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酒缸---刘一达 (简介)
[1]播音:达威 作者:刘一达 内容简介:《大酒缸》妙处在于以一“酒缸”,折射出世事风云,社会百态,人生炎凉。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活典型,京味语言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和寓意深邃,令人回味无穷。继老舍先生《茶馆》之后,又一部多角度深入反映京城小人物的名荼...《大酒缸》的情节,感人至深,令人过目不忘。他将社会宏阔之背景,浓缩于大酒缸。将世态众生之繁纷,集中于大酒缸。将性格典型的三教九流人等,汇集于大酒缸。可谓工程浩繁,构思巧妙。其所塑造的夏三爷、海八爷、“荷花程”、印月、寿五爷、杨二、“马前”、浩贝勒爷等典型人物,入木三分,其面孔非脸谱化,乃生活中之典型性格也。有声书在线MP3收听网,推荐到【小说听吧xstingba】网。
2
一达布局谋篇,确有过人之处。他将社会宏阔之背景,浓缩于大酒缸。将世态众生之
繁纷,集中于大酒缸。将性格典型的三教九流人等,汇集于大酒缸。可谓工程浩繁,构思巧妙。其所塑
造的夏三爷、海八爷、“荷花程”、印月、寿五爷、杨二、“马前”、浩贝勒爷等典型人物,入木三分
,其面孔非脸谱化,乃生活中之典型性格也。《大酒缸》的情节,感人至深,令人过目不忘。
3
一达与《大酒缸》
第一章 夏三爷开了个大酒缸
第二章 大酒缸的几位爷
第三章 海八爷撞上了小人
第四章 百灵演义“绝活”
第五章 寿五爷大闹“同义居”
第六章 翡翠烟嘴不冀而飞
第七章 潘佩衡悲翠送人情
第八章 清风阁“荷花程”遇印月
第九章 行酒令印月吐衷肠
第十章 “荷花程”吃炒肝戏说姻缘
第十一章 赌胜局贝勒爷祭祖马
第十二章 “紫燕子”赛马场露脸
第十三章 救惊马海八爷遇险
第十四章 乔本舒冒坏设暗套
第十五章 “会贤堂”印月闹席
第十六章 要脸面老太监舍财求婚
第十七章 老驴头半夜遇“撞客”
第十八章 玩幺蛾子寿五爷怒骂“同仁居”
第十九章 鬼上门秀儿午夜惊魂
第二十章 探谜底海八爷“打鬼”
第二十一章 夏三爷发善心腊八舍粥
第二十二章 夏三爷古寺会印月
第二十三章 乔本舒买女骗太监
第二十四章 生悔意“荷化程”赋诗作画
第二十五章 醉鬼张三夜还烟嘴
第二十六章 天降大祸“同义居”遭封门
第二十七章 寿五爷蒙辱坐大牢
第二十八章 悲惨辞世夏三爷沉冤大酒缸
第一章夏三爷开了个大酒缸海八爷每天晚傍晌儿,不到丁字街的“同义居”坐一会儿,就好像心口窝儿那儿扎了根刺儿,这一宿,睡觉都不踏实。他的魂儿仿佛让“同义居”给勾了去。没辙,谁让他对夏三爷的“汾州白”喝得上了瘾呢。自然,勾着海八爷魂的除了酒,还有更深的隐情。
“同义居”是夏三爷开的大酒缸字号。离鼓楼不远。五间门脸,北房,有个后院,窗户门正经八百是一水儿的老榆木,花窗的式样是仿廊房头条一家银号的。六口粗瓷挂釉的大缸,交错地半埋在地下,每口缸都有半对拼的红漆木盖,髹漆至少刷了十遍。
老掌柜夏三爷对这红漆木盖,常爱夸口:“您甭瞧它不起眼儿,这髹漆活儿,正经八百的是宫里造办处漆作卢师傅的手艺。
”一晃儿,十多年了,卢师傅早已作了古,但玩意儿却留下了。不知多少食客酒友在这木盖上,碗碟蹭,袖子磨,它愣不褪色,反倒越擦越亮。即便是酒的残迹,还有菜汤、酱油汤、醋汤,也无法浸蚀它的本色。绝了。
夏三爷每天擦这髹漆木盖时,总要眯缝着那对小眼儿多看几眼,然后咽口气,暗自惊叹:它怎么不掉色儿呢?大缸的转遭儿摆着圆凳和方凳,柴木的,坐不了两三年,便哗啦啦了。
