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蕨菜

蕨菜

该词条缺少词条分类,补充相关内容帮助词条更加完善!立刻编辑>>

蕨菜学名:Pteridium aquilinum (Linn.)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ex Heller,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属于凤尾蕨科。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蕨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便可食用。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中文学名 蕨菜
别称 拳头菜、猫爪、龙头菜
蕨类植物门
凤尾蕨科
书名 蕨菜
页数 48页
开本 40
拉丁学名 Pteridium aquilinum (Linn.) 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ex Heller
植物界
蕨纲
分布区域 蕨菜在我国分布较广
ISBN 9787505620186
作者 朵朵 洪钟奇
语种 简体中文

【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蕨Pteridium aquilinum(L.) K. var. Ia. Un.的嫩茎、叶。

【别名】龙头菜,鹿蕨菜、蕨儿菜、猫爪子、拳头菜、蕨苔。

【性味】寒,微苦而甘。

【功用】清热解毒,利水滑肠。

【成分】每1OOg含热量209kJ、水分86g、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log、粗纤维1.3g、灰分0.4g、钙24mg、磷29mg、铁6.7mg、胡萝卜素1.68mg,维生素C 35mg,维生素B2为0.13毫克。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等。

蕨菜药用成分为甾酮类化合物。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猫爪子、拳头菜,多生长在山区土质湿润、肥沃、土层较深的向阳坡上。它的根茎粗壮、肥大,叶柄挺而直立,常常高达60厘米左右。春天,它的嫩叶刚刚长出,还处于卷曲未展时,人们便将它采摘下来,以备食用。

蕨菜是野菜的一种。别名又叫拳菜、龙头菜、如意菜。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被称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虽可鲜食,但较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

蕨菜为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地下茎长出,细脉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即子囊群,呈赭褐色。

蕨菜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状。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

蕨菜每100克鲜品含蛋白质0.43克、脂肪0.39克、糖类3.6克、有机酸0.45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既可当蔬菜有可制饴糖、饼干、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1]

蕨菜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品种各有特色,一般按产地可分为以下几种:

1.河北承德蕨菜: 河北承德蕨菜是河北省著名的野生蔬菜,承德地区面积有3.3万公顷以上,主要分面于隆化、丰宁、平泉、宽城等地。全区年产量1000吨,是国内蕨菜主要出品基地。

2.辽宁蕨菜: 辽宁蕨菜在辽宁省山区都有分布,尤其以东部山区分布广,数量多。主要出口日本和其他家国,国内市场也很畅销。

3.内蒙蕨菜: 内蒙蕨菜在内蒙古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产区在赤峰市、兴安盟等地,年产量约200吨。当地采摘期在6月份。

蕨菜4.吉林蕨菜: 吉林蕨菜在吉林省内山区均有分布,产量多。每年5月走有开始上市,主要出口韩国,且国内销售情况也很好。

5.黑龙江蕨菜: 黑龙江蕨菜在海拔200~800米的高山地带都有分布,多与杂草混生。5月中旬开始出土,5月下旬到6初月上旬即可采收。

6.贵州蕨菜:蕨类植物在贵州分布广,种类多,食用蕨类植物有种左右。其中蕨菜在当地的采摘期为3月中旬至8月。

7.湖南蕨菜: 在岳阳山区也有蕨菜分布,像汨罗张谷英等山上都有,当地春天的时候是蕨菜的采摘期,过了6月左右蕨就成型长大了不能吃。本地的蕨菜分布很散,一般都是农户自己摘些用于食用和招待客人。

8.山东牟平昆嵛山区也有分布,多在雨后生长较快。

9.广西全州山区分布广,种类繁多,尤其杉树林地带多。生长期3月~9月。

10.甘肃漳县、渭源等两地分布较多,尤为漳县蕨菜品质更高。

11.安徽长江以南,皖南山区内一带较多,野生。当地有加工成咸菜和干的蕨菜。

人工栽培

繁殖技术

有性繁殖】

1、收集孢子:选择外观棕褐色,孢子囊未开裂的孢子囊群,用干净的剪刀将带孢子的叶片剪下,放入纸袋中风干待用。[2]

