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医学操作技术系统比较
 

    操作技术系统是一门应用学术的实践方式体系,是为解决实践问题而设的。就医学而论,其核心的实践问题是怎样诊断与治疗疾病,但是其深层次问题是如何展开对生命和疾病的实践探索。不同的技术体系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不同的,正由于此,中西医才有理由并存。因此,比较分析中西医操作技术系统的异同,同样是认识中西医学体系异同重要的基础和依据。

    一、经验应用型技术与科学基础型技术

    技术的最初形态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其是否能达到预期使用目的,主要的是依据经验,而没有理论认识作为基础。但是随着实践中处理的问题日益复杂,要准确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要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这时,单纯的经验就无能为力了。为了解决复杂的问题,必须首先揭示事物的规律,然后才能依据这种规律去设计发明技术,这样的技术已超出了经验的限制,获得了科学认识的基础。

    (一)中医学的技术形态:经验性突出

    中医学的技术内容主要集中在诊断技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技术、配方技术、制药技术、还有一些器具技术等。这些技术在诊治疾病中效果可靠,实用性极为显著,在技术形态上也有突出特点。

    1、实用经验丰富多彩

    中医学几千年来一直以临床诊治为核心内容,对基础医学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其实践活动中没有分化出完整的实验内容。因此历史上名医辈出,而基础医学的学者几近空白。由于忽视基础原理研究,中医学的应用技术,其作用的基础原理不像西医那样清楚明白,而是很朦胧模糊的。但是这样的技术何以在临床诊治中能获得肯定效果呢?

清代名医张雨三在其所著《医楔》中说过这样的话:“前贤治病,多属经验,经验属功夫,不能以传人。”这已经十分准确的说出了中医技术的特点,就是通过反复历练所获得的经验。中医学的临床效果正是通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才得以实现的。

    中医的实用经验积累极其丰富,历代流传的丸、散、膏、丹等有效方药难以准确计数,很多古方名药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针灸、按摩推拿、刮痧、拔罐、熏洗、食疗、养生等防治疾病的方法多姿多彩,其神奇效果往往出人意料之外;四诊探病,辨证论治的圆机活法灵活多样,其中渗透不为外人所知的宝贵经验心得;药物的炮制修合,其中诸多机巧多为不传之秘;骨折脱位整复手法、疮肿恶毒的内外方药,其中多有难以言传的秘奥。如此等等,不可尽述。

    2、诊治技术原理不清

    虽然中医学的诊治技术疗效可靠,经验丰富多彩,但是技术效果背后的实证原理却始终没有揭示清楚,直到目前中医学的诸多问题仍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比如中医学诊断所搜集的形神色脉等信息,中医学虽然给出了独到的理论说明,但是这并没有揭示出这些信息与所患疾病的实证机制,尤其中医治疗所依据的证候,其实证本质直到现在还不清楚;针灸所依据的经络、腧穴以及所持的操作手法的物质性原理现在仍属未知;中医的治法治则是遣方用药的依据,但是其作用的物质基础目前还是不解之谜;中医的方剂、药物都有明确的主治药效,但是其药理和药化学基础仍存在太多的空白;在制药方面虽然炮制、炼丹、修合等技术制作出了无数的神奇药物,但是制药技术的物质原理还有很多待解秘密。

诊治技术的效果是肯定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其中的原理却远远没有揭示清楚。中医学的技术大多是发明之前缺少理论指导,应用之后也少有理论总结,因此,技术效果不是依靠理论而是依靠反复的经验作保证的。

    (二)西医学的技术形态:明确的理论基础

    与中医的技术形态不同,经过近代以来的科学武装,西医学的技术日益获得了科学原理的支持,随着技术的复杂化,技术的发明便日益依赖科学,使得技术越来越科学化。

    1、以科学原理指导技术发明和应用

    近代以来,西医学的诊断、治疗、科学实验、药物研制等技术都不再是依靠经验所能取得的,而越来越依靠科学原理去设计发明。

    首先,任何技术都必须对技术应用对象的事实规律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举凡测体温、量血压、听心音、呼吸音、胸膜摩擦音,叩胸腔、腹腔,身体各部位检查、肢体功能反应等简单技术,也都必须对人体的形态结构、正常生理有明确的了解,如此才能设计出这些诊察技术,才能确定所测指标的意义。至于日益复杂化的物理、化学检验技术、科学研究的技术方法以及药物设计研制技术等等,就更须对所要探究的对象及其规律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如各种技术的应用,必须符合人体各层次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特点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技术应用的目标,否则各种技术所得结果就无从判断其意义。

