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爷与王府(一)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规模、样式、布局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建筑的,等级差别十分明显。大体上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品官、百姓等级别,如果逾制建宅要论罪,直至处以死刑。
    明朝时曾有规定,九五之数为皇帝专用,官吏平民的房屋都不准建九五开间的。歇山转角、重檐重拱、绘画藻井、朱门红窗等都是皇宫、庙宇专用的,不准在官吏平民的住宅中采用。
    清代的王府里住的是王公,王公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辛亥革命后,王公的后代沦落为平民,王府也变成了民居。
    清朝的亲王府大门为五间,正殿为七间,后殿五间,寝宫两重,各五间。公侯的宅邸明朝规定为前厅、中堂、后堂共七间,大门三间,梁栋、斗拱、檐角用彩色绘饰,门窗枋柱用黑漆油饰,门上有金漆兽面锡环。一至五品官,厅、堂各七间,屋脊许用瓦兽,梁栋、斗拱、檐角用青碧绘饰,门屋三间,用绿油兽面摆锡环。六至九品官,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的房屋总的间数不限,但正房不能超过三间,清朝政府对房屋的建制基本上沿袭明朝的制度。
    明朝时皇帝的儿子都要封王,这些“王”分封于全国各地,采取的是“封而不建”的办法,即“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明朝的王并不掌握当地的军政权力,在北京城内也没有多少王府。在明代倒是有一些公、侯、伯府在北京城里。北城的定阜街就是当年定国公府的所在地,东直门内北小街的永康胡同是永康侯府的所在地,广宁伯街则是广宁伯府的所在地。
    到了清代,连明朝分封诸王于各地的形式也取消了,各位亲王、郡王只有接受了爵位,而无“国”可就。王府都建在北京城内,王府的产权属于朝廷,王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和继承权。如果王爷的某个儿子袭封,自然可以在王府里继续住下去,如果王爷没有子嗣,或者是被废黜王爵,王府就要被收回,再由皇帝分给其他王爷居住。清朝的亲王和郡王都是皇子,他们在未成年时都住在紫禁城内,成年时才移居城内的各王府中。据统计清朝有亲王、郡王封号的皇子将近70个,而北京城内的王府只有40个左右。这是因为有的皇子死得早,还没到分府的年龄就去世了,有的甚至是死后追封的,还有的王府先后住过几个王爷。
    清朝的宗室封爵有十二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爵位的继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世袭罔替”,即亲王、郡王的后代中总是有一人袭封爵位。袭爵的人如果犯了罪,爵位仍然可以由其他人袭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铁帽子王”。在清初有八家铁帽子王,后来又有雍正皇帝的兄弟允祥、咸丰皇帝的兄弟奕硅、道光皇帝的儿子奕柴、乾隆皇帝的重孙奕匡分别被封为怡亲王、恭亲王、醇贤亲王、庆亲王,享受世袭罔替的最高待遇。
    第二种继承方式是“世袭递降”,即儿子的爵位比父亲的爵位要低一等,父亲如果是亲王,儿子就袭封郡王,孙子袭封贝勒。但最初封为亲王的,降到镇国公就不再降了,最初封为郡王的降到辅国公也不再降了。皇帝的儿子既有封为亲王的也有封为郡王的。
    只有亲王、郡王的住宅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辅国公的住所称为“府”,高级官员的住所只能称“宅”称“第”。王府的建造形制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违反。亲王府的大门为五间,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左右各有一扇角门,也叫阿司门,府门外有石狮、灯柱、拴马桩、上马石,门的对面有影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代善没有当上皇帝,却有个“铁帽子王爷”的爵号,这个爵号有什么用?
一文读懂 | 清朝的阿哥一般有哪些等级?
古代王爷与王爷之间怎么分官职大小,比如亲王与亲王,郡王与郡王,还有一般的藩王,大臣品级还有各种封号的大小
清朝爵位简述(附带着历代爵位)
清朝设6大爵位,为何“超一品”可以穿龙袍?权力究竟有多大?
在清朝,不是所有的皇子都可以叫王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