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军儒将张岳龄

张岳龄(1818 一1885 ),字子衡,名南瞻。晚年自号铁瓶道人。湖南平江县瓮江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张瓒昭,原名宝昭,字绚珊,号斗锋,道光年间举人,著作颇丰。曾应清朝廷五经专科试举中,有一经全国夺魁。其学术修为与魏源同流。张岳龄秉承家风,少时勤学苦读,博究经籍和诗词歌赋。毕业于长沙城南书院。

张岳龄

张岳龄于清咸丰二年(1852 )出任平江、浏阳两县团练事,参与围剿太平军。咸丰四年擢升知县,加五品衔。同治五年( 年)署赣南兵备道。次年,左宗棠移督陜甘,疏荐张岳龄任甘肃按察使。以功赐号策勇巴图鲁。同治十三年冬,授荣禄大夫,调任福建按察使。光绪三年(1887),病归故里。

张岳龄办团练起家

清朝团练始于咸丰年间,平江县志载:"咸丰二年,粤逆(太平军)犯长沙,平江戒严,大吏通饬办团练,诏在籍侍郎曾国藩驻节长沙,帮办团练,查匪事宜。发给乡团、族团各执照,合邑如式遵办。"张岳龄顺势而为,事平江、浏阳团练。系地方武装,防太平军,保境安民。

平江团练由张岳龄具体组织和实施,规模空前,全民参与全民皆兵。子顾其父,弟卫其兄,妇孺皆往之,站岗放哨。观战无惧色,更无逃避者。全县东南西北分四乡,共有 团,每团有六哨,每哨有十队,六百人。平时为农,战时为兵。闻警而聚,以炮为号,三炮聚勇,六炮齐队,九炮则贼已临界。一团有炮,邻团继之。东乡有警,则合一县之力以防之,南、西、北乡因之。张岳龄因事团练有功而赐五品衔,并事浏阳团练。

平江团练和平江人民历尽艰辛,抱团保家,齐心御敌,用舍生死、讲忠义的精神和鲜血谱写了一曲保卫家乡的历史篇章,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像石达开、李秀成等太平天国的骁雄所向披靡,唯独到了平江不敢越雷池一步。仅凭一县之力,保一方平安,这在军事斗争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当然这段历史有维护封建王朝统治、镇压农民起义之嫌,亦有维护社会稳定、保境安民、保一方平安之功。这其中离不开组建者张岳龄等人的功劳。

治军严谨纪纲整肃

清两江总督刘坤一对张岳龄评曰:"张君子衡,具见远之识,解纷之才,驭吏行师,纪纲整肃……儒雅风流于戎马倥偬之间,不废吟咏。"张岳龄治军带兵,有两大特点,一是精于管理,纲纪严明。靠制度规范行为,约束兵勇,自己带头垂范。违规违纪者一律严肃处理。二是不扰民侵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视民众于父母,深受百姓爱戴。同僚李先恕称他:"治军严纪律,军行所至,赤子其民,民亦父母。其去也,相亲攀留,不得,则环护肩舆……"这与曾国藩其他湘军比起来有天壤之别,赢得了民众之爱戴。在老湘营中治军别具一格。从他曾颁行《平江营训勇简明八条》中足可见一斑:一守营规,二听号令,三同伴和睦,四武艺勤操,五队伍整齐,六不骚扰百姓,七打仗奋勇,八公事坚心。每条后面均有说明,特别是不骚扰百姓讲得更为具体。湘军兵为将有,先设官后募兵,以将领为中心,以地缘为纽带,严格训练,有忠义血性之特点,什么样的将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兵。张岳龄既可以带自己的平江营,也可以带其他将领的兵,因为他除了有湘军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的管理方式,他不是靠裙带关系、血缘关系、地域关系来带兵,而是用管理和制度来规范士兵的行为,纲纪整肃,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军心民心融合,从而使其战斗力长盛不衰。

低调做人

左宗棠(图片来自百度)

张岳龄为人忠厚,行事低调,谦和儒雅。曾国藩喜欢他,从平江团练地方武装到老湘营的将领,得到了曾的提携。左宗棠也喜欢他,亲自点将张岳龄与他一道收复新疆,并疏荐他为甘肃按察使,以功赐号策勇巴图鲁,授荣禄大夫。张岳龄与李元度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张在城南学院,李在岳麓书院) 比元度长三岁,从《寄李次青元度孝廉》诗词中可看出他们两人感情甚厚:"一别动经岁,相思不相见。昨夜梦见君,遇君城西院。握手忽一笑,切切认颜面……展眼复思君,起坐泪如霰。裁书劝加餐,寄之西飞燕。"张岳龄为人处事,与人为善,能让人感到舒服,李元度与张岳龄也亲如兄弟样,岳龄病归平江后提议之事,元度都从之,并大力支持。难怪道光进士同治广东巡抚黄赞汤赞子衡"以汉昌名士仗剑从军,功尤著于江右……宜有幽燕老将气"。

