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功记 | 深藏功名73年的陕西战斗英雄李全顺:弹片"种"入头部,忠诚植入血液

编者按: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不畏强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抚今追昔,这样的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美援朝精神,陕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头条号倾情推出《纪念抗美援朝·讲述老兵故事》访谈专栏,通过志愿军老战士回忆,再现战场烽火岁月。

本期访谈嘉宾为16岁奋勇参军、30年征战疆场、荣立过二大功四小功的陕西战斗英雄——李全顺,听他讲述戎马生涯九死一生的深情故事。

李全顺获得的功绩记载

辽沈战役威武勇,平津战役立赫功。

南下剿匪追穷寇,朝鲜战场夺高地。

肝胆赤心身无惧,铁戈戎马求升平。

秋日清晨,下过雨的古城,乍暖还寒。

在陕西省康复医院生活区的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身着一身65式军装、头戴旧军帽的李全顺在家人的搀扶下,从里屋走来,热情地迎接记者的到来。

因战争的弹片遗留在脑部的缘故,老人口齿略有不清,但军人的风貌犹存。"我还想上战场打仗!"坚毅果敢的语气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位89岁老兵对党和国家的赤子之心。

英雄无畏,岁月有痕。胸前缀满的各式各样的勋章,记载着李全顺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多年来却一直被他埋进记忆深处。若不是此次访谈,鲜有人会知道,这位默默无闻的老人,曾在南征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全顺的绿军装与获得的荣誉勋章(摄影/常颖)

热血男儿,16岁奋勇参军立奇功

故事要从73年前说起。

1945年,日本投降后,各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1947年,在党的"保家保田"的号召下,怀着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年仅16岁的李全顺主动报名参军,开始了自己的征战生涯。

然而,他参军历程并不容易。由于年仅16岁,个子又矮,部队没有接收他。"部队不要我,我就跟着部队走。"李全顺感慨地回忆着。

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的信念,李全顺跟随部队到了孙坨,部队首长见他态度坚决,破格收下了他。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第24师的补充师进行整训,个子没有枪高的李全顺终于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名军人。

李全顺参战记录(被访者提供)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后,李全顺所在的部队于9月接受了攻打锦州的任务。他被编入七十一团三营七连二排,负责攻打锦州外围的北大梁。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在和敌人进行的对抗中,我军一线的将士浴血奋战,前方将士的子弹快打光了。

此前已有三名战士在送子弹的途中遭遇敌人的炮火而牺牲,排长命令李全顺马上向前线运送子弹,他丝毫没有退缩,冒着生命危险,凭着自己在整训时练就的过硬本领,肩扛子弹箱,翻过断墙残壁,穿越炮弹坑,冒着敌人的弹雨,终于将弹药送到了前沿阵地。

前线战事正酣,眼看敌人把战友们都打死了,李全顺一秒也等不了。"当时子弹就在身子两边来回跑,嗖嗖嗖的。就一个念头,你打不死我我就继续向前跑,死了也要往前冲!我不信打不倒你!"李全顺激动地讲述着,"就这样子硬是挺过去了,把子弹送上去了。送上去之后,前方部队有了子弹了,打敌人的力量就大了,就把敌人打败了。"

直到深夜,部队攻下锦州火车站和飞机场。

此后,国民党沈阳部队快速增援锦州,他又跟随部队回师北上,趟过没腰深的辽河,参加辽西会战,和廖耀湘兵团短兵相接。五天五夜,追敌于营口,他与战友们在"极度疲劳,粮食不济"的困境下,打出了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最终迎来东北全部解放。

李全顺获得的东北人民解放军勇敢奖章

南北征战,弹片"种"入了头部

数年时间,李全顺参战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湘西剿匪、建立民主政权……其中,让他记忆最深刻的当属平津战役。

那是一次奋不顾身的跨越;那是一场舍生忘死的冲锋;那是他经历的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党中央决定发起平津战役。李全顺所在部队按照上级的指示,于1948年11月下旬秘密火速入关。

李全顺所在的部队从天津杨柳青到达了灰堆(位于天津的东南),构筑大量的工事。工事修好后交给友邻部队,后来李全顺所在的部队又转移到了天津东面的欢庆坨进行攻打天津的训练。

