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光:许世友长子,29岁成舰长前途无量,替父尽孝甘为布衣48年

“长夜里红星闪闪驱黑暗,寒冬里红星闪闪迎春来,斗争中红星闪闪指方向,征途上红星闪闪把路开!”

1974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闪闪的红星》火遍全国,主人公小红军战士潘冬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潘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母亲被残暴的敌人害死,国仇家恨于一身,让年幼的潘冬子也走上了革命道路。鲜为人知的是,潘冬子形象并非艺术虚构,而是根据现实人物为原型进行改编的,他的原型人物就是开国上将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作为国家高级干部许世友的儿子,许光在一众高干子弟中并不突出,革命战争年代在家务农为生,新中国成立后才进入部队工作,却成为我国第一批拥有本科学历的知识型舰长,前途无量。

正当他立志报效祖国,为共和国海军事业做贡献的时刻,在父亲许世友的一纸调令下,他只能忍痛离开从事多年的岗位,以风华正茂的年华脱下军装返回河南老家,替父尽孝赡养祖母,而这一呆就是整整一辈子。

许世友为何非得让许光退伍回家赡养祖母?许光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本期文章将带领大家领略一下一代名将许世友之子许光的背后故事,如果你是一位喜欢历史的读者,不妨能静下心来读一读,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许世友和原配朱锡明一共生育了三个儿子,但是有两个先后夭亡,1929年出生的许光是硕果仅存的一个。

1932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集结30万兵力对红四方面军开创的鄂豫皖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敌我实力悬殊巨大,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被迫带领红军队伍离开根据地,转战川陕地区,此时担任第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的许世友跟随主力部队转移。

军情紧急,既不能带上家人,更没有时间留下只言片语,就这样红军迅速撤退,许世友也撇下三岁的儿子随之音讯全无。

在那个年代,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还对红军的亲属们进行残酷的迫害。由于当时通信不便,再加上红军经常转移,使得许世友以为反动派会对自己家人进行疯狂报复,全家人都已横遭不测;而许母多年未曾收到儿子的消息,以为许世友早已牺牲。开明的许母不忍心儿媳朱锡明就这样守一辈子寡,留下了孙儿许光自己照看,逼着她改嫁给一个庄稼汉。

此后,在那个白匪横行的年代,年幼的许光就经常跟着奶奶和姑姑在深山老林里躲藏,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峰回路转的时刻发生在1948年,许世友的老战友王树声所部驻扎在麻城,有一天部队营区突然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求首长见面。这一见面王树声是又惊又喜,来者不是别人,正是老伙计许世友的老娘和亲儿子!王树声随即招待祖孙俩在麻城住了一段日子,然后就派人把许母和许光送去和许世友团聚。

多年穷困潦倒的农村生活,使得19岁的许光却还是个半文盲。父子欢聚没多长时间,许世友就把许光送去恶补文化知识。许光就读的学校是山东军区创办的一个文化速成中学,班主任名叫李心田,是一名青年教师。

他得知许光的文化底子不好,课余时间经常给他补习功课,再加上年龄相差不大,两人一来二去逐渐相熟成为了好朋友,许光颠沛流离的童年故事也渐渐为李心田所熟知。由此,许光也就成为了李心田在六十年代末创作的小说《闪闪的红星》中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再后来李心田的这部小说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风靡全国。

从速成班毕业以后,许光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得以继续升学深造,先后进入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海军学校学习,最后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毕业,成为当时全军十分稀缺的人才——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

随后许光就被分配到人民海军北海舰队当兵,在一线部队中他从普通战士做起,最后升任副舰长,带领战士们先后立功受奖多达六次。在他成为北海舰队第一批优秀舰长时,他才29岁,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的海军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祖国和海军急需他这样的知识性人才,许光的前程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他继续为新中国海军事业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为新中国护佑万里波涛的时候,父亲许世友的一封信,让他不知所措。

众所周知,许世友是一位十分孝顺的儿子,年轻时离家跟随红军闹革命,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的时间,打白匪、击日寇、扫蒋军、战美帝,战功赫赫的许世友一直都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百姓的翻身而奋斗,建国后许世友又受命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守卫我国华东地区,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公务繁忙的许世友对于家中老母他迟迟放心不下,为此他专门将母亲接到南京居住,自己好照顾母亲,在母亲身前尽孝。

