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葛振林:“狼牙山五壮士”之一,挂在悬崖树上死里逃生

2005年3月21日晚,在湖南解放军第169医院的一张病床上,一位看似普通的老人,因病抢救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

但当人们听说这位老人就是幸存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时,无不分外崇敬。

64年前,老英雄和4位战友在狼牙山悬崖边的那一跳,不仅让“狼牙山五壮士”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无畏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是当之无愧的我辈之楷模。

让人尊敬的老战士

敌后抗战武装的“先锋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日本帝国主义长驱直入,无情的铁蹄在我中原大地上肆意践踏,短短几个月时间,京津一带沦陷,华北大部相继沦陷。

以蒋委员长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正面战场消极抵抗,把精力大部分用在对付共产党人的武装力量之上。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刻,以共产党人为代表的爱国力量,站在民族大义的高度,高高举起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旗。

1937年11月,在众人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战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了中国抗战的敌后战场。

此时的葛振林是一个刚满20岁的青年,尽管没有多少文化,但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中华大地上的累累罪行,在地下党组织的感召下,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并于1938年2月入伍,被编入八路军晋察冀第1军分区1团,短时间内便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根据地一角

冈村宁次的疯狂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以后,国内的抗战逐渐由快速溃败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处于敌后的共产党抗日武装,创新采取“游击战”“麻雀战”等灵活多样的战术方式,有效牵扯了大量日伪军兵力,积极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在华日军也开始全面调整对八路军敌后武装的战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曾经提出:“共军无论在质量上、数量上,均已形成抗日游击战的主力。因此,占领区内治安肃正的主要对象自然是中共势力。”

由此,日军开始把矛头集中转向对“八路军”、“新四军”作战,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当了汉奸,并建立起伪政府。

同时曾经在盘踞在各地的大小军阀也掀起第三次动乱,我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纷纷遭到来自“敌、伪、顽”各路势力的侵扰,敌后斗争进入了最困难的一段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作为建立最早的根据地,也首当其冲成为血腥扫荡和残酷破坏的重点地区。

如今的狼牙山雕塑

1941年9月,在冈村宁次的亲自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共调集了7万多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支援下,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最残酷的“秋季大扫荡”。

尽管晋察冀根据地的八路军队伍拥有群众基础牢固、地形熟悉等有利优势,但面对准备充分、来势汹汹,武器装备精良的日军,我们武器弹药不足、缺粮少药等问题就变得更加棘手。

狼牙山地区作为晋察冀根据地中开辟较早的地区,自然成为此次扫荡的重点,多路日伪军向这个方向扑来。为了有效应对残暴的鬼子,破坏敌人的扫荡计划,保证我主力部队和根据地百姓顺利突出敌人的包围圈。

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2营7连担负了狼牙山地区的分路掩护任务。为有效配合大部队和群众转移,葛振林所在的7连6班,接到的任务是阻击并拖住一路由500多名日伪敌人的追击。

战犯冈村宁次

狼牙山上的绝唱

6班5名八路军战士,虽然平均年龄仅有20岁,但大都是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他们在班长马宝玉和副班长葛振林的指挥下,利用太行山区的有利地形,他们采取分节阻击的战术,不仅按时出色完成了转移掩护任务,而且没有损失一人、一枪。

完成任务后,5名战士按照原定的计划,快速撤出了战斗,并准备按照既定的路线尽快赶上正在转移路上的大部队。

但刚走出去没多远,班长马宝玉突然放慢了脚步,正当其他战士催促班长快点赶路的时候,副班长葛振林猜出了他的想法,主动凑上前去,对马宝玉说:“班长,我们5人也都是老兵了,你就下命令吧!”

