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颠覆大唐的黄巢起义,战斗力到底多强?战五渣

从大唐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到大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历时9年左右的黄巢起义,转战大唐黄河以南、川蜀以东的广大区域,几乎彻底摧毁了大唐的根基,最终使其走向灭亡。那么黄巢义军的战斗力真的很强吗?答案是,战五渣!

黄巢起义,从始至终,以其战斗目标来划分,分了三个阶段:即想当官、想当皇帝、想割据一方。仔细梳理这三个阶段的战绩,的确不怎么样。

第一阶段,从875年6月起义,到879年9月兵围广州,4年多时间,先是从山东到河南、湖北;然后再转回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福建、广东,就想得到一个朝廷的封赐,当个官。这期间,除了两胜天平军外,只要遇到中等以上实力的藩镇,基本都战败,能战胜的,都是下等实力藩镇,或是州县级别的地方防御部队。

875.06-879.09 黄巢起义第一阶段行军路线

黄巢在875年响应王仙芝起兵,先是击败了当地的天平军,接着向东进击沂州,在876年正月,被平卢军击溃。于是掉头西进,掠夺几个州县后,于九月在郑州和开封之间,被昭义军再次击败;只好再次转向西南,在湖北蕲州,第一次向朝廷讨封,因只封王仙芝,未封黄巢,导致二人分道扬镳。

黄巢调转方向,转战回山东,并于第二年,877年的二月,攻陷天平军的治所郓州,杀死了节度使薛崇。这是黄巢起义第一阶段中,唯一值得炫耀的战绩。但这次获胜,也并非他战斗力提升的体现,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本人在天平军辖区内,作私盐盐帮首领三十多年,黑白两道通吃,天平军的官军,多数都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他才能轻易得手。

3月,黄巢向东偷袭拿下了沂州,队伍一度达到数万人。随后,在天平军和平卢军的反击下,又节节败退。于是,开始第二次讨封,这次,黄巢嫌官儿小,放弃了,继续带军向西南转战。7月,围攻宋州时,遇到了硬茬,忠武军,再次被击溃。忠武军的强大,要感谢他们的节度使崔安潜,大唐末世少有的能臣,连续打造了忠武军、西川军两支地方劲旅。

西有忠武军,北有天平军和平卢军,黄巢只好继续向南。878年7月,黄巢在安徽的南陵,击败了宣歙观察使王凝,但进攻宣歙观察使治所宣州,却没成功,只好再继续向南,12月,攻陷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走。

第二年,879年的正月,另一个硬茬,高骈的镇海军出手,连续击破了黄巢在南方打下的几个据点,降服了其数十员大将,黄巢只得再继续南下。9月,将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围困于广州。连续的兵败,及瘟疫流行,让黄巢实力受损,于是开始第三次求封:先是希望能被封到老家,做天平军节度使,被朝廷拒绝;退而求其次,求封广州节度使。这已经是黄巢的底线了,因为广州属岭南东道节度使管辖,黄巢求封广州节度使,而不是岭南东道节度使,已经是在向朝廷释放善意。但万没想到,朝廷还是没答应,居然只封了个率府率,一个隶属于太子东宫卫队的四品上官衔。

当年第一次求封时,王仙芝获得是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官衔,虽然品级也不咋样,但监察御史是个要职;在第二次求封时,朝廷封黄巢的是右卫将军,虽无实权,也是从三品的官衔;这次,居然封了个四品上的虚职,摆明了就是不想招降黄巢。本来,在大唐末期,各地藩镇大将干掉节度使自代,屡见不鲜,朝廷也都给予封赐。黄巢自己也认为,自己声势搞这么大,获封是迟早的事儿。但他忽略了三件事:一,朝廷认同藩镇大将造反,是中唐以来的惯例,但不会认同平民造反,这两件事,结果相同,但性质不同,影响也不同。二,大将造反篡权成功,除了实力外,要么勾结太监,要么投靠宰相,否则,一纸任命圣旨,怎么可能顺利得到?而这正是黄巢所缺少的,他只会用武力胁迫,却没有门路去贿赂太监或宰相。三,朝廷内部内耗严重,南衙北司,太监跟宰相间,争权不断;并且,太监们也分了两派,田令孜与杨复恭、杨复光两兄弟,针锋相对;宰相们也互相看不上,郑畋跟卢携更是水火不容。在这种情况下,黄巢想求朝廷封一官,何其之难,纵使想贿赂朝廷,都不知道该找谁。

