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民间儿歌选--王文宝编选(简介)

最近,淘了薄薄一小册《北京民间儿歌选》,价20,不算太贵,而且还是作者的签名本。


看着这些儿歌,尤其是我小时候还唱过的,便引起了很多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这里有几首当年应该是脍炙人口的,抄下来大家共赏。

 

《上山打老虎》

一二三四五,

上山到老虎,

老虎不吃人,

专吃“杜鲁门”。

神按:看到“杜鲁门”就知道这是五十年代流传下来的一首儿歌。

 

《猴皮筋我会跳》

猴皮筋我会跳,

三反运动我知道,

反贪污,反浪费,

官僚主义也反对。

神按:据我妈说,她小时候的第二句是这样的词,“三反五反我知道”。

 

《小白兔儿》

小白兔儿,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

跑起路来真叫快。

神按: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头两句。

 

《捡到一分钱》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送到民警叔叔手里边。

叔叔把头点。

我高兴的说了声:

“叔叔,再见!”

神按:到我小时候第二句是这样的词,“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丢手绢儿》

丢啊,丢啊,丢手绢儿呀,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儿,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儿快点儿抓住他。

神按:这是幼儿园时候,小朋友做游戏最喜欢唱的一首了。

 

《找朋友》

找哇找,找哇找,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来,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再见!

神按:我小时候第一句是这样的词,“找啊,找啊,找朋友”。

 

《胡噜毛》

胡噜毛,吓不着;

揪揪耳,吓一会儿。

神按:我小时候是这样的词,“胡噜胡噜毛,吓不着;揪揪揪揪耳,吓一会儿”。

 

《大拇哥(一)》

大拇哥,

二拇弟,

中鼓楼,

一出戏,

小妞妞。

神按:据我妈说,她小时候的第二句是这样的词,“大拇哥,二拇弟,三指楼,四拇戏,小妞妞”。

 

《拉大锯(三)》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

小外甥,你也去。

神按:这一首是耳熟能详的了。

 

《大西瓜圆又圆》

大西瓜,圆又圆,

吃到嘴里甜又甜。

 

《小羊儿乖乖》

“小羊儿乖乖,

把门儿开开。”

“不开,不开,我不开,

妈妈不回来,

谁来也不开。”

神按:这首儿歌是说狼外婆的。

 

《小耗子儿上灯台》

小耗子儿,上灯台,

偷油儿喝,下不来。

“吱儿吱儿”叫奶奶,

奶奶不来,

叽溜咕噜滚下来。

神按:有耗子,有灯台,足见这儿歌有年头儿了。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

哭哭咧咧要媳妇儿。

要媳妇儿干嘛呀?

点灯,说话儿,

吹灯,做伴儿,

明儿个早晨起来梳个小辫儿。

神按:这首儿歌是过去老太太在门口哄孙子最爱唱的。

 

《女大十八变》

女大十八变,

越变越好看。

神按:现在不仅女大了,在中性化来临的时代,男大也一样。

 

《水牛儿》

水牛儿,水牛儿,

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哎。

你爹,你妈,

给你买烧肝儿烧羊肉哎。

你不吃,你不喝,

让小狗儿小猫儿给叼了去哩。

神按:我就记得“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儿哎”,后面的都没印象了。

 

《缝缝补补又三年》

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神按:现如今,穿衣服的时间单位论“季”。

 

《头伏饺子二伏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神按:这是老北京夏秋伏天时的歌谣,我家现在还按这个时令煮饺子、煮面、烙饼摊鸡蛋呢。

 

《大年初一扭一扭》

老太太,你别馋,

过了腊八儿就是年。

腊八儿粥,喝几天,

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炖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儿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神按:这首儿歌叙述了从腊八到新年要做的各样事情,是老北京民俗的一个体现。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神按:耳熟能详的“数九”歌谣,应该很多地方的人都会,不只北京一地。

 

《大头大头》

大头大头,

下雨不发愁,

人家有雨伞,

他有大头。

神按:我小时候最后一句是这样的词,“他家有大头”。

 

《捞小尾巴儿鱼》

一网不捞鱼,

二网不捞鱼,

三网就捞小尾巴儿鱼!

神按:这是小时候做游戏的时候唱的一首儿歌,不过,我小时候最后一句是这样的词,“三网捞了个小尾巴儿尾巴儿鱼!”(尾,在这里读椅)

 北京童谣--刘锡诚

    北京童谣在全国称得上是重要的一家。  曾经被一些知名的文学和文史大家们给予关注。时隔8、90年后, 几乎被北京的文化人忘记了。“搞笑”成了北京的文学名牌。当局者当然只顾搞他们的文化产业,不会把这些出自童稚之口的小儿语放在心上。几年前,笔者一时兴起,想推动一下,后来北京童谣被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宣武区一所小学作为保存和传承基地,搞了教材。也还值得称道。有关时政的童谣很自然地被淘汰出人们的视野了。生活类民俗类的童谣还在儿童们口头上唱着、跳着,几年过去了,此事也无声无息了。倒是福建的同行们热心此事,把他们那里的传统童谣推进了国家级名录。

