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哮喘的治疗,不只是抗哮喘用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为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
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及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疗药物。
控制药物主要通过抗炎作用使哮喘维持临床控制,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类药物、甲磺司特、色甘酸钠等。
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而缓解哮喘症状,包括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抗胆碱药物、短效茶碱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
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疗药物主要为生物靶向药物,如抗IgE单克隆抗体、抗IL-5单克隆抗体、抗IL-5受体单克隆抗体和抗IL-4受体单克隆抗体等,其他还有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哮喘常用的药物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
ICS:二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环索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莫米松、糠酸氟替卡松等;口服:泼尼松等
①最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ICS 局部抗炎作用强,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减轻发作时的严重程度。对大剂量ICS+LABA 仍不能控制的慢性重度持续性哮喘,可附加小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②ICS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口咽部念珠菌感染、口咽腔黏膜干燥、发音障碍、声音嘶哑、咽部不适、支气管痉挛咳嗽等,吸药后立即漱口漱喉,可有效减少局部反应。防止雾化药物进入眼睛,吸药后应清洗脸部,以减少皮肤吸收药物。长期高剂量吸入也可出现全身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及增加肺炎发生的危险等。
③长期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可引起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糖尿病、HPA轴抑制、肥胖症、白内障、青光眼、皮肤变薄、肌无力等。对伴有结核病、糖尿病、真菌感染、骨质疏松、青光眼、严重抑郁或消化性溃疡的哮喘者,慎重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SABA:吸入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LABA:吸入如快速起效LABA如福莫特罗和缓慢起效LABA如沙美特罗
①有舒张支气管与协同抗炎的作用,支气管舒张效应远强于氨茶碱。其通过选择性激活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表面的β2受体,而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及减轻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且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和介质的释放,还可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SABA沙丁胺醇松弛气道平滑肌作用强,特布他林起效慢于沙丁胺醇,且其支气管舒张作用也相对较弱。有文献报道,特布他林对β2受体选择性及对肥大细胞膜的稳定作用均强于沙丁胺醇。与SABA相比,LABA的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更为明显。
②SABA可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通常在数分钟内起效,疗效可维持数小时,是缓解轻至中度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LABA福莫特罗起效最快,也可作为缓解药物按需使用。
③SABA按需使用,不宜长期、单一、过量应用,不良反应有骨骼肌震颤、手抖、低血钾、心律紊乱等。长期单独使用LABA有增加哮喘死亡的风险,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LABA 治疗。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孟鲁司特等
①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但其抗炎作用不如ICS。可作为轻度哮喘的替代治疗药物和中重度哮喘的联合用药,用于不能够或不愿意接受ICS 治疗、对ICS不良反应不能耐受,或合并过敏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运动性哮喘、阿司匹林及药物诱发的哮喘初始治疗。
②注意精神症状的不良反应。
抗胆碱药物
吸入:短效抗
胆 碱 药 物(SAMA)异丙托溴铵和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噻托溴铵
①可松弛气道平滑肌、舒张支气管、改善肺功能,且可抑制气道腺体的黏液分泌和减轻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舒张作用较β2受体激动剂弱,SAMA起效较SABA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且对中央气道的作用强于对周围气道的作用。与β2 受体激动剂联用有互补作用。
②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咳嗽、吸入相关支气管痉挛、口干、视力模糊、呕吐、诱发尿潴留、便秘等,患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茶碱类药物
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等
①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强心、利尿、舒张肺血管、增加水盐排出、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浓度茶碱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还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其平喘效应远不如SABA。二羟丙茶碱的心脏兴奋作用较弱,在哮喘伴有明显心动过速时宜选用。
②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与抑制PDE4有关;多尿,与拮抗腺苷A1受体有关;癫痫发作,与拮抗中枢腺苷A1受体有关;其他还有腹部不适、激动,偶见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和死亡。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太快,可致心悸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与心脏PDE3抑制及腺苷A1受体拮抗有关。茶碱类药物治疗窗较窄,易产生中毒症状如震颤、恶心、心律不齐、癫痫发作等,需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尤其是老年和有心血管合并症者,疗效不佳时慎用。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由过敏原(变应原)引起和/或触发的一类哮喘,以气道变态性炎症和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是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其最常见的是由环境致敏原暴露引起的,可引发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典型症状。过敏性哮喘常有家族史和明显的遗传倾向,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湿疹、过敏性鼻炎(AR)、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食物及药物过敏等相关或共存,其中AR合并哮喘最为常见。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药物包括规范化治疗药物、抗炎抗过敏药物、生物靶向药物(奥马珠单抗)。规范化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口服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ICS(吸入糖皮质激素)⁃LABA、抗胆碱药物等。