2、制作培养基质: 用混合土壤播种孢子,既经济又方便。用泥炭土河沙草皮灰按比例混合,拌匀、过筛,制成混合土,然后蒸气灭菌半小时。

3、孢子播种: 播种前一天把准备好的混合土培养容器放在浅水中充分湿润,将孢子均匀地撒播在培养基质上,再盖好盖子,浸放在浅水中,第二天取出培养。

4、孢子培养: 将播种好的容器移到温床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保持在25℃,湿度80%以上,光照每天4小时以上。1个月后孢子萌发,长出幼小原丝体,然后长成扁平心脏形或带状的配子体。在配子体的腹部长出颈卵器和球形精子器。这时每天喷雾2次,连续1周,精子借水流动出来与卵结合形成胚。一周后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

5、孢子体的移栽: 孢子体长出3~4片叶后进行第一次移栽,仍倾向用混合土作床土。1~2周后移到温床外,小苗长大后,进行第二次移栽或定植。

无性繁殖】

1、无性芽孢繁殖: 有些蕨类植物在羽片腋间和叶轴顶部下面会长出芽孢,有的轴顶端分生组织着地而产生新株,或营养叶顶着地也能产生新株。

2、营养体繁殖: 是将匍匐茎进行分段栽培,也可将直立的根状茎纵切为2份栽培,但每段上必须带根带叶才易成活。

3、组织培养:蕨类植物的体细胞同样具有再生能力。采用这种方法只需采集一小部分营养器官就能培养大量蕨苗。

栽培技术

繁殖:蕨菜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在生产上多肜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cm,株距50~60cm,苗高10~15cm时定植。

②整地作床: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整地时施入落叶堆肥、厩肥,做成宽1m的平畦或高畦,待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

④采收: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cm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一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

田间管理

引种幼苗:一般在春季生长期开始时为好,运输过程中保持空气、土壤湿润。

引种根状茎:时间以秋季为好,在地上茎叶枯萎后,大地冻结前挖取;春季在出苗之前挖取。根状茎的长度应带有两个以上的芽簇,粗度以7~10毫米为宜,一颗直立芽应具有10毫米以上的根。直立芽一定要保护好,这是引种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

【定植】

整地施肥:秋季进行深松,春季结合整地,亩施纯鸡粪2000千克然后做床。地上床、地下床、平床均可,床 面宽1~2米,高20厘米长15~20米床间留50厘米作业道。

蕨菜栽植根状茎:按25厘米行距开10厘米宽、15厘米深的定植沟,并按5厘米芽距调整摆放根段,然后覆土10厘米,浇透水,水沉下去后再覆土5厘米,用耙子搂平。

移栽幼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带上坨移栽。移栽时挖直径20厘米、深15厘米左右的定植穴,按10株/平方米的密度摆放,株行距各为30厘米,然后用土填充幼苗周围12厘米,立即浇一次透水,水渗下后覆土。

【施肥】

露地栽培需3~4年更新1次,因此栽植前要施入充足的农家肥及磷肥,施用量为有机肥l000~1500公斤/亩,磷酸二铵10公斤/亩。第2年后,每年秋季要施入鸡、猪、马粪等做盖头粪随着松土,翻到土层中。这样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疏松了土壤,而且还可起到保温防寒及保湿作用。如果粪源不足,也可以覆盖落叶,也有一定作用。

【浇水排水】

栽植时应在栽植沟内灌透水,以保证栽植成活率。雨季地内积水应及时排除,以免涝害

【覆盖】

蕨菜的根茎栽植后,为防止干旱,提高成活率,在地面上应覆盖稻草、落叶、厚度2~3厘米,有条件的可试用地膜覆盖。这样做不仅保温,还可防止杂草丛生

【松土除草】

为防止土壤板结和草荒,每年生长期可松土除草2~3次,尽量做到田间无杂草。

【更新根茎】

蕨菜的根茎主长几年后便逐渐老化而枯死,因此要进行更新。一般在3~4年生的田间,于秋季用带犁刀的轮式拖拉机将切断蕨的部分根茎,这样可保障连年收获而不致大幅度减产。

第1年栽植后田间管理的任务是抓苗,做到苗齐、苗壮,土壤湿度必须保证在55%至60%,浇完水后可覆盖树叶或稻草,干草起避光和保湿作用。生长发育期多中耕锄草,可少留一些长势较好的草为蕨菜遮阴,入冬上冻时浇1次透水,即灌冬水;第2年的任务是培育根系,使根系粗壮形成多芽,当土壤层融化6厘米时,在行距中间开沟,深8~10厘米,亩施鸡粪2000千克或掺入草木灰1000千克,结合覆土,浇1次透水,其他管理同第1年;第3年在大地解冻后,用耙子将地表土松动,不可太深,一般为3厘米左右,亩施鸡粪2000千克于地表,浇1次透水即可,其他管理同上一年;第4年以后的管理同第3年。