    其次,对各种技术的设计研制还必须揭示其中的技术原理,这更是技术科学化的标志。西医的技术日益复杂化,每一项技术都涉及多学科内容,每一项技术要达到预期目的,也往往要经过多重环节,这就需要对技术过程的各环节和不同技术内容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如此也就必须研究揭示出各种技术的原理,否则各项技术之间以及某种复杂技术的各环节之间就会互不联系,甚至发生矛盾冲突,从而就无法实现技术应用的目的。比如超声、心电、CT等技术,既要了解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物质特点和电磁等活动规律,又要掌握声、光、磁、电、机械运动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这些技术实现目标,准确反映生理病理的真实状态。

    这样的技术如果没有科学原理为基础,仅仅依靠单纯的经验是无法完成的。

    2、科学原理不断物化为仪器设备

    西医学技术科学化重要标志就是仪器设备日益发展提高。与中医学不同,目前的西医学从基础医学各领域到临床各科,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先进仪器的帮助,仪器设备已经渗透到西医学各个方面。为什么仪器设备最鲜明地体现了西医学技术的科学化呢?

    仪器设备是多种元件组成的物质装备,尤其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其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这样仪器设备的研制发明,往往需要材料、能量和信息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某种仪器一般都需要多种零部件组成,而每种零部件可能都是不同的物质材料,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能,而不同物质材料及其性能之间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关系,只有不同零部件的物质材料及其性能按照客观规律协调一致,才能实现仪器设备的预期作用目的。比如一般的超声、X线,CT等仪器,都由探测装置、能量信息转换装置和显示装置等构成,这其中涉及到声、光、电、数字信息等能量和信息的互相转化,这样才能把不可感知的信息变成可以感知的信息,进而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由此可见,医药仪器设备的研制发明涉及到多学科的互相配合,是一系列科学理论协调物化的成果。没有精细准确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复杂的仪器设备是无法发明创造出来的。

    二、灵活个体化技术与规范公众化技术

    从中西医技术的表达状态看,有这样一种现象值得思考:中医学的诊断辨证、配方用药、推拿针灸、药物修合炮制等,都有很多不传之秘。如果不经手口相传,别人很难同样掌握。而西医的大多数技术,都是每一个人可以同样掌握的。无怪乎有人说西医是大众的医学,而中医是名医的医学。

    (一)中医学技术充满个性特点

    就技术的发生而言,技术是先于科学的。技术可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依靠反复的经验总结摸索出来,虽不明其理,但是却可以完成实用目的。因为这种技术的原理没有清晰的揭示出来,所以就不能被所有人普遍掌握。中医学的许多技术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1、对同一病人诊断治疗处方用药差异显著

    中医学的诊治技术活动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不同的医生对同一病人,各自的诊断辨证和处方用药可以完全不同。

    因为各自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有的可以认为是伤寒,有的则可以认为是温病,还有的可以认为是杂病;同时对同一患者的色脉等,不同的医生也可以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有的认为是弦脉,有的则可认为是紧脉,还有的可以认为是缓脉,对病人的舌色和面色,有的认为是红,有的则可认为是绛,有的还可能认为是紫等等;至于对患者的辨证,则会对同一病人得出不同的证候结论,如有人可得出脏腑证候,有人则会得出六经证候,也会有人得出三焦或卫气营血证候。

    至于处方用药,不同医生面对同一病人的差异会更为突出。诊断辨证不同自然会处以不同方药,而即或辨证相同的处方用药也会不同,进而,虽然治则方剂相同,药物组成及其用量也还会不同。更进一步,在治疗过程中,随病情变化,处方用药须加减变化,而这方面的差异会更为显著。

    至于药物的品种、收采、修合、炮制等方面的差异,其不为人共知的内容可能更加细微复杂。

    中医学这些操作技术方面的差异,充分显示出了中医学的灵活性与个性化。虽然医生在诊治中的技术操作各具标格,但是在未实施之前却没有断定是非的客观标准。为什么会如此呢?

    2、对医药技术原理往往可以给出多元理解

    中医学的医药操作技术之所以表现出灵活的个性化,各人之间之所以能够出现鲜明的差异,除了人们的知识和经验不同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技术原理可以给出多元化的理解。

    中医学长久以来在技术方法的应用方面反复强调“圆机活法”,主张“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反对胶柱鼓瑟和一成不变。中医为技术应用也提供了理论指导原则,但是这种理论是富于智慧启发的哲理,而不是标准严格必须统一执行的学理,这种理论对中医技术如何应用提供了多元理解的广阔余地。

