,完颜亮调集六十万军队出淮东。时南宋主将淮南浙西江东西路制置使刘锜拒之于清河口。完颜亮又以精锐部队从寿春(今安徽寿县)渡淮,建康府驻劄御前统制王权拒之。后王权驻扎在濡须口。虞允文听说王权到濡须口后知道事态危急,对尚书右仆射朱倬说,王权退师,以临江口,必败国事。朱倬和参知政事杨椿皆认为王权退师以导敌深入,并令李显忠出其左,邵宏渊出其右,和王权共同形成夹击之势。虞允文力辩王权定会逃走,朱倬等以为不然。

十月中旬,王权败归。消息传到了临安府,高宗大为惊恐,又想浮海避敌,但遭到了陈康伯、杨存中坚决反对,高宗没办法,“遂定亲征之议”。为了抵御金兵,宋朝廷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府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为参谋军事。高宗对虞允文说:“儒臣不当遣,以卿洞达军事,勉为联行。”允文对曰:“臣敢不尽死力。”叶义问到了建康府,派李显忠往采石接管王权军马,虞允文被派赴采石,监督新旧主将交接,并慰劳前沿官兵。刘锜听到王权溃逃,引兵归扬州,然后继续南撤,后退守瓜洲镇(今江苏扬州南瓜洲镇)。宋金双方在皂角林发生激战,刘锜取得了被宋人誉为十三处战功的“皂角林之战”的胜利。

十一月初八,虞允文终于抵达采石。时,旧将王权被撤已去,新将李显忠尚未到任。面对金兵充斥北岸,战事一触即发。南宋士兵却三五零星地散坐大路两旁,无人指挥,缺乏纪律。形势危急,虞允文意识到坐等显忠则误国事,国难当头,必须舍命而出。他立即召集诸将,勉以忠义报国之心,激励士气,“金帛、诰命皆在此,待有功。”有士兵劝虞允文赶紧回建康府,虞允文告诉士兵:“危及社援,吾将安避?”迅即整顿部队,并沿江布防。

虞允文面对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金军,决定发挥宋军的水军优势,以水师为主。他将陆军有限的步、骑兵隐蔽于山后,同时部署大量重型车弩炮和强弩,以击杀登陆的金军骑兵。主力水军舰队则沿江布阵。虞允文将宋军水师战船分为五队:以其二傍东、西;行其一驻中流,载着精甲以待战;其二藏在小港间,以备不测。虞允文刚刚部署好,完颜亮就指挥战船疾驶而来,南宋守军拼死抵抗。天色渐暗时,淮西军队的三百余人到达采石,虞允文授以旗鼓,令自山后呐喊而出,金军以为南宋有援兵至,遂引兵逃走。

虞允文预料金兵还会再来,于是他令部分舰船控制上流,另外舰船封锁金军舰队的唯一入江口杨林渡口。次日,南宋水军大败金军,并焚毁金军全部战船三百艘,取得了杨林口水战的胜利。完颜亮不得不退回和州,后转往扬州。

此时,李显忠已到达采石。虞允文料到敌退扬州,必与瓜洲金军会合,再次抢渡长江,进占京口。虞允文向李显忠借兵一万六千人和战船百艘,前往京口与刘锜会和抗金。由于京口宋军严阵以待,完颜亮京口终不得渡。完颜亮军事上节节失利,最后急功近利,不顾众人反对,约定三日内必须渡江,否则将尽杀诸将。金军内部矛盾激化,将士们认为对岸南宋军队已有准备,“进有性命之虑,退有敲杀之忧。”他们趁着完颜亮已将亲兵“细军”调去攻打泰州(今属江苏),身边缺少侍卫军的时机,于二十八日凌晨发动兵变,杀完颜亮后还军北上,归附新即位的金世宗。这样,完颜亮攻灭南宋的企图终成泡影。

采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是役,宋军以不足两万人的兵力,击败金军近四十万人,取得辉煌的胜利。宋史评论说:“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而相对于赤壁之战、淮淝之战,采石之战既缺乏坚强团结的指挥核心,又缺乏训练有素的军队,也缺乏充裕的准备时间和回旋余地,结果却能以少胜多,从这点看来,采石之战在南宋战史上地位殊为重要。

采石之战,这是虞允文军事唯一的巅峰,巅峰过后,应该归于平淡了吧!

的确就是归于平淡,从文官突然转行临时武将,再从武将退下来重新干老本行做文官。

虞允文不仅抗金武功显著,而且为官有道,革新军政,选贤任能,政绩突出,他出将入相,三次镇守四川,两度主政,颇有佳政。

回顾南宋王朝前期抵抗金军的数十年历史,可以发现宋、金都对川陕战区十分重视。金兵南下大多会选择三路并进的策略:西攻巴蜀,中取京湖,东侵淮东。这三大战场,川陕固守险要,易守难攻;中部有长江天险,也可有效遏制入侵势头;淮东地域广阔,水网密布,金军一旦进入到两淮之间,兵势很难展开,十分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从这三线来看,西线金兵伐蜀明显是出于包抄战略的考虑:以长江上游为目标实施重点打击,然后转而向下游开进。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西线四川战场,宋军的坚决抵抗对巩固南宋王朝发挥的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有效地牵制了金军南下的军事行动。如果能守住了四川,便会粉碎金人通过四川对南宋进行迂回包抄的企图,积极地配合中线和东线战场的正面攻防,从而起到巩固南宋政权的作用。因此,时人认为“将图恢复,必在川陕”。