李全顺所在的四十五军(八纵)一三五师四O四团三营七连的任务是从欢庆坨由东往西向城内进攻。在此之前的动员会上,连首长传达了上级的指示:攻打天津的任务是直插金汤桥,如果哪个连队先攻下金汤桥,就被命名为金汤桥连。战士们群情激奋, 纷纷表决心,李全顺咬破手指,写下了血书,决心火线入党,请求组织考验。

当时的七连是尖刀连,李全顺所在的一排是尖刀排,一班是尖刀班,二班是爆破班,三班执行掩护。李全顺是爆破班第三爆破组的组长。

1949年 1月14日上午10时,总攻开始了, 李全顺所在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跨过护城河的障碍,突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于傍晚6时左右攻到了天津外围,只用了三分钟就打开了民权门。

深夜1点钟,李全顺所在的尖刀排在连指导员的带领下,通过一名天津地下工作者的指引,向金汤桥直插,耳边响起敌军的喊叫声和子弹的呼啸声,途中,不时有敌人的手榴弹扔在战士的脚底下。

"路上,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就在脚底下爆炸了,都不管,死的死,伤的伤,当时只要没有死就往前冲。"回忆起当时的战场场景,李全顺老人忍不住哽咽。

打到半夜3时左右,李全顺所在尖刀排就迅速攻到了离金汤桥约200米的地方。

金汤桥,位于天津市中心,横跨在海河上,是我军攻打天津的必通要道,是整个部队的会师战略要地。国民党守军为阻击我军的进攻,在两边桥头上建筑了两座高堡,在高堡的前面还有-座能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射击的大暗堡。因此,金汤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敌人明、暗堡的枪眼里喷射出一串串火舌。尖刀班冲在了最前面,全班战士全都牺牲。此时,三班在有利位置架起了机关枪,为爆破班实施掩护。第一爆破组冲上去了,被敌人的火力封盖,三名战友牺牲了;第二爆破组又冲上去了,三名战友又牺牲了,爆破任务还是没有完成。此时,如果不迅速把敌人的雕堡炸掉,我军实现胜利会师金汤桥的计划就会落空,将会有更多的战友倒在敌人的枪弹下。

李全顺青年时期军装照(被访者提供)

告急之下,李全顺挺身对副班长说:"让我上!"副班长说:"就看你的啦。"李全顺分析了一下战场的形势:从正面肯定上不去,河边是射击死角,最容易接近敌人。

于是,李全顺在两名战友的掩护下,背着炸药包,手握一支爆破筒从河边摸了上去。他先绕到了暗堡的右面,悄悄地接近了敌人暗堡的机枪眼。看到敌人的暗堡喷吐着火舌,他毫不犹豫,一个箭步冲上去,拉开爆破筒的导火索,用力把爆破筒塞进暗堡。刹那间,爆破筒就在敌人的暗堡里爆炸了。李全顺被震得昏了过去,所幸的是只在头、脸、胳膊上负了五处轻伤。

"我醒来时,连指导员高举着红旗冲上了桥头,没想到另一个暗堡里的机枪又喷出了火舌,指导员紧紧抱着红旗倒下了,班长也倒下了……"回想起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战友们,李全顺老人老泪纵横。

看到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顾不上包扎伤口,从背上卸下炸药包又冲到了暗堡的左面(对着大桥的一面),放好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机枪哑了。这时,只剩下南面的一个高堡里面的敌人还在负隅顽抗。

"当时我就想着,只要有一口气,说啥也要把它炸掉,为后续部队进攻扫清道路。"李全顺在桥下找到了爆破组的同志,在相互争执下,对其他的战友下达了命令,取下他们身上的炸药包。在战友的掩护下,他趁着夜色,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左闪右挪,很快摸到了雕堡的下面,对敌人的桥头雕堡实施了第3次爆破,他把炸药包贴在雕堡下面,拉开导火索,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敌人的雕堡飞上了天。道路终于打通了,李全顺光荣地完成了爆破任务。

