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外城七门之(五)左安门

左安门老照片缩略图:



(缩略图中的老照片在文後依年代列出)


  左安门为北京外城南之左(东)门,与明中叶北京建外罗城一并建成於嘉靖四十三年
1564)。修筑外罗城本就出於国家御敌保持安定的初衷,城门名的选取想来也没有太费什么心思,就以“安定”为先了。京城原已有安定门,所以外城南面三门,中取“永定”,左右就为“安”了。

这明朝的城门还留了个破绽,等福临住进紫禁城後,自然也是南面为王,可皇上坐在龙椅上,左右和後背都“安”了,就觉得南面不“安”。明皇城本已有了东、西、北安门,承天门外还有长安左、右门,加上外城的左安、右安,放眼望去,这南中轴线上就没一个“安”门。皇上立马坐立不安了,为了长治久安,遂把承天门就改名叫了天安门,这有天就有地啊,得,北安门就叫地安门吧。满清倒是省事儿,就改了个“天安”、“地安”,还有“大明”得改成“大清”,别的门就是它啦。看来这求安稳是有传统的啊。

瑞典美术史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valdSiren)在其1921-1922年游历北京所著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描述(1984汉译本):“左安门,亦称江擦门,在建筑和结构上与右安门毫无二致,但周围的景物不如後者那么丰富多采,所以给人的总印象有所不同。它是北京诸门中距离人口稠密的中心区最远的城门,所以要到此门,须走比到右安门更远的路程。这里的路,南至西南城角(原文如此,窃以为应是东南城角),北接开阔田野。田野上一部分种植粮食和蔬菜,一部分长满了芦苇。这里除了远远可以望见的城墙外,简直没有什么城市迹象。世界上有几个古都可以提供如此开阔的无建筑地面,可以在其城区内看到如此纯粹的田园生活呢”。更被喜仁龙称其为“村门”。其实就是刚解放的时候,左安门内也更像城外,进城後没多远,东、西、北所面对的就是大面积的,後来被称为龙潭湖的湿地和农田,其间散落着一些寺庙、坟地和村舍,绝无城市景象。修建外城时西部是将辽金故城纳入城内,而东部则是将一直是郊野的地方包了进来,并因其远离繁华中心,各个时期都忽略了这裏的建设,就是现在的南城也落後於内城,房价都差一大截子呢。

如前所述,左安门又称江擦门。这“江擦”又是何意呢,有传说是 “将将擦过去”的意思,可是总感觉传说不靠谱。而另有一说法,左安门瓮城门洞外侧有石砌礓礤,故俗称“礓礤门”。查“礓礤(jiāngcǎ)”意为在坡度较大的地段上,本应设台阶,但是为了能通行车辆,将斜面做成锯齿形坡道,就像现在好多车库门外的斜坡,水泥划成一棱一棱的,这种斜坡就叫“礓礤”。再说左安门内外原都是村野之地,修了城门,必然要用碎石铺路,这路面坑洼不平,地势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路面就像是一段一段的“礓礤”。总之是与“礓礤”有关,所以就谑称左安门为“礓礤门”,礓礤写起来过於怪异,就讹变成了“江擦”。窃以为此说还是挺靠谱的。

外城东垣南端并不规整,不像西垣是南北笔直的,而是折向西。所以,外城东南角楼非常靠近左安门,相距也就一百来米。就像内城西北角向南凹进一样,外城的东南角是向西凹进的。庚子事变後,为了让铁路进城直达正阳门,在天坛东,左安门迤西的城墙扒了豁口,铁道破城而进,穿过外城大片的开阔地带绕到内城根的正阳门下。至今这条铁道仍是进京的主线,已经有一百一十年了。

左安门城楼与广渠门、右安门一样,是单层单檐歇山小式。这是在外城建成时的标配,清乾隆年间的城楼改建(在喜仁龙考查北京城墙城门时,发现有乾隆三十一年烧制的城砖,这说明在这时期有过较大规模的城楼改建和城墙修补),没有获得规制上的提升,所以一直到它颓圮,以至被拆除,都还是保持了原形。左安门城楼是灰筒瓦顶,脊、鸱吻和脊兽都不是琉璃件,与筒瓦一样都是澄(dèng)浆细泥的灰(黑)活,与城墙同为一个色调,戗脊走兽5个。城楼带迴廊,有廊柱16根。面阔三间,通宽16米,进深一间,通进深9米,高6.5米,楼连台通高15米。城楼门洞为三伏三券式券洞门。城楼内两侧城墙内壁筑有与内城反向的登城马道。