晚清平江四大名人李元度、钟昌勤、余虎恩、张岳龄在为人处事方面,张岳龄应是略胜一筹。钟昌勤年纪比张岳龄大十岁,他是正儿八经读书致仕的。他嫉恶如仇,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正因为一身正气,在那个腐败的封建王朝,难免不得罪人,尽管老百姓交口称赞,在四川为县令、知府却很难展开手脚,最后是靠军功授荣禄大夫。论学历比张岳龄硬,进士出身,论资历比张岳龄老,出道要早。当然,钟昌勤结果很好,但晚年生活却没有张岳龄那样风光,社会影响力亦比不上张岳龄。

曾国藩(图片来自网络)

性格决定命运一点不假。李元度比张岳龄小三岁,论文才口才在曾国藩之上,论文韬武略不在左宗棠之下,然结果与其两人相差尚远。当然其文史成就远超他们。究其原因,在于元度太有才,文人相轻,不少人嫉妒其才能;在于元度心直口快,幽默、儒雅、风趣,调侃了人家,人家笑在脸上,记在了心里;在于元度性格,很具平江人的犟脾气。元度打胜仗有人参他,打败仗也有人参他,曾国藩参他,左宗棠也参他。贵州平叛乱,四川也参他。一生麻烦不断,人活得累。而张岳龄没有李元度那样率性、锋芒毕露,而是含蓄包容,低调,反而活得轻松。同在湘军,曾国藩也好,左宗棠也罢,对岳龄均很器重。这不能不说为人也是一种艺术。

余虎恩比张岳龄小十八岁,都是老湘营,后又同被左宗棠点将参与收复新疆的战斗,且在战斗中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很默契。余虎恩命大福大,九死一生,硬是从实战中积功至伟。余虎恩为人处事也粗中有细,揑拿有度,亦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但毕竟是一位虎将,没有张岳龄的儒雅风度和老到。张岳龄三十四岁才去当民兵,办团练,在军营也好,在官场也罢,都是顺风顺水,波澜不惊,举重若轻,左右逢源,处好了事,处好了人。以文职谢幕,获得了掌声一片。官场民间都交口称赞,难得。

张岳龄诗作

张岳龄是位儒将,学识渊博,工于诗词。创建铁瓶诗社,协修平江县志,著有《铁瓶诗钞》 卷(元度自告奋勇为其作序)、《铁瓶东游草》等,儒雅风流于戎马倥偬之间。其诗《剑》曰:白气如虹马上横,阴风卷袖血花生。十年磨尽南山石,要与人间断不平。其诗满腔热情,主持正义,十年磨一剑,定与人间断不平。《野店》又是另一风格:"十里山深唤画眉,小桥流水碧漪漪。梅花树里一茅屋,日暮东风飐酒旗。"张岳龄还是一位孝子,其诗《念母》写得母子情深,诗曰:"乡路日以远,梦中何处寻。自憐游子忆,弥识老亲心。含哺爰犹昔,倚阁望至今。无能事归养,孤负白华吟。"

热心公益

张岳龄1877年病归故里,住平江县城西北隅英集岭下。"论文虚竹屋,避暑尽荷衣。只应返林谷,饮酒和陶诗。"从他的诗作中可见他曾在这里过着似陶渊明式的田园牧歌的生活。张岳龄回了老家好像也没有闲着,热心公益事业。

张岳龄故居远景

张岳龄热心文物古迹的研究,对《唐书》元稹所撰写之《杜甫墓系铭》,谓其迁葬偃师一事,进行了实地考察,亲自在偃师、巩县,遍访当地群众,查寻墓茔,均无杜甫其墓,遂作《杜工部墓辩》千余言,认定杜甫墓在平江,称元稹著文不足信。自己带头捐资,并与李元度等集资修复小田杜子祠。在外为官时,也十分关心家乡建设,个人捐资俸买谷四万斛,在平江县城北隅建谷仓一栋,世称"万石厫",以济灾荒。

