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破闷儿(专辑)
破闷儿 岫岩民间谜语
文化中国-中国网 责任编辑: 老北
“闷”是辽宁岫岩民间对谜语的俗称,按照当地人的发音习惯,“闷”常常被读为“闷儿”,“谜语”这样正规的称呼是很少听到的。当地人把猜谜语称为“破闷(儿)”“猜闷(儿)”或“懈闷(儿)”。据老人们讲,“闷”的题材十分丰富,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钻的、灶上使的、家里用的、田里种的、盆里栽的、檐下养的、垄上开的、嘴里塞的……都能在“闷”中找到生动的展示,如以年画为题而出的“闷”——“溜墙走,贴墙站,光穿衣服不吃饭”。
“破闷”在岫岩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多以口传心记的方式流传至今,如今六七十岁的老人一般都能信口说上几个。家住岫岩镇蓝旗村五间房居民组的徐桂兰老人今年69岁,是村里的“破闷”高手之一。徐桂兰文化程度不高,只在“大跃进”时断断续续读过3年夜校。可是,她懈起“闷”来却是技艺高超,村里的大学生也比不过她。老“闷”只要从她的耳朵里一过,十有八九都能给懈出来。徐桂兰不仅能“懈闷”,“出闷”也很拿手。她出的“闷”往往都是即兴而发,张口就来,如以蘑菇、核桃、桃子、樱桃为题而出的“闷”——“老大草里爬,老二一脸疤,老三歪歪嘴儿,老四一包水儿”……
在蓝旗村,像徐桂兰这样会“破闷”的老人很多。据梁世红介绍,她们这代人的童年没有太多的娱乐消遣方式,破闷、讲故事、哼小调就是最大的乐了。那个时候,晚饭后纳凉、生产队干活间歇,人们就会聚拢在一起,在树下,在山边地头,都少不了“破闷”的人。村里已故的岫岩民间故事家佟凤乙、李成明,当年也都是“破闷”的高手。
据徐桂兰的妹妹徐翠清讲,当时“破闷”还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规矩,那就是“不带报输”,即:“闷”说出来以后,“懈闷”的人不能向旁人索取答案,也不能向“出闷”的人索求答案,只能硬猜。所以,在徐翠清这辈人年轻的时候,谁都以能有个别人懈不出的“闷”为宝贝,谁也不会将“闷”的答案轻易告诉别人。比如徐桂兰当年以擀面条为题而出的“闷”——“一片浮云九地遮,好像霸王推撼车,五虎拿下晴天斩,一道板斧斩白蛇”,就曾足足憋了佟凤乙两天,才破懈出来。
据不完全统计,岫岩民间“闷”的总量可达千余则。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对民俗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输入对民俗文化的渗透和更多娱乐方式兴起对民俗文化的挤压,储量丰富的“闷”已渐行渐远。如今,二三十岁的人对“破闷”已经不再抱有浓厚的兴趣,“闷”正在淡出人们的生活。目前,岫岩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针对“破闷”的濒危状况进行了一定的保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将搜集到的“闷”编辑成童谣集、儿童拍手歌集和儿童连环画集等美好愿望,至今还不得不停留在创意阶段。(卢亚卓)
“破闷儿”,是我老家屯子里的“土话”。
它的意思狭义地说,就是猜谜语。
但是从广义上说,又不全是猜谜语,它还包括我们现在说的“智力测验”或是“脑筋急转弯”以及“饶口令”,甚至把一些有趣的算术题也列入其中。
说得直白一些,“破闷儿”是在那个年代里老百姓娱自乐的一种活动。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小的小山村,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往来,是很封闭的。早年间,特别是冬天,漫漫长夜,无以聊赖,那时候家家都穷,连晚上点灯用的油都得算计着使用,哪有什么娱乐活动呀,便在漫漫长夜中,首推的事儿便是“讲古”,就是讲故事,我在小的时候,时常能听到的便是“秦英证西”、“罗通扫北”、“双锁山”(也叫高群宝下南唐或是刘金定招亲)、“呼延庆打擂”、“薛仁贵征东”之类的故事。