抗炎、抗过敏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抗组胺药物、选择性Th2细胞因子抑制剂(如甲磺司特)、肥大细胞膜稳定剂,有稳定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拮抗炎性介质及受体等作用,可用于过敏性哮喘者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辅助治疗,尤其适于伴有AR、过敏性皮肤疾病者。
分类
药物
推荐
糖皮质激素
雾化吸入: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口服:泼尼松等
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抗水肿作用,其抗炎作用为非特异性,无直接舒张气道平滑肌的作用。可作用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减少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白三烯等脂类炎性介质的合成,并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黏液分泌,阻止炎性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增加气道平滑肌β受体表达。可用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
SABA: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LABA: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
可舒张支气管及抗炎,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和炎症介质(组胺、白三烯等)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减轻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及缓解气道痉挛等,而缓解哮喘症状。可用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孟鲁司特等
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是变态反应中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主要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且有致喘和致炎作用,LTRA可拮抗其作用而缓解气管收缩、气流受限及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气道炎症及减轻哮喘症状与恶化、改善肺功能、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黏液分泌亢进及黏膜充血和组织水肿等。可单独用于轻度哮喘的维持治疗,或辅助治疗用于控制中重度哮喘,尤适于过敏性哮喘合并鼻炎者。
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氯苯那敏、酮替芬等;第二代: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奥洛他定等;第三代: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枸地氯雷他定等
①有抗过敏和较弱的治疗哮喘作用,可作为过敏性哮喘的辅助用药,研究证实其能改善哮喘症状及肺功能,并减少β2受体激动剂的使用,与LTRA有协同作用。
②对过敏性鼻炎有明确作用,其尤适于轻度季节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对鼻炎症状的缓解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改善。
③酮替芬兼有组胺H1受体拮抗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其起效缓慢,一般需用药2-4周才出现疗效,不用于哮喘的急性发作。
选择性Th2细胞因子抑制剂
甲磺司特
通过抑制IL-4、IL-5的产生和IgE的合成,而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在糖皮质激素依赖的哮喘者中可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并协助糖皮质激素减量,适于过敏性哮喘、AR的辅助治疗。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尼多酸钠、曲尼司特、吡嘧斯特等
有抗过敏和较弱的治疗哮喘作用,适于过敏性哮喘的辅助治疗,主要用于预防哮喘的急性发作。其可稳定肥大细胞膜而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而抑制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等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而抗过敏。色甘酸钠需在发病季节前2-3周用药。
生物靶向药物
奥马珠单抗
(抗LgE单抗)
可降低游离IgE水平与浓度,减少炎性细胞激活(如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及多种炎性介质释放,而阻断诱发过敏性哮喘发作的炎症级联反应,并减少延缓气道重构和肺功能的恶化,可用于6 岁及以上血清IgE升高、经ICS/LABA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的中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者。
反流性哮喘
反流性哮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表现之一,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其也可致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
反流性哮喘是与反流相关的哮喘,研究认为酸反流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反流性哮喘治疗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H2RA)、促动力药物、黏膜保护剂等抗GERD药物,及支气管舒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M胆碱受体拮抗剂、茶碱类药物等)、抗炎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抗哮喘药物。
部分常对哮喘的常规治疗药物如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欠佳,使用PPI可缓解或减轻部分者的哮喘症状。
抗胃食管反流病(GERD)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
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
①PPI抑酸起效迅速,作用持久,是治疗GERD的首选用药,其缓解GERD症状、愈合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优于H2RA,适于症状重、有严重食管炎者。研究表明,存在反流症状和夜间呼吸道症状的哮喘者使用PPI可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抗哮喘药物的使用,但对肺功能的改善有限。
②合并食管裂孔疝的GERD者及重度食管炎(洛杉矶分级LA-C和LA-D级)者,PPI剂量通常需加倍。单剂量PPI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无效可换用另一种PPI。使用双倍剂量PPI时,应分两次分别在早餐前和晚餐前服用。