瓮城呈半圆形,东西宽23米,南北长29米。明嘉靖四十三年外城建成时,只修了城楼和瓮城,瓮城正对城门处辟有瓮城门洞,清乾隆十五年之前外城七门均无箭楼,是年加盖了永定门箭楼。这说明外城其它门的箭楼都是在乾隆三十一年後,参照永定门箭楼的规制陆续增建的。左安门箭楼与右安门形制相同,与永定、广渠、广安三门相比,箭楼两侧面箭窗各少2个。即南面2排,每排7个,共14个;东西两侧面2排,每排2个,每面4个,共8个,箭楼总共设箭窗22个。箭楼北面(背面,面向瓮城内)正中辟过木方门,瓮城门洞位於箭楼下方的城台正中,为三伏三券式券洞门(门洞应是明朝之物)。箭楼为单檐歇山小式堡垒式建筑,灰筒瓦顶,戗脊走兽5个。面阔三间,宽13米,进深一间,宽6米,高7.1米,楼连台通高16.6米。

据孔庆普先生《北京明清城墙、城楼修缮与拆除纪实》(2004)载:“19509月中旬开始对城楼等古代建筑进行初步调查”,其中“左安门城楼是一座单层三开间建筑,其外墙和屋檐损坏不严重。箭楼已坍塌大半”。1953年,城楼、瓮城和坍塌大半的箭楼被相继拆除,护城河被取直。关于城砖的去处,据说19582月王昆仑提交给北京市委的一封信中说:“外城城墙是没有什么历史文物价值足资保留的,各区都在填垫坑洼,修浚明沟,改造厕所,需要土源和城砖。可尽先分区发动义务劳动,按必要地带就近进行拆除”(本人未见原件,该引文来自网络)。

在这“没有什么历史文物价值足资保留”的外城城墙上的左安门内外,究竟有什么可圈点之处呢,当然这就见仁见智了。说左安门就不能不提萧太后河。澶渊之盟後,宋辽相和,辽便在南京城东郊开凿运河,改善漕运。因是在萧太后时期开凿,後人自然就习称“萧太后河”了。史上流传的“萧太后”是辽国圣宗耶律隆绪之母萧绰(953-1009),小字燕燕,是辽国著名的政治家。圣宗十一岁登基,萧绰被尊为皇太后,并摄政。辽进入了历史上统治中原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传说此河以“萧太后”命名,是因她当年率军征战北宋时,扎营在此,差役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萧太后尝後夸赞水质甘冽,便问起水名,差役报是条无名河,她遂降旨就以自己的名号命名。萧太后河上游与京杭大运河相交,流经广渠门外,再经老虎洞,折向东南,在通州汇入凉水河。明清时期,这一带居民多以行船或打鱼为生,有明清笔记载云:“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京东一带地势本就低洼易涝,这条河不但加强了这一地区的漕运能力,还成为了城市的主要排水通道,而且利於农耕。

在左安门迤东的外城东垣南端外,曾有地名“架松”。因一坟地周围有数棵虬劲、盘曲的“龙松”,弯曲的主干有架木支撑而得名。这“架松”的墓主人就是清代开国功臣,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可是被多尔衮陷害入狱,不到四十岁就死于狱中,草草葬在了这个地方。等到顺治帝福临亲政後,才为豪格平了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入太庙。这裏後来就成了北京郊野的一个游览之地。大约在上世纪中叶,这“架松坟”的古松先後枯死或被伐,就空留下了一个地名。1970年代,这裏建设居民小区,1981年决定成立街道办事处,可取个什么名儿呢?朝阳区政府有位熟读《毛主席诗词》的工作人员,提议将“架松”,改为“劲松”,用典是毛主席有句诗是“暮色苍茫看劲松”。也算是谐声了,这就有了今天的劲松地区。

