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京城老字号—天福号酱肉铺



 

   创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位于西单牌楼东北角。因慈禧太后喜爱,天福号酱肘子成为清朝贡品。

 

百科名片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的,创始人是清乾隆年间的山东掖县人刘凤翔。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基本介绍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即公元1738年)的,创始人是清乾隆年间的山东掖县人刘凤翔,近二百七十年来,天福号生产的“酱肘子”一直以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等特点而享誉京城,1999年公司为了扩大发展,再上一层楼,在顺义空港工业区购地20亩,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型肉类加工厂,其建筑规模14000平方米,职工近千人,其中技术人员百十余人,产品品种增至70余种。2006年,天福号的生产规模已经无法适应每年上亿元的销售,因此,天福号领导班子及时做出对天福号现有生产车间进行改扩建的决定,除增加22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外,公司还投入巨资购置了大量先进生产设备,改造后的天福号将拥有日产20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额也将突破2.5亿元人民币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近27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它的前身是久负盛名的天福号,创始人是清乾隆年间的山东掖县人刘凤翔。

  天福号生产的“酱肘子”以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厚”等特点而享誉京城,五香小肚、茶肠、哈尔滨红肠、三文治火腿、酱猪肝、酱牛肉等产品也因口味独特而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天福号可生产中西式产品70余种,逐步形成了以酱肘子为龙头,带动其它产品共同发展的生产格局。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天福号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屡屡获得殊荣:1993年至今被评为“中华老字号”;2004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评为“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先进企业”;1998、2001、2005三年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2002、2004、2006年,天福号生产的中西式熟肉制品连续三届被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经济委员会评为“北京名牌产品”,成为北京市熟食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2003、2004、2005连续三年北京市工商局评为“守信企业”;除此之外,天福号严格质量管理程序,2001年4月,公司顺利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再次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品牌发展

  天福号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领孙子来京谋生,与一山西客商合伙在西单牌楼东拐角处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所以一直不景气。不久,山西人撤股,由刘家独自经营。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字确有功底,并含有“上天赐福”之意,正好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于是他买下牌匾,回家稍加油饰,悬于自家小店门楣上,果然气派非凡,顿使小店生辉。从此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评“天福号”三字的书法,顾客渐渐多起来。小店以此命名后,生意日渐兴隆。“天福”果然降临。

  过去的熟肉铺都是夜间制作,白天出售。有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不料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不料刑部一位官员当场吃过后说,连声称好。刘抵明如法炮制,结果大受欢迎。此后,刘抵明就在这锅肘子制作过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料、加工上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慈禧太后尝过这酱肘子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腰牌,规定每天定量送入宫中。从此,天福号的酱肘子就成为清王朝的贡品。

  天福号只认京东八县的猪,那里水土好,养的猪黑毛,耷拉耳朵,成熟期为11个月左右,肉比较瓷实。做肘子只用猪的前脚,一个肘子能有五六斤。天福号的绝活在配料和掐汤上,肘子进锅煮一个小时后开始掐汤,这就需要能随时掌握火候;此外就是收汁出锅:虽叫酱肘子,可没有一点酱或酱油,肘子上的色那是糖色。出锅时要让皮贴在肉上,提拉起来不碎不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到口酥嫩。

  天福号肘子的制作:天福号酱肘子选料严格,采用生长一年半左右的仔猪前腿,每只猪三斤半至四斤半,个头大小、肉质肥瘦、肉皮薄厚要基本一样;配制老汤的辅料花椒、桂皮、生姜等要产地固定、新鲜整齐;生产工艺一丝不苟,精工细作。从而形成了酱肘子、酱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浓香醇厚的独特风味,在京城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解放后几经变迁,天福号从西单牌楼东拐角迁至西单路口西南侧,旧牌匾也不知下落。著名书法家董寿平题写的新牌匾在文革期间被砸烂,现牌匾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陈淑亮题写。但无论店址、牌匾如何变化,天福号酱肘子的传统制作方法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在北京市天福号食品厂经过不懈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它拥有两个生产车间,除生产传统酱制品、卤制品、油炸货外,还生产多种西式肉类制品。另外,为满足首都消费者需要,除西单路口的天福号外,又在西直门内大街开设了天福号分号,并在全市各大商场内设立了多个专营柜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天福号的酱肘子、酱肉,1988年荣获“北京市优秀食品老字号”称号,1994年在北京第二届国际中小型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展览暨洽谈会上荣获展品“金奖”,1995年获得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向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推荐产品的称号。天福号1993年被原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截止2008年为止,天福号在北京已成立多家连锁店,其中要数最近新开的西直门内旗舰店规模最大了。

