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海伶:21岁创业,带600户农民发家致富,现年收入两千万

赵海伶

在2009年,对毕业生来说,应聘工作岗位的竞争还不算激烈,但有一位女大学生在毕业后,却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回乡之后,她凭借着自己的力量,推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这位女大学生就是赵海伶。

赵海伶本来可以留在省会城市工作的,她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家乡?回乡之后,她又是如何改写了自己以及乡亲们的命运?

因父母回乡,却不被父母理解

1988年赵海伶出生于四川省青川县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她考上了,位于成都的四川外语学院。那时候,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想在大学所在地找份工作,要比现在容易的多,因而毕业后,赵海伶的同学基本上都留在成都工作了。但赵海伶却早已在大三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回家乡。

四川外语学院校园一角

可赵海伶的家乡只是一个村子,并不会有适合她的工作岗位。因而,回到家乡这个决定,相当于是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明明成都有便利且舒适的生活,读完大学留在城市发展,更是父母对她的期盼。可赵海伶为什么要坚持回到家乡呢?

其实赵海伶之所以决定回乡,是因为一场地震。众所周知,2008年,也就是赵海伶在读大三的那一年,四川爆发了一场堪称历史之最的"大地震"。

而赵海伶的家乡青川县,是当时的一个重灾区,无数人被地震夺走了生命。当时的赵海伶,虽然身在成都,但是心里却时刻都在担心着父母的安危。幸运的是,赵海伶的父母都安然度过了危机。

被汶川地震破坏的房屋

大家都知道"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这句话,但这对大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听过就算的道理。而对赵海伶来说,却是一种深刻的体会。

因而,她决定一定要好好珍惜重要的人。对非常孝顺的赵海伶来说,父母便是她觉得最重要、最该陪伴的人了。于是她便在毕业后,回到了家乡。

赵海伶做出这个决定,可以说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她的同学和朋友们,都不理解她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她的街坊邻居对她"指指点点",有人认为她是在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才回到这小村子里。而最关键的是,她的父母也是极力地反对的。

有人觉得既然赵海伶回乡是出于对父母的"孝心",当父母不同意的时候,她应该听从父母的要求。可是在赵海伶看来,孝顺却并不意味着"顺从"。她虽然是为陪伴父母回乡的,但她绝对不是要做一个堕落的"啃老族",她是有自己打算的。

赵海伶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

赵海伶早就有了打算——创业,她决定通过网络来销售家乡的山货。创业本就不易,而赵海伶的创业之路,更是十分困难。她所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没有电脑。

但在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开网店是不可能实现的事。那时候还是"诺基亚时代",诺基亚手机的智能化是很低的,并不像现在的手机一样,可以代替电脑的相当一部分功能。

面对这个情况,赵海伶开始了一番打探,最终她了解到当时青川县政府部门是有电脑的,最终赵海伶成功地借到了一台电脑。估计赵海伶当时借出电脑,一定花费了不小的精力。毕竟当时的人对"电商"并没有概念,甚至青川县里相当一部分人怀疑赵海伶是在做"传销"。

青川县山货"木耳"

在赵海伶解决了电脑的问题之后,第二个问题又来了。那就是青川当地没有"物流",而这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赵海伶再次找到了解决办法。她先是联系了一下成都的快递公司,然后又找到了县里开大巴的师傅,与他们商议后,师傅同意帮助赵海伶把货运往成都。

要知道,物流快慢是影响网店口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维护好在客户心中的形象,赵海伶坚持每天都把货送到最早的一班大巴上。而这最早的一般大巴是6点。这也就意味着,赵海伶需要每天在六点前就打包好货物,并把货物运到车站。

但赵海伶并不是每天早睡早起的,而是晚睡早起。因为她每天不仅需要做很多事情,而且还没有任何的帮手。去市场选货、处理订单、和顾客交流以及打包货物,这些事情都要靠她自己来完成。

赵海伶

据赵海伶回忆,她有一年的时间里,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这导致她的皮肤状态变得很差,满脸都是痘,简直可以说是"毁容"了。

然而赵海伶想要坚持下去,她所面临的困难并不止于那些艰苦的条件。她还必须耐得住寂寞。因为青川县不仅没有什么娱乐场所,而且人烟稀少,所以赵海伶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这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可以说是"残酷"了。

多种因素助力,最终大获成功

面对那么多的考验,赵海伶究竟是如何坚持下去的呢?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吗?不可否认,赵海伶的确有强大的毅力,但是人能够坚持做一件事,其实常常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

赵海伶

良好的启蒙教育常常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其实赵海伶的母亲本是一位优秀的商人,而她的优秀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赵海伶的母亲敢为人先她是青川县第一个下海经商的人。不得不说,赵海伶回乡创业的举动很有她母亲的气魄。

而赵海伶的母亲第二个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她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而且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了赵海伶。在赵海伶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告诉她人要有吃苦精神,并让她到自家饭店里做起了帮工。小时就在饭店打工的经历锻炼出了赵海伶吃苦耐劳的品质。

除了母亲的教育之外,赵海伶能够坚持下去和当时青川的氛围也分不开。赵海伶回乡创业的时间是2009年,也就是她21岁的时候,当时青川正在进行紧锣密鼓的重建工作。为了尽快帮助青川县人民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水平,援建的人工作十分卖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赵海伶。

赵海伶和一个乡亲

赵海伶不仅有援建的人和她"并肩作战",而且还有2个好友的陪伴。其实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赵海伶并不是唯一回到家乡发展的,还有2个同乡和她做出了一样的选择。

虽然赵海伶的两位同学,并没有选择和她一起创业,但是她们给予了赵海伶,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温暖,也成为了赵海伶坚持下去的一个动力。

正是赵以上种种因素,帮助赵海伶度过了创业初期,那段艰难的时刻。在生意做大之后,赵海伶不仅成为了一位年入2000万的富商,也成为了不少人致富的希望。

赵海伶和一个乡亲

她的企业为青川县的许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她搭建的平台累计帮助了6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而帮助他人现在已经成为了赵海伶继续下去的动力,相信未来她一定可以为青川县的经济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赵海伶回乡的发心本是"多陪伴父母",而通过电商卖山货本来只是她的一种谋生手段,但最后她却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这不免让人感叹,起点常常是不太起眼的,但是坚持前行,终点处也许就有一个盛大的礼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组图:地震最初袭来的一瞬间
珍贵照片:5.12地震初袭青川瞬间记录(组图)
卧薪尝胆三年引爆的财富
青川现巨型汉字“青川” 因地震和余震造就
幸福就是这个模样
汶川女大学生回乡创业 开网店卖特产月入上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