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山资阳彭氏族谱探源

益阳彭氏族谱

彭氏大族谱

资阳彭氏族谱

彭氏族谱

清朝彭玉麟为宗亲资阳彭氏族谱作的序

洞庭湖畔的益阳彭氏从2000年开始组织编修族谱,2001年便编写完成了《青山资阳彭氏续修族谱》的任务。

盛世修志亦修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们的寻祖溯源之思复萌,昭宗穆祖之情重现,百姓纷纷纂修家谱。我们彭氏上一次的《资阳彭氏族谱》是1930年编修的,有70年没有续修了,故原资阳一带(以今益阳为主,兼及岳阳、常德等地)的彭氏人口已发展到数十万人了,有必要在这和平安定富裕的生活里续修族谱。

历史上的姓氏谱牒形成,有着社会发展的渊源。黑格尔曾指出:历史从东方开始,而东方之中又首推中国,“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历史哲学》)。中华民族的远祖是由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组成的。“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国语·晋语四》)。从原始群体到氏族组织,正象恩格斯所指出的,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社会性,建构了氏族的基本标志,也正是由于氏族的关系,便形成了家族、氏族、部落联盟等。氏族要巩固强大,人丁兴旺受到重视。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家族与父系氏族,有了大家族衍生子家族的现象,社会维系之纲便产生了。当人们通过生殖崇拜的桥梁过渡到确认氏族本源在人类自生时,出现了祖先崇拜。父权建立后,男始祖受到崇拜和景仰,而代代生育所形成的血缘链条,使具有神力和光荣业绩的不平凡英雄人物(先祖、圣贤)不断受到后代崇敬、颂扬而流芳百世。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礼记·郊特性》),“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也”(《礼记·坊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人生本源的基本观念。《易·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荀子·大略》也说:“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有了这些,于是谱牒成了每个姓氏家族的一件大事。我们因崇拜祖先而“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们相信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父母又受之于父母的父母,以至先祖。孝道以崇拜近祖而兴,实际意义起着巩固一姓血缘关系、继承和发扬祖先的余泽、使家族延绵发达的作用,这也是后世儒家所阐述和弘扬的传统道德。正是由于这种世界性的祖先崇拜现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成了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的基本信仰,一直延续至今,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社会的民俗和精神生活。由此便产生帝王纪、世族家谱、姓谱。《隋书·经籍志》说:“氏姓之书,其所由来远矣”,唐朝刘知几说:“盖谱之建名,起于周代;表之所作,因谱象形”(《史通·表历》)。

历史上志和谱的概念不同。修志,如总志或一统志、都邑志、通志、郡县志、乡镇志,是记录一国、一城、一省、一地区、一乡镇的历史;修谱,则是一家族的历史记录,正如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所言:“大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文史通义·大名府志序》)。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五千年文明史中,姓氏已产生了一万多个。这些姓氏都有着自己的族谱、家谱。我们彭姓,如今在全国姓氏人口中占第39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炎黄子孙创造了丰富、深刻、辉煌、博大的中华文明。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每一个炎黄子孙血脉相连而组成的,就象一条不断的生命长河延伸而去,奔流不息。彭氏,正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三日彭祖……,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尧丙子封彭祖大彭氏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以国为姓(彭祖原姓钱名铿)。据载;在约公元前1400多年河亶甲继帝位时,自夏朝归商的姺、邳叛服无常,引起诸侯叛商的连锁反应。当国家动乱之际,商之大彭氏诸侯彭伯以国家利益为重,率兵征服了邳侯,尔后又追歼姺侯于班方。彭伯在诸侯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彭祖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彭祖是传说中的最长寿者,据说活了八百岁,大彭氏国也历八百年风云之久。大彭氏是最古老文明的姓氏之一。