③PPI短期使用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腹泻、食欲减退、头痛等;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有维生素缺乏、矿物质缺乏、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继发性感染、肠道菌群移位等。
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
如伏诺拉生
①新型抑酸剂,其以钾离子竞争性方式可逆性抑制H+-K+-ATP酶活性,进而抑制胃酸分泌,可长时间停留于胃壁细胞部位而抑制胃酸的生成,有效抑制胃肠道上部黏膜损伤的形成,并促进食管炎黏膜愈合及缓解反流症状,且不劣于PPI,可用于GERD的治疗。
②不良反应有肝损害、黄疸、药物性皮炎、荨麻疹、超敏反应、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良性胃息肉、可能掩盖胃恶性肿瘤症状等。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者慎用。正接受阿扎那韦、利匹韦林治疗者禁用。不建议与吸收依赖于胃内pH的药物同用,因伏诺拉生可致胃内pH升高。
H2受体拮抗剂(H2RA)
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罗沙替丁
①可抑制胃黏膜壁细胞H2 受体,减少50-70% 24h基础胃酸分泌,其对控制夜间酸分泌更有效,睡前加用H2RA能改善夜间酸突破现象,但抑酸持续时间短,且易快速耐受,适于轻、中症者,长期疗效不佳,食管炎的治愈率和症状缓解率不如PPI。
②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头痛、嗜睡、疲劳、便秘等。
促动力药物
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①可刺激食管蠕动及增强食管收缩幅度、促进胃肠排空,并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间,减轻十二指肠胃反流对胃黏膜的损害,同时胃肠止痛等。促动力药物不推荐单独用于GERD,多与抑酸剂联用。
②不良反应有腹痛、腹泻、口干、心悸、心电图QT间期延长等。多潘立酮可使血催乳素水平升高,引起非哺乳期泌乳等。甲氧氯普胺可致锥体外系反应,尤其是老年者,引起困乏、易激、震颤、面肌痉挛、迟发性运动障碍等帕金森样症状,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致乳房胀痛、泌乳及月经不调等。
黏膜保护剂
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
①可快速中和胃酸、在受损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以隔绝有害物质的侵袭,而保护黏膜,促进黏膜愈合。其药效持续时间较短,不能充分治愈食管炎及预防GERD 并发症。铝碳酸镁能快速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并可结合胆酸;硫糖铝可吸附胆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的胃黏膜损伤。
②不良反应有便秘、皮疹、消化不良、恶心等。
参考文献:
1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2
2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38):2970-2977
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9):1-6
4上-下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联合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6):2007-2011
5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0):751-759
6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8,33(19):1460-1467
7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呼吸科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67-286
8朱依谆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70-371
9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4):373-375
10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16-523
11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7):565-573
12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4):2696-2706
13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09
14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J].医药导报,2019,38(2):135-142
15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473-474
16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2019年)[J].中华内科杂志,2019,58(9):636-655
17魏美慧等.成年过敏性及非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16(3):10-14
18陈德坚.过敏性哮喘免疫发病机制及进展[J].海南医学,2007,18(12):167
19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3):973-975
20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17
21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3):164-171
22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2018广州共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18(3):149-156
23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12):179-183
24黎博等.反流性哮喘综合征发病机制[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1,31(6):321
25 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10):649-657
26胃食管反流病外科诊疗共识(2019版)[J].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19,6(1):3-8
27胃食管反流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7):635-641
28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9,11(9):30-48
29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7):700-701
30老年人慢性胃炎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5):485-488
31 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10):649-656
32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9):769-773
33刘登科等.胃食管反流源性哮喘的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0,13(1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流性食管炎能治好吗?
过敏性哮喘6种常用药大盘点!平时有备才能无患哦!
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如何用药?看这就对了!
支气管哮喘(包括重症、过敏性、老年性)相关指南个人学习总结(一)
药考试021|哮喘急性发作首选哪一种药?
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