不过,除了早先的外国学者和当年的常惠等许多北京文学家、民间文学家的贡献外,当代也还有人做了不少工作,应该记住。薛汕于1958年编了《北京的歌谣》,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王文宝编的《北京民间儿歌选》,于1982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赵晓阳编的《旧京歌谣》于2006年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董梦知著《当代北京歌谣史话》2009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还有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出版了光碟,给儿童们和教师们提供了提供了音响版本。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现发一组前辈学者们搜集的“北京童谣”在此,作为纪念。

——2010-05-30 

 

               看见她(1)

  太阳出于来一点红,

  人家骑马我骑龙,

  骑真龙,过海东,

  海东有我丈人家。

  大舅子看见往里让,

  小舅子看见往里拉。

  丈母娘下炕就烧茶;

  一碗茶,没喝了,

  隔着竹帘瞧见她:

  青缎中衣裤桶扎,

  月白小袄狗牙掐,

  小红鞋儿,二寸八,

  上头绣着喇叭花。

  等我到了家告诉我爹妈:

  就是典了房子,出了地,

  也要娶来她!

  (常惠搜集,《歌谣》第62期,1924年10月5日)

             看见她(2)

  沙土地儿,跑白马,

  一跑,跑到丈人家。

  大舅儿汪里让,

  小舅儿往里拉,

  隔着竹帘儿看见她:

  银盘大脸黑头发,

  月白缎子棉袄银疙疸。

  (意大利。韦大列收集,《歌谣》第62期,1924年10月5日)

      看见她(3)

  脸儿大大的四方白净净的,

  长得赛似银盘;

  头发黑黝黝的梳了个大辫子;

  上身穿一件月白色缎子小棉袄,

  掐着“狗牙”的边儿,

  缀着银疙瘩似的纽扣儿;

  下身中衣是青缎子做的,

  裤筒紧紧扎着;

  脚上穿的一双小红鞋儿那有三寸!

  刚刚只是二寸八分,

  鞋面上还绣着喇叭花呢。

  (引自董作宾《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歌谣》第63期)

        羊

  羊,羊,跳花墙。

  花墙破,驴推磨。

  猪挑柴,狗弄火。

  小猫上炕捏饽饽。

  (北京,鲁 迅收集)

     小轿车

  小轿车,白马拉。

  唏哩哗啦[1]或娘家。

  (北京,鲁 迅收集)

  [1]原注:铃铛之属也,非指人声。

      风来了,雨来了

  风来了,雨来了。

  各上背着鼓来了。

  这里藏?[1]

  庙里藏。

  一藏藏了个小儿郎。

  儿郎儿郎你看家,

  锅台[2]后头有一个大西瓜[3]。

  (北京,鲁 迅收集)

  [1]问词,犹言哪里藏也。

  [2]灶头也。

  [3]案此歌当风雨将至时,小儿群集而唱之。

        棉花桃

  棉花桃,满地蹦[1]。

  姥姥[2]见了外甥甥[3]。

  (北京,鲁 迅收集)

  [1]踊也,跃也。

  [2]外祖母也。

  [3]第二甥字不知本字,系动词,谓甚爱也。

          袁世凯

  袁世凯,

  瞎胡闹,

  一街的和尚没有庙,

  不使铜子使钞票。

  (北京)

           打头吠

  打头吠,一只鞋,

  打二吠,充太爷,

  打三吠,吃包子,

  打四吠,挨刀子。

  (北京)

          红日光

  红日光,

  照东墙,

  嫂嫂不如我亲娘,

  有东西,给我吃,

  给我穿上新衣裳。

  如今亲娘见不了,

  想要吃穿梦一场。

  (北京)

          蚂螂

  蚂螂!蚂螂!

  过河来,

  东边儿打鼓,

  西边儿敲锣来!

  (北京)

            小妹妹骑驴

  小妹妹骑驴我骑马,

  我带小妹妹打前敌,

  小妹妹死了,

  我也不能活

  阴曹地府等等我。

  (北京)

          花猫儿叫

  花猫儿叫,

  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

  小子要炮。

  (北京)

          娶媳妇儿的

  娶媳妇儿的门口儿过,

  宫灯戳灯十二个,

  旗锣伞扇站两旁,

  八个鼓手奏细乐。

  轿子抬到姑娘走,

  抬到婆家的大门口,

  进门儿,入洞房,

  去会小情郎,

  娶了三年并五载,

  丫头小子没处儿摆。

  (北京)

          麻子麻

  麻子麻,上树爬,

  狗又咬,人又拿,

  吓的麻子摔了个麻跟头。

  麻大钱,买了个麻烧饼,

  麻子吃,麻子看,

  麻子打架麻子劝,

  麻衙役,拿板子,

  单打麻子的屁股眼儿。

  (北京)

          有个妞妞不害羞

  有个妞妞不害羞,

  拿着竹竿拘水牛,

  水牛拘了真不少,

  攥着两把兜着一兜。

  (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儿歌资料
北京童谣传唱八百年
想起一首童谣
毛妈2周年,儿歌童谣资源大赠送啦!
防避祸端又一招
口语交际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 PPT课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