采收加工

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5~20年,每年5~6月份采收。当苗高25~40厘米、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时,即应采收。10~15天后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注意不能成片全部采集,每次只能采收2/3~3/4。

1.第一次腌制:将清洗整理好的蕨莱按10:3的比例用盐胶制。先在腌制器具的底部撒一层厚约2厘米的食盐,再放一层蕨菜,厚约5厘米,随后一层盐一层菜地依次装满腌制器,最上层再撒2厘米厚的食盐,上压石头,腌制8~10天。

2.第二次腌制:将厥菜从腌制器中取出,从上到下依次码放到另一格制器中,蕨莱和食盐的比例为20:1,一层盐一层菜地摆放;用质量份数35%的盐水灌满腌制器,蕨菜表面压一重物,腌14~16天即为成品

盐渍加工】

将清理分级好的蕨菜装桶盐渍。盐渍液的制备:将质量份数42%的柠檬酸、50%的偏磷酸钠和8%的明矾分别研碎,充分混合后用10倍水调成溶液待用。在饱和盐水中加入调酸水,使盐渍液的pH值达3.5~4.5,待用。桶内先加入蕨菜质量份数5%的食盐,再加入蕨莱,在蕨菜表面再撒上蕨菜重量10%的食盐,在桶内加满盐渍液,排尽桶内的空气,将盐渍桶密封即得成品。

【干制加工】

将清洗整理好的蕨菜投入沸水中烫7~8分钟。热烫液中一般加入质量份数0.2%~0.5%的柠檬酸和质量份数0.2%的焦亚硫酸钠,有条件时使用洁净的硫磺,先经熏硫后再进行热烫。每100公斤蕨菜的硫磺用量为0.2~0.4公斤,蕨菜与热烫液的比例为1:1.5~2;热烫结束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将蕨菜冷却至常温,然后晾晒或烘干。为防止蕨菜内外部水分不均,特别要防止过干使蕨菜表面出现折断和破碎,应剔除过湿结块、碎屑,并将其堆积1-3天,以达到水分平衡。同时使干蕨菜回软以便压块或包装。

蕨菜成品采用低温低湿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以0~2℃为宜,不宜超过10℃,相对湿度在15%以下。

贮藏方法

以往腌制蕨菜加工简单,不易贮藏和长途运输,影响档净与销路。采用铝塑复合袋包装的新工艺问世,在保持蕨菜色绿、脆嫩、清香爽口等基本特色的同时,外观精美,保存期长、携带方便、卫生,产品附加值高。

一、盐腌:按7份菜、3份盐备料。先在浸腌池内撒层底盐,然后一层菜,一层盐放匀,最后再用盐层封顶,压紧10~15天后出池。

二、脱盐:将浸腌好的蕨菜投入水池中,清洗6~7小时,然后换水,再次清洗3~4小时。为缩短脱盐时间,可作适当搅拌,但要避免破碎。

三、复绿:取试剂级硫酸铜作复绿处理。复绿时,溶液温度一般控制在65℃~70℃,硫酸铜添加量以PH值在6左右为宜。复绿过的蕨菜基本接近于新鲜时的色泽,之后再清洗2-3遍,使粘附在蕨菜上的铜的残留不超过10ppm。

四、脆化:将复绿后的蕨菜浸渍于0.6%的氯化钙溶液中,润湿后投入密封容器进行抽真空脆化处理,抽真空的真空度保持在0.08MP2,温度50℃~55℃,时间20分钟。因蕨菜内含果胶类物质,受热会产生果胶酶,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凝胶状态的果胶酸钙,从而维持脆性。

五、装袋、杀菌:汤汁以3.5%的食盐溶液为主。适当添加其它调味料后用柠檬酸调PH值至6左右。按每0.5公斤袋加汤汁75~85毫升装袋,热压密封,随即在105℃蒸汽中杀菌20分钟得到成品。

护绿保脆

蕨菜为凤尾蕨科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嫩苗,是恐龙时代就有的单细胞植物,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山坡林下,中国各地山区均有出产。

