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蜀汉后期无大将?其实我们都误会了,蜀汉后期并不缺大将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这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姜维秉承诸葛亮的遗志北伐时,蜀汉却将才凋零,连个年轻的前锋大将也没有,只能任用年超八十的老将廖化聊以应付。那么,历史上的蜀汉政权,到了后期是不是真的缺乏大将之才呢?其实,蜀汉后期并不缺乏大将。恰恰相反,三国末期的蜀汉王朝也曾名将辈出。这些人里面,除了我们熟知的战术大师姜维之外,还有这么几位史料记载的不甚详细,但却智勇兼备且能独当一面的统帅之才。

01

镇北大将军王平

王平,本是魏国的降将,在曹操军中,也曾被委以重任。如219年的汉中之战,王平就被曹操任命为了大军的副先锋。后来,因不同意先锋大将徐晃提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用兵方略而与之起了争执。不久,徐晃用兵失利,将责任推给了王平,欲杀之泄愤。王平自感难以安身,遂于深夜率兵投奔了刘备。史料记载,王平投奔刘备后,将曹军的兵力部署以及汉中的地理概况一股脑都讲了出来,为刘备最终取得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5年,诸葛亮领兵南征,王平被提拔为副将。在战斗中,王平很能领会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因此每次作战都能很好地完成诸葛亮交给的任务。也正是因此,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遂从众多宿将中选出王平,让他配合马谡一起坚守事关北伐成败的街亭要地。之后的历史耳熟能详,马谡不听王平劝阻,坚持在山上扎营,最终被张郃击败,致使诸葛亮苦心筹谋的北伐之战功败垂成。而王平,虽然也在街亭之战中战败,但他能率千余人马布置疑兵,使张郃兵团不敢深入,多少给诸葛亮争取了撤军时间。也正是因此特殊军功,在战后的一片贬职声中,王平不降反升,先是被拜为参军,而后又被提拔为了荡寇将军,获得了亭侯的爵位。此后,诸葛亮每次北伐,王平均被选作先锋大将出阵迎敌。

和当年南征一样,王平每次都很好地履行了诸葛亮的战略谋划,尤其是第四次北伐时,王平率无当飞军坚守祁山,成功地阻击住了强悍的张郃军团,挫败了司马懿以钳形攻势围歼蜀军的阴谋。久而久之,王平在蜀汉军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了地位仅次于魏延、姜维、马岱的名将。

234年,诸葛亮病逝,蜀汉闭境安民,不再兴师北伐,汉中的防守问题便成了重中之重。此时魏延已死,军中影响力大、战斗经验丰富且独当一面带过兵的将领首推王平。因此,大将军蒋琬便将这个重担交给了王平。为了使王平充分发挥领兵才能,蜀汉朝廷还将镇北大将军这个显赫的官职赐给了王平。那么,王平统领汉中后,又是如何抵御曹魏的呢?

史料记载,当年魏延镇守汉中时,曾制定了一套御敌方略:“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要来攻,使不得入”,大意就是扼守关中通往汉中的出口,利用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的艰险难行,将后勤压力丢给敌军,使其有粮运不上来。王平统领汉中后,结合多年山地战的经验,深感此方略极其适合汉中的防守,遂全盘继承了下来。

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十余万大军伐蜀,王平正是利用这套御敌方略,顺利打退了曹军的进犯。可惜,姜维全面执掌蜀汉军权后,为了集中兵力北伐,竟抛开了魏延的御敌方略,实行“敛兵聚谷”的战略,不但将汉中的蜀军主力收缩到了汉城、乐城等城池,还放弃了对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地的防守,终使钟会大军长驱直入,顺利攻入汉中,倾覆了蜀汉帝国。若说唯一值得欣慰的,那就是王平早在10年前就病逝了,好歹不用和姜维等人一起承受亡国之辱的心理煎熬。