    比如面对同一病证,根据同一种经络腧穴理论,不同的针灸医师却可以选择不同的针灸配方,采用不同的刺灸法,为何可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对中医理论理解不同;再如对同一方剂配伍,不同的医生也可以给出不同的方解;尤其对同一病证,中医可以提出极其不同的治法方药,正因为这样,中医历史上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医学流派。

    正是中医理论的哲理性为中医技术的灵活个性提供了思维背景。

    (二)西医学技术的规范公众化

    西医学的技术操作与中医学极其不同,表现出的不是灵活的个性化,而是规范化和大众化,就是每个人在技术操作过程中都遵守规范,不可以违背规范要求自由操作。因此不同的医生和科研人员在对同一问题和应用同一种技术时,各个人之间基本是一样的,很少出现根本性差别。

    1、技术规范必须无差别执行

    与中医技术的自由个性化特点不同,西医的技术强调严格的规范性,任何医生或科研人员,在技术操作中都必须遵守技术规范,不得违背,否则就是技术事故。

    西医学在临床、基础、药物、仪器设备等各方面都制定有严格细致的技术规范,普通的临床检查有规范的操作程序,各项理化检验更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各项检查指标如体温、血压、血细胞数、血红蛋白指数、各种血脂含量的正常范围,甚至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等也都有确定的执行规矩。至于各种科学实验、药物设计研制、仪器设备的研发使用等等,更是统一规范严密,不得随意改变操作规程和标准。而在临床用药方面,医生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用法用量,绝不可随意加减变化。

    西医学的各临床科室、各理化检验科室、各类科研实验室等,都制定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条例等等,目的就是保证技术执行的规范化,只有按照规范进行技术操作,所得结果的意义才能得到确认。反之,如果每个人不按规范执行,所得结果就会出现数据混乱,无法判断所得结果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西医的这些技术规范不是个人的体悟和经验,而是每个人都必须一致执行的。因此西医学的技术不是个性化的技术,而是公众化的技术。那么这种公众化的技术是如何建立的?其背后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2、规范化技术具有确定的依据

    西医学的这种公众规范化技术要求人们无差别的执行,根本原因是西医揭示了这种技术背后的客观规律。因为同一对象的客观规律只有一个,如果真正揭示了这一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我们应用一定的技术手段给对象施加干预,要使研究对象按照预期方向发生改变,这就必须遵循对象的客观规律,否则就无法实现预期结果。因为客观对象的规律对任何人都是同一的,任何技术也只有符合这种同一的规律才能实现技术目标,因此为了实现技术的目的,就需要根据客观对象的规律和技术的性能制定技术操作规范。因为这种规范是建立在客观规律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有效的。

    虽说在技术领域也有无限的问题需要研究,任何技术也需要不断发展更新,但是,面对一定的技术规范,在没有发现这一技术规范局限时,或者在没有产生新的技术规范之前,任何人都必须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操作。

    正是因为西医学的技术是建立在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基础上的,而符合客观规律的技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有效的,所以这种技术才能成为规范化的技术。

    三、游离分散型技术与互渗系统型技术

    在一种医学体系中总要涉及诊断、治疗、用药等多方面技术,因为病人是一个整体,其各部分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有机联系,因此,针对人体的各种技术之间就必须互相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对患者的诊治任务。但是中西医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中医学各种技术的关系

    中医学技术不但具有经验性、个性化特点,而且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了独到的特殊性。

    1、不同技术之间的游离性

    中医学的主要技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诊断技术、治疗技术、制药配方技术以及多种非药物治疗技术等。按照人体的统一整体性要求,不同技术虽然作用不同,但是都是为了探查人体信息和纠正人体发生的病证状态,因此不同技术之间应该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应该在理论上对不同技术给出严格的统一说明。

    但是中医学的各项技术之间关系并不紧密,不同技术之间显示出某种游离状态,如各种形神色脉信息都应该反映同一种生命和疾病状态,但是中医学中却经常出现脉证不符现象,舌象、脉象、面色、神气等也经常会产生不一致情况。

    另如疾病与证候判断之间存在比较宽泛的自由空间,同一疾病究竟表现为何种证候,不同医生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不同的证候结论,进而处以不同的治法方药,正由于此,同一问题的各家学说难以断定是非对错;

    还如治法和处方用药之间也都有很大的游离性,同一治法治则可拟的方剂可能很多,而究竟应用哪些具体药物的自由度就更宽,治法与方剂之间、方剂和药物之间的契合性并不严格;

    其他如针灸取穴配方与病证之间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同一病证所可选择的针灸处方是多样的,同一病证与多种针灸配方之间的关系不是严格对应的;