但是劳动了一辈子的许母来到城市后,住得十分不习惯,在南京呆了没多长时间就要求回到老家去,拗不过母亲的许世友只得将她送回老家,但是许世友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许世友年幼时丧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才勉强活了下来,母亲操劳了大半辈子了,公务繁重的自己却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一想到年事已高的母亲独自一人在家的情景,许世友心如刀绞。

但是自己身为国家的高级干部,不能丢下工作跑回老家照顾母亲,一边是忠一边是孝,深知自古忠孝两难全的许世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许世友沉思良久后最终决定让身在海军的长子许光复员回家,代替自己在母亲面前尽孝,让母亲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为此他亲自写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许光。

29岁本科学历的海军副舰长、多次立功受奖、三十出头的一个年轻人,别说现在了,用脚指头思考都能看出留在部队继续工作,未来的光明前途不可限量,这一点许光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

可是当他看到父亲的信中的商量口吻、近乎于请求的文字, 又想到奶奶是一把屎一把尿将自己拉扯大的人,如今年事已高,还有多少来日犹未可知时,许光不知如何选择。

为了父亲许世友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国防建设中去,为了奶奶能有人照顾有个幸福的晚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转业回家!毫不犹豫地把转业申请报告交了上去。

当听说许光主动提出退伍复员的时候,战友们都很诧异,许光的领导更加震惊。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海军中年轻有为、即将冉冉升起的新星突然申请调离海军,离开他深爱的万里海疆,离开他视若珍宝的军舰呢?当他们得知事情原委的后,战友们都对许光代父尽孝的决定由衷感动,很快许光就背起自己的行囊渐行渐远,身后的人们才情不自禁地感叹、惋惜。

1965年,许光从部队转业回乡,在新县人民武装部担任一名普通参谋。在家乡,他一边工作一边代替父亲好好照料奶奶的饮食起居。然而叫人感慨的是,本因为离开部队能多陪陪奶奶,结果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半年以后奶奶却以94岁高龄辞世了。

这样的结局难免叫人啼笑皆非,但谁又能未卜先知呢?安葬好奶奶后,老部队派人来信有意让他重返舰队,许光带着孩子前往军区见父亲的时候,许世友也开口问他:“怎么说,你还想回去老部队吗?

一贯果决刚毅的许光,这一次足足沉默好几分钟。最后,他抬头望着父亲许世友,淡淡地说了一句:“不回去了。

许光和许世友分别多年,父子重逢之后,父亲说什么许光都认同。正如之前,许世友写信叫他回乡照料奶奶,许光没有多想就背着行囊回来了,可是今天许光却拒绝了父亲的挽留之意,这是许光人生中第一次拒绝父亲。

真的不回去了?”许光的回答叫许世友难以置信,是他写信导致儿子的军旅梦想“中断”的,心中的愧疚感让他不得不开口追问。

确定了,我就留在新县。”毫无迟疑,毫不拖泥带水,许光的回答掷地有声。

多年以后,许光的次子许道仑和长女许道江接受采访时认为,父亲许光拒绝了爷爷、拒绝了老部队的挽留,表明许光心中已经笃定了想法。他既不肯借助特权行事,败坏许世友的名誉,也确实认为家乡新县的工作需要他去做。就这样许光回到新县,投入到家乡的基础建设中去。

1969年的春天,上级交代给许光一个任务——筹建千斤乡的一个微波站。选定的位置在一座海拔不低的山上,荒无人烟林草茂密,上山的道路都是众人挥舞着柴刀开辟出来的。许多工程器械,也都是在山脚下拆解后,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依靠人力弄上山顶的。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许光吃住在工地,和民兵们一道仅仅用时三百多天,提前修筑成了微波站。

1970年代初期,一条高压输电线要经过新县,新县人民都很兴奋,这条线路来了,新县的供电就充足了,再也不会三天两头就闹停电了。为了早日能让新县人民用上稳定的供电,许光再次率领武装部的民兵同志们上工地帮忙。电线杆是同志们几个人一根拖到山上的,输电塔也是拆解以后一人一块部件背上山,挖掘机械没有办法山上,许光就带人用手铺设,经过半年多奋战,夜幕降临的时候,新县县城灯火通明,比以前更热闹了。