02

左车骑将军张翼

张翼,益州名门望族之后,东汉末年曾多次担任过地方官吏。231年,奉命出任掌管南中军政大权的糜降都督。史料记载,张翼生性严峻,做事一板一眼,在和少数民族打交道时变通程度不够,因此很不得南中少数民族的欢心。233年,夷族首领刘胄难以忍受,遂起兵作乱。张翼领兵讨伐,谁知地方豪强却多不支持,最终导致叛乱越发恶化。诸葛亮不得已,只好调来马忠。此后,北伐战场便成了张翼的建功地。

诸葛亮在世时,张翼常随军出战;姜维掌权后,他看重张翼用兵稳健,正好弥合自己用兵轻进的弱点,遂将张翼调入军中效力。264年蜀汉灭亡,张翼和姜维策反钟会失利,双双死于乱军之中。

03

镇南大将军马忠、荡寇将军张嶷

马忠的首次亮相,始于222年。那一年,刘备惨败猇亭,正在白帝城养伤。而马忠,则奉巴西太守阎芝之命率五千士兵赶赴白帝城护驾。当时,在战争中失去参谋长黄权的刘备心情很失落。但是,在和马忠交谈之后,刘备却忘却了烦恼,并高兴地说了一句奠定马忠前程的话,“虽亡黄权,复得孤笃(马忠原名),此为世不乏贤人矣。”

不得不说,刘备看人真的很准,马忠后来的表现的确当得起刘备的评价。如223年诸葛亮调发三路大军征讨南中叛乱,马忠就是作为东路军的主帅出场的。这一路兵力虽然不多,却是诸葛亮平叛的重要一环。因为从宏观上来说,马忠率领的这支部队属于孤军,并不像诸葛亮率领的西路军以及第二任糜降都督李恢率领的中路军可以互相策应。即使如此,马忠还是迅速地剿灭了叛乱,并及时地和诸葛亮的主力部队实现了会师。战后,马忠因功劳突出,被拜为牂牁太守。

230年,马忠奉召北还,出任丞相参军,和蒋琬一起留守成都。次年,诸葛亮发兵北伐,马忠随军参赞,这也是马忠人生中唯一一次参与北伐战事。之所以那么说,还是因为上文述及的李胄叛乱。因为在北伐战事紧张的情况下,诸葛亮唯一能派出的宿将,也就是熟悉南中政情的马忠了。

史料记载,马忠接任糜降都督的重担后,利用前任都督张翼给他准备好的战略物资,很快便平定了叛乱。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员猛将的表现极其突出,他就是张嶷。可以那么说,马忠负责的是战略规划,真正冲锋陷阵的,则是张嶷。战后,老上级马忠将张嶷推荐为越嶲太守,和他一起镇守南中。

在南中七郡中,越嶲郡是最不太平的。在张嶷就职以前,蜀汉政府曾在这里委任过两任太守,分别是龚禄和焦璜。可没过多久,二人便死于非命。最后,搞得继任的太守根本不敢去上任,只好将办事处远远地设在八百里之遥的安定县。

张嶷之前曾处理过汶山羌人叛乱,对付土匪叛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任伊始,他便组织了一支精干的突击队,然后以黑虎掏心的战术长途奔袭,一战便生擒了越嶲郡最桀骜不驯的捉马部首领魏狼。魏狼常年作乱,本以为必死无疑,可张嶷却并没有杀他,反而好言相劝。魏狼自感不是张嶷对手,当即表示了归顺。不久,张嶷上表朝廷,拜魏狼为邑侯。其他部落首领一看,知道顽抗毫无好处,纷纷上表归顺。这一下,杀死前越嶲太守龚禄的部落首领李求承立即成了孤家寡人,没过多久便被张嶷领兵剿杀。

越嶲郡被平定了,张嶷又将目光对准了越嶲郡隔壁的汉嘉郡。这里有一条旌牛道,可极大地缩短南中诸郡和成都的联系。换而言之,如果将这条驿路重新开通,南中诸郡进贡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等战略物资便能更快捷地被输送到成都国库。

