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镇遗迹八竹碑

   嘉善县吴镇纪念馆里的八竹碑,是元代著名画家吴镇的八幅墨竹图的碑刻,共八块。这些碑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可以和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吴镇《风竹图》碑刻媲美。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明正德《嘉善县志·隐逸》载,吴镇“性高介,工于词翰,尤善画山水竹石,每题诗其上,时人称为三绝。镇虽善画,富人求之不与,惟贫士则赠之,使取直焉。以爱梅,自称梅花道人。未殁时,尝预题其墓曰:梅花和尚之塔。”

 

  吴镇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与黄公望、倪赞、王蒙齐名。吴镇存世画作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松泉图》、《芦花寒雁图》等多件,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院馆都珍藏有他的作品。

 

  八竹碑镌刻着吴镇画的八幅墨竹、题诗或题字,有的还刻有后人题写的跋。史料记载,明太仆寺少卿李日华得到吴镇的八幅墨竹图,“勒石置(梅花)庵中”,这就八竹碑最初的来历。但是,这些碑刻“后为宦游者携去”,遂不知下落。

 

  李日华(1565-1635),字君实,号九疑,明万历进士。著有《竹懒画媵》等著作。嘉兴博物馆藏有他的画作《竹石图轴》。清康熙年间,嘉善人钱黯得到李氏八竹碑的原拓,就以此为样本,再次将之摹刻于石碑。八竹碑得以复存,流传至今。钱黯(1635-1729),字长儒,号书樵,书法追二王,兼擅泼墨。

 

  吴镇纪念馆里陈列的这八块碑单列起来没有名称,为叙述方便,我按碑刻的排列次序,加了碑名,在此不揣浅陋,略作评述。  

 

  一叶竹碑

        



 

  该碑高77厘米,阔30厘米。画面上,一竿断竹,凌空下斜,有多丛细竹,从断竿根部蓬勃伸展而出。一张硕大的竹叶游离细竹间,应该是从断竹上脱离下来的。“一叶落而知秋”,但整丛细竹细叶却是凌霜傲展,高洁清雅、充满生机。画面虽小,却画出了一曲生命的颂歌。

 

  在这幅墨竹图的左下方,有作者题有五言诗一首:“谁云古多福,三茎四茎曲。一叶研池秋,清风满淇澳。”这首诗的前两句是禅语,语出《传灯录》。僧人问:“什么是多福一丛竹?”多福禅师答:“一茎两茎斜。”僧人说:“不懂。”多福禅师说:“三茎四茎曲。”这话点悟了僧人,原来“禅”就是这样处于本真状态,好像一丛竹子,有斜有曲,不加修饰,一任自然。作者这首诗点出了这幅画的深刻内涵:虽然是用小小的砚池水画的一丛秋竹,但它的风骨气节,却是滔滔的河流。  

 

  庭月竹碑

 

  该碑高86厘米,阔30厘米。画的是月下庭竹虽茕茕孑立,但依然挺拔俊秀。在静谧的清影中,挺起枝竿,舒展叶子,怡然自得,快乐地与磐石、兰草无语相伴。竹子左上方,作者题诗一首:“东山月生光,照我庭中竹。道人发清啸,爱此茕茕独。”吴镇是一意隐居、甘于寂寞的高士,诗中的“道人发清啸,爱此茕茕独”就他心志的写照。  

 

  寒影竹碑

          

  该碑高94厘米,阔30厘米。画中,秋天寒风中的竹子,风从左下方往右上方吹去,竹枝和竹叶都随风卷向右上方,似乎摩挲有声,轻舞而灵动。这些寒风中的竹子,不因秋风肃杀而萎靡,却因傲霜而更有精神。与下方磐石之坚、兰草之香,互相媲美。竹子左上方,作者题诗曰:“野色入高秋,寒影照湘水。日午北窗凉,清风为谁起。”点出深秋清风中的竹子,依旧寒影摇曳,挺立在湘水之滨。 

 

  雨过竹碑

          



 

