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清照:秋风黄花中的女神,却也有不为人知的倔强

(一)

李清照的才情世人皆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这些经典名句曾滋润了千年的中国文坛,给后世树立了高不可攀的典范。她的词或描写天真少女情窦初开,或描写离人之间相思别愁,或描写去国离家伤时念旧,词风或妍丽清新,或缠绵凄凉,或典雅风致,为后世所敬仰。

提起李清照,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出一个倚窗怯问侍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也会浮现出一个“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比看”新婚甜蜜、对着丈夫撒娇的小媳妇,更会浮现出一个“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夜半凉初透”彻骨爱恋、为情所感的痴痴怨妇,人们自然会认为出身富贵、自信美丽又琴瑟和鸣、才气过人的李清照是一个乖乖女,但其实,骨子里的李清照是一个非常倔强的奇女子。

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官居四品,而且还是苏轼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一个学者型的官员。母亲王氏是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名门闺秀,知书达理。她又和当朝权臣秦桧是亲戚,秦桧的夫人是她的表妹。可以说,李清照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宦门第的耳濡目染,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使得她棋琴书画无一不精;文学艺术的熏陶,又使她生性敏感,能用细微的言语体验美感,感知生活。这些天生优势,使得她从一出道,就是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二)

饶雪漫曾说过:“少女心事最迷人,千山万水抵不过微微一瞥。心里的少年应该是疯长的草和想象的春天。”用这句话来描述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是再合适不过了。

话说李清照十五岁那年,还待字闺中,那时的她无忧无虑,逍遥惬意,喝酒闲逛,洒脱率性。风姿绰约、才华出众的李清照是京城一颗耀眼的明珠,很多官少都仰慕她,疯狂的追求她,但她却很有主见,没有一个人能入她的慧眼。

那年春天的一个夜晚,突然狂风大作,雨滴稀疏落下,正是怀春多情年龄的李清照看着屋外的风雨,心绪如潮,情绪不佳,借酒消愁,不知不觉中就多喝了几杯。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的早晨了。这时,还在床上慵懒的她突然来了兴致,

想起了屋外正在繁盛的海棠花,便问还在忙乎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正忙着打扫屋子,无心去看,随口敷衍道:“海棠花依旧盛开。”李清照不信,连忙穿好衣服,摇摇晃晃的起身到院子里,但见海棠花瓣飘落满地,宛若粉雪铺满小院,她想起昨天的海棠花还是密密层层,开满枝头,犹如粉霞映满天空,而今天却是稀稀落落,满树苍凉,甚是心疼,不禁嗔叹道:“不是说海棠依旧,你看是真的吗?”据此,她写了首小词,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语言清新,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轻灵新巧,显示出李清照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你看,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就很倔强也很有主见,懂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

(三)

十八岁那年,李清照终于遇见了一生的知己,心中的白马王子赵明诚。那年,赵明诚二十岁,也是风度翩翩、气度非凡,妥妥的一个明星偶像。

赵明诚其实也非等闲之辈,他的父亲赵挺之曾任礼部侍郎,后官至宰相,而他本人也是太学出身,所以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结合绝对是郎才女貌、珠联璧合。

李清照和赵明诚成为夫妇,还有一段很浪漫的故事。据说那年上元灯节,赵明诚约了李清照的堂兄李迥一起去游玩赏花灯,在相国寺“偶遇”了同在赏灯的李清照。当时李清照的名气就已经很大,她曾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中写到“五十年功如电归,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父亲李格非出看到这几句笔走龙蛇风雷阵阵,不觉一惊,觉得小女非同凡响,后来这首传到外面,让很多官宦和文人赞叹不已,艳羡不已,其中就包括赵明诚。

话说那日赵明诚初见李清照,便一顾倾心,再顾倾城,心生爱慕之意。回家后,想给父亲明说,但又不好意思,便出了一幅灯谜“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让父亲猜。赵挺之久历官场,儿子的这个小把戏焉能没看穿,想着儿子已到婚配年龄,便托人到赵家提亲,于是,历史上一对著名的神仙伴侣就此诞生。

李清照和赵明诚乃是天赐良缘,两人门当户对,情投意合,又是文学知己,更有共同的爱好----金石研究。婚后二人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李清照一边享受着琴瑟和鸣的欢乐,也滋养着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创作能力,很多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写的。

赵明诚面如冠玉,仪表堂堂,又温文尔雅,才气过人,但有一点:生性懦弱。放在平时,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儿,然而,在国难当头面前,这个弱点就会被放大,招来灾祸。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在北方崛起,开始南侵。次年,徽钦二帝被金人所虏,北宋灭亡。李清照和赵明诚南逃,居无定所漂泊不定。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四十七岁的赵明诚被任命为江宁知府,不想发生了一件让他悔恨终生的事情。

一天夜里,一位下属禀报赵明诚,说御营统制官正在密谋叛乱。赵明诚收到情报,想着自己马上要调任湖州知州了,正在办交接手续,不想惹事。于是当天晚上,他置全城百姓安危于不顾,带着妻子与另两位官员一道用绳子缒城逃走了,幸亏后来叛乱被平,朝廷得知此事后,立刻罢了赵明诚的官。