我们益阳的资阳彭氏族谱,记载了明确的先祖脉络。开派始祖从少典至黄帝历11世(代);从黄帝至老彭,历7世;从老彭至彭仲爽,历55世;从彭仲爽至彭越,历22世;从彭越至彭宣,历8世。汉地节元年(公元前69年)宣出世。宣封长平顷侯,居淮阳(葬夏阳),传25世至唐礼部侍郎彭景直,彭景直后退居河间瀛洲。其子征君,天宝十四年后辞官归袁州宜春,后代散居江右。征君生子兹,子生子伉、倜、仪。伉生子远。倜生子稠、辅,辅生子珏、彬、觑、玕 、瑊 ;远生子濙 ,濙封旭湖郡侯,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848年)生,924年辞官居长沙青山大田铺,五代天成四年(929年)没,葬长沙古乘寺。濙公被湘鄂彭氏尊为一世祖,24世至正义公。正义公辞户部侍郎卜居益阳,传至本人已为濙公第41世(代)孙。虽然在历史中战火频仍,典章谱牒时常灰飞烟灭,但因为一代代后人有着敬祖、爱祖、拜祖的传统美德,一旦生活安定便又续修谱牒,使祖宗血缘脉络清晰可见,世次明朗,历历在目。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彭氏先辈产生了许多栋梁之材,为国为民立下了丰功伟绩。彭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而延续着,在创造中华文明史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史载,春秋时(前687年),楚文王贤大夫彭仲爽,其苗裔散居江淮汝汉之间。秦灭楚,迁大姓于陇西,彭姓遂成陇西望族。彭氏首建宗祠,名“陇西堂”。后各支彭氏有以居地而名祠的,如“淮阳堂”等。不过,彭氏郡望堂号总名却不改“陇西堂”。中华民族其他姓氏也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创建宗祠过程大致相似,如李姓,亦名陇西堂,最早也和彭氏一道发迹于陇西。

家谱有着悠久的历史,我认为它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记录血缘关系。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家谱能详尽地反映同族人群的血缘关系,即使是陌生人,只要是同宗同族,也可追根溯源,明辩血缘。二,团结广大族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一个姓氏可能通过修谱而团结一致,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可以通过宗族的形式来增强团结,抵抗自然灾害和抵抗外族入侵,增强中国宗法性传统。三,发扬先辈传统。家族可以团结在具有英雄业绩的先辈人物旗帜之下,延续古老文明的社会传统,弘扬传统道德。如今海内外兴起的“问祖寻根热”,有助于增进社会稳定,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向前发展。四,反映氏族变迁。氏族通过谱牒,可以了解先祖的伟业和足迹,知道氏族迁移原因、时代、地区、职业、身份等创业历史,反映氏族变迁消长之迹。因此,我们能从旧谱牒中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又在续修的族谱中告诉子孙后代我们今天的情况。五,热爱家族、国家。如今我们在盛世修谱,主要是有着敬祖、爱祖、拜祖的传统情结,使祖宗血缘脉络分明,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个文明古国,培养我们从爱家到爱故乡、从爱故乡到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先祖那种创造辉煌业绩的精神,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六,提供方志史料。真实纪录家族生活的谱牒,为国家或地方史的修纂提供了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在自序中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司马迁综合了《禹本纪》、《周谱》、《春秋历谱谍》、《尚书》、《世家言》、《传》等,写成了千古不朽的煌煌巨著——《史记》。如清乾隆《束鹿县志》的绝大多数资料,来源于公文档册、金石碑刻、谱牒家传等。地方志中的有关宗族史料,如清康熙《文安县志》有宋胡安国以来的家谱。现在,各地方志的编纂《目录》中的社会篇、人物篇也分别增加了“族系”和“古今人物表”等。族谱、家谱为国志、地方史增添了丰富的史料,等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从黄帝发脉至今,我们的生命象一根连续不断的链条,是先祖一个环扣一个环似地遗传下来的,我们还将一个环扣一个环似地遗传下去,这种遗传的反映:都将在历代的族谱、家谱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繁荣富强,也靠组成的各姓氏们凝聚成一股亘古未有的巨大民族之链来维系。祝愿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捆紧民族之链,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团结一心,奔向小康社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谱序言,族谱序言
家谱的序跋、体例和格式内容
中国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家谱、族谱的起源
谱牒文化
古代的门阀制度与姓氏族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