当看到同样是共产党员的葛振林不仅猜出了自己的顾虑,而且非常支持,他就毫不犹豫地说:“同志们,我们虽然完成了连长交待的阻击任务,但转移的队伍大部分是咱根据地的后勤部队和乡亲们,他们带着根据地的物资,肯定还没走出去多远,如果鬼子跟上来,那我们的任务就是没完成。”

五壮士剧照

5名战士中有3名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心里非常清楚,现在所在的路口只有两条路,一条是通往大山深处的路,如果走这条,就很有可能让后面的追上来的鬼子威胁到后勤部队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命安全。

而另一条路,直接通向狼牙山的主峰——棋盘坨,这条路是一条断头路,山顶三面都是悬崖峭壁。明明知道是一条绝路,但6班的战士们却非常坚定地向班长表态:“班长,都是老兵了,你怎么说,咱怎么干!”

马宝玉看了看身边的战友,坚定的说了一句:“走”。就带着大家朝着山顶方向走去。他们一边向山顶走,一边依托有利地形向敌人射击,他们边退边打。

鬼子的扫荡计划受阻,他们就变得更加疯狂,5名战士面对拥有精良武器的敌人,不得不退到了狼牙山峰顶。在陡峭的崖壁上,他们继续利用仅剩的弹药向身后的敌人射击。

班长马宝玉指挥作战时,不幸被敌人击中,受了伤,在这时子弹也都打光了,只有战士胡福才身上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正当他拧开手榴弹盖子,正想拉开引线与敌人同归于尽的一刹那,班长马宝玉冲了过去,阻止了他,并将手榴弹拿过来插在了腰间。

大声喊道:“同志们!搬石头,砸这帮畜生!”并举起一块大石头扔了下去。顿时,大块小块的时候从山顶落下来,一个个敌人被石头砸中,跌落山谷。这时,一名伪军队长喊道:“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都不要开枪,抓活的。

“气急败坏的敌人迅速扑了上来,马宝玉从腰间拔出手榴弹,拉开引线,投向冲上来的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此时的山顶上已经没有可以搬动的石头了。他们看着叽哇乱叫、还在往上攀爬的鬼子,又回头望了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脸上不但没有一丝恐惧,反而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马宝玉激动地对大家说:“我们应该算是完成任务了吧!”刚说完,就把手中的枪砸得粉碎,头也不回地走到悬崖边,像每次接到战斗任务一样,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其他4名战士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喊声在山谷中回荡。

狼牙山五壮士

魂归狼牙山

跳崖后,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半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时任易县青救会干部的余药夫,在侵略者对狼牙山地区进行扫荡时,他也和战友们一起进入深山,组织开展“反扫荡”。当时,余药夫顶着夜幕,冒着与鬼子遭遇的危险,在棋盘坨旁的峭壁下面,救出了葛振林和宋学义。

因为当时两人都已经受伤,为了躲避敌人,余药夫就把他们安顿到山上一座庙中,第二天才送两位英雄回到了部队。之后,葛振林跟随部队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结束后回到祖国,在湖南省公安系统、人武系统任职,于1982年离休。

命运之神的眷顾,让葛振林比三位牺牲在狼牙山的战友多拥有了64年的时光,但他对自己的英雄事迹却很少提及。

葛振林同志重回狼牙山宣讲

离休后的老英雄,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关心青少年成长上,并在20多所中小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在儿子眼中,他与别的父亲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他要求家人绝不能给组织提要求,他常说:“想想牺牲在狼牙山的战友,我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多了!”

“秋云盖住狼山头,秋风吹着狼山腰。多年石头也流泪,勇士人格齐天高……”

在那场惊心动魄战斗中,他抱着必死的信念与敌人战斗,作为幸存者,他用一生践行着他和战友在狼牙山巅的承诺。

时隔64年后,终于与他的战友们团聚了,葛振林充满血与火的人生也从此永远定格在了狼牙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斗片】狼牙山五壮士 (1958)
41年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两人获救,救命恩人是谁?45年后揭开真相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后,有两人得以幸存,其中一人1955年被授予少校
狼牙山5壮士:为什么能有2人活下来?晚年,葛振林道出其中的秘密
宁死不降的宋学义,跳下狼牙山成壮士,却隐姓埋名低调了一辈子
狼牙山五壮士2人幸存, 待遇却不同: 一人当村支书, 一人干到副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