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的五行八作(中)(专辑)
目录
(1)珍贵老照片--回忆老北京的五行八作
(1)珍贵老照片--回忆老北京的五行八作
“卖……小金鱼喽……蛤蟆骨朵儿哎。”“冰激儿的凌,雪花儿的酪,盛得多来尝口道!桂花糖,搁得多,又甜又凉又解渴。”一声声京味十足的吆喝让人们仿佛回到了旧时的京城。提起近年来的厂甸庙会,人们记忆犹深的莫过于五行八作的沿街吆喝表演。
五行八作是旧时对卖菜的、卖油的、卖酒的、卖花的、剃头的、磨剪子磨刀的等行当的统称。这些行当都是以走街串巷为生,吆喝叫卖成为他们谋生的一种手段。作为老北京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富有特色的庙会,厂甸庙会一直在营造民俗氛围、突出民俗特色上做文章,其中五行八作沿街吆喝表演就是最受欢迎的一个项目。
近年的厂甸庙会,宣武区文化部门在增加五行八作行当种类的同时,有意识地通过表演者与市民的交流来丰富人们的民俗知识。每天上午,身着传统服饰的五行八作们准时随着传统花会队伍沿街吆喝行进,揭开当天庙会的序幕。随后,他们就分头走进各自的活动区域,在厂甸街中开始其走街串巷的“营生”。
每到此时,肯定有大批游客纷纷围向这些艺人。如今在庙会上表演的吆喝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跟当时的并不完全一样。就拿卖菜的来说,旧时吆喝的内容都是针对某一种菜的单项吆喝,然而在庙会的表演中,为了增加吆喝的艺术性,内容自然就囊括了蔬菜的多个种类。透过各种叫卖声,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各行各业的变迁。
关于【五行八作】
一、是杭州民间泛指各行各业的传统俗称,源起南宋。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团行》载:“有名为'团’者,如城西花团、泥路青果团、后市街柑子团,浑水闸鲞团。又有名为'行’者,如官巷方梳行、销金行、冠子行、城北鱼行、城东蟹行、姜行、菱行、北猪行、候潮门外南猪行、南土北土门菜行、坝子桥鲜鱼行、横河头布行、鸡鹅行。
更有名为'市’者,如炭桥药市、官巷花市、融和市南坊珠子市、修义坊肉市、城北米市。”
“其他工役之人,或名为'作分’者,如碾玉作、钻卷作、篦刀作、腰带作、金银打鈒作、裹贴作、铺翠作、裱褙作、装銮作、油作、木作、砖瓦作、泥水作、石作、竹作、漆作、钉铰作、箍桶作、裁缝作、修香浇烛作、打纸作、冥器等作分。”
元、明、清至民国,这种“行”、“市”、“作分”(作坊),各行各业仍沿用。
二、五行: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又有把“车船店脚衙” 说成“五大势利人”者,其中“脚”指挑夫,有的地方叫做“赶脚的”或“脚夫”。
八作:金匠 银匠 铜匠 铁匠 锡匠 木匠 瓦匠 石匠。
三、现代汉语中“五行八作”解释为泛指各行各业。近义词:各行各业。出处: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五行八作,就没你这一行。”
——老北京“五行八作”老照片(一)——
长城上卖佛像的小贩
——老北京“五行八作”老照片(二)——
合线的又称“索线的”。过去在没有机器的情况下,都是用手工将单股的丝棉、毛线进行合股。图中打索线的工匠手拿一个轮架,轮架上有八双线轮,没有一定的技术是操作不好的。
老北京卖虾米多在夏季上午。小贩们一大清早就去护城河或城外河边,用网捞虾,然后,或挑担、或推车沿街吆喝:“卖活虾米咧!”北京人吃虾的方法是:加上葱姜等佐料,上锅油炸,就着酱油吃。
从前北京街上没有公共照明设施,夜间行走极不方便,而纸灯笼连蜡在内,也不过卖两个大钱,所以人们夜间行路必买一只。
卖纸灯笼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教五行七情八门九老
老北京厂甸庙会(画)
鸡年~北京厂甸庙会
大红灯笼高高挂:随拍北京厂甸庙会
2009年北京厂甸庙会-1
北京2019年厂甸庙会主会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