左安门内还有个知名景点,那就是法藏寺弥陀塔,俗称“乏塔”。法藏寺是当年有名的大寺院。建于金大定年间,原名弥陀寺。明景泰年间重修,改名法藏寺,额题“敕赐法藏禅寺”,俗名也叫白塔寺。传说是这样的:“法藏寺里的宝塔是一个老和尚从远处背来的,进左安门的时候因为塔的个头太大,过城门洞很困难,费了好大劲,宝塔将将擦着城门洞才给背进来,老和尚气喘吁吁的说:‘这城门,将擦呀’。所以左安门就被叫作“将擦门”了,进城之後老和尚乏了,就把塔放到一个苇塘边,塔就被叫作“乏塔”了,庙也跟着叫“乏塔寺”了。那个放宝塔的苇塘就是後来的龙潭湖”(引自黄城根下的博客《左安门值房与“江擦门”的来历》)。法藏寺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坍毁,而塔独存。此塔内空可攀登,是京城周边少有的楼阁式塔之一。过去每年九月九,京城各界人士来此登塔远眺,称为“九九登高”。由於後来塔身逐渐倾斜,又离铁道较近,从安全起见,於1967年被拆除。

历史上的左安门附近一直是比较荒凉偏静的地区,破旧民宅、坟地和大片的荒野。1952年为改善左安门内一带的环境,北京市组织群众挖了三个人工湖,因“龙须沟”的水汇集于此,此处如龙头,经梁思成提议定名为“龙潭湖”,就是後来的龙潭湖公园。1957年还在此平整大片土地,迁坟300余座,建立了“龙潭植物园”。

听闻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有“今後还将争取恢复建设左安门城墙。与明城墙形成南北呼应态势,与前门箭楼、内城东南角楼、永定门城楼四大城楼共同构成环天坛文化圈的外围标志性建筑的格局,成为展示老北京城墙与护城河建筑风格的独特的新景”。原崇文区计划復建左安门和外城东南角楼,并在2013年完成。後来与东城区合并,復建之事也没了下文,不会泡汤吧。若要重提復建,可千万别像復建永定门似的有太多缺憾,要修旧如旧,严格参照旧有形制,不能在这事上随意杜撰“创新”。


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上的左安门图



1900s,法藏寺弥陀塔,在左安门内(明信片)。


1905年前後,法藏寺弥陀塔明信片,遗址位於今幸福东街南端铁道西侧,额题“敕赐法藏禅寺”,俗称“乏塔”,左安门内,1967年被拆除。


1905年前後,左安门箭楼南面(瓮城外)明信片。


1920s,左安门箭楼南面(瓮城外)。


1920年前後,法藏寺弥陀塔。


1922,左安门城楼西北面,城墙内侧马道已坍塌 [喜仁龙Osvald Siren]。


1922,左安门箭楼北面瓮城内,在城门洞内向南拍摄 [喜仁龙Osvald Siren]


1922,左安门箭楼东面,瓮城,石桥,护城河 [喜仁龙Osvald Siren]。


1922,左安门箭楼东面及瓮城外护城河,在护城河南岸向西拍摄[喜仁龙 Osvald Siren]。


1922,左安门箭楼西面 [喜仁龙 OsvaldSiren]。


1925,左安门箭楼南面,瓮城外关厢。

1930s,左安门城楼西南面(瓮城内)。


1950s,法藏寺塔,1967年被拆除。


1950s,左安门内大街。


1951年前後,左安门城楼南面(瓮城内)。1953年,该城楼,以及瓮城、箭楼相继被拆除。


参考:网上看到的左安门復建效果图。在城楼位置却画着箭楼,没有瓮城和城楼,大谬。这哪里还是北京的左安门,总不能杜撰出个新式样,搁哪儿当“古董”吧。这裏是首都耶。


参考: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一幅左安门復原效果图。看画面是参照喜仁龙的一幅左安门照片画的。但是只注重了形似,没注意细节,把箭楼侧面的箭窗,由4个画成了6个,不知是没注意,还是想当然。瓮城墙与箭楼相交处,雉堞矮墙是有一向上的斜度的,就像斜坡的扶手墙(可参照实物老照片),而画中是平交。要是按照这种效果图復建左安门,那不闹笑话才怪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说北京丨外城老七门——左安门
消失的老北京城门,感受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速度
永定门
北京外城最壮观的城门,老北京人的皇城记忆,拆而又建的永定门
咱们一起聊北京廿七——“千锤百炼”的永定门
终于收集全了!老北京的内城九门和外城门楼角楼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