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板桥先生百首题兰画诗、词及跋文鉴赏(上)

郑板桥先生百首题兰画诗、词及跋文鉴赏(上)

四川会理  刘 世 渡

   中国兰文化能成为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知识的积累和心血的结晶。出于对中国兰文化的仰慕和爱戴,也出于对中国兰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在爱兰、养兰、写兰和画兰的学习过程中,对郑板桥先生题兰画诗、词、跋文的阅读和解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致,并被其深深的感染。用当代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揭密红楼梦》的前言所说:“一个民族,她那世代不灭的灵魂,以各种形式在无尽的时空里体现,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形式,就是体现其以母语写出的经典文本中。”郑板桥先生作为书法家、文学家和画家在中国文化史上也正是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郑板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在中国兰文化史上更是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一、郑板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阅读出来朗朗上口,直抒胸臆而又意境深远,同欣赏他的兰竹石画一样,给人以淡雅、清秀、爽快和愉悦之美。

   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5页

 

   春日渐添长,春兰满径芳;画家无别个,只画郑家香。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序言14页

 

   两峰夹兰竹,幽香在空谷。何必世人知,相知有樵牧。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山中自有芝,人寻寻不到。千岩万壑深,但闻波浩浩。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几笔新篁几笔兰,芳条翠叶碧琅玕;老夫本是琼林客,只画春风不画寒。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11页

 

   半边修竹半边兰,碧叶清芬满近山;总是一团春夏意,略无秋气杂其间。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16页

 

   画得盆花蕙草新,春风已过有余春;折来数片新篁叶,好为名葩小拂尘。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210页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鲜笋鲥鱼味正赊,江南四月好年华;满林新竹青如玉,且趁熏风看蕙花。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219页

 

   细雨微风江上村,绿林毫客暮敲门;相逢不用相回避,翠竹芝兰画几盆。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49页

 

   春风春雨写妙颜,幽情逸韵落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录于陈丕谟选注《历代题画诗选》133页

 

   竹石萧疏又写兰,春风江上解春寒;不须红紫夸桃李,秀色如君尽可餐。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1页

    二、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在看起来极为寻常、极为平淡之处,创作了中国兰文化史上的“终古长存”的经典名句。

    芝兰之室,君子居之。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335页

 

   何劳绿叶扶持我,自有孤芳压服他。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5页

 

   处世总无穷竭意,看花全在未开时。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16页

 

   时而有心,岂而无心,唯此幽香,终古常存。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93页

 

   叶自短,花自长,蓄其力,扬其芳,花在室,香满堂。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其叶甚短,其花甚茂。蓄其力,以有为;扬其芳,以逞意。物莫能两大,亦有余补不足之理。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99页

 

   风虽狂,叶不扬,品即雅,花亦香。问是谁与友,是我郑大郎。

   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7页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变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写三物与大群子,为四美也。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26页

 

   既入芝兰之室,岂无廊庙之材;虽然盆壶瓦罐,宜与细做粗胎。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3页

 

   二弟在家不肯读书,屡劝不信。吾惟画兰蕙以解其脑,并仿此离骚句:

   根之茂兮土弗离;花之美兮香堪娱;品纵杂兮叶与扶持。总不若风吹汝兮,花叶依依。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6页

 

   兰竹石头各一家,不曾水乳乱槎枒;板桥居士聊安点,奠定高卑总不差。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47页

 

   画得幽兰在瓦盆,西施未出苎萝村;天然秀骨非容易,笔底分明有露痕。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30页

 

   泰山高绝苦无兰,特写幽兰送宰官。石缝峰腰都布满,一团秀色尽堪餐。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画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此花不是世间花,好与青山翠竹遮;借问画工何仿佛,先生心地发灵芽。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27页

 

   买得沙壶花正开,化为空谷不凡村;耳闻鼻嗅同心语,先在王朝御史台。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3页

 

   敢云我画竟无师,亦有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30页

 

   三、郑板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展示着爱兰至深的情趣和美感,同时又把这种情趣和美感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崇高人品和人格形象。

 

   叶长花则少,叶短花则多;万事有余不足,英雄豪杰如何!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97页

 