黄巢义军第一阶段败多胜少

总结第一阶段的黄巢义军战绩,只能用一般般来形容。严格说,黄巢转战大半大唐,根本就不是有目的战略进攻,完全是因为这个方向上被打败,只好换个方向跑路加掳掠而已。唯一值得一提的战绩,是击杀天平军节度使薛崇,也不是单纯靠军事实力。

第二阶段,黄巢三次求封失败,让其彻底更改了奋斗目标:既然你们扭捏作态,不愿意封赐,那我就自己来拿。从879年9月攻克广州,到882年12月长安被围,黄巢从广东、广西,转战湖南、湖北,再到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直至河南、陕西,最终夺取长安,只为实现一个目标,自己当皇帝。在第二阶段,黄巢军经过多年战场的磨练,并且,明确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使得战斗力有明显提升。一路转战中,打胜了几个硬仗,如击溃中等实力的泰宁军、天平军,与上等实力的淮南军打平;但更多的时候,依然是败多胜少。

879.09-882.12月 黄巢起义第二阶段行军路线

公元879年9月,看到率府率的诏书,黄巢大怒,一日即攻陷广州,斩杀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10月,转战桂州(桂林),沿湘江北上,一日即击溃驻守潭州(长沙)的5万泰宁军。这是黄巢少有的值得一书的战绩,泰宁军实力不弱,且有5万之众驻守潭州,但节度使李系太面。此战显示了黄巢军战斗力的增强。

攻陷潭州后,黄巢继续北上,想穿过湖北直扑长安。10月,经荆门关时,碰到了老对手,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遭遇了一次重大失败。刘巨容也算个能臣,参加过庞勋起义,曾用筒箭射杀浙西叛将王郢,一年前,同样在荆门大败过王仙芝,间接导致王仙芝的败死。现在,他手里更有沙陀骑兵和天平军曹全晟相助。他们联合设伏,一举击溃黄巢,如果不是他养寇自重,停止追击,有很大机会整个团灭黄巢大军。

北上遭受惨败,黄巢只好转而沿江向东。一路掳掠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的州县,很快又恢复了战斗力。这一切都拜大唐王朝的无能和腐朽所赐,各地难以生存的穷困农民,是黄巢义军兵力不断增长的源泉。这时,另一个硬茬老对手,曾经的镇海军节度使,现在的淮南节度使,高骈,再次出现在黄巢面前。当时,整个大唐王朝都对高骈寄予厚望,这也是朝廷拒绝黄巢第三次求封的底气所在。高骈当年平党项、退吐蕃、战安南、败南诏,战功赫赫,威震天下。淮南军几经扩展,实力堪称国内诸镇之首。公元880年4月,高骈派自己首席大将张璘,阻击、追杀黄巢,连降数位义军将领。但这次,黄巢目标很坚定,没有再选择向南逃。而是通过贿赂、诈降的方式,先让士兵们得到休整,然后蓄积力量一举击杀张璘。此战是黄巢义军战斗力的巅峰体现。张璘的战死,对高骈产生了巨大的威慑力,让他对黄巢的实力产生了误判,于是决定拥兵自守,不再出击。

逼退高骈后,黄巢挥师北上。公元880年7月,遇到了另一个老对手,天平军节度使曹全晟。这次,黄巢先败后胜。不过,此战取胜,完全靠人数优势,无可炫耀。当时,朝廷本要集结各路兵马于泗水北岸,联合阻击黄巢。但没想到,高骈拥兵不出,感化军、忠武军,先后发生叛乱,泰宁军惊吓撤退,只剩天平军独自对抗几十万的黄巢大军,断无胜理。

随后,黄巢对各藩镇喊出了新口号,“各宜守垒,勿犯吾锋!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一句话,我要进京干掉皇帝,你们各自待着,别没事找事。这个很厉害,一下子让沿途各藩镇都观望起来,谁都不想主动招惹黄巢,白白消耗自己的实力。四个月后,公元880年12月,黄巢顺利攻陷长安,登基称帝。第二阶段的小目标达成。

但随后的长安保卫战,再次暴露了黄巢军战斗力水准。公元881年2月,黄巢进攻凤翔节度使,宰相郑畋。郑畋联合冱原节度使程宗楚,在龙尾陂大败黄巢军,斩首二万余级,伏尸数十里。接着,关内各镇联合,一度收复长安,黄巢又突袭夺回。长安争夺战,再次验证其战斗力,远不及看起来那么强大。从881年2月,到883年正月,两年间,围绕长安城及周边,黄巢与关内诸镇连战不断,互有胜负。

883年正月,黄巢一生之敌,终结者李克用,率河东军参战,战场局势瞬间扭转。李克用于正月在沙苑击败黄巢军;2月,又率联军在梁田陂大败黄巢军,俘斩数万,伏尸三十里;3月,于零口再败黄巢军,随即进军渭南,一日三战皆捷,趁势收复长安。黄巢向南从蓝田道撤出关中。当皇帝的小目标已经失去。