和之前剿灭越嶲郡叛乱部落不一样,这一次张嶷采取的是先礼后兵的策略。汉嘉郡诸部落首领知晓张嶷的威名,纷纷与张嶷交好。于是,废弃百余年的旌牛道遂被重新开通。后来,南中一带的少数民族通过和成都盆地的居民互通有无,很快改善了生活质量,叛乱也减少了很多。

鉴于人才难得且越嶲郡太难治理,蜀后主刘禅一直都没舍得让张嶷离开。

谁承想,这一待就是15年。

254年,姜维再次筹划北伐。张嶷闻讯,再也坐不住了,遂一再上表请求回朝参战。刘禅拗不过,只好将张嶷调回成都,准许其随军效力。

史料记载,当张嶷卸任取道旌牛回成都时,夷人男女老少纷纷夹道欢送,无不伤心流涕,甚至还有一百余人跟随张嶷来到了成都。可惜的是,这一次是张嶷在战场上最后一次露面了。在一次战斗中,张嶷亲自领兵冲锋,不幸陷入魏军重重包围。在杀伤了大批敌兵后,老将张嶷壮烈殉国。

04

安南将军霍弋

马忠逝世于249年,他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南中地区。史料记载,马忠镇守南中共计17年。从客观上来说,蜀汉政权军需不缺,马忠起了很大的作用。也正是因此,蜀汉政权对糜降都督一职的人选十分慎重。

那么,马忠死后,又是谁继任了糜降都督一职呢?

史料记载说是张表,也就是和法正一起策划迎接刘备谋蜀的张松之子。不过,关于张表治理南中的事情,史料记载的并不多。史料对马忠之后的糜降都督重点着墨的,反倒是最后一任糜降都督阎宇。确切地说,是阎宇的副手霍弋。

说起霍弋,不能不提他的父亲霍峻。212年,刘备和刘璋争夺益州,若不是霍峻死守葭萌,确保了刘备后方基地的稳定,这场争霸战刘备不会赢得这么轻松,军败身死也说不定。后来,刘备夺取益州,感念霍峻的功劳,直接将其提拔为了梓潼太守。可惜霍峻年寿不长,在刘备争夺汉中前便病逝了。

史料记载,霍峻死后,痛惜不已的刘备闻听其留有一子,遂将霍弋接入宫中抚养。也正是在宫中的这段生活,让他和蜀后主刘禅打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223年,刘禅登基称帝,霍弋的职务也水涨船高。253年,糜降都督张表病亡,阎宇受命走马上任。不过,因为权宦黄皓急欲联合阎宇对付大将军姜维,阎宇在南中并没有待多久便回了成都。后来,为了防止糜降都督这个要职被姜维一派接管,阎宇便推荐了蜀后主的心腹近侍霍弋担任糜降副贰都督。

史料记载,霍弋镇守南中时,参考马忠治理南中的经验,对南中的少数民族恩威并施,治理的也颇为成功。那么,霍弋理政颇佳,领兵打仗又如何呢?要知道,无论是糜降都督,还是糜降副贰都督,朝廷主要看重的还是其军事才能。不得不说,霍弋这一点做得也很不错。他镇守此地6年,除了他上任之初的永昌郡叛乱之外,南中七郡一直都很稳定。不过,南中地区虽然很稳定,但蜀汉帝国的国祚却走到了尽头。

前文已述,姜维北伐时为了集中兵力,改变了魏延时代设置的国防战策,致使钟会大军轻易攻入汉中。史料记载,霍弋听闻魏军来伐,曾多次上表请求率军赶赴成都协防。历史就是这样微妙,假如蜀后主采纳霍弋的建议,让他的百战精锐迎战邓艾的疲敝之师,或许蜀汉的国祚还能维持几年。可惜,刘禅任命了志大才疏的诸葛绪。结果,绵竹一战,诸葛绪全军覆没,蜀汉帝国遂被倾覆。

邓艾剧照

史料记载,霍弋在蜀汉帝国灭亡后,并没有马上投降,而是等刘禅安全地东迁到洛阳后,才率领南中诸郡太守递交了降表。魏国权臣司马昭很欣赏霍弋忠于故君的精神,依旧委任他为南中都督。