    另如外科膏药炼制、药物炮制等技术等与药物性能、所治病证之间的联系也是多元的。如此等等在中医学技术中都是常见而不足奇怪的。

    2、中医技术间游离分散的原因

    某种科学原理在应用于实践中时,是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方式实现其目标的,因此统一科学原理可以产生多种应用技术。但是不论何种技术,既然实践目标确定,就必须服从统一的科学原理,任何违背统一科学原理的技术都会失败。

    中医学的各种技术之间之所以显得分散游离,根本问题是不同技术背后准确具体的统一规律没有揭示出来。在技术操作时,不同医家往往依据自身经验和对发散式哲理的体悟进行技术组合。因为不同技术之间理论逻辑的统一性不严格,所以技术操作的差别也就在所难免。

    比如当舌诊、望诊、脉诊、问诊指标之间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时,因为四诊指标的统一机制没有揭示清楚,因此不同医生就无法统一判断四诊指标矛盾的原因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对同一病人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诊断辨证,进而给出不同的治疗。

    再如由于中医的方剂和药物都具有多种功能和主治内容,其中统一的药理药化基础不清楚,所以不同的医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悟,认定选取同一方药的不同功能和主治项,从而就会产生对同一方药的不同应用。

其他如不同诊法、针灸和药物、炮制中药物和辅料、配方中不同药物多成分之间、外治法和内治法之间等技术原理都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不同技术的内在联系不清楚,所以在诊治的技术实践中就必定会出现复杂的差别。

    (二)西医学各种技术的关系

    西医学的技术比中医学的技术不仅先进,而且技术内容也复杂得多。西医的技术表现出了与中医技术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1、不同技术之间内在渗透

    西医学的不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平行关系,从不同方面揭示对象的不同问题;也有承续关系,对问题探究的愈益深入细微;还有补充关系,弥补缺失的环节。但是不论什么关系,互相之间一般很少出现矛盾。

    比如物理影像学与电生理学技术,都是物理检查技术,前者要用影像技术探查人体改变的结果,后者则利用人体的电变化测知生理状态,二者的技术关系是平行的,但是背后存在统一的物理学和生物学原理;物理检查技术要得到的是物理指标,而生化检查技术要得到的是人体的化学指标,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它们的技术关系是承续关系,化学改变是物理指标的基础,对人体状态反映得更深入细致。但是这两种技术之间存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原理的统一联系。

     整个西医学所应用的各种技术,从基础医学的各项实验技术到临床各科的诊断治疗技术,再到药物研究制造技术,已经形成互相紧密联系的技术网络。各种具体技术项目不下千百,但是不同技术之间互相接续依赖,互相渗透支持,已经形成了严密的技术系统,其间具有严格的逻辑一致性,极少发生矛盾。

    2、西医技术系统性的原因

    西医学的各种技术之间之所以表现出互相支持依赖的系统性,其中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其一,各种技术都建立在统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学原理基础上。随着生命科学的深入发展,物理、化学等科学不断渗透在医学认识之中,基础医学的进步使得医学各学科的统一联系不断被揭示出来,原来似乎没有联系的学科如今证明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医学各学科之间也纷纷统一起来。在这样的科学认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技术,就必须以医学统一的科学认识为依据才能发明创造出来。科学认识的统一推动了各种技术的统一,因为违背科学规律的技术是不能成功的。

    其二,统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原理也是统一的。西医的技术虽然纷繁复杂,但是任何技术都是科学原理的物化。虽然不同技术表现形态不同,但是其确定的性能都必须符合科学规律。比如X光,超声、心电等检查技术,都遵循客观的物理规律,而人体内的物理运动规律是客观统一的,物理技术原理就不能出现例外;再如人体内的化学活动也是客观统一的,因此各种化学技术原理就必须遵循统一的化学规律,如此等等。

    正是因为西医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原理的客观统一性,才促进了西医技术形成了互渗系统性的特点。

    四、非统一标准技术与统一标准型技术

    在中西医技术活动中,经常会表现出这样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对同一病人,西医在诊断和治疗以及用药方面,如果不发生认识错误,不同医生之间很少会出现比较大的差别。但是中医在临床活动中,对同一病人,不同医生在诊断、治疗和处方用药方面却经常会出现很大的差别。这也表现出了中西医技术形态的另一种特点。

    (一)中医技术操作的非标准性

    中医学实践技术因为应用的经验性突出,灵活的个性化鲜明,因此在诊断、治疗、处方、用药、针灸、炮制药物等各方面不同医生之间的差别显著。几乎所有的技术操作都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这种特点在技术的各方面都有表现。

    1、技术操作的非标准性表达

    中医技术的非标准性表达体现在中医技术实践的各个方面:

    其一,诊断的四诊指标都有生动的形象描述,但是都不是严格不差的标准。比如中医对望、闻、问、切的形神色脉等各项内容都有生动地描述,但是四诊中除问诊之外,均由医生感官直接感知信息,而感官的感知能力如何,不同的人是有差别的,同时又易受多种因素干扰,因此如何认定和掌握这些诊断内容,多要依靠医生个人的经验,没有标准保证每个医生都得出一样的结果;

    其二,治疗中的内治和外治法、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针对同一病人究竟该用何种方法,不同的医生多会有不同的选择。因为对诊断信息的认定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诊断辨证结论,从而影响治则的确定,即便治则相同,究竟采用那种具体治疗技术方法以及具体方药,不同医生也经常会有差别,这里也没有统一标准保证医生们的操作一样;

    其三,在具体治疗技术方法的执行中,更加依赖个人经验,而没有标准保证操作齐同。比如针刺哪些穴位及施行何种刺灸法、治疗施术时间和次数,按摩推拿的部位和手法、施加的力度,刮痧的部位和施术强度,配方中的药物组成、药物的用量、每天服药的次数及间隔时间、药物煎煮的温度和时间等等,对这些技术的操作,不同医生之间的差别会更细微复杂,更缺少标准保证操作相同。

    2、技术操作的非标准性原因

    中医学在技术活动中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普遍的非标准性操作呢?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这就是技术指标质和量的规律性认识问题。

    中医学的技术之所以呈现出非标准形态,最根本的原因是对技术的实质内涵以及量化规律没有揭示清楚,因此就不能在操作中使每个人都能一样执行。

    比如在诊断中,病人各种症状和体征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互相联系的症状体征有确定的原因和生理病理实质,只有准确揭示出这种客观的原因和实质,才能使不同医生对这些诊断指标的意义有一致的认识和把握。但是中医学对疾病现象的描述多用比喻形容,如牙齿白如贝玉和白如枯骨、面色晦暗如烟熏、面赤斑斑如锦文、身重如带五千钱、翕翕发热、蒸蒸发热、骨蒸潮热、身痛如被杖、耳鸣如蝉、耳鸣如潮、浮脉如水之漂木、弦脉如按弓弦、紧脉形如转绳等等。中医学对形态和功能改变的描述都充满了形容比喻,这虽然生动,有利于理解,但是这不是准确的表达,依这种表达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不同人之间的理解误差。对其他的技术的描述也大都如此。

    另如在技术的量化方面中医显得更为粗糙,几乎对任何技术都没有给出严格的量的规定。如用药中的某物少许、生姜几片、大枣几枚、胡椒几粒等,配方中对某种药物的酌情加减、煎煮药物的文火和武火,每日服药或两次、三次,或频频饮之,药物炮制的药物和辅料多少,炼制膏药的滴水成珠等等。这里没有严格的重量、容量、温度、时间等严格的量化要求,更没有时效、量效、半衰期等量的内涵。如此在技术执行中,不同医生更不可能同一操作。

    正应为这种技术的非标准性,中医学中不同医生诊断、治疗和处方用药的技术实践都要受个人的经验和体悟的影响,其间的差别就必然是经常和反复的。

    (二)西医技术操作的统一标准性

    与中医的技术形态不同,西医学的技术不仅内容丰富复杂,而且表现出了相对严格的标准化特点。这种标准化特点体现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以及药学等各领域和各方面。

    1、西医标准性技术的表达

    西医的标准化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最为直观,诊断何种疾病都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各种形态和功能检查都有指标的正常范围可供参照,主要内容分为症状学、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除症状学之外,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都有严格细致的标准。

    比如体格检查,一般书籍记载全身体检的基本项目有7个方面,具体检查内容200余项。整个体检过程规定有操作程序,每项检查内容都有正常的标准,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分析判断检查结果的原因和意义,比如体温、血压、心率和脉搏、呼吸节律、身高和体重比例、各关节运动正常范围度、听力范围和听力检查、视力检查、眼压测定、视野检查等都有标准正常值。

    至于实验室检查项目,其标准化程度就更为突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最新健康体检中心工作规程与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全4册1000多面,共计21章,检查的具体项目数以几千计。内容主要分为体检总论、体检中心(医院)的标准化管理、体检中心(医院)实验室体检的质量管理、人体体检常用正常值数据库速查、人体体检临床影像正常值数据、体检中心(医院)体检项目标准操作规程、体检常用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人群体检质量技术标准等。

    基础医学的各种实验研究,其技术标准化更为严格,实验材料、仪器、试剂、实验操作等都必须按标准进行,否则结果就难以被承认。

    药物研究制造和临床应用也有严格的标准,每次用药量、每天用药次数及间隔时间等都必须按标准操作。

由上可见,西医学的技术标准化日益严格系统,没有标准的技术已成为不可能。

    2、西医技术标准化的原因

    制定技术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统一操作、获得统一结果。但是这种统一操作所带来的必须是最佳效果,如此这一技术标准才有意义。但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呢?