然而,这种“讲古”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有的或是能组织起来的,因为需要有“讲古”的人,而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能讲的人,只有那么几个,而且还得看他有没有时间或是有没有兴致。
于是乎,这二等的娱乐活动“破闷儿”便是能经常开展的了,因为这种活动无须有专门的人或是组织者,谁都可以参加,谁都可以出题,谁都可以答题,所以参与的人多,也热闹,更招小孩子们喜欢。一旦有了这种活动,许多淘气的小孩子都收敛了野性,乖乖地在那里享受着“破闷儿”带来的欢乐。即使是自己没有猜到那谜底,但是在听到了公布的谜底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心情,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
由于有这样的活动,所以便有更多的人四处收集谜语,以期有一天也来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记得有一个比我大些的姓王的小朋友,有那么一天,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一个有趣的算术题,那题目大约是:有一只老母猪,有18个奶头,走一步,甩3甩,问走了108步,甩了多少甩?不期我的这位小朋友一激动,只记住了前半截,后半截忘了,便说道:有一只老母猪,有18个奶头,走一步,甩3甩,走到南墙根底下,一个劲地甩,问甩了多少甩?
听的人先是怔了一下,但是很快便明白了,大家哈哈一顿狂笑。
我最早接触数学里的“鸡兔同笼”(当然也还有什么大小和尚吃馒头之类的题)问题就是在这种场合里,所以在上学后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这一类的算术题已经熟烂于心了。
记得还有一个饶口令,也很有趣,是在这种场合里的“经典节目”:炕头一窝鸡,炕稍一堆坯,不知道是鸡碰坯,还是坯碰鸡。
这几句不算太坳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挺难的,最关键的地方是一不小心,便说“下道”了。(“下道”是我家乡人指的一种下流的话,大概是指“不走正道”的缘故吧?也可能那时候那些老百姓便知道了,不走邪路,嘿嘿。)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谜语,在这些谜语里,最有趣的还是昨天说的那种“荤破素猜”的谜语,因为它能博得劳累一天的农民心里上的满足。
除了昨天那两则外,又想起了还有这样几则,不妨也放在这里,供朋友们一乐:
一、
朝天一个洞,里面热烘烘,进去硬邦邦,出来软绒绒。
答:烤红薯。
二、毛对毛,肉对肉,一宿不挨就难受。
答:眼睛。
三、一物七寸长,小姐带他上绣房;半夜里来流出水,只见短来不见长。
答:蜡烛。
四、两人对着站,脱了衣服干,为了一条缝,累出一身汗。
答:锯木头。
写到这里,便得再感谢一下宋文丁朋友了,他今天早上给我出了一个谜语,也算是这一类的,便一并放在这里:
朝天一道缝,俩人在那弄。一人不弄了,一人直梗了。(打一劳动场面)
下面这个是朋友“徐州老汪”发给我的,也放在这里:
上面的腰酸背痛,下面的顺势而动,忙来忙去就是为了一道缝。(打一劳动场面)
由于这两个谜语是朋友的,我就不便讲谜底了,得尊重人家的“知识产权”么!请朋友们先猜着,找个机会让他自己来公布谜底吧!
呵呵,农民,自有农民的乐趣与追求,又何必责怪他们“下道”呢?
须知道,那漫漫长夜,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做什么呢?呵呵,
【我相信,你不会以为我在这里搞“精神污染”吧?当然,你若是这样想,我也没办法,只好先说一句对不起了!最好别让让网监来删,嘻嘻。】
【宋文丁朋友说,他那个谜底是铡草;徐州老汪朋友说,他这个谜底是锯木头。-------我想了一下,准确地说,这个应该是用“戗锯”破木头,就是把原木加工成木板,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的工作。】
呵呵,忘记公布昨天的谜底了,现在补上:
第一个,许多朋友都猜到了:刷牙。------------第一句,牙刷,第二句,动作。
第二个:第一句,毛笔;第二句:砚台;第三句,研墨;第四句,画画儿。
所以说,这个谜底是画中国画儿。
(有一位朋友猜说是写大字,已经十分接近谜底了!)