  该碑高86厘米,阔30厘米。碑上刻的是一丛雨后矮竹从磐石背面蓬勃明媚而出,其中一枝细劲的新篁,凌空向上,虽然是细竿细枝,梢部弯曲,但仍然优雅地生长着,正是雨后劲长之势。在这丛竹的右上方,横斜出几枝无叶的短梢,显然是从一株大树上斜伸出来的。这是一株落叶树,与四季常青的鲜活旺盛的竹子,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短梢虽然叶尽光秃,但一尘不染。矮竹绿叶密集、清影明洁。短梢和绿竹都是“高士”,经过雨水的陶冶,更加清雅。

 

  在竹子的左上方,作者也题有一首诗:“短梢尘不染,密叶影低垂。忽起推篷看,潇湘雨过时。”这首诗点出了竹子和短梢都是有灵性的,不仅生命力旺盛,而且品格高远。  

 

  风中竹碑

 

  该碑高90厘米,阔30厘米。画的是一株风中之竹,风从左边来,吹得竹枝竹叶一齐向右边灵动,但竹枝和竹叶坚韧不拔,竹枝动而不屈,竹叶动而不落。

 

  我们似乎可以从这风竹灵动中,听到风竹摇曳的飒飒之声。这株风竹和嘉兴南湖湖心岛《风竹图》碑上的风竹一样,把风画活了,把竹画活了,把竹的品格也画出来了。

 

  在风竹的右边,作者题长文曰:“东坡先生守湖州日,游何、道两山,遇风雨,回憩贾耘老溪上澄晖亭,命官奴执烛,画风竹一枝于壁间。后好事者刻于石,置郡庠。余游霅上,因摩挲断碑,不忍舍去。常忆此本,每临池,辄为笔,想而成,仿佛万一,遂为作此枝,以识岁月也。梅花道人,时年七十一,至正十年庚寅岁(1350),夏五月十三日,竹醉日书也。”

 

  这篇文字,写出了作者对风竹的喜爱,吴镇曾对苏东坡的风竹刻石摩挲不已,不忍舍去,于是常揣摩苏东坡画意,自己也画起风竹图来,形神兼备。  

 

  霜中竹碑

 

  该碑高87厘米,阔30厘米。这是一幅新陈代谢、涅槃重生的新老交替图,一株老竹虽在秋霜中枝叶脱尽,但依然傲立不倒,在它旁边,长在它根部的几竿新竹,一派生机,显出竹子和任何事物一样,生死乃是自然之事。有死才有生,这是一种涅槃过程。作者把这个过程放在傲霜的秋天,就更有意义了。竹子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世世代代无穷无已。而这个过程不是在美丽的春天,而是在肃杀的秋天,说明生命交替也是一件严酷的事情。

 

  竹子右上方,作者题诗:“挺挺霜中竹,亭亭月下阴。识得虚中理,何事可用心。”他诗意地指出,生老交替乃是很自然的事,要“识得虚中理”,任其自然。  

 

  君子竹碑

 

  该碑高86厘米,阔30厘米。画面上,一竿修竹亭亭玉立、苗条秀丽,竹子的枝、梢间叶簇和腰间分枝叶簇以及从竹子左旁伸展出来的密集竹叶,均画得错落有致、清盈水润。竹叶似在微风中婆娑摇曳、雅美淡泊,呈现出君子风度。

 

  在竹子左上方,依旧是一首诗:“菲菲桃李花,竞向春前开,如何此君子,四时清风来。”这首诗说,桃花李花竞艳一时,但春去了也就零落了,而竹君子高风亮节,像清风一样,四时常青。  

 

  翻紫箨碑

 

  该碑高88厘米,阔30厘米。图中有双石,双石左上方的竹子和双石右后伸展出来的叶簇,都是脱笋衣而出的新竹。劲健的枝竿、清亮的风节、鲜嫩的叶子,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画中,石上有绿苔,石边有兰草。新竹护着绿苔,兰草衬托新竹。把新竹的活力,画得淋漓尽致、生动张扬。

 

  在竹子左上方,也有一首诗:“轻阴护绿苔,清风翻紫箨。未参玉版师,先放扬州鹤。”也犹如描绘出作者自己的气节,要像高洁的新竹一般,做清贫的放鹤高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美术学院临摹范本-吴镇·墨竹谱》
国画中是怎样画竹子的?
吴镇:闲情归隐逸 野竹作风骨
有竹之地人不俗——元·吴镇《墨竹谱》欣赏
吴镇画画,有清旷野逸之趣!
吴历(清六家)《竹石图》上海博物馆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