蕨菜性寒,味甘、微苦、无毒;有解热、利尿、益气、养阴、健胃、固肾、除湿等功效及恢复脑细胞功能和安神降压的作用。蕨菜肉嫩、味鲜,无污染;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类、有机酸、纤维素和铁、钙、磷、锗等多种微量元素及16种以上的氨基酸,还含有野樱甙、紫云英甙、蕨甙、延胡索酸、琥珀酸生物碱、多种蕨素、麦角固醇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蛋白质和维生素是一般蔬菜的数倍至十几倍。制成的菜肴鲜嫩滑爽、芬芳郁香。可见,蕨菜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保健蔬菜,是兼有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纯天然的野生野味山野菜,因而素有“山珍”、“山菜之王”的美誉,是世界公认的健康绿色食品,是一种非常畅销的出口商品。在绿色食品走俏的今天,保鲜蕨菜已在大中城市成为时尚食品,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蕨菜宜在萌芽后不久采摘,季节性较强,而此时正值春夏高温高湿季节,蕨菜很快就会褐变、老化及变质。对于山区居住分散且经济条件有限的农户来说,蕨菜保鲜贮藏非常困难。而一般的保鲜方法中,均含有高温杀菌、真空包装及铜盐护绿等工艺过程。因其所需生产设备多、加工速度慢、保鲜成本高、营养损失过大及有一定的附加污染,结果造成蕨菜因来不及处理或处理不当而使品质严重下降,农产的经济损失重大,蕨菜资源浪费严重。

本文旨在通过改进蕨菜护绿保脆保鲜工艺,无需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无铜离子污染,通过改进护绿保脆保鲜工艺,采用新鲜蕨莱,可简便快速地制作出安全健康的保鲜蕨菜,使农户能简便快速地制作出安全健康的保鲜蕨菜。

工艺流程 新鲜蕨菜→挑洗→漂烫→护绿保脆处理→热酸(醋酸溶液)包装→速冷→检验→成品。

操作要点

① 挑洗:将适时采摘的新鲜蕨菜按长度不同分堆整理,清洗干净;

② 漂烫:将蕨菜置于85~90℃的盐水(1%,W/V)中漂烫约3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③ 将漂烫过的蕨菜投入0.02%氯化镁、0.03%乳酸锌、0.40%氯化钙、0.02%天然护色伴侣(F型)组成的复配护绿保脆剂处理浸泡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捞出,用清水漂洗,沥干水分;

④ 热包装、速冷:蕨菜装袋,加入90~95℃的0.18%醋酸溶液,常压封口; 8分钟后投入凉水中速冷至室温;

⑤ 检验:室温观察,180天后,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即为合格。

利用本工艺,农户仅需一台封口机及家中普通容器和加热工具,就可快速制作出安全健康的保鲜蕨菜快速护绿2小时俊逸康的保鲜蕨菜。

产品质量标准

① 色泽:鲜绿色或略深;

② 形态:苗齐、饱满、脆嫩

③ 滋味:具有新鲜蕨菜应有的风味,无异味;

④ 微生物指标:每克蕨莱细菌总数≤ 500个;每100g蕨莱大肠菌群≤40MPN;致病菌不得检出。

出口加工

蕨菜又叫狼箕,为凤尾蕨科蕨属的一种多年生野味蔬菜,在各地山坡、荒坡均有生长。蕨菜不仅在国内已登上高级宴会的餐桌,而且其国外市场逐步开发,年出口量达万吨以上,年创汇1千多万美元,国际市场看好。

1.出口蕨菜的生产

蕨菜抗逆性很强,适应性很广,喜光、湿润及凉爽的气候条件,在山地阳坡稀疏的针、阔叶树混交林中生长较多,经火烧过的蕨菜地生长尤为茂密粗壮。

野生蕨菜,可以人工栽培,将地下缩根挖出,选健壮的植株分株繁殖栽植,行距0.7~0.8米,株距0.5~0.6米,每穴栽2~4株。成活后施追肥,秋冬季施有机肥,以枯草落叶覆盖地面,以利于安全越冬。以后每2~3年分株一次,也可采集成熟的子囊育苗,苗高10~15厘米时定植。

当春季蕨菜苗高达30~40厘米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时是采收适期,用手轻摘采收。采收过晚,植株老化,品质下降。在第一次采收后,经15天采收第二次。