朋友“松下客”先生在留言中说道:
农村这样的谜语很多,记得有一个:你肚挨我肚,你肚有我半截物。(磨盘)
破闷儿
作者:李桂霞
现在的孩子们有电子游戏,有布艺娃娃,有电脑,有电动玩具,有很多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可供他们娱乐、玩耍。我们小时候,可没有这些要花钱才能得到的乐趣,但是,我们每天都过得兴高采烈的,我们每天除了在外面疯,捉迷藏、抓坏蛋,玩石子、弹溜溜……外,阴天下雨刮大风的时候,我们在屋子里也有享不尽的乐趣,我们总会缠着妈妈讲故事,妈妈如果说没有故事讲了,我们就会缠着她给我们“破闷儿”吧。“破闷儿”就是出谜语,大多都是打一个物件的。我从小长在林区,我们林场的人大半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我们黑龙江本地的人反而少,特别是满族人更少。妈妈是满族,所以,我总觉得我妈妈与别人的妈妈不同,我总认为我的妈妈讲的故事,破的“闷儿”比别人的妈妈有意思,(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妈妈读过六年小学,比别人的妈妈有文化)因此,常常去邻居家和人家的孩子们比着看谁破的“闷儿”多,看谁能把谁难住。特别是姥姥每年都要来我们家“猫冬”,姥姥比妈妈还有才,除了比妈妈唱歌好听外,破的“闷儿”更多,而且姥姥破的“闷儿”大多都是农村的用具物件,我们要有十分的想象力,才能想得出“碾子”、“苞米”、“辣椒”……的样子来。可我们总是乐此不彼,只要看见姥姥有时间,就会缠着她给我们唱歌、“破闷儿”。
最近,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就会回想童年的日子,虽清贫但很快乐的时光,总会给我很多生活的启迪,那些“闷儿”几乎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走远,可是细想想还能回忆一些出来,于是拿出纸笔,把这些民间的“闷儿”记录整理一下:
1、          不点儿不点儿,浑身是眼儿;(打一日常用物件)
2、          不大不大,浑身是把(读四声);(打一植物名)
3、          远看像个牛,近看没有头,嘴里吃黄金,肚里滚绣球;(打一农村生产工具)
4、          远看又红又绿,近看有男有女,跟他搭话,不言不语;(打一家里装饰)
5、          扶墙走,扶墙站,光穿衣服不吃饭;(打一家里装饰)
6、          金钩挂银钩,常在水里游,不怕使劲儿摁,就怕慢慢揉;(打一吃的东西)
7、          上山直勾勾,下山滚绣球,摇头梆子响,洗脸不梳头;(每句话都是一个动物名)
8、          老大老大,四脚拉胯,嘴里吃人,肚里说话;(打一物)
9、          老大房上坐,老二地拉磨,老三一撮毛,老四炕上坐;(老四这个我记得不扎实,肯定不对,有知道的请补充,每句话打一物)
10、     一棵树,结俩梨,宝宝看了就着急;(打一人体器官)
11、     两个小孩一般高,出门就摔跤;(打一日常用品)
12、     两个小孩一般大,出门就打架;(打一日常用品)
13、     南天门照镜子(这是妈妈给我们讲了三国的故事之后出的“闷儿”让我们打一人名);
14、     够不着的菜,煮不熟的菜;洗不净的菜;咬不动的菜(材我们的口语也说成菜)(每句话都打一物)
15、     十个加十个还是十个;十个减十个还是十个;(打一物)
16、     站着没有坐着高;(打一动物)
17、     两个弟兄一母生,他们不是亲弟兄,一个长江去玩水,一个在家叫五更。(打两种动物)
18、     一母所生弟兄多,先生弟弟后生哥,小事问弟弟,大事问哥哥;(打一人体器官)
19、     小瓢小瓢,掉地上找不着;(打一件事儿哈哈)
20、     小瓢小瓢,里外长毛;(打一动物器官)
21、     一个人,本姓王,兜里揣着两块糖;(打一字)
22、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上十对下十,日头对月亮;(打一字)
