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茶馆的形形色色

老北京茶馆的形形色色

 

   自打文革后恢复演出老舍先生的《茶馆》后,便百看不厌。本子好,再加上于是之、郑榕、蓝天野三位大师的演绎,无论是看书的、观剧的,还是瞧电影的都让人置身其中,仿佛是一茶客和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在茶馆中谈天说地。但时下的京城茶馆都成了高消费的所在,非凡人进得去了。

 

 

 

   说起老北京的茶馆种类很多。卖茶又卖酒,兼卖花生米、开花豆的是“茶酒馆”。专供生意人汇聚的,叫“清茶馆”。在郊外荒村中的叫“野茶馆”。还有一种便是“大茶馆”。

   大茶馆在清代的京城可说是大红大紫。关了钱粮的人们,便上茶馆消遣。于是大茶馆便发达起来。高的高三哥,矮的李四爷,当时有这么句话叫“有人皆是哥,无我不称弟”,来的都是常客。大茶馆的头柜,管外卖及条桌帐目,二柜管帐目,后柜管后堂及雅座帐目,各有的岗位和职责。

   茶座以前都用盖碗,品茶的人以清淡为主。冬日里茶客们带着葫芦、蟋蟀、蝈蝈、蝴蝶儿、螳螂边喝边玩边观赏,等喝到中午回家吃饭或临时有事儿外出,将茶碗扣在桌儿上,吩咐堂倌后,回来便可继续品用。因用盖碗,一包茶叶可分二次用,茶钱一天只付一次,且极低廉。

 

 

   清茶馆专以卖茶为主,也有供给各行手艺人作“攒儿”、“口子”的。凡找某行手艺人的, 便到某行久站的茶馆去找。手艺人没活干,到本行茶馆沏壶茶一坐,也许就能找到工作。清茶馆也有供一般人“摇会”、“抓会”、“写会”的,也有设迷社的,也有设棋社的。例如围棋国手崔云趾君,曾在什刹海二吉子茶馆,象棋国手那健庭君,曾在隆福寺二友轩,全是清茶馆的韵事。

    茶馆卖酒,规模很小,不但比不过大酒缸,连小酒铺都比不上。茶酒馆虽然卖酒,并不预备酒菜儿,只有门前零卖羊头肉、驴肉、酱牛肉、羊腱子等,不相羼混。凡到茶酒馆喝酒的,目的在谈天,酒是次要的了。

   野茶馆多是在郊区或乡下开的,桌椅茶具都十分简陋,茶水也无“龙井”、“毛尖”之类的讲究,有的是醇郁醉人的乡野情趣。还有一种十分简陋的小茶摊,专为过往行人解渴用,

   要论起来老北京茶馆种类实在太多了,除了上边儿说的,还有书茶馆、贰茶铺。

   书茶馆,开书以前卖清茶,也为过往行人提供偶饮一两杯歇息解渴的机会。开书后,饮茶便与听书结合,不再单独接待一般客人。早年镜城有名气的书茶馆布置那时很讲究的,藤椅藤桌的,有木椅木桌的,还有些在墙上挂字画,营造听书的气氛。所说的书有鼓书也有评书,比如:梅花大鼓、京韵大鼓、北板大鼓、唐山大鼓、梨花大鼓等。

   开始咱们说了个大茶馆,其实大茶馆分红炉馆、窝窝馆、搬壶馆外加二荤铺统共为四种。
  先说红炉馆。大茶馆中的红炉馆,也像饽饽铺中的红炉,专做满汉饽饽,惟较饽饽铺做的稍小,价也稍廉。也能做大八件、小八件,大饽饽、中饽饽。最奇特的是“杠子饽饽”,用硬面做成长圆形,质分甜咸两种。火铛上放置石子,连拌炒带烘烙,当时以“高名远”所制最为有名。红炉只四处,一即高名远,在前门外东荷包巷,面城背河,是清朝六部说差过事、藏奸纳贿的所在。现在六部已无,高名远已然改成东车站停车场。二即后门天汇轩,为提督衙门差役聚会所在。三即东安门汇丰轩,别称“闻名远”(与宣武门内海丰轩的“声名远”及前面提到的高名远共称三名远)。清代灯节,此馆两廊悬灯,大家闺秀多半坐车到此观灯。四为安定门内广和轩,俗称西大院,歇业在民国十年以后
  窝窝馆专做小吃点心,由江米艾窝窝得名,有炸排叉、糖耳朵、蜜麻花、黄白蜂糕、盆糕、喇叭糕等,至于焖炉烧饼为各种大茶馆所同有的,也是外间所不能及的。

  搬壶馆是介于红炉、窝窝两馆之间的,亦焦焖炉烧饼、炸排叉二三种,或代以肉丁馒头。
  最后就是二荤铺了。既不同于饭庄,又不同于饭馆,并且和“大货屋子”、切面铺不同,是一种既卖清茶又卖酒饭的铺子。所以名为二荤铺,并不是因为兼卖猪羊肉,也不是兼卖牛羊肉,而是因铺子准备的原料,算作一荤,食客携来原料, 交给灶上去做,名为“炒来菜儿”,又为一荤。现在硕果仅存的二荤铺,已然改了饭馆,二荤变为一荤,不炒来菜儿了。二荤铺有一种北京独有的食物,就是“烂肉面”。形如卤面,卤汁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齐全,却有一种特殊风味。前清最有名的,除二荤铺外,要首推朝阳门外“肉脯徐”。漕运盛时,日卖一猪,借着粮帮称扬,竟能远播江南。还有西长安街西头龙海轩,也是二荤铺,北京教育界有京保之争的时候,京派(校长联席会)在此集会,所以有人别称京派为“龙海派”。

     现在百姓们喝茶都是当解渴了,如果不当解渴当消遣的话,现而今北京的“常四爷”、“松二爷”们是绝对进不去时下的茶馆的,那是高消费了。

 

文章链接:

    老北京的馅儿盒子

    老北京盛夏的清凉

    旧京青楼与妓女的369等

    老北京人家的美味:酱油汤

    原创:长篇小说《福二奶奶》(节选)

    老北京的厂甸

    老北京的妈妈令儿

    老北京“饽饽”的来历

    由“怹”说起的老北京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馆之清茶馆、茶酒馆
北京茶馆文化
.咖啡与茶的碰撞
不同地域的茶馆
北京的茶馆 - 中华文化
这里是中国好人赖仕清的家乡,过去是灰窝窝,如今成了香饽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