除了紧抓民兵队伍的军事训练,参加新县的工程建设,许光还带着战士们抗洪抢险。87年的时候,新县一连几日突降暴雨,导致水位猛涨酿成洪灾。当时患病未愈的许光,接到防汛办的电话后连夜赶到抗洪现场一线指挥。

没成想在路上焦急的许光出了意外。坐在吉普车副驾位置的许光,由于道路被积水淹没,驾驶员毫无防备地让车冲进了一个深坑之中。强大的惯性,让许光的头撞碎前挡风玻璃,半个身子扑在引擎盖上,重伤昏死过去。紧急送医抢救以后,许光倒是没有破相,头上的伤口也很快痊愈,但是意外崩掉的几颗牙齿却永远告别了他。

和父亲许世友嗜好烈酒不同,许光酷爱吸烟。小小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忙碌起来的许光烟瘾更大了。不过,许光爱抽烟,却是个自律之人。他有两不抽:别人介意时不抽,不是自己的烟不抽。说到即做到,但凡参加会议,桌上摆着公家提供的烟,许光从不打开抽一支,会议结束了更不会揣在兜里带走。

有一年,许光带着家乡代表去南京军区探望父亲,随从的一个村支书看到许光在路上吸烟,大吃一惊:“老许啊,你这个县级干部也抽这烟啊?”让村干部惊叹的是许光手上的烟盒,那是那时候当地最便宜的牌子。即使是晚年,许光吸烟也都是平民级别的,兜里常常装着“散花”“芒果”这种不知名的小烟厂平价烟。

1982年,考虑到许光家孩子很多,一家人居住面积紧张,就给他划拨了一个带院子的房子。八年以后,县委要给干部们盖家属楼,但是许久也不见行动。许光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找不到合适的地块,许光家的院落又不能说拆就拆了......

拆,怎么不能拆?”看到负责人为难的表情,许光替他做主了。几天后就带着全家人搬去了附近一座山坡上,租住在乡亲家里,就这样看着自己的院落被推倒,一座崭新的家属楼拔地而起。家属楼修好后,大家都很感激许光的无私举动,让他先选住房,结果他选了其中最小的一间。

也正是这一年,许光在县城武装部服役期满,河南省军区有意要提拔他当信阳军分区的领导。这一次,许光又拒绝了领导的好意:“我年纪大了,在乡下工作就好了,机会多留给年轻的同志。

许世友去世以后,他昔日的部将已经是各个军区的负责人。他们看到许世友将军赫赫威名,留下个儿子却老呆在县城工作,有意要把他调去大城市武汉。许世友知道,这是父亲战友的好意,可是他不想让人嚼舌根。父亲在时,他就一切都靠自己,父亲走后,许光又哪肯败坏许世友的身后名?

许光自己不肯“沾光”父亲许世友,也不许其他亲戚有这个想法。杨定根同志是许光妻子的弟弟,多年来在许光的勉励下,一直为人民兢兢业业地工作,后来被评定为河南省文化厅的先进工作者。他来看望姐姐的时候,在席间和姐夫许光说起这个事儿,许光也非常高兴,频频给他敬酒。

然而酒过三巡,杨定根试探性地提出,希望姐夫帮忙说说好话,调来新县文化系统工作,可以常来看姐姐时,许光脸上的喜悦顷刻间消失无影,仿佛换了一个人。许光严厉地对杨定根说:“你个人搭梯子个人去爬,我给你搭梯子,没门!”幸亏姐姐及时出来解围,不然杨定根下不来台,这顿饭怕是要不欢而散。

有人说,妻弟还算不得至亲,许光这么严于律己,总有宽以待人的时候吧?他对自己儿子不知道多亲呢!其实,许光的孩子们都很敬畏这个严厉的父亲,不但没有从父亲这里沾到爷爷的“光”,反而因为严苛的父亲走了点“弯路”。