    其一,必须揭示技术及其对象的科学基础。技术标准化的理论前提是技术对象客观规律的客观一元性。因为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病理、遗传、免疫、药理等规律是同一的,技术的科学基础是同一的,在这种同一科学认识基础上发明创造的技术,对任何人都应该是等效的。基于统一科学基础的技术,才可以制定技术的标准,才能保证统一执行获得同一效果。而科学认识不清不准,则技术标准就会失真失实,不能保证同一的最佳效果;

    其二,必须揭示技术本身的原理和性能。某种技术既需要物质载体,物化为仪器设备,也需要操作程序性的方法技巧,这就需要综合运用材料、能源和信息等多种科学知识,由此形成技术原理,如计算机技术、化工技术、机械技术、激光技术、电工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等。随着技术的复杂化,技术本身已成为研究对象,形成了技术科学,它以基础学科为指导,以技术客体为认识目标,研究和考察各个技术门类的特殊规律,建立技术理论,应用于工程技术客体。它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又将技术知识提高到理论成为科学。只有揭示了技术原理的科学化技术才能排除偶然,保持性能稳定和避免误差,如此才可以标准化。

    西医学正是凭借科学和技术的武装,在科学和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实现了技术的标准化。

    五、各科通用性技术与专门特异性技术

    因为医学对象的特点不同,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因此往往需要不同的技

术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人们面对的医学问题越来越复杂,因此医学技术日益分化,已经形成了不同技术组合的庞大体系,不同技术之间在性质、性能和作用方面差异甚大,技术的专门化特点显著。在技术的分化方面,中西医的差别也有鲜明的对比。

    (一)中医技术的通用性特点

    与西医相比,中医的技术不仅内容相对简单,而且技术在性能特点方面的专门性不突出,诊断、治疗、针刺、用药等技术,其各科通用性却很普遍。

    1、技术通用性的多种表现

    中医技术的通用性表现在诊断、辨证、治法、处方、用药、针灸、推拿、炮制等各个方面。虽然临床各科疾病存在客观差异,但是中医在诊断治疗和处方用药方面却很少有技术上的特殊性。相反,诊断治疗通用于各科疾病的现象却很普遍。

    首先看诊断和辩证:本来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科系的不同疾病存在客观差异,要准确区分不同疾病的特点,应该需要不同的诊断技术,也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但是中医学出了对儿科三关指纹、妇科询问经带胎产情况、外伤五官病查看局部等情况外,对特殊疾病的特殊诊断技术很少。另一方面,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却无差别的通用于各种疾病。而且在对病情分析方法上,各种辨证也是通用于各种疾病,基本没有出现不同疾病的特殊辨证方法。

    其次再看治疗和用药:在治法治则上,中医很少对不同疾病表现出特殊的治法治则,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肝补肾、利水渗湿等对各科疾病都是通用的法则,不是针对特殊疾病的。在处方用药上,用药形式在外科、五官等外用药方面有少许特殊之处,但是总体的处方用药也多是各科疾病通用,很少有不同疾病的特殊方剂和药物。在针灸按摩、刮痧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上,也是通用性突出,针对特殊疾病的很少。

    再次看制药技术:药物的修合炮制方法,只针对如何改变药物性能,很少针对不同疾病发明特殊制药技术方法。基本少有依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殊性制定制药技术方法的。

2、中医技术通用性的原因

    中医为什么会表现出技术通用性而没有显示出技术的特异性呢?技术特点根源于理论认识。如何认识生命和疾病,就会根据这种认识确定技术的内涵。

    首先,中医学忽略形态结构而注重整体功能认识,因此没有揭示出生理病理的实证物质基础,缺少不同器官形态结构差别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就难以准确认识不同疾病的实质差别,甚至奇恒之腑虽有实物却缺少实用,临床诊治中少有意义。如此诊断治疗只能从外在功能表现方面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而外在的功能表现不能准确细致地反映疾病的实质差异,所以也就不能针对疾病特殊性制定诊断治疗技术。

    其次,中医诊断治疗重视的是证候而不是疾病。中医虽有疾病名称,但是因

    为没有揭示出疾病的实证病因病理,因此这种疾病认识无力指导治疗。鉴于此,中医对任何疾病都必须根据临床表现分析出证候结论,然后根据证候确定治法治则,进而处方用药。任何证候都不是某种疾病所特有,而是任何疾病都可能表现出来的。因此,证候不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只反映疾病的某种整体状态,它是不同疾病的某种共性,而正是这一证候的共性掩盖了疾病的个性。由于审证求因、依证立法、依法处方用药的辨证论治原则,中医的诊断治疗和处方用药就不可能产生针对生命和疾病特异性的技术。