虞允文三次任职四川,主要工作是治兵。虞允文曾向孝宗提出:“当今事之最大者,莫过于世仇未报,舆图未归,南北生灵未底于休息”,“而事几之急,莫急于兵、财”。虞允文认为,宋、金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基本平衡,双方都不会轻易挑起战端,因此只有在军力和财力上积极做好北伐准备,以候战机。

首先,在宽民力方面,虞使“蜀民顿苏”。乾道三年,虞允文宣抚四川,至则捐公钱100万缗代民补输,岁减军须谷900余万缗,减常赋之虚额,除四路逋欠343万缗,禁两税之预索和盐酒之预输,又发币廪,除年租,赈活饥民数十万。入相后,他见贫民困于身丁钱而生子不举,即令有司籍势家、寺院私占之荻场以其利钱137000余婚,捐163000余匹为浙民代输身丁钱。

其次,在治军方面,虞允文成绩斐然。乾道三年(1167)至五年(1169),八年至淳熙元年,他又两度入蜀整顿军政。每次都使“军政一新”、“马政修矣”。在乾道五年虞允文离开蜀地时,两边积粮近八十万解,宣抚司库存钱较前增35万缗,金较前增280。两,银较前增4万两。淳熙元年(1174)二月,虞允文去世的时候,宣抚司所储“钱七百四十三万缗,金八千二百两,银四万六千两,采帛二万三千四百匹”,数量相当可观。此外,“乾道四年二月丙申,有旨:四川宣抚使集四路漕臣于利州,以财赋之入,对立养兵之额。于是宣抚虞雍公澄核兵籍,去其老弱者近万人,诸军开落诡籍者二千人,定立军额为九万七千有奇。又颇取四漕岁剩钱以益之。至淳熙间军籍视武安时增三之一,岁用视武安时减三之一焉。”虞允文主持沙汰拣军,三军无怨言。淳熙中,孝宗至白石阅军,见“十万之军,一一少壮”,不由地说“前此虞相行拣汰之法,今方见行效。只如采石一事,亦自奇绝”。可见,孝宗虽然对虞允文迟迟不发兵有所怨言,但对虞允文在蜀地所做的工作是给予肯定的。

孝宗曾经对虞允文说:“丙午之耻(即建康之耻),当与圣相共雪之。”进川后,虞允文虽然积极备战,但却一直没有明确提出出兵的计划。过了一年多,宋孝宗实在沉不住气了,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尽快发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备,不愿仓促出兵。宋孝宗为此相当不满。虞允文深知宋孝宗的信誉,为了不负厚望,日夜奔忙,终于积劳成疾,于淳熙元年(1174)二月辞世,时年六十四岁。虞允文死后,宋孝宗怒其迟迟不出兵,不肯给他溢号。当他后来看到虞允文留下的军队全部是精壮之兵时,这才恍然大悟,“此允文汰兵之效也”。于是赠虞允文太傅,赐溢忠肃。

虞允文之死对宋孝宗打击相当大,不仅使出兵四川的计划落空,也使宋孝宗失去了朝中最有利的支持。当时在南宋的统治集团内部,绝大多数人已经安于偏安一隅的现状。虞允文死后,宋孝宗任用王淮为宰相,理财备战,然而,抗战绝非仅仅是皇帝和宰相的事,朝中大臣如龚茂良、史浩、周必大等,均反战主和。这让宋孝宗的决心也大受大挫折,加上辅弼无人,心力交瘁的他也开始迟疑动摇了。从此以后,他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志,再也不提北伐一事。

没有虞允文给他充实的兵力,没有战略上的筹划,宋孝宗岂能高枕无忧?

除了虞允文以外,还有一个冉冉升起的文人将星,辛弃疾,也是猛男一个,虞允文见过他,也欣赏,但辛弃疾最大的毛病就是不会为人处世,说白了就是狂妄。

南宋的政治格局,大致是四川福建党斗江浙党,湖南湖北是拉锯区。

辛弃疾是北方来人,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

其实这也就算了。

问题是他自恃才高,给人祝寿都放狠话。

摆明是见人就打脸。

这也就算了。如果他投身任何一派,都有大用的机会,但他又不愿意附党。

真要说的话,川闽联盟本来还是想拉拢他的。

可为什么虞允文也把他晾起来?

虞允文不想北伐么?虞允文是什么人?

说穿了,敲打他而已,意思是,你要听安排,北伐一起搞。

耍单边?歇息去吧!

岳飞一世英雄,也是要仰仗主战派的团结,才扶持提拔起来,独当一面。

主战派不团结,是不行的。

就辛弃疾自己来说,他这种才干气质,在太祖太宗创业时期,一定受重用。

真宗以后,能容他的君主怕是没有。

咱家补充一句,你没有污点,人家也不好用你的。

这点虞允文也是爱莫能助,没办法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宋金采石之战
虞允文 | 一个书生的战争奇迹
54 书生领兵战采石
虞允文本来只是一个参谋军事,人微言轻,他...
古今中外真正算得上“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人物有哪些?
《宋史·虞允文传》原文及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