许光的长子许道昆高中毕业的时候,许光还在县人武部工作。那年恰好是征兵工作的负责人,为了避嫌,他按住了跃跃欲试的儿子许道昆。那时候上山下乡还在继续,许道昆没当成兵,反而被父亲要求下农村,接受再教育。直到第二年,许道昆才如愿以偿,成为济南军区的一名侦察连战士。

许光的长女许道江也投身于军旅,后来女儿在北京工作,每次回老家探望父亲,从信阳到新县的路不好走,班车的票常常要排队半天才能买到。那时候的许光是县人大副主任,公家给他配了一台公务用车,但是许光的女儿许道江回忆,那辆车她见都没见过,指望着父亲从公车里探出头来接她,除非太阳西边出来。

许光一贯教育孩子们,物质生活的标准可以压缩再压缩,要比较就和别人比学习,比工作的成绩。许道江在父亲的勉励下,发奋苦读,继续升学深造,后来成为第二炮兵部队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博士。

父亲很好继承了爷爷的优良传统,虽然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遗产,但留下的家风是无价的。”回忆起父亲许光,许道江动情地说。在女儿眼里,父亲许光一生忘不了军队,他总是穿一身蓝色军便服,工作勤快生活简朴,从来不肯占国家便宜,甚至有时候那些微不足道的便利,本就是他应得的。许道江一直都记得父亲许光告诫她的话:“高干子弟的帽子不好听,我早就摘掉了,我不戴这顶帽子,你们也不许戴上!

许光退休的时候,县里相关人员来为他办理退休手续。同期退休的同事,劝许光去搞点证明材料,这样就能申报更高的待遇。许世友是个开国上将,坐镇军区几十年,许光定格了就是个县级干部。当时,离休干部和退休干部待遇是不同的,“离休”优于“退休”。

那么如何取得离休干部的身份,享受离休待遇呢?很简单,提供在解放前就参加工作的证明材料即可。许光其实严格来算,1949年前后就参加工作了,属于解放前。

可是同事们又招来了许光的一顿思想教育:“我现在平平安安退休了,国家还给我发退休金,比起那些早早牺牲的老红军的后代,我享受的待遇已经够好了,你们怎么还叫我去贪心多拿多要呢?

2012年,许光在定期的体检中被查出肺部出现轻微阴影。子女们都很担心他,因为爷爷许世友当年就是因为酷爱喝酒,患肝癌走的。父亲许光哪儿都好,唯独烟是一根接着一根,而今肺部出现阴影,不由得让他们倒吸一口凉气。

可是许光拒绝了女儿请来的专家,以致于耽误了几个月的治疗时机。后来病情加重,才转院到广州军区的总医院治疗。在这里,他拒绝了高干病房,执意要搬到普通病房,否则就拒绝住院。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他又担心自己的医疗待遇超出标准,严令子女和医生务必“三不”:即不使用昂贵的进口药物、不允进行过度治疗、不许子女因为自己耽误工作。

很快,医生诊断许光得了肺癌。得知自己所患之病乃是绝症以后,许光索性叫家人办了出院手续。2013年,元旦刚过不久,出院回家卧病在床的许光,在一间没有暖气设备的屋子里,因为突发心梗辞世,享年84岁。

许光的遗嘱简简单单,他全部的积蓄20万元左右,不留给子女分毫,尽数捐给了新县,用来发展老人和儿童的福利事业,将门之后,勤俭至此!

作为高干子弟,许光淡泊名利,他一生中从不借助父亲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他扎根基层40余年间,为家乡新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儿子,他理解父亲为国尽忠的决心,为了父亲能够更好的投入国防建设,脱掉军装替父尽孝。纵横沙场的上将许世友是一个传奇,他那甘为布衣48年的儿子许光,又何尝不是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1965年老母亲逝世,许世友询问代父尽孝的长子:还想回到部队吗<div></div>
1965年许世友处理完母亲后事,特意询问长子许光:你想不想回海军
许光是许世友的儿子,放弃前途回到家乡,一生甘愿清贫却捐款30多万
许世友之子许光,生前将20万元积蓄捐给新县,追悼会布置却很简陋
许世友之子许光追悼会:场景布置简陋,临终前将20万积蓄捐给家乡
许世友晚年生活:过70大寿低调节俭,嘱咐长子许光给自己做棺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