圆凳和方凳换了好几茬儿,但这缸盖儿愣不见掉色儿。你说怪不怪吧。夏三爷解不开这闷儿。也许这才叫玩意儿!“同义居”是大酒缸。您别以为大酒缸是一个酒缸,它实际上是老北京的小酒馆。自然,北京人之所以把酒馆叫大酒缸,是因为确实在酒馆里摆着或埋着酒缸。这可以说是北京所独有的。至今,还没听说中国哪个地方,也把酒馆叫作大酒缸的。
老北京的爷儿们没泡过大酒缸的人不多。那当儿,大酒缸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您随便溜达到哪条胡同,一出胡同口儿,就能见到一个大酒缸。
北京爷儿们的生活离不开酒。没酒,便没了乐子。没酒,老百姓的日子就如同一碗白开水。没酒,活着还有什么意思?酒不但能活血化瘀,消愁解闷,还能给平淡生活添点儿诗意和情趣。这里渗透着的是文化。
老北京人喝酒奔大酒缸,在酒缸边上喝酒,透着一种豪气,所以有人也说这是喝“武酒”。为什么老北京人喝酒用大酒缸呢?听寿五爷说,这还是从元世祖忽必烈那儿传下来的呢。
寿五爷好说古,有一次他在“同义居”喝酒,跟叶翰林聊起了大酒缸的掌故。
“五爷,您给说说,这大酒缸是怎么回事儿?”叶翰林喝得醉么咕咚的跟他逗闲嗑儿。
“考我是吧?”寿五爷嘿然一笑,喝了一口酒,嚼了一个花生豆,说道:“想当年,忽必烈铁马金戈,统一了中原。得了天下,当了皇上,他自然高兴呀,这一高兴想起酒来了。于是他要大摆筵席,请文武百官喝酒。拿什么喝呢?忽必烈心想我是皇上了,喝酒的家伙什儿不能小了呀!他下诏做一个大酒缸。您想皇上要和文武百官在一个缸里喝酒,这缸能是咱们家里盛水的缸吗?当差的官儿让工匠开采玉石,用一整块带白斑的墨玉雕了个大玉瓮。这个瓮有二尺高,周长一丈五,瓮口的径长四尺半。”“我的天,这口缸可够大的!”叶翰林说。
“瓮的外壁刻着各样的海兽,出没于海水波涛之中,雕完之后,忽必烈把它放在了琼华岛的广寒殿中,取名'渎山大玉海’。然后盛上御酒,忽必烈与群臣痛饮。”叶翰林问道:“这大玉酒缸能盛多少酒呀?”“多少酒?我没喝过大玉瓮的酒,不知道。据说至少能盛三十多石。”寿五爷笑道,“皇上跟群臣喝酒用酒缸,那叫气派,后来传到了民间,京城的酒馆也开始用大酒缸了。”寿五爷说的是不是这么回事?咱们另说。不过这“渎山大玉海”确实在那儿摆着。您现在到北海团城的承光殿还能看到。
当然,皇上喝酒用玉缸,老百姓可享受不起,京城的大酒缸大多是粗瓷挂釉的,跟家里盛水的缸没什么区别。
“同义居”跟其他大酒缸一样,酒缸也是半埋在屋子当中,里头盛着酒。不过,酒友们喝酒,不从缸里直接舀,而是在柜上拿小提子盛到酒碗或酒壶里。
柜是曲尺形的,四尺多高,黑漆,漆皮已然脱落,裂了不少口子。这物件还是夏三爷的父亲留下来的。
柜台的后墙上挂着秦炳文(秦宜亭)画的一幅山水,配着这幅画,有一幅立轴,上面是姜筠(姜颖生)写的那首杜牧的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秦炳文与张士保(张菊如)、汪舫(汪叔明)是道光年间京城画坛“三杰”。姜筠(姜颖生)也不是俗人,他与元隽(元博生)、兴葆济(兴柬生)在光绪末年号称京城的“三生”。
“同义居”能挂这二位的字画,说明夏三爷并非凡夫俗子。为什么要挂杜牧的这首诗呢?因为夏三爷是山西汾阳人,他自认为杜牧这首诗里的“杏花村”,说的是汾阳的杏花村。其实,杜牧诗里的“杏花村”并非指的是山西汾阳的杏花村。汾阳的杏花村确实有名,早在南北朝时,“汾州白”就闻名遐迩。但全国叫杏花村的地方有十九处,且都与酒有关。如山东水泊梁山黑风口有“杏村飞崖”,《水浒传》里的李逵曾在这个杏花村喝过酒。江苏徐州丰县有个杏花村,宋代的苏东坡在那儿喝过酒,留下“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会入杏花村”的诗。湖北麻城古镇有杏花村。古诗称道:“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夏三爷不懂诗,也不会去考证杏花村的出处,只要杜牧的诗里有杏花村,他认为那就是说他老家呢。自然到大酒缸喝酒的也没人跟他较这个真儿。
