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万万没想到!!!当年豫商第一大富豪竟然是他家

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诞生的摇篮,更是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从这里产生了了久远、厚重的豫商文化。

探寻豫商文化的脉络踪迹,汲取豫商文化的厚重积淀,探索和解读古代的豫商文化,对研究当今财富传承有着独特的意义。

康百万家族是明清以来豫商中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家族。

乔家大院因影视作品推波助澜红极一时,与兴盛三代的晋商乔家相比,康家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纵跨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实现了财富传承十二代不败,历经四百多年辉煌。

鼎盛时期,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泾、渭、沂六河土地多达十八万亩,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招牌,成为中原一大富豪。民间有谚语,“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描述的就是康家的盛世。

从康家的家族文化发展来看,康家并不把经商赚钱放在第一位,从康家发展的四百年时间里,康家历代都以儒家经典为修身典范,增加儒家文化修养。在康家繁盛的四百年间,曾经历了许多灾荒年代,康家不计个人得失,慷慨解囊,赈济灾民,同时在家乡修筑河堤,捐资助学,甚至在几近亡国的清末,代替当地政府出资修缮行宫接待慈禧及朝廷官员一行到访。

特别一提的是康家兴盛数代不衰的制胜法宝——家训。在康百万庄园里,随处可见众多匾、额、楹、联,上面刻满了康家对后代子孙的教育警言,体现了康家教育者的用心良苦。其中在庄园最醒目处,有一块“留余匾”,上刻《四留铭》: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这是康家第十五代传人康道平令人制作的牌匾,其中“留余”二字的含义非常深刻,内涵也很宽泛。

“留余”有四个层面的含义:

首先,“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康家教育后代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不要竭泽而渔,不要破坏性地开采,要让耕地休养生息。

其次,“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康家告诉后代,要有大局意识。没有国家的强盛,哪里会有家庭的幸福?

接下来,“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在兼顾自然和国家后,康家还告诉子孙“独乐不如众乐”,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多为百姓谋利益、做善事。

最后,“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也是康家的现代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以此告诫当下之人千万不可把智慧、经验、福份都用光耗尽,要为后代留下一些。

康家富含哲理的“留余”家训,正是中原豫商精神的内核体现,十几代康家人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把“留余”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既兴旺家族又济世救民。

康家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践行,康家的财富除了维持日常家用,多用于扶贫救灾、救苦救难、奉献社会,相当于那个时代的“慈善基金”。

康家得到清政府的官方认可,也赢得民众的敬佩和爱戴,这也正是康家在中国历史社会最为动荡的清末时期仍然能富甲一方的原因吧。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激励之下,使得中国人的个人财富迅速增长。

21世纪,先富起来的那批老企业家逐渐步入暮年,他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和重视财富的传承和企业的交接,中国的“新富”们进入了财富家族传承的高峰时代。

在此情况下,精神传承和财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们从中原豫商文化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既要立足长远发展,又要以发展的眼光全方位地规划管理,达到守富、传富、造富良性循环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豫商翘楚'康百万':比乔家大院大15倍,富甲三省、兴旺400年靠这些...
豫商代表康百万
【河南】康百万庄园,四百年前中原巨富的惊世豪宅。
《游感而发》丨中原大宅门内的财富传奇之三:中间夹个老康(下)
河南有一家族400年兴盛不衰,子孙12代都是大富豪,至今仍然存在
【如雪】康百万家族兴盛400年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