263年,交趾郡的东吴官吏吕兴叛乱,霍弋奉命出兵,几经奋战,顺利夺取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吴闻讯大惊,赶紧调兵遣将收复失地。这一打,让东吴的精兵猛将整整滞留了八年时间。271年,东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收复了失地,但他的国力却被极大地消耗了。九年后西晋顺利攻灭东吴,当有霍弋一份功劳。

05

车骑将军邓芝、巴东太守罗宪

蜀汉的国防,从宏观上看,可分为三大防区,即汉中都督、糜降都督、江州都督。

汉中都督,这里是最要的地段,被派到这里的都是蜀汉最优秀的将军,如刘备时代的魏延、刘禅掌权时期的王平。理所当然的,驻守此地的部队也是蜀汉帝国最精锐的野战兵团。

糜降都督,前文多有论述,此职执掌的是南方七郡军政大权。简而言之,它的任务就是和少数民族打交道。因为南中自然资源丰富,可满足蜀汉帝国的大部分军需民用,故而其地位仅次于汉中都督。正是因此,蜀汉帝国对此地很重视,选派的都督一般都是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的统帅之才。

江州都督,是三大防区中最薄弱的守备区,主要因为它面对的是结盟数十年的东吴友军。我们知道,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疆域最广、人口最多、军事实力最强,蜀国和吴国加在一起也远远不如。因此,整个三国史基本上是两弱结盟对一强的战略格局。于是,在诸葛亮时代至刘禅掌权时期,选派的江州都督一般都是以外交见长的人才。其中,成绩最突出的,当是第五任江州都督邓芝。

史料记载,邓芝是东汉开国功臣大司徒邓禹的后代,他入蜀的时间很早,可追溯到建安末年。215年,刘备夺取益州,偶然间碰到邓芝,深入交谈之下,刘备对邓芝的才干大为惊奇,遂将其一升再升,最终提拔为了广汉太守。

从一个落魄的士人一跃成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邓芝当然有理由对蜀汉政权心怀感激。这一点,表现在刘备去世的那年,因为诸葛亮急欲恢复猇亭之战的战创,很想找到一名合适的辩才。正在这时,邓芝主动请缨,当了出使东吴的第一个外交使者,并促成了吴蜀友好条约的签订。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发兵北伐,邓芝也作为一方军事主官出阵,主要是配合赵云兵团佯攻箕谷,吸引曹真大军。这也是邓芝首次拥有自己的军团。

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改攻为守,邓芝因和东吴有过交往的经验,特地被朝廷派到江州主持军政。在这里,邓芝兢兢业业地干了16年。这16年,也是国际风云变幻最莫测的时期,耳熟能详的曹魏政权被司马懿篡夺,东吴帝国接连发生流血政变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吴宫喋血

251年,邓芝病逝,后来继任的江都都督,史料重点着墨的,是巴东太守罗宪。他的成名,并不是政绩有多突出,而是因为他在蜀汉亡国之后,还能以三千孤军数败十倍于己的吴军,连东吴军事能力最强的陆抗亦奈何不得。当然,罗宪能坚守永安城,除了三峡水道的艰险难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正值雨水泛滥的夏季。暴涨的水道和频繁的洪水,抵消了东吴军队的数量优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雨季稍弱,那么罗宪凭借的天险便失去了作用。好在司马家族及时派来了援兵,吴人唯恐后路被切断,遂放弃了攻取江州重镇永安的企图。

战后,罗宪因成功守住益州的门户,受到司马昭的赏识,仍留任原职,加拜凌江将军,获封万年亭侯。和他一起归降司马氏的,还有他的侄子罗尚。三十七年后,罗尚将登上历史舞台,其对手,则变成了著名的流民统帅李特。

参考资料:《三国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三国蜀汉:五虎将八彪骑
益州派:蜀汉第三大派系,长期受到压制
蜀汉后期杰出的十大名将,王平排名第五,第一实至名归
蜀汉后期六大名将:各个独当一面!
揭秘蜀汉后期的十大良将 ,看看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