只有一次,叶翰林喝高了,抬头看着这个立轴,对夏三爷道:“三爷,您的酒真地道,连唐朝的大诗人都夸过您的酒呢。”夏三爷回过头去,细看了看诗里的“杏花村”仨字,说道:“敢情,杏花村是我老家。”“同义居”的柜上有六个瓷坛,坛口是软木盖,用红绿粗布包着,坛子里盛着六样烧酒,酒名写在纸上,,贴在了坛子外面。……(亿知网电子书:www.yizw.net)
大酒缸
刚看了Day Green 日青写的各种酒,真馋的找不到北,那些酒看着就很好喝,而且在数九寒天,有啥比守着小火炉喝一杯酒更惬意的事情呢?
每天晚饭,有感觉的时候,我会用青花温酒壶,温一盅黄酒或者在春天的时候自己泡的杨梅酒。喝下去,胃里暖暖的,似乎一天的寒气都给驱散了。不知不觉,杨梅酒就见底了,春天的时候我泡了三大瓶,起初还红艳艳的,时间长了,就变成淡粉色。我不该放在窗台上,要避光保存就好了。不过酒味很好,白酒的尖锐褪尽了,只有绵柔的甜和润,温了后,更好喝了,常常喝到微醺。
我试过温葡萄酒喝,但不对味,葡萄酒清冽,适合夏天加冰块喝。我也温过梅子酒,也不行,梅子酒适合像糖果一样甜甜口,还是各种用白酒泡各种花果出来的酒适合温着喝,有点劲道,还不伤人。
喝完温酒,当然喜欢读读关于酒的文字,我有一本三联的《酒人酒事》,那天翻着看,连着两篇都写到老北平的大酒缸,合上书,心里大呼,这才是喝酒啊!
这两篇,一篇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是唐鲁孙写的。看完这两篇,我才知道原来老北平有这样有意思的地方,可有意思的地方,都不长久,现在的北京已经没有大酒缸了。
张中行告诉我大酒缸的样子:
关于大酒缸,除了长住北京,年过花甲,刘伶、阮籍一流人物以外,大概没有人知道了。这是一类商店的通称,有如油盐店、点心铺、绸缎庄之类。但比起油盐店等商业,大酒缸的特点尤其明显。就我见到的许许多多说,都是山西人所经营。有不少是家庭铺,夫妻共同经管,但女的照例不出面。规模都不大,门面一间,后面是住屋。前面这间营业室,左右两排,应该放饭桌的地方,放的是酒缸。缸很大,直径也许将近一公尺吧,上面盖着红漆木盖,周围放着坐凳。缸大多是一排三口,因为高,下部一节埋在地下。两排缸再往里,靠一边是柜台,台上放酒具、酒菜等,另一边是菜板、面板等,总起来是既供饮,又供食。大酒缸的营业,顾名思义,主要是卖酒,陈列几口大缸,我想是意在表示,所卖之酒既多又陈。其实缸都是空的,或多是空的,只能发挥一般饭馆桌子的作用。
唐鲁孙说酒缸一半埋在地下,酒沾了地气,酒不上头而且柔和。地道的食客,都不是看那个门面大进那个饭馆的,是走街串巷的寻访,寻访那些有真东西的小饭馆。大酒缸就是他们要寻访的地方,哪家的大酒缸酒味最醇和,小菜最地道,他们心里明镜一样。大酒缸准备的酒菜极其有限,通常只有拌芹菜、虎皮冻、煮花生、盐水青豆、胡萝卜、豆腐乾而已,如果自己带菜来,店里是不会反对的。一些卖烫面饺子,刀削面的小摊贩都爱守着这些大酒缸,酒客酒过三巡,爱叫一碗热热的刀削面,叫几屉热热的汤面饺。有些大酒缸还因为周围有个手艺好的刀削面摊,烫面饺摊,引来更多的食客。
大酒缸好在所费不多,而且喝的痛快。