因为李全顺所在的尖刀排,直插金汤桥很快,后续部队没有跟上来。此时,攻到桥头的尖刀排只剩6个人,敌人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向桥头反扑过来。为了守住阵地,浑身是血的李全顺同5名战友带着伤阻击敌人。

"子弹打光了,我们就从敌人身上,把子弹摘过来打。一直阻击了2个小时,打退了敌人4次反扑。"天亮时分,后续部队冲上来了,消灭了反击的敌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东西两面的主力部队在金汤桥胜利会晤,李全顺所在的尖刀连完成军首长交给的任务。

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天津守敌13万余人,活捉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15日下午,天津宣告解放。

"把受苦的天津人民解放出来了,我们都高兴的不得了,但有高兴的,也有悲伤的,好多人都哭了,那些老战友们,多少年都在一起,一下子就不见了……"李全顺哽咽地向记者讲述着。

在战后的庆功会上,李全顺所在的七连被四十五军命名为"金汤桥连"和"强占金汤桥"光荣称号(奖旗现存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李全顺被授予二大功功臣荣誉称号。在庆功会上,团政委梁大门亲自为李全顺颁发了加盖林彪、罗荣桓印章的荣誉证书,佩戴了金质英雄勋章。

战斗留给李全顺的,除了光荣,还有伤痕。在对碉堡三次爆破过程中,李全顺头部受了5处伤,也是在那一次战役中,爆破飞入的弹片,便一直藏在了李全顺的头部,至今已有整整71年了。

平津战役后,李全顺随部队于1949年3月南下,经河南、湖北过长江。到江西,追击国民党残敌,7月转战到湖南街阳阻击白崇禧部队,在三面山与敌激战,打败了国民党的"钢七军"。

随后,李全顺同战友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 随部队挺进广西进行剿匪。在剿匪过程中,李全顺被抽调到到博白县丰山乡任乡党委书记兼乡长,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清剿残匪,为当地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做出了贡献。荣立一小功。

1952年10月,李全顺任五十四军一六二师四八五团三营机炮连副指导员,不久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在残酷的拉锯战中,连长、指导员等都牺牲了,李全顺就带领战士们打冲锋,与敌人反复争夺无名高地。没吃的,就吃草根、吃野菜、吃牙膏,死死地坚守了五天五夜,直到和平谈判。

李全顺手指纪念章向记者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摄影/常颖)

"我们追击了五天五夜,这五天五夜我们吃不上饭喝不上水,那我们吃啥呢,吃老百姓种的大白菜,收完了以后,冬天留在地里不要的那些白菜叶子。我们就把那个捡起来,扒拉扒拉吃那些。"李全顺讲述着。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今年已90岁高龄的李全顺,尽管行动不便,口齿也不伶俐了,但唱起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那一刻,就好像他回到了青年参战时,激情昂扬充满斗志,采访时我们听他一字不差地唱完了整首歌,感动,震撼。

李全顺获得的朝鲜解放纪念章

对于老英雄来说,每一首战歌,都是一段气壮山河的往事。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岁月沧桑,记忆中的许多风景已经褪去原本的颜色,但在李全顺心中,传承抗美援朝精神、践行军人初心使命的信念,却从未懈怠,愈久弥坚。

李全顺获得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李全顺获得的中朝友好纪念章

回国后,1962年又参加了中印自卫反击战。"文化大革命"期间,李全顺响应党中央号召,参加了"支左"工作。在"两派"斗争中,冒着生命危险,耐心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维护国家的稳定、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李全顺获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

褪去戎装,深藏功名忠诚为民

1976年7月,李全顺转业到第四机械工业部第406职工医院任副院长,主管财务、后勤工作。他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合理组织计划采购、平衡财务收支,提出并实施定额消费、成本核算和按劳分配的管理办法,制定了医院财务工作制度、条例等规章制度,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管理有序,行动有规,为医院后勤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于1988年12月23日晋升为助理经济师。

"转业以后,我自己就想到一个比较艰苦的地方工作,组织分配我到"三线"医院工作,那我就老老实实听党的话,党让干啥我就干啥,一切从头学起。"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李全顺对党的忠诚。