   乌衣子弟何其盛,酷似南朝王谢家;百种老人多种德,自然九畹尽开花。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3页

 

   兰梅竹菊四名家,但少春风第一花;寄与东君诸子弟,好将文事夺天葩。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32页

 

   宿草栽培数十年,根深叶老倍鲜妍。而今归到山中去,满眼名葩是后贤。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8页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录于邢立宏梁雪健编《中国画名著兰》126页

 

   春兰未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枯荣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南山献篁高千尺,劲节清风觉更高;积行人家天所佑,兰荪蕙种自能饶。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54页

 

   竹劲兰芳性自然,南山石块更道坚;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70页

 

   昨日寻春出禁关,家家桃李却无兰。市尘不是高人住,题访幽宗定在山。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昨日潇湘谒二妃,黄陵古庙掩朱扉。谁知步上君山顶,却见芳魂在翠微。

   录于蒋风白著《兰花百图》129页

 

   十亩桑麻插小园,自成农圃自成村;几葩乱草何能入,惟有芝兰近竹根。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89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录于邢立宏梁雪健编《中国画名著兰》133页

 

   祝君花甲应无恙,加倍先过百廿年。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65页

 

   兰竹芳馨不等闲,同根并蒂好相攀。百年兄弟开怀抱,莫谓分居彼此山。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26页

 

   四、郑板桥先生的题兰画诗、词、跋文,把兰竹石人格化,并且当作自己生活的同伴和知己,借以抒发其对大自然、对大千世界的情愫。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坚贞还自报,何事斗群芳。

   录于陈丕谟选注《历代题画诗选》132页

 

   偏不学花卉,爱作芝兰菖;喜他清且洁,可涤吾之肠。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6页

 

   素心花赠素心人,二月风光是好春;他日老夫归去后,对花犹想旧情亲。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03页

 

   少日曾探上苑花,乌纱一顶负烟霞;而今老夫亲兰竹,江南江北总是家。

   录于《魅力兰花》总第十一期37页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139页

 

   小小茅斋也有山,芳兰种在石中间;春风何限阶庭秀,当得三秋桂子攀。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287页

 

   秀顶双松最老苍,双勾兰竹更芬芳;知君百尺凌高志,并与青山作主张。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330页

 

   偶然画竹浑无色,又向秋风写菊花;不敢自夸君子节,愿从陶令作篱笆。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331页

 

   芳兰才向盆中植,便有灵芝地上生;寄语青阳司节候,好春先送济南城。

   录于紫都、赵丽编著《郑板桥》333页

 

   老夫自任是青山,颇长春风竹与兰;君正虚心素心客,岩阿相借又何难。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80页

 

   竹石幽兰合一家,乾坤正气此间赊;任渠霜雪连天冻,苍翠何曾减一些。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178页

 

   转过青山又一山,幽兰藏躲路回环;众香国里谁能到,容我书呆屋半间。

   录于《郑板桥书画集》215页

 

   春风春雨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兰花质性本清幽,卖与人间不自由;好把竹枝兼石块,故交相伴免春愁。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9页

 

   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

   录于潘茂著《郑板桥》48页

 

    九畹兰花自千古,兰花不是蕙花补。合事荆榛夹杂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8页

 

   山上山下都是兰,香芬馥郁是一般;可恨世人薄幸眼,只因高低两样看。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7页

 

   峤壁兰垂万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 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下世如何。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5页

 

   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期间。

   录于刘清涌著《兰花一个文化的符号》76页

 

   一幅青山叠又高,竹枝兰叶两萧萧;山中樵子曾相约,二月春风去结茅。

   录于邢立宏梁雪健编《中国画名著兰》126页

 

   知君本是素心人,画得幽兰为写真;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篱茅舍是芳邻。

   录于吴应祥编著《中国兰花》126页

 

   少日曾探上苑花,乌纱一顶负烟霞。而今老夫亲兰竹,江南江北总是家。

  录于《魅力兰花》2008年3期37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有所书(9)郑板桥《咏兰》
除了金农,就它最懂郑板桥
微画册丨朱庸斋先生书画集(六)
郑板桥巧用妙诗送小偷
郑板桥的“茶姻缘”
郑板桥墨竹百图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