经营理念

  “诚信协和,有德乃昌”--是天福号服务社会、服务客户的真挚承诺。是天福号的经营理念。这八字方针表现了天福号人置身商业活动的崇高精神境界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它是企业精神的升华,体现了天福号人秉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代脉搏共呼吸,凝聚了企业追求高品质的服务理念,是天福号雄厚实力的信心保证。

  以诚待人,恪守信义,优质服务,乃置身商业范围道德之本。天福号的从无到有,从古到今的发展,都得以秉承了这一优秀的历史传统法则,这一法则成功造就天福号近二百七十年的笃实业绩和信誉。天福号鲜明的形象个性,就是在诚信的基础上忠诚合作,协和共荣,努力开拓创新进取的精神。天福号人深知:与其炫耀自己,不如敬重别人;与其急进求先,不如稳步向前。这种精神源于天福号自身中体现出的互敬互让、和谐相处、任劳任怨的高贵品德,此成为天福号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的精神追求,成功源于创新,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的高品牌企业,在积累无形的财富之前,先要积累过人的勇气。天福号在感受使命重大的同时,依然信守“诚信协和、有德乃昌”的经营格言,此正如攀山者对高度的向往和攀援,也成就了其自身的时代高度。

  为了秉承这一优秀传统,特制定员工服务承诺:

  1、员工在经营活动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设备购买,原料辅料采购、广告宣传等业务,要订立书面合同。

  2、坚持顾客至上,不断改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为顾客提供安全、营养、美味、方便的肉类食品,诚信待客,热忱服务。

  3、销售服务要诚实守信,按合同办事,恪守信义。切忌以买方优势压价、拿回扣、无故拖欠货款。

  4、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在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并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5、在销售过程中,准斤足两,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6、在运输过程中,坚持时间第一,文明送货,科学物流。

  7、对各种经营活动中出现的纠纷,要依法及时处理,把客户利益、需求放在第一位,力求产品或服务达到客户满意。

企业荣誉

  1993年-2008年获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

  1998年、2001年、2004年连续三届获得“北京市著名商标”。

  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守信企业”。

  2002年、2004年、2006年获得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北京名牌产品”这是北京市熟食行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1999年、2004年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先进企业”。

  1997年获得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颁发的“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推荐产品

  2001年2月通过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2005年通过ISO14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2008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制作方法

配料

  主料和辅料:猪肘子1000克,桂皮2.5克,大茴6克,花椒6克,姜4克,绍酒5克,粗盐40克,糖色10克。

制作方法

  1、将猪肘子多次冲洗制净,将肘子和大茴、桂皮、花椒、姜、盐、绍酒和糖色一起放进锅里。加旺火,煮至猪肘出油;捞出来再次清洗干净。

  2、锅里肉汤撇沫、去杂质,过滤干净。

  3、再次放入猪肘子,旺火烧沸。转用中火,大约煮4小时,再转小火,约焖1小时,看锅内汤汁浓稠时,取出晾凉。

  4、酱肘子改刀后装盘,便可上桌了。

各家分店

  天福号(西直门店)

  地址: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213号(西内北草厂胡同路口东北角)

   天福号(南小街店)

  地址:北京东城区南小街胡同口(近上海华联超市)

  天福号(护国寺店)

  地址:北京西城区护国寺大街(近好邻居)

  天福号(裕民路店)

  地址:北京朝阳区裕民路(近中轴路)

历史故事

  天福号创始于清乾隆三年(距今270年),明官宦后裔刘凤翔,尊祖训“世代不为官”,身怀明庭酱肉绝技,携孙子刘抵明来京,在西单牌楼拐角处,创立“刘记酱肉铺”(天福号前身)。

  刘凤翔经多方探寻得一牌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含“上天赐福”之意。

  刘抵明在原祖传技艺的基础上,苦心钻研,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选料严格考究,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清朝的达官贵人都喜欢吃“天福号”的酱肘子,“天福号”也随之名振京城。

  美食大家慈禧太后尝过天福号酱肘子也很是喜爱,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腰牌,传旨每天定量送进宫中。从此“天福号”制作的酱肘子,就成为清宫御膳的一道必备名吃。历经百年沧桑的天福号,在京城享有“乾隆酱汁传百年,慈禧腰牌通天下”之美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福号百年前就有“外卖送餐”?老字号老牌匾来历传奇
西单路口曾有天福号,藏着老北京最地道的酱肘子
什么!一场意外熬出了宫廷美食!︱“摔罐分钱”堪称教科书级的商业管理秘籍!︱从南到北中轴线73
天福号
石景山人转宣武
独门秘籍让你做出最好吃的酱肘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