2.出口蕨菜的加工

出口蕨菜加工方法有腌渍和干制两种。

1.腌渍

原料选择: 选取粗壮、无虫蛀、长度在20厘米以上的新鲜蕨菜。

处理将蕨菜切去老根,然后按长20厘米以上,每把直径5~6厘米,重量250~260克扎把。

盐渍: 把蕨菜入缸盐渍。先在缸底撒一层厚约2厘米的盐,然后一层蕨菜、一层盐整齐排列放置。满缸后,其上覆3厘米的盐层,达到盐量为蕨菜重量的30%。最上层放一块干净无味的木板,板上压重石。

二次盐渍: 经过7~10天盐渍后,即可倒缸,将藏菜倒在另一只缸中,上面的翻到下面,按盐渍蕨菜重量的15%加盐,一层蕨菜一层盐,上面再撒2厘米厚的盐层,并注入22%浓度的过滤盐水,盖上木板,板上压重石,10~15天即可包装。

装桶: 将盐渍蕨菜用22%的盐水冲洗一遍,去掉杂质,沥净水,放进衬有两层无毒塑料袋的桶中,上添一层卫生盐,灌满22%过滤的盐水,将两层塑料袋扎紧,排出空气,盖紧桶盖,放阴凉处保存或上市销售。

2.干制

选出鲜嫩粗壮、没有病虫害的蕨菜,去掉杂质,用开水浸煮10分钟,捞出晾晒。当外皮见干时,用手揉搓,反复搓晒10余次,经2~3天即可晒干。出口蕨菜干的标准是完全晒干,不发霉,无杂质,用手揉搓,发软打卷,无老化硬梗。

盐渍法

一般采取两次盐渍法。第一次为干盐渍法,菜盐比例100:30,一层盐一层菜放入容器内,上下各铺2cm厚的盐层,最上层放一块干净木板,板上压重石。10天后镇石不再下降即可。第二次为水盐渍法,菜和盐比例为100:15,同样一层盐一层菜放入容器中,盖上木板,板上压重石,大约10~15天腌好,即可包装。

③干制将采集后的鲜有机蕨菜当天用水洗净后于沸水中浸烫3min,上下不断翻动,使之受热均匀,软化后捞出,在冷水中迅速冷却,以保持菜色鲜绿。然后将烫好的有机蕨菜薄摊在通风的竹帘或苇席上晾干,切忌太阳光曝晒。有条件的可用机械干燥工艺。最后用塑料袋真空包装,可保持6个月以上。

④袋装保鲜加工将采集的鲜有机蕨菜用清水洗净后,置冷水中浸泡至鲜蕨菜饱满为宜,一般暖天浸一夜,冷天浸一天半即可。浸泡后去老取嫩,置锅内高温灭菌。然后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灭菌后的鲜蕨菜调配口味,使之成为美味佳肴,按每袋150,250,500g等不同规格进行塑料袋真空包装,再将袋装蕨菜置锅内高温灭菌,然后按不同规格装箱打包入库。

中药属性

药材简述

药名】:蕨

【汉语拼音】:jue

【英文名】:HerbofEasternBrackenFer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diumaquilinum(L.)Kuhnvar.latiusculum(Desv.)Underw.[PterislatiusculaDesv.]

【功效分类】:清热药。

【科属分类】:蕨科。

【别名】:虌、蕨菜、蕨萁、龙头菜、鳖脚、山凤尾、如意草、荒地蕨、松耕藏、三叉蕨、蕨儿菜、猫爪子、高沙利、鳖、蕨猫草、粉蕨、山甲萁、乌糯葛萁、狼萁、如意菜、小金毛狗脊、甜蕨、米蕨、钩钩菜。

蕨菜【性味】:甘;寒。

【归经】:肝经;胃经;脾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利湿;止血;降气化痰。

【主治】:感冒发热;黄疸;痢疾;带下;噎膈;肺结核咳血;肠风便血;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地林缘、林下草地及向阳山坡。阴暗潮湿之地

【资源分布】:广布全国各地。

【药材基源】:为蕨科植物蕨的嫩叶。

【采收储藏】:秋、冬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用价值

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

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现代研究认为蕨菜中的纤维素可有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胃对脂肪吸收的作用。蕨菜味甘性寒,入药有解毒、清热、润肠、化痰等功效,经常食用可降低血压、缓解头晕失眠。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其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的作用,还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痢疾、咳血等病。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医疗作用

蕨的根茎供药用。性味:甘、寒。功用:清热、滑肠、降气、化痰。治食嗝、气嗝、肠风热毒。

中医临床用法:

1.治肠风热毒 蕨菜花(叶)焙为末,每服10克,米饮下(《圣惠方》)。

2.治泄痢腹痛 蕨粉150~200克,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汇天目山药植志》)。

3.治发热不退 鲜蕨根50~100克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志》)。

4.治湿疹 先将患处用水或酒洗净,将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食疗价值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滑肠。

【参考】:含麦角甾醇、胆碱、甙类、鞣质、淀粉等。

【用途】: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小便小利,或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食,炒食。

【注意】:用以滑肠通便,须作菜食。炒肉或煮汤甚美。作菜食,因经过浸、漂、加热,清热解毒、利湿作用较弱。素食、久食能伤人阳气。[3]

【附方】:

1、蕨菜散:蕨菜研末,每服3~6g,米饮送下。

源于《圣惠方》。本方取蕨菜清热解毒及利湿之功。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

2、蕨菜木耳肉片:蕨菜15g,以水浸漂后切段;木耳6g,又水泡胀;瘦猪肉100g,切片,用湿淀粉拌匀,待锅中食油煎熟后放入,炒至变色,即加入蕨菜、木耳及盐、酱油、醋、白糖、泡姜、泡辣椒等翻炒均匀食。

蕨菜、木耳质滑润而能利肠道,便性偏寒凉,唯与肉同炒,则较平和而味而鲜美。用于老人、虚人津血不足,肠燥便秘或大便不利。

蕨菜主治病症

植物学特征 蕨菜为多年生草本。黑褐色,长而横向伸展,直径0.6-0.8厘米,长10余厘米,最长可达30厘米。叶由长出,为三回羽状复叶,总长可达100厘米以上,略成三角形。第1次裂片对生,第2次裂片长圆状披针形,羽状分裂,小裂片线状长圆形,无毛或仅在背面中脉上有毛,羽状分枝。叶缘向内卷曲。叶柄细嫩时有细茸毛,草质化后茎秆光滑,茸毛消失。夏初,叶里面着生繁殖器官,呈赭褐色。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黑褐色。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蕨菜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此时为采集期。叶柄长30—100cm,叶片呈三角形,长60——150cm,宽30—60cm,2-3次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 蕨菜素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等,具有良好的杀菌清炎之功效; 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 所含能促进胃肠,具有下气的作用;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有关蕨菜致癌

大鼠试验数据表明蕨菜有诱发食道癌作用和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

营养价值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6、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4]

典籍资料

1. 食用蕨菜始见载于《诗经》:“陟坡南山,言采其蕨。”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蕨薇于首阳山的故事,所以后世以采蕨薇作为清高隐逸的象征。

2. 《尔雅·翼》载:“蕨生如小儿拳,紫色而肥。”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蕨菜已作小儿拳”之句,宋朝诗人黄庭坚也有诗曰:“嫩芽初长小儿拳。”此皆指蕨菜。蕨菜产区,群众一般把蕨菜俗呼为“拳头菜”、“拳芽菜”或“佛手菜”,“佛手鱼翅”由此而名,实即“蕨菜鱼翅”。

蕨菜3. 蕨菜为山珍,入馔历史极其悠久。《诗经·召南》:“陟彼南山,言采其蕨。”唐朝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商朝末年,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灭 后发誓不食周粟,采蕨、薇以充饥,最后都饿死在首阳中。西汉初年,有“四皓”之称的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志行高浩,寿长德劭,因逃避秦乱,携妻将子,隐居今陕西境内的商山,采蕨而食。汉高祖刘邦听说后,非常敬仰,遂下诏请他们下山做官,但他们拒不应诏,继续过其清贫的隐居生活。故商山一带至今称蕨莱为“商芝”。“商山芝”或“紫芝”。《本草拾遗》又载:“四皓食芝而寿”,是说这四隐士食蕨而长寿。“四皓”所写的《商之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充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优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由此可见,蕨菜有延年益寿的食疗功效。

4. 伯夷兄弟和四皓隐士食蕨的方法,尚有待考证。据《齐民要术》记载,后魏年间,甘肃天水人吃蕨菜的方法是,二月间采集,制成干菜,放到秋冬时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明人吃蕨菜的方法是,采取嫩茎,用灰汤煮去粘液,晒干当菜吃。清人则是用滚水泡软,择去根叶及粗梗,选取极嫩部分,用鸡汤煨熟而食。当代,蕨菜可煮,可烧,可煨,可炖,可炒,烹制方法甚多,菜肴品种不胜枚举

