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古代王朝的历史,除夏商周外,都逃不过300年的定律?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夏商周以后,中原王朝的历史,鲜有超过300年的,

以熟悉的大一统王朝为例,

秦朝,享国15年,汉朝,享国465年。晋朝,享国116年。隋朝,享国37年。

唐朝,享国274年。宋朝,享国319年。元朝,享国97年。

明朝,享国276年。清朝,享国276年。

可以说,9大王朝,只有汉朝和宋朝,超过了300年。

其中,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享国220年,东汉,享国195年。西汉和东汉中间,隔了一个王莽建立的新朝,史称“王莽篡汉”。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享国167年,南宋享国152年。

汉朝,宋朝都有分裂,严格意义上说,也是没超过300年的。

再来看看夏商周朝,

夏朝,享国471年,商朝,享国554年,周朝,享国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享国275年,东周享国515年。

夏朝和商朝,都是比较坚挺的王朝,从一而终了,都远远超过了300年。

周朝也不错,王朝寿命绵长,严格地来说,周朝并未分裂,平王东迁后,王祚并未中断,只是京师的位置换了。

虽然东周后期分为春秋和战国,势力大为衰减,但名义上也是天下之主。东周就像周文王占卜用的龟壳,延绵国祚的本事很不错。

好死不如赖活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理世事,一心享乐,看着别人打打杀杀,作壁上观,也是不错的啊。

实力衰减,无法入局,有时候也只能这样想想了。聊以慰藉。

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古代中原王朝的历史,除夏商周外,基本逃不过300年的定律?

本期将为大家揭秘一下,这个困扰已久的历史谜题。

纵观王朝兴衰,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夏朝以来各王朝,最大的危险是叛乱。9个主要的王朝,5个直接亡于内乱。

第二就是农民起义了。直接间接亡于农民起义的有5个王朝。农民起义成功者没有多少,却间接地动摇了王朝的根基,历代农民起义成功的,除了刘邦就是朱元璋了。

三、直接亡于侵略的只有宋朝。晋虽亡于五胡乱华,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八王之乱的内乱。而铁骨铮铮的大明,也是亡于没有合理赈灾,造就的农民起义军,伤了元气,才被女真族趁火打劫。

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当然表面现象,也不得不防。

还有一个原因,土地兼并现象。

土地是古代最宝贵的资源了,没有之一。人人都想要,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王朝后期,达官显贵圈占土地,而人口百分之90的农民却无“立锥之地”,尤其饥荒时,有一小块土地,平时有余粮,也不至于度过不了饥荒,然而然并卵,土地,余粮都没了,容易造成矛盾激化。

深层次的原因,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自身的松懈,外部的因素才能有机会后入为主。

从历史走势来看,西晋以前,各王朝都能吊打游牧民族。自西晋以后,汉民族就时刻受到游牧民族的威胁,这其中,以宋朝最为羸弱。

在北方属于危机与机遇并存,可以时刻反省自己。

西晋八王之乱后,汉民族自身元气大伤,

自身削弱,主动放弃北方的天然屏障,衣冠南渡后,汉民族生存的外部压力逐渐增大。

东晋王朝整体沉浸在享乐之中,又不思北伐,结果可想而知。

可以说,西晋衣冠南渡,这是和东周平王东迁类似的的策略,不同的是,平王东迁,只是局部的迁移,留下的各诸侯还能抵挡,西晋整体搬迁,谁来抵御外敌?

如果一位君主,深知帝王之术,又励精图治,或者说没有大的作为,却也能安分守己,维持着王朝的发展,有外敌时,派遣有能力的将领平息,

天灾之年,受灾之地发往物资尽力救灾,并派遣合格的钦差大臣,监察御史好好监察,避免物资没有被截留的人祸。

王朝当然能一直延续下去,但是如果继任者是个铁憨憨,如晋惠帝那样的养在深宫,又不懂民生疾苦,灾荒之地食不果腹时,天真地说百姓肚子饿没米饭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一句“何不食肉糜”,就徒唤奈何了。

试想,如果自身够强大,谁能反客为主?

从一个王朝的兴衰史来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把皇帝分成了五大类:创业者,守成者,陵夷者,中兴者,乱亡者。

然而,中兴者又有几人,大多是昙花一现。

就像一个人,有拼搏期,有反省期,也有意志沉迷期。

一位君主在后期都可能志得意满,如唐玄宗创业一段时间后,再无外敌,渐渐松懈。任用安禄山,直至安史之乱,盛世王朝,一夜之间转衰。

因为一个王朝不可能每一任君主都是明君,遇到能力平庸,甚至好大喜功,胡作非为的君主,做任何事,只凭自己喜好,忽视客观规律,亡国之期不远矣。

李煜,一代词帝,宋徽宗,一大书法家,明熹宗木工爱好者,皇帝的正经工作不做,偏去做些别的,更有甚者,如纣王幽王,眼中只有美女,荒废了政务。这样的皇帝只能是误国误民了。

李世民上马能作战,下马能吟诗,不废主业,这才是一个好皇帝应有的样子。

《资治通鉴》这本书,从周朝威烈王时期,写到五代后周时期,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历代王朝的兴衰经验教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知晓历史上那些成功者的崛起经历与失败的教训,可以避免我们走不少弯路,以睿智的思考解决问题,

读史可以明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资治通鉴》也是主席案头必不可少的一本书,做满了笔记,最后因为看的次数太多都翻得破旧了,这也是主席能带领我们百战百胜的原因之一。

因此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一读。增加自己的阅历,避免犯下前人犯过的错误。

总结

因此,从发展规律上看,王朝的兴衰是历史规律,似乎是不可避免。这也是古代大多是王朝不超过300年的主要原因了。

而夏商周的继任君主基本都能做到守成,这也是他们能超越300年历史规律的原因。

毕竟一个皇帝都可能犯错,更不用说保证每任皇帝都是守成中兴之主了,

还有的皇帝,如秦二世,本身六国破灭不久,矛盾重重,还死作,任用赵高胡作非为,秦朝这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就落得个二世而亡的结局了。

能够尽量延长王朝国祚的,就是寻找一个继任者时,做到选一个优秀贤明的君主了。至少要选一个能守成的,而不是没有责任心胡作非为的。

理论上说,每一任君主都是贤明或者守成的君主的话,当然可以一世二世直至万世,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栾氏春秋即将推出《大宋王朝》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注释
​越南历史十个冷知识
读《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上)
中国历朝开国君主
10分钟掌握2000年历史,秦朝到清朝皇帝世系表,一目了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