天岳书院

他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在县城东南黄土仑大手笔购地数百亩,捐资改建天岳书院,并与李藻、何忠健等一道募资、规划和设计。书院内东有屈子祠、九君子祠,南有藏书楼,建筑庄重、雅致。门首横嵌"天岳书院",两侧有"天经地纬,岳峙渊渟"鎏金石联。字迹苍劲圆润。如今学子们猜测,有的说是李元度所书,有的说钟昌勤所写。论书法显然不是李元度的风格,元度书法飘逸一些,从时间上看,恰好这几年李元度正在贵州平叛,与贵州苗、号军杀得难解难分,他不在平江,应不是元度所为。钟昌勤据传其书法不错,笔者无缘其墨宝,不好论之,钟昌勤一生清廉,两袖清风,生活亦清贫,也没有参与天岳书院的筹建,我揣摩他自带公道不会题写这对联。笔者认为,应是张岳龄所书的可能性大。因其是首倡改建天岳书院的发起人,又是捐资最早最多的,且又有这个书法功底。劳苦功高,又是甘肃按察使,在任上。大家有可能推他题联而为之。但张岳龄的书法风格似乎写得单瘦些,没有这样圆润。除此之外,知县麻维绪是筹建天岳书院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也有资格来题这联。到底是出自谁的手,有待方家论证。不管是谁写的,先贤的善行,值得后辈景仰。

张岳龄故居近景

张岳龄家乡善行义举最多,县城文庙建设也是张岳龄回归老家后积极倡导捐资的项目之一。坊间还留传有"张岳龄圣庙信步高樑"的美谈。1881年秋,圣庙升樑,喜庆之日,张岳龄亲自参加了这一仪式。县执事拱手说,谁从文庙大樑走过,定会成为千古佳话,百姓须正直善良,为官之人要清廉公正、事上爱民方可。张岳龄听了默神,这不是冲我来的吗?我捐钱做公益,坊间有种种议论、闲话。好事也难做,为官清廉公正,字字千斤,我今天不从这樑上走一回,也很难证明自己的清白。张岳龄站起来拍胸说:"我来"。这时会场内外鸦雀无声,被这老头吓坏了,毕竟是63岁的人了,又有病在身,要从这四五丈高的樑上走,万一出了问题谁敢负责,知县、执事等人死劝,张岳龄不听,执意要走一回,也可能是闲话听厌了,张岳龄像上战场一样,放马平川,又举重若轻,似闲庭信步,从容地从大樑的西边走向东边。全场一片欢呼,"张岳龄清官"的呼声一片。

如今还有人说张岳龄领了朝廷发给平江勇的烈士抚恤金,因查不到家属不能发放到人而行善事,此说没有根据,况且张岳龄离开平江勇已经多年,任甘肃和福建按察史。平江清朝的将军五百六十多人,大有人在,要发抚恤金,他们不可能不知情,也不存在找不到人而发放不下去的情况。难怪张岳龄要信步文庙高樑,我想应该是赌气走一回,来回敬这些闲话。

张岳龄之子名张干堂,一代才子,其诗词才气不在其父之下。张岳龄《铁瓶诗文钞》问世,雅健可诵。可是不为儿子所欣赏。当文钞付梓前,张岳龄曾托李元度作序。元度说,"君家原有千里驹,何必找我 "可见干堂年纪轻轻,就名声在外。张岳龄于是找儿子干堂,竟被拒绝了。

干堂因娇生惯养,狂妄且放荡不羁。当年张之洞做湖广制台时,游赤壁。干堂用浓墨巨笔题五律一首于石壁上。诗云:"东坡今去矣,遗迹偶然留。何似黄州客,争为赤壁游?亭台几兴废,风月自千秋,那敢题名字,江湖多白欧。"张之洞携宾而至,见诗语豪迈,墨汁未干,骇为仙侠下凡,到处寻觅写诗人未果,才回舟而去。

张之洞(图片来自网络)

干堂生活习惯极怪,平生不入厕所,怕臭气。要大便时,就在两高桌间,放一巨缽,自己则踞两桌之上,遗毕即弃其缽。所以他的室内常积缽如墙以备用。

由于其怪异,又目中无人,后来客居上海,因忤豪强,而被人活活打死。据传干堂是张岳龄独子,是张家的不幸。

二O一七端阳于平江六味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平江将军县的前世今生
一处岌岌可危的省级文保单位 平江张岳龄故居现状
清张岳崧《南安书院碑记》
张岳崧楷书《南安书院碑记》
清朝平江县大事记
「地名文化」平江部分山水城池乡镇地名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