喝酒讲究个场,一个人独自喝酒没意趣,三五好友凑一块喝才能喝出酒的好,情的深。尤其是这样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大雪飘飘,几个朋友相约深巷里的大酒缸,围坐在一个货真价实的大酒缸边上,边吃边聊,小炉子的水噗噗的开着,随时可以拎过来用做温酒,窗户被水汽盖了,外面的寒冷似乎也被挡住了,酒越喝,话越多。。。
这情形被金受申先生写过:华灯初上,北风如吼,三五素心,据缸小饮,足抵十年尘梦。
这时候的一杯酒比一杯茶,抵得过十年尘梦了。
闲话北京大酒缸
如今生活好了,大家经常为“晚上吃什么呀?”、“咱哪家儿啊”发愁。从小地摊儿到大馆子,夜夜笙歌、觥筹交错、荤素满桌。
过去老北京“下馆子”不像如今这么容易,还是在家吃的时候多,但是下馆子特别讲究。馆子除了饭菜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萦绕其间。老北京有“冷庄子”、“热庄子”、小饭馆儿、小饭铺儿、小摊儿、挑子。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大酒缸。
“大酒缸”当然以大酒缸得名——小店里头没有桌子,而是在贮酒的大缸上盖一个四五厘米厚的朱漆大圆盖儿。一个小店里七八个缸,一个拦柜就开张。过去喝酒,地域性很强。比如北京人喝的酒种类就有限,黄酒:“苦清儿”、“甘炸儿”;露酒:“莲花白”、“茵陈”、“四消”、“黄连液”。而大酒缸买的酒基本都是“官酒”(来路正)——白干儿,产地分东、西、南、北:燕郊、黑龙潭、长辛店、立水桥。
大酒缸的客人多是穷人和跑江湖做买卖的,但文人雅士也有不少喜欢到大酒缸的。雅士喜欢大酒缸的那种味道,穷人则喜欢大酒缸的实惠。大酒缸里面喝酒,酒给的分量足,饭菜两种:“自制”、“外叫”,自制还分做“应时”、“常有”。像是花生米、拌豆腐丝、臭豆腐、大葱摊鸡蛋之类的就算“常有”;要是香椿、藕、螃蟹之类的就是“应时”了。可有一样儿,大酒缸的菜基本都是凉菜,要吃口热乎的就得“外叫”了。“外叫”基本都是小摊儿,摆在大酒缸外边儿候着,有两个特点:一是热,二是荤。酱肘子、酱牛肉、熏肉、炖吊子、卤煮、爆肚儿、白水羊头、活驴香肉……可谓应有尽有。
酒菜多放在白盘儿里,酒具基本是“黑皮子马蹄儿碗”,往朱漆大缸盖儿上一摆——也是一大桌儿!三五知己花个仨瓜俩枣的就能天南地北地穷欢乐一番。春日里,乍暖还寒,就点儿菜、四两白干儿下去,再砸一碗热鱼汤……夏天,拍两条黄瓜、切半拉西瓜,也是它二两!再不觉暑夜漫漫难挨……秋,萧风瑟瑟,哥儿俩到大酒缸——一壶浊酒一盘棋……雪天雪地雪花……屋里暖和,一碟儿羊霜肠,热白干儿一下肚里外不冷。
恐怕大酒缸现今连北京的“记忆”、“往事”都快算不上了,越来越少的人还知道它曾经的辉煌。可大酒缸又是北京大小饭馆里最有特点、最有味道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酒缸的东家、掌柜的、伙计大部分都是山西人。北京人经营大酒缸的人不多,不知其中原委究竟。因此,大酒缸的压轴儿节目往往是山西人的拿手好戏——刀削面。正是: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杨旭)
(责任编辑: 耿博文 )
参考资料:
1.
《大酒缸》有声书在线MP3收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瓮酒缸——七律(仄起新韵)
北京北海团城渎山大玉海:失而复得的国宝:渎山大玉海,曾被道士拿去腌了300年咸菜
【手艺阳羡】老宜兴的乡村做酒
传统相声——57 酒迷
大名鼎鼎的客家米酒
故事:酒迷泡酒缸,死爱喝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