5. 相传刘邦的儿子刘高有一天出城打猎。突然一阵狂风卷来,把他和他的随从卷到云雾之中。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他被挂在一棵松树上。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他想找回皇宫的路,可是哪里找的到?于是他在树林里转了几天,肚子饿了只能吃点蕨菜充饥。等随从找到他,他已经死去好几天了。太医们从他的身上找出了致死的根源,但为时已晚。从那以后,汉朝人都不食蕨菜。如果不是蕨菜的罪过,那么汉朝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补五脏不足,气壅经络筋骨间,毒气

2.《本草拾遗》:去暴热,利水道。

3.《本草再新》:滑肠,化痰。

4.《本草求原》:降气。

5.《南京民间药草》:治食嗝、气嗝。

用药禁忌

1.孙思邈:久食成瘕。

2.孟诜:令人脚弱不能行,消阳事,缩玉茎,多食令人发落,鼻塞目暗。

3.《食疗本草》:冷气人食之多腹胀。

营养分析

蕨菜营养丰富,每100克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1.04毫克;维生素B20.13毫克,维生素C27毫克;每100克干品含蛋白质6.6克,脂肪0.9克,糖54.2克,粗纤维25.5克,维生素C3毫克,维生素E0.53毫克,维生素PP2.7毫克,钾31.8毫克,钙1.9毫克,镁3.39毫克,磷5.16毫克,铁171微克,锰35微克,锌61微克,铜25微克。

1. 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 下气降压。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3. 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4. 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蕨菜5. 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致癌风险。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常人也不宜多食。

烹饪指导

1. 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2. 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3. 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烹饪方法

一、鲜炒蕨菜

【原料】:新鲜的蕨菜用清水反复冲洗几遍,洗去浮土和表面的绒毛。切掉蕨菜尾部发黑的部分。在滚水中烫2~3分钟,再放冷水中浸泡时间长一点,我浸泡了1个小时,涩味就几乎没有了。也有说浸泡2天的,其实没必要。蕨菜切成段、胡萝卜丝、肉丝、泡发的海米、葱姜蒜末。

【做法】:热锅温油,爆香葱姜,加入肉丝炒2分钟。加入胡萝卜丝、海米一起翻炒2分钟。加入蕨菜段大火翻炒2分钟。烹入几滴黄酒提鲜。再煸炒几分钟,按个人的口味,加入胡椒粉、盐调味就可以了。做法虽然很简单,却可以吃到蕨菜滑润软嫩的鲜纯滋味。

二、凉拌蕨菜

【原料】:蕨菜、蒜。

【做法】:

1、蕨菜洗净切段;

2、放开水中煮大约一分钟;

3、捞出后过冷开水;

4、蒜切成蒜泥

5、加入剁椒 、生抽、糖、 醋、 盐、麻油、葱花拌匀;

6、淋在蕨菜上拌一拌即可。

有机蕨菜的腌制

有机蕨菜虽然好吃并且营养丰富,但因为有一股怪味的关系,为少数人所不喜。实际上,只需要将有机蕨菜用开水烫过,再放进凉水中浸一下,就可以使有机蕨菜的怪味消失。而腌制过的有机蕨菜,更是人见人爱的可口菜肴。

腌制有机蕨菜的办法并不难,首先选用鲜嫩的有机蕨菜清洗干净,然后再腌制器具的底部撒一层2厘米厚的食盐,再放一层5厘米厚的有机蕨菜,按照这样的比例一层一层地垒上去,直到装满整个容器为止,食盐与有机蕨菜的比例大约是3:10。

放好之后,在最上层撒上2厘米厚的食盐,然后压上石头,这是第一次腌制过程,大约要腌8到10天。

10天过后,将有机蕨菜取出来,从上到下再次码放到另一个腌制容器中,这次有机蕨菜与盐的比例大概是20:1,依旧是一层盐一层菜的摆放,最后,用浓度为35%(100克水里放35克盐的比例)的盐水将腌制容器灌满,压上重物,再腌制15天左右,腌制有机蕨菜就成为成品了。

猪肉炒蕨菜

原料

蕨菜350克,猪肉150克,蒜苗两根,辣椒两根,油适量,糯米酒适量,盐适量,酱油适量。

做法:

猪肉切片,蕨菜用手掰断、蒜苗辣椒切段。

锅内不用加油,先把蕨菜炒干,加半碗水、加盐煮几分钟(这样蕨菜比较入味)将水分炒干。

将炒好的蕨菜盛出,另起锅。热锅放油,将辣椒爆香。

蕨菜

加入猪肉翻炒,加盐、糯米酒,猪肉炒至两面焦黄。

加入炒干的蕨菜翻炒,加一点水,酱油焖两分钟, 稍稍收汁,加入蒜苗翻炒几下即可。

蕨菜拌海茸丝

原料:

海茸丝50克,水萝卜适量,红辣椒适量,大蒜适量,白糖适量,酱油适量,白醋适量,红油适量,

蕨菜100克。

做法:

先把海茸丝用凉水泡发20分钟左右,之后焯水过凉一下。

水萝卜洗净切丝, 蕨菜焯水过凉,切成小段。

红辣椒切丁备用, 之后将上面的所有食材,装在小碗中。

加适量的白糖,蒜泥,酱油,再倒入适量的白醋、红油,拌匀一下。

装盘,香菜点缀一下,即可食用。

化学成分

1.含1-印满酮(1-Indanone)类化合物:蕨素A(PterosinA)、B、C、D、E、F、G、J、K、L、Z,蕨甙A(PterosideA)、B、C、D、Z,棕桐酰蕨素A(PalmitylpterosinA)、B、C,异巴豆酰蕨素B(IsocrotonylpLerosinB),苯甲酰蕨素B(BonzoylpterosinB),乙酰蕨素C(AcetylpterosinC)。

2.每100克蕨菜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39.00千卡)、蛋白质(1.60克)、脂肪(0.40克)、碳水化合物(9.00克)、膳食纤维(1.80克)、维生素A(183.00微克)、胡萝卜素(1100.00微克)、维生素C(23.00毫克)蕨菜、维生素E(0.78毫克)、钙(17.00毫克)、磷(50.00毫克)、镁(30.00毫克)、铁(4.20毫克)、锌(0.60毫克)、铜(2.79毫克)、锰(2.31毫克)、钾(292.00毫克)。

原蕨苷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还从蕨菜中提取了一种叫做“原蕨苷”的致癌物质。原蕨苷在蕨的各部分中都有,而人吃的蕨菜——蕨的幼嫩部分中含量更高!原蕨苷对牛吃了会造成骨髓损坏,对羊吃了会失明,而对人则有什么影响呢?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日本中部山区调查过吃蕨菜和食道癌的关系。发现在那里的居民中,吃蕨菜使得男性的食道癌发生率增加了2.1倍,而女性则增加了3.7倍。在英国的北威尔士地区,胃癌发生率一直很高。

蕨菜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些研究结果只是出现在学术刊物上。而某些宣传“野生蔬菜”的人,热衷于引用“科学研究发现”来支持“纯天然”的“营养”和“安全”,却对这些研究视而不见。更有甚者——包括某些百科条目,还宣称“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而对于吃少量蕨菜有一定的防癌作用的说法学术界对这样的评价是“令人吃惊的”。

那我们该怎样降低呢?

人们一般要把新鲜蕨菜用草木灰或者碱水处理。而这样的处理,会大大降低原蕨菜苷的含量。这样的处理只是降低,但不是消除,,对于原蕨苷的毒性和限制剂量,国际上尚无明确标准。所以我们必须谨慎一点。

药理作用

该品之原种植物 P.Aquilinum ,牛、羊及马食之可中毒,猪食之无碍。毒性物质可能系硫眩酶,故维生素B,有治疗作用。有人认为,毒性物质不仅是硫胺酶,还有其他成分。对全骨髓造血系统都有伤害,特别是抑制红细胞之生成,抑制红细胞对59Fe的摄取。此外也有血小板及白细胞的减少,发生广泛的点状出血。牛大量食此草质,有小肠的伤害、溃疡,血尿及膀胱肿瘤,给大鼠喂食,也可致癌,特别是小肠部位。

《蕨菜》讲述了一个山里的姑娘叫“蕨菜”,善良,淳朴。一个孤儿叫孙二成,原是建筑工人,因事故而终身残废。《蕨菜》讲述了蕨菜与孙二成的爱情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骨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宽叶苏铁、葫芦苏铁、德保苏铁、海南苏铁、灰干苏铁
瞧,这些野菜就在我们身边--蕨菜
蕨儿菜
翻白叶
凤县山野菜,舌尖上的春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