    (二)西医学技术的专门特异性

    和中医学的技术状态截然不同,西医学的技术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再到药学,在各领域的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复杂的专门化和特异性。

    1、西医学技术的专门特异性表现

    西医技术的专门特异性特点,不但表现鲜明,而且表现得十分普遍。西医的技术内容丰富而复杂,涉及多种科学,发明有日益高精尖的专门仪器设备,不同的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目的。

    首先看临床诊断治疗技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有症状体征检查和病因学以及病理学检查等,科系不同以及疾病不同,一般都有不同的诊断设备和技术。不同科室之间有不同的特殊诊断内容,不同疾病之间也有不同的特殊诊断内容。内、外、妇、儿、骨科、五官科、皮肤科等自己特殊的诊断技术,往往是其他科室所不适用的。尤其是仪器设备,不同科室和不同疾病之间的差别更显著,这样的诊断技术很难各科和各病通用。

    治疗技术和药物也显示出不同科室和不同疾病之间的特异性。不同科室和不同疾病多有不同的治疗技术方法和药物,这些不同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往往是某科室和某种疾病专用的,其他科室和疾病多不需要。

    在诊断治疗技术的专门特异性方面表现最鲜明的是理化检查和仪器技术内容,不同的实验检查测量的都是某种疾病的特殊指标,而不同治疗设备要纠正的也往往是某种疾病的特殊问题。

    而基础医学研究和药学研究中的技术,其专门特异性就更为突出了,往往是某一指标就需要一种特殊的技术和仪器,否则就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西医学技术的专门化和特异性表现触目皆是,举不胜举,无需赘述。

    2、西医学技术专门特异性的原因

    西医学的技术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复杂的专门性和特异性呢?其原因主要也存在于两个方面:对科学与技术的认识和把握。

    其一,必须揭示对象问题的特殊实质。技术的特殊作用是针对作用对象的特殊问题的,而要想使技术的特殊作用得到发挥,达到目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在科学认识上揭示对象的特殊性实质。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病理认识方面,西医学从近代以来不断深入,从器官、组织,再到细胞和分子,不同生命和疾病活动的特殊实质不断被阐明,这就为特殊技术和仪器的发明提供了依据,面对什么问题就需要发明什么技术。这里不论是诊断、治疗还是药物,其技术特殊性能和作用都只有揭示了对象问题的特殊性才能发明研制出来。

    其二,必须掌握技术的特殊性能。技术是要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的问题对技术性能有内在的特殊要求,不具备某种性能的技术就不能解决对象的某种问题。因此在科学认识上揭示了对象的特殊实质,只为特殊技术的发明提出了对象前提,还没有解决技术本身的问题。因此要想使某种特殊技术发明成功,就要研究解决技术所必须的性能,因为没有这种特殊性能的技术就无法实现技术目标,这就会涉及到材料、结构、能量、信息等多方面技术科学问题。而这样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向医学的广泛渗透,西医学从近代以来不断实现了特殊技术的发明创造,最鲜明的体现就是特殊仪器设备的发展进步。

    六、直接实用性技术与间接实验性技术

    技术是先于科学而产生的,而且技术形态的发展也相继经历了经验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化,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科学的发展不断为技术发明提供了认识基础。由于这两方面的促进,技术不断由低到高发展起来。中西医学的技术从其产生的来源和基础看,其间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别。

    (一)中医学的技术特点:直接实用性

    中医学的技术,不论是诊断技术还是各种治疗技术,或是制药配方技术,都是经过临床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因此中医技术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直接实用性。

    1、诊治方药等技术直接来自临床实践

    中医学的几乎所有技术都是直接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其临床实用性极其突出。四诊是直接从对病人的诊查中得出来的,四诊所获取的形神色脉信息是临床病人的直接反映,这些信息的意义也是从直接对病人的反复诊治中确定下来的。《褚氏遗书》中说:“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这反映出了中医诊治技术直接来源于临床实用,也直接应用于临床诊治。

    针灸技术从选穴配方到刺灸手法,也都是从病人或自身反复习练体会中直接总结出来的。针刺某穴位、施以何种手法、产生何种针感、针刺哪些穴位才能消除某种病痛等等,也只能直接从病人和自身的反复操作中体会得到。拔罐、刮痧等技术手法也是如此。