从战斗英雄到医院干部,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经历过战场的李全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组织分配到哪儿就是哪儿。能为祖国发点光就发点光,能干的事就去干,不给组织找麻烦。"李全顺谈到。

1990年4月,李全顺离职休养后,仍然关心医院的建设,担任离退休党支部支部委员,主抓宣传体育工作,兼任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经常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997年、1998年、 1999 年连续3年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脱下这身胸前缀满勋章的军装,李全顺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心系医院建设的老院长,一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党员,一个言传身教大公无私的老兵。

这些身份,似乎都和英雄二字无关;这些身份,却又是一个英雄的底色。

"在他心里,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别人,而把自己放在最后。"对于李全顺的评价,与他共事多年的杨英(现任电子城电子二路东社区主任)在记者采访时谈到,"他是一个英雄,也是我的偶像,身上的那种精神像旗帜和灯塔一样鼓舞着我。"

他严格自律,对工作认真负责,一生清贫,为公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

"我们兄弟姐妹5个,我二哥小的时候,大概15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回老家了,替我父亲照顾我爷爷,因为父亲在外面工作,回不去,让二哥回去尽孝,二哥当了一辈子农民,现在还在农村老家。"李全顺的女儿李蓉谈到,"我的大哥、三哥、还有弟弟,都在工厂里,父亲把他们送到工厂里去锻炼了。那时候就常说,工人阶级是最有力量的,要学工学农,所以他们几个都在工厂里工作,各个都是普通工人。"

李全顺对于儿女的教育也很严格。

"在我工作的时候,我对自己的工作不是很满意,我爸爸当时是副院长,我就跟我爸爸说,给我安排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结果爸爸说,哪个工作都得有人干,你就要从最普通的工作开始做起,自己去努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领导的重视和自己想做的工作。"李蓉回忆着:"父亲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要认真,因为他就非常认真。那个年代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无私奉献。就是为了国家、为工作,都可以做到舍己为人。他给我最大的精神就是这样,乐观又认真,就这样一直鼓舞着我。"

杨英(左) 李全顺(中) 李全顺之女李蓉(右) 摄影/常颖

谈及老人的愿望,女儿李蓉遗憾地说:"他想去祖国各地去看一看,但是因为身体原因,现在去不了。他有时候老念叨,他想回家乡,去看望战友,还有不多的战友了,都年岁很高了,他很想念他们。还想去西湖,那有一个老战友在那里,他常常念叨,我也想完成父亲的心愿。但是他现在的身体状况真的不行,走不了太多的路。"

"如果再让您选择一次,您还去当兵吗?"记者问到。

"去啊,我还想打仗想上战场呢。"年近9旬的李全顺坚定不移地回答。谈及遗憾的事,老人向记者坦言,"我是1976年7月转业的,9月份开始了中越反击战,差一点赶上,可是我没赶上,很后悔……"他一辈子都以国家安全为己任。

从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李全顺遗憾自己做得太少,奉献得不够……他最喜欢唱的是:"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他从烽火中走来,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命运,见证国家走向强大。如今,他已从曾经年轻的战士,成为耄耋老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很多事他都忘了,却没忘记战场的血雨腥风,没有忘记浴血奋战的战友,对党的初心也未曾改变分毫。战争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多处伤痕,弹片"种"入头部,成为他一生永久的"勋章"。

老英雄李全顺向记者行军礼告别 (摄影/常颖)

采访结束时,身体抱恙的老英雄李全顺因独自无法站立,在我们的劝导下,他颤抖着右手,向记者敬礼告别,眼里闪现着泪花,久久不肯放下……

(本文为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 常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树成|梦见大舅炸敌堡
“军神”李陶雄:被宣判死亡78天后苏醒,带着100块弹片活了下来
1984年,收复老山战斗打响后,陈洪远与部队失联,孤身闯入敌军阵
排长火线提连长,全身8处负伤,忍痛让卫生员用镊子夹弹片
美军想起他就害怕,曾4次被毛主席接见,92岁被抬进人民大会堂|王占山
战斗英雄王忠殿:将爆破筒塞进敌人堡垒,与敌人的碉堡同归于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