赵明诚被撤职后,夫妇二人沿着长江而上向江西逃亡。李清照尽管是个弱女子,但很有大节大义,她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寒心与羞愧,她不明白那个口口声声忠义救国的丈夫为何如此贪生怕死。船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忽然想起这正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面对奔流不歇的长江水,她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听到这首诗后,羞愧难当,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公元1129年),尽管他被官复原职,但还没有上任,就因病而亡。

你看,一个平日里文弱的小女子,表现出非凡的倔强,懂得忧国伤时、民族大义。

(四)

赵明诚去世,李清照带着夫妇二人呕心沥血收集的金石文物继续南逃,行无定所,心力憔悴。不得已,再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官员,

起初,张汝舟还算是彬彬有礼的正人君子,结婚后对李清照照顾得还算不错,后来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其实是看上了她身边尚存的文物,所谓结婚,只是一个诈骗的手段,文物到手后,便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

曾经沧海、心存高洁的李清照哪受得了这样的窝囊气,决定和他离婚。然而,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无论对错输赢,都要坐牢两年。李清照是一个在感情生活上绝不凑合的人,她宁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精神的奴役。无奈之下,李清照决意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当年科举考试时曾做过弊,没有被考官发觉,他凭此做了官。按说,这在宋代可是欺君之罪。可新婚之夜,张汝舟得意忘形,将此事给李清照说了。李清照要想离婚,就必须扳倒张汝舟,于是她向官府告发了自己的丈夫。

一场科场舞弊官司和一场离婚官司同时开打,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张汝舟被发配至柳州,李清照被押入大牢。所幸,这场不幸的婚姻结束了。由于李清照在当时的名气已经很大,加上很多人也关注此事,又有朝中的朋友帮忙,李清照在牢里只关了几天就被放了出来,然而,此事在她的内心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你看,一个瘦弱的女子,一旦看穿对方的丑恶,宁可坐牢也不愿苟且余生,竟如此的倔强和决绝。

(五)

如果说,仅为自己丈夫的临阵脱逃而羞愧暗讽,为自己所托非人而决绝离婚,那么实在是小看李清照了,这位著名的女词人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胸怀天下的倔强,让很多七尺男儿汗颜。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南宋王朝慢慢恢复了元气,经济恢复增长,民众安居乐业,朝中的主和派占了上风,不想再与金人兵戎相见,只求保住半边江山。

连年征战,南宋王朝内部也是动荡不断,各地的起义军此起彼伏。宋高宗为了安抚民心,决议派人去金国以看望被虏的徽、钦二帝之名,打探金人有无求和的可能。可是派谁去呢?一想到要深入虎狼之地,那些平日里口吐莲花、慷慨激昂的众大臣一个个都成了缩头乌龟,只有韩肖胄自告奋勇愿意前往。

韩肖胄,字似夫,相州安阳人,他的爷爷曾在徽宗时期任宰相。出身官宦的他,对大宋王朝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宋高宗听闻有人愿意冒险一去,大喜过望,立即任命韩肖胄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和充金国军前奉表通向使,前往金国议和。时年九月抵达金国云中(今山西大同),与金国左副元帅宗维议事。此后,金国也派遣议和团来南宋,两国开始了较为正式的接触谈判,至此,金人开始放弃消灭南宋的战略,宋金对峙的态势趋于形成。

此时的李清照委身杭州,刚刚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她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尽管刚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但她对韩肖胄赴金之事倾注了极大的关注。李清照听闻此事后,内心十分激动,满腹愁绪立刻化作了满腔豪情,她给韩肖胄作了两首诗相赠。其中一首诗中写道: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你看,一个贫病交加、身心憔悴同时又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还能如此的关心国家大事,这哪像个流浪的女子,分明是一个愿意从军收复失地的将军,一个为君分忧、为民解愁的臣工啊。

(六)

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李清照将丈夫赵明诚的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出版。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七十三岁。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前半生衣食无忧,夫妻恩爱,反映到她的词中,就是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后半生颠沛流离,所托非人,反映到她的词中,就是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然而,骨子里的李清照并不是一个孤独低沉、随波逐流的女子,她的性格中有很倔强的一面,正如梁衡先生在《乱世中的美神》中评论的:“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寻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绝不随波,绝不凑合。”

我以为,李清照尽管如黄花般瘦弱,但正如的名字的来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昭示的那样,有一种人动佳色、高洁脱俗的无暇,有一种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孤独,有一种以心抗世、以笔唤天的抗争。这种无暇、孤独和抗争,反映了她骨子里的倔强。

李清照的那些词作,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照亮着历史的星空。而她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执着坚韧的体现。

她,就是千年以来,“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女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笔||日薄春犹早 晚来秋风急
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
【书香年景】李清照
轮手撕渣男的本事,我只服这个女人!
​李清照资料
九、宋词之天瘦星镇三神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