    至于选药、配方、炮制等技术,也多是经过临床反复应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每种药物具有什么功效、哪些药物配合会产生什么作用、药物如何炮制才能增加或减少什么性能等等,都只有经过直接应用才能显示出来。

    中医历史上只有名医垂诸后世,几乎任何医药书籍都是医生撰著的。如果不是亲身临床的医生,就不会知道如何选药配方,也不会知道怎么炮制才能改变药物的哪些性能。直到今天,中医仍然强调直接临床,而且中医界的任何专业人士,从其所学内容看也都具备临床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中医学的技术是直接从临床实用中产生的,自然也就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因为这种直接实用性,所以中医的技术效果是真实的。

    2、中医技术直接实用性的原因

    中医技术的直接实用性特点主要根源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其一,中医学始终重视临床实践,而忽略基础医学研究。因为临床表现出来的一切疾病现象都有内在的原因和机制,而这种原因和机制只有通过基础医学的研究才能清楚揭示出来,在此认识基础上发明的诊断治疗技术就不再是直接的经验技术,而是一种间接的诊疗技术。但是由于中医学基础医学研究薄弱,没有为临床诊疗技术提供清晰的认识基础,所以中医的诊疗技术就不可能建立在基础医学认识基础上。如此,要想解决临床诊疗问题,就只能依靠反复的临床实践去摸索总结,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途径。

    其二,中医学没有发展出系统的科学实验。一般情况下,某种技术的效果如何是预先不能确知的,因此,为了保证安全无害,在正式应用之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控制条件,排除偶然因素,突出所要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揭示问题的原因和实质,阐明诊疗措施作用的机制。这就使技术呈现出了间接性特点。但是,由于中医学缺少基础医学认识,不能为科学实验提供准确的理论指导,所以没有建立起受控实验方法。因此,要想解决临床需要的诊疗用药问题,也只能直接依靠临床应用,从反复的应用经验中去总结诊疗技术。

    (二)西医学的技术特点:间接实验性

    与中医学的直接经验技术相比,西医学的技术不但精细复杂,而且从技术的来源考察,西医学的技术是一种间接的经过受控实验得到的,因此是一种间接实验性技术。

    1、科研和临床技术都经过科学实验

    与中医的技术来源不同,西医的技术虽然最终也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但是不论临床医学还是基础医学,所应用的某种技术,其形成和确定下来却必须经过受控实验,否则一般是不允许直接用于临床的。

    比如体温、血压、体重与身高比例、视力、听力、血细胞数值、血红蛋白含量、血脂血糖水平等正常值的一般检查项目,也都经过了大样本的调查和反复对照才确定下来的。正因为通过了这样的间接研究,这种检查技术才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而各种理化检查技术更是经过反复实验才能发明出来,各种检查指标正常数值同样是经过无数次试验才能确定下来作为标准。至于各种仪器设备的发明,都是经过了很多次实验研制出来,才能使之具备某种性能。

    还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技术,无一不是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一系列数据后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像药物的时效关系、量效关系、半衰期、药效、药理、药化、毒理等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复杂实验才能实现的。

    总之,西医的各种技术都经过了科学实验的中间环节,而不是从临床应用中直接总结提取出来的。因此,西医的技术属于间接实验性技术。

    2、西医实验性技术产生的条件

    西医这种实验性技术主要是从近代开始的,此后,实验在技术发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且发展水平不断深入和提高。这种技术的产生有其必然的条件。

    其一是医学体系内部条件。西医学近代已走向实证化,基础医学全面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基础理论、临床应用和科学实验一体化的内部结构。临床发现问题需要理论上的说明和实践上的解决,而要揭示临床现象的原因和机制,就必须通过科学实验才能得出理论结论,而要解决临床的诊断治疗问题,也必须要通过科学实验才能发明出诊疗技术。如此科学实验已成为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水平进步的关键,没有科学实验将无法实现理论和应用的发展提高。

    其二是医学体系的外部条件。西医学在近代是伴随整个科学技术体系共同发展的,医学作为研究复杂对象的学术,需要各种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渗透。而近代以来西方在整个科学技术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科学上不断发现了各种物质运动的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不同物质运动的联系;而且在各种技术领域也不断做出了新的发明,磁、热、电、光、声、机械、化工等新技术设备不断创造出来。这些新的科学和技术进步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武装,使医学具备了通过科学实验设计发明各种技术的条件。正是在这种内外条件的基础上,西医实现了通过受控实验创造新技术的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论:现代医学批判集
无解的天书?再论中医中药
怎样看待经济学教授王福重说中医是迷信?
中医的科学与不科学|
中西医、官方的运动医学和运动医学原理医学
中医现代化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