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介绍的是君子贤人,其特点是“学知利行”,意思是这些人需要花些努力才能掌握事理,而不是“生而知之”圣人,因为圣人是稀缺品种,几百年才出一位。这些贤人所表现出的“魏晋风度”的精神气质,就是中国传承千年的士大夫精神,也是禅道精神的精髓。任诞-就是异类的贤人。

    第2、9、11则记阮籍在母丧期间纵酒,以致亲友来吊唁时仍醉态朦胧,裴楷只好无奈地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其次就是不分场合。不分时候地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



(2)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
   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译文】
   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司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   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注】汉朝末年是战乱频繁,群雄割据纷争的时代。自董卓叛乱开始,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到处东征西战,最后统一北方,占据中国中心位置。孙权控制江南,刘备割据西蜀,形成三国局面。这局面相持交着了几十年,只可惜,曹操后代过早孱弱昏庸,因此在这表面政权相对稳定里暗含的是名门望族的极其残忍的争权夺利。

  阮籍人情是很练达的,知道把握分寸,坚持自己又保全自己。想陷害阮籍的人不少,何曾钟会等人多次利用礼法劝司马昭杀他,可司马昭喜欢他保护着他。在阮籍四十五岁的时候还被封“关内侯”。
 当官说穿了对阮籍就是在混日子,混酒喝。整个阮籍一生,几乎可以用酒来贯串。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为防止女儿入虎口,酒醉是逃避最好的方式。

 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为躲避是非,酒醉是对抗的手段。 

  一切都是装醉保命

  本文中,别人告司马昭(晋文王)这个坏人阮籍不孝,司马昭却说:“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
  司马昭个人虽然很坏,但是对于无野心之人,他也是不会加害的。

   一般道家人物的行为来说,对于“和其光,同其尘”两句,尤其重视。同时配合魏伯阳真人所著《参同契》中“被褐怀玉,外示狂夫”的两句话,奉为典范,所以有道之士往往装疯卖傻,蓬头垢面混迹于尘世。这种思想和作为,到了后世,便更有甚焉,构成小说中许多故事,影响民俗思想甚巨,如济公活佛的喝酒吃狗肉,吕纯阳三戏白牡丹等等,都从“和光同尘”的观念而来,勾画出修道人的另一番面目。


(5)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译文】
步兵校尉的职位空出来了,步兵厨中储存着几百斜酒,阮籍就请求调去做步兵校尉
【注】让人看不出是真酒鬼,还是假酒鬼。假以真做!

(9)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
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②。
【译文】阮籍在葬母亲的时候,蒸熟一个小肥猪,喝了两斗酒,然后去向母亲遗体诀别,只是叫“完了!”总共才号哭了一声,就吐血,身体损伤。衰弱了很久。
 【注】真悲伤。

(11)阮步兵丧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发坐床,箕踞不哭①。裴至,下席于地,哭;吊喭毕,便去②。或问裴:“凡吊,主人哭,客乃为礼。阮既不哭,君何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③。”时人叹为两得其中。
【译文】
   步兵校尉阮籍死了母亲,中书令裴楷去吊唁。阮籍刚喝醉了,腋头散发伸开两腿坐在坐床上,没有哭。裴楷到后,退下来垫个坐席坐在地上,哭泣尽哀;吊唁完毕,就走了。有人问裴楷:“大凡吊唁之礼,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既不哭,您为什么哭呢?”裴楷说:“阮籍是超脱世俗的人,所以不尊崇礼制;我们这种人是世俗中人,所以自己要遵守礼制准则。”当时的人很赞赏这句话,认为对双方都照顾得很恰当。



【注】 明末崇祯年间,有个人画了一幅画,上面立着一棵松树,松树下面一块大石,大石之上,摆着一个棋盘,棋盘上面几颗疏疏落落的棋子,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意境深远。后来有个人拿着这幅画,来请当时的高僧苍雪大师题字。苍雪大师一看,马上提起笔来写道:

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
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

  这一首诗,以一个方外之人超然的心境,将所有人生哲学、历史哲学,一切的生命现象,都包括尽了。人生如同一局残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就算是传说中的神仙,也有他们的执著,也有他们一个比一个高明之处。这样一代一代,世世相传,输赢二字永远也没有定论的时候。



(12)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①。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译文】
   姓阮这一族的人都能喝酒,阮仲容来到族人中聚会,就不再用普通的杯子倒酒喝,而用大酒瓮装酒,大家坐成个圆圈,面对面大喝一番。当时有一群猪也来喝酒,他们径直把浮面一层酒舀掉,就又一道喝起来。

【注】他儿子也一样,否则阮氏一族是逃不过西晋乱世的。

中国文人明哲保身的方法:远离政治

书生切莫空议论,头颅至处血斑斑


  空谈是要不得的。

 

 




   原《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这位福州籍大才子在1960年5月参观无锡东林书院时有感而发,写下《过东林书院》一诗:

 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下间;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在这里,邓拓借东林党人的铮铮傲骨,高度赞扬文人书生的爱国为民情怀。所谓东林党人,指的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一群书生。


  值得讽刺的是,改了几个字,这位老兄文革时期差一点丢了命,看来这古人的诗轻易也改不得!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他反复描绘“真人”所具有的特点:“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原□辟,天门开,……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真人来,惟乐哉!”

 

  阮籍这种“真人”形象源自庄子。阮籍描述的并非如道教所说的飞羽升天的仙人形象,而是“神”超越有限现实之后所获得的自由之境,真人之“乐”则是遨游于自由之境所获得的快乐。此“乐”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于是便竭力渲染于文艺作品中。


  在现实中,阮籍将他的“真人”,化为一种酒徒的状态,也是当时政治环境所逼迫的。


  其实,现实社会中,男女酒徒都是可交、可敬之徒,因为他们都是性情中人,心中装的小九九都比较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晋代阮籍《晋步兵校尉阮籍书》
阮籍《晋步兵校尉阮籍书》
《世说新语》选读精讲(第二十三章《任诞》)
魏晋人物谈 | 阮籍(4:):“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阮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阮籍评传》在线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