黄巢义军第二阶段胜负相当

黄巢在第二阶段,军队实力提升不少。主要是战略目标明确,有效凝聚了战斗力。但在这种情况下,取得的战绩也很有限。击败泰宁军、战平淮南军,值得一提,其他不过而而。

黄巢的称帝,反倒让大唐朝廷内部实现了意志统一。宰相们纷纷冲到前线,统军作战;太监们也志在复国,田令孜主动让贤杨复光,为其统领各路人马创造条件。随着军事强人李克用的参战,各藩镇立即墙头草一致向其倒。在李克用大军面前,黄巢军战五渣的实力,暴露无遗。

第三阶段:从883年3月退出长安,到884年6月身死狼虎谷,这一年多时间里,黄巢从长安南下,一路从湖北、河南,败退到山东,可能只想割据一方,但在哪里割据,他自已一直没想清楚。如果一个组织的目标不明确,就会失去凝聚力,最终的失败也就是必然。这期间,黄巢军只是名义上战胜了蔡州军;其他硬仗几乎一战未胜。

883.03-884.06 黄巢第三阶段进军路线图

公元883年3月,黄巢退出长安后,派亲信大将孟楷进攻蔡州节度使秦宗权。蔡州军是忠武军的一部分。当年强大的忠武军,一分为四:一部是忠武八都,由杨复光率领去收复长安;剩下三部分,分别是周岌的许州军,秦宗权的蔡州军和赵犨的陈州军。与其说孟楷击败降伏了秦宗权,不如说是秦宗权假意投降了黄巢。要知道,在黄巢死后,秦宗权几乎独霸中原,可见其实力之强。秦宗权决非大唐忠臣,他看到撤退打黄巢大军扑面而来,断不会傻到要拼尽家底与黄巢一战。他要做的是保存实力,于是投降黄巢。

孟楷拿下蔡州军后,随即向东北进攻,这次遇到了硬钉子,赵犨的陈州军。孟楷直接被临阵袭杀。黄巢为给孟楷复仇,打起了陈州围困战,从883年3月到884年2月,整整打了一年,愣是没打下来。其军事实力,可见一斑。

公元884年2月,随着终结者李克用入军中原,黄巢的末日进入倒计时。4月,李克用率联军连续两次在陈州附近,大败黄巢军队。5月,黄巢被迫陈州解围,向北进攻宣武军的汴州城,被击退。只得再向北,至汴河的王满渡渡口,大军半渡之际,李克用率联军发起突袭,此战彻底瓦解了黄巢军,麾下大将纷纷叛降。6月,黄巢身死瑕丘狼虎谷。

黄巢义军第三阶段连连败退

黄巢第三阶段行军,又回到了第一阶段的状态,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啥。从黄巢最终败亡的路线看,他割据的目标似乎还是天平军节度使。但显然这个目标不是很坚定,居然在陈州城下,整整耗了一年时间。陈州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即便拿下,也没没啥用,只是白白浪费时间。最终在强敌逼近时,连个可以防守的根据地都没有,只能兵败身死。

真正的战斗力,除了士兵、将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共同而坚定的目标。自黄巢起兵以来,从来不缺兵:每次被击溃,总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兵力,这是因为大唐末期,各地农民苦不堪言,都想通过当兵一搏富贵;黄巢也从来不缺将:他有一群多年跟随自己的江湖兄弟。唯一缺的,就是统一的奋斗目标。

黄巢自己的目标就不坚定,更比说让团队有统一目标。他转战全国,基本都是赢了接着打,输了换个方向打,打到哪儿算哪儿。那些农民兵,随招随散,也没时间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和培养,看到能赢就一哄而上去抢;看到不好,就四散逃命。那些将领,倒是各有各的目标:伺机混个官儿当。事实上也是这样,在黄巢死后,在中原争霸的各藩镇主力战将,多是黄巢旧部。

如果一支队伍,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共同的愿景,只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巢起义本不足为虑,唐王朝这一神操作,将黄巢推上神坛
隋唐史丨为什么晚唐黄巢起义时期,黄巢申请招安,被晚唐朝廷拒绝?
唐末一场悲催的婚礼,新婚第二天老岳父竟成为女婿的阶下囚
唐朝灭亡时,场景究竟有多惨烈?不仅仅是两位皇帝被杀
曾经辉煌无比的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关键:不光只是黄巢起义!
释读中国历史235:历时9年的黄巢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唐王朝却不是赢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