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刀马人

女娲一脉:刀马人

   刀马人也是北京民间艺术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品种。

   顾名思义,“刀马人”塑造的都是提刀跨马的古代战将形象。这是一种小型泥塑作品,连人带马,通共也就两寸来高。人物、马身、马蹄部分以特制的熟泥捏成,马腿、兵器或其他道具以铅丝制成。成型后刷上白粉,再施以鲜艳的色彩。因其人物多取自《三国演义》的戏曲形象,所以老北京人也称其为“三国刀马人”。

 


 

   作为一种民间玩具,单个的刀马人造型虽然看起来气韵生动,但细细看来,似乎总难摆脱民间工艺品的稚拙简单。其实,刀马人真正的魅力在于群体的气势,我曾见过几十上百,甚至一两百的刀马人,摆放成三国故事描述的军阵,那可真是浩大阵势呀!

   燕山出版社的总编赵珩先生是我多年的朋友,年龄也与我相仿。他在《我的锡兵》(《毂外谈屑》三联书店 20069月)一文中,曾绘声绘色地讲到他在孩提时代拥有的一套英国产的锡兵,以及这套军旅玩具给他的童年带来的欢乐。赵珩先生的家境相对特殊一些,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随意拥有这种特殊的玩具。而刀马人本是老北京最普通的儿童玩具,当年的价钱又极便宜,生长在胡同里的孩子们一两个、三五个地买来,积攒的时间长了,也就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阵。单就孩子们在游戏时所获得的欢娱而言,刀马人应不会逊色于任何国内、外的高档玩具。

   刀马人和北京鬃人一样,都是滥觞于清朝末期,本是靠吃“钱粮”为生的八旗子弟手里的玩意儿,并不是养家糊口的营生。一旦改朝换代,铁杆儿庄稼断绝,子弟们的玩意儿也只能拿来换钱吃饭了。刀马人的创始人姓韩,老姓穆克登阿,籍隶镶白旗满州,生活原本过得富裕,至家道中落后,只能在家里做好了刀马人,挎着小筐子拿到市场上去叫卖,摸索着靠捏泥人来养活全家人。

   刀马人的技艺通过第二代传人韩明顺,第三代传人韩增启传承下来,其间不断完善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家独特的风格。文革前,此类民间工艺处于无人问津,自生自灭的状态。文革中,韩增启被分配到工厂看大门,但还是没有停止制作刀马人。文革过后的首届北京地坛庙会上,韩增启曾在斋宫进行现场表演,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也给了韩增启极大的鼓舞,从此又进入了旺盛的艺术创作。

   我是在80年代通过白大成先生认识韩增启师傅的。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仍然创造出了不少新的品种。韩增启师傅现已过世,我手里的这件“西游记”就是他当年送给我作纪念的。

 


刀马人:西天取经
作者 韩增启(刀马人艺术第三代传人)
1986年作者赠

 

   刀马人的第四代传人韩宝才师傅从初中时就跟着父亲学习刀马人的制作,今年40来岁,正处在艺术创作的旺盛时期,他的好几件作品已被首都博物馆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忽悠你的咏春拳
习咏春拳多年告诉你想学习咏春拳注意容易被人忽悠的几个问题
走街串巷的“赊刀人”,预言句句灵验,真是“鬼谷子”的传人么?
《行摄生活》-152【绿豆糕】
如何提升个人能力?这3个方面要多下功夫修炼!
刀在石上磨,人在世上练(民间谚语之精华分享) >> 短信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