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 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老照片留住老北京最熟悉景观 品老胡同的老故事
2012-6-16 来源:文化中国 编辑:aren
胡同,北京人最熟悉的景观,它们的嬗变犹如这座城市一样,底蕴绵长……昨日,在首都博物馆,460余件首次公开展出的档案资料,配合130件文物和100余张照片,向世人再现了曾经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

  胡同,北京人最熟悉的景观,它们的嬗变犹如这座城市一样,底蕴绵长……昨日,在首都博物馆,460余件首次公开展出的档案资料,配合130件文物和100余张照片,向世人再现了曾经的“北京的胡同四合院”。

  老照片中的胡同:

  “有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

  从展厅门口往里看,一堵磨砖对缝的灰墙仿佛四合院的影壁一样,挡住视线。观众参观展览,要拐个弯,先走上一段10米长的“胡同”。

  在胡同里漫步,两侧挂着十余张老照片,一片儿一景一趣。

  比如一张照片上,天空飘着牛毛细雨,一人顶风撑伞走在胡同里,路面一片泥泞。这反映的是老北京的一句胡同俗语——“有风三尺土,下雨一街泥”。

  另一张照片上,狭窄的胡同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幌子,有一些西式的广告牌也偶尔掺杂其间。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粮食胡同,其热闹的商业气氛丝毫不亚于现在的王府井步行街。

  “乍一看,北京胡同都是灰色调的,其实细品每一条都有故事。”作为展览的主要策划人,北京市档案馆专家王兰顺介绍,“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京城就像是一座放大的四合院,顺着中轴线左右对称,正阳门就好比是垂花门,紫禁城相当于正宅。

  在1300平方米的展厅里,如何体现这种“天人合一”的追求,还原“有名胡同3600,没名的胡同赛牛毛”的城市?策展人员耗时1年多,从55卷档案资料里精选了160件实体档案、300余件数字化档案、100余张图片,加上130件文物,在展厅里浓缩千余条胡同情韵。

  老地图上的胡同:

  内城胡同曾多达3000余条

  穿过“胡同”,展厅里,4张硕大的地图挺显眼。从左往右,分别是1750年完成的乾隆京城全图、民国七年绘制的京都市内外城地图、1949年版的北平地图和1982年版的北京城区街道胡同图。

  对比发现,胡同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朝代更替,胡同布局、数量都有改变。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看图讲史:“长安街往北到德胜门的区域,胡同最规矩,横平竖直。这是元代的遗存。”当初,忽必烈按“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建都城。体现在地图上,用于通行的胡同与大小街道互相交织,形成了棋盘式的城市脉络。“目前,东四和西四的胡同仍然保留了当年的样貌。”

  从长安街往南,到前三门大街间的区域,胡同布局稍显凌乱。这是明永乐年间扩建都城时,改造而成。

  朱祖希说:“从前三门大街再往南,胡同走向彻底散乱了。这个区域是嘉靖以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没有系统规划,一些胡同干脆依照河道走势建,比如长巷二条等就是顺着三里河修建。到了清代,北京街巷胡同达2077条,直接以胡同命名的有978条。”

  随着封建帝制结束,北京开启了城市改造的步伐。1949年版的北平地图上,礼王府、豫王府等王府宅邸不再标注,城内南北向道路较多,东西向道路较少,道路通达率较低。此时,内城胡同多达3000余条,其宽度仅4到6米不等。到了1982年,错综的道路格局又发生了变化,伴随着一些新的主干道出现,新的沟通模式初现端倪。

  户口调查表中的胡同:

  胡同起名儿很“草根”

  小件档案也透露着历史信息。市档案馆的专家们通过一份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入户普查档案,解读出一些胡同名称由来。

  以烟袋斜街为例。这条楼前脸儿的斜街,东北西南走向,300米长。有人猜测,街得名因为“长相”——胡同东口像烟嘴儿,西口折向南侧通往银锭桥,像烟袋锅。据清《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楼斜街。

  众说纷纭,一份玻璃柜子里的档案资料,揭秘了烟袋斜街的来历。这张泛黄的A4纸上,清晰地写着“双盛泰光绪二十七年开业烟袋铺子”等字样。王兰顺说:“这是1948年的一次户口调查表,当时胡同里烟袋铺子扎堆儿。其中还有不少老字号。”

  其实,早年间胡同名字都是类似这样,老百姓自己起了,叫的人多了也就叫开了。不过这里面也有规律,展览中一组照片墙就总结了几条:比较宽的叫宽街,两墙之间窄胡同叫夹道,斜的叫斜街,有官衙府邸的叫府学胡同、兵马司,有卖吃食的干脆就叫干面胡同、羊肉胡同。“胡同也经历过几次名称变更,大多把俗名往雅改,比如狗尾巴胡同改叫高义伯胡同。新中国成立后,一批重名胡同按照‘抢眼上口’的原则也改了名,比如老舍故居所在的胡同就从丰盛胡同改成丰富胡同,以别于西城区的丰盛胡同。”

  专家还能借助档案资料,重新勾勒出胡同平面图。王兰顺说:“找胡同,关键是要找到首尾。按照老北京门牌号特点,一条胡同从头到尾,再从尾折回来,数字依次增大。如果是内城的胡同,商铺扎堆胡同口。如果是南城的胡同,遇到交叉口等人流密集位置,商铺门牌号就会突然密集起来。”

  胡同故事

  1、大栅栏80年前就有屈臣氏

  在一张1932年北平市工务局关于修筑大栅栏、观音寺街等处道路暗沟的蓝图上,近200家老字号的名称和门牌号清晰可见,其中既有像百代公司一样,曾名噪一时但已销声匿迹的名字,也有瑞蚨祥、同仁堂等如今依然焕发活力的百年老店的踪迹。在蓝图上靠左的位置,还能找到屈臣氏的店铺名。

  这些店铺中,百年老号青云阁的变化最有意思。这座百年老店是一座三层小楼,堪称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首,台球这一时尚运动在那时就已经被青云阁引进,供达官贵人们消遣。这里面还有普珍园菜馆、玉壶春茶楼等众多的老字号。相传讨袁名将蔡锷就是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了小凤仙。这里还曾留下鲁迅、聂耳等名人的足迹。

  王兰顺说,从1932年的图纸看,当时这处京城有名的综合型商业娱乐场所的后门位于大栅栏,它的正门设在了杨梅竹斜街上。2009年,在大栅栏街区整体改造及业态调整的过程中,青云阁为响应区政府的号召,在装修不足一年的情况下重张。不过这次,老号将后门改成了正门,开在了大栅栏。

  2、胡同起源有新说

  胡同起源于哪朝?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元代。据元末《析津志》载,当时有火巷384条,胡同29条。如今这29条胡同中仍旧保存下来并沿用老名称的惟一一条胡同,就是位于西城区的砖塔胡同。

  北京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朱祖希指着乾隆京城全图说:“这张图可是难得一见。不过标识牌上没提到,这里面还蕴藏着一个争议——胡同起源于哪朝。”

  “我认为胡同最早起源于金中都。”朱祖希指着地图偏左下方的位置说,“元代只是烧毁了金中都的宫殿群,重新在其东北方向兴建大都。然而原本金中都的居民区仍有百姓居住,而铁树斜街等胡同就是当时百姓往来南北的主要通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手绘北京 | 胡同老街的记忆
老照片1939:民国时期北京的商业街大栅栏景观
最美不过北京的胡同,绕胡同骑行路线。
话说帝都十条古味商业街
出行和休闲 北京胡同骑行游四大路线
京味最浓的六条街巷,每一条都是网红打卡处,看看你都去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