23、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石头上;(打一字)
24、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两棵树,长在手尖上;(打一字)
25、     南边来个白大姐,没有骨头没有血;(打一食物)
26、     两只小罐毛嘟嘟,里面有个小黑球;(打一人体器官)
27、     一座山上两个人,只能听着难见面;(打一人体器官)
28、     见面跟你学,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打一物)
29、     兄弟六七个,围着柱子坐,一朝要分开,衣服全扯破;(打一食品)
30、     一个小房四方方,一百个兵马在里藏,谁先出来谁就灭亡;(打一物)
31、     千层褥千层被,黑小子在里睡,红小子一叫门,黑小子就蹬被;(打一物)
32、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扎在地底下;(打一食品)
33、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打一食品)
34、     南边来群鹅,提里突鲁跳进河;(打一食品)
35、     小猪、小猪不吃糠 照它屁眼打一枪;(打一物)
36、     小匣小匣里面装了五个老答;(打一物)
37、     红嘴绿莺歌;(打一食品)
38、     为打你打我,为了我打你,打得你皮开,流出我的血;(打一昆虫)
39、     身穿绿袍头戴花,跳进河里没人拉,要是有人拉一把,一身绿袍脱给他;(打一物)
40、     南边来个黑大汉,腰里别着两把扇,走一步,扇一扇,阿弥陀佛好热的天;(打一动物)
41、     锅台一棵树,十个小孩搂不住;(打一物)
42、     铜锤铁把,猜不着就打两下;(打一食物)
43、     上有绫罗宝盖,下有八字分开,见人弯腰施礼,为了求人借财;(打一字)
44、      山长毛,地长包,河长骨头,路长腰; (每句话一物)
45、     白胖白胖,越打越胖;(打一食物)
46、     南边来个大狸猫,蹶着尾巴躬着腰;(打一物)
47、     倒士脸上一对眼,和尚脚下踩根巾,本是平常两个字,难死多少读书人;(打两个字)
48、     远看像个狗,近看也像狗,打它它不走,拖着它才走。(打一物)
49、     层层石头不见山,短短的路程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打一物)
50、     老大草里爬,老二一脸疤,老三歪歪嘴儿,老四一包水儿(每句话打一水果)
51、     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田边没有地边有,水中没有池中有。(打一字)
52、     有个老师不说话,肚里学问大,你如不识字,可去请教它。(打一物)
53、     一点一横,俩眼一瞪(猜一字)
54、     一块铁,四下裂,要穿衣,少不得。(打一生活用具。)
55、     一个大嫂满脸疤,上边吃,下边拉。(打一厨房用具)。
56、     一棵小树不大高,上面挂些紫荷包。(打一农作物。)
57、     东间西间,两个小孩打秋千。(打一首饰。)
58、     红河对红河,里边有个不拉蛾。(打一器官。)
59、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阳,倒山不下雨,地下水汪汪。(打一字。)
60、     口里吃,腚里拉,拉不出来用手抓,(打一用具)
61、     两棵大树,枝枝杈杈,长在半空,大手来架(打一字)
62、     东西南北路两条,二人下凡带把刀,女子怀中抱一子,两棵绿竹通天高(每句话各打一字)
63、     夫人头戴两朵花,骑马走娘家,一月才到达(打一字)
64、     三人同日去观花,百友原来是一家,禾火同在一起住,夕阳西下两个瓜(每句各打一字)
65、     春天人走日高飞,树下木又化成灰,人王腰中别双锤,运粮将军不带盔(每句话各打一个字)
66、     一点一横长,梯子顶大梁,大口无下颏,小口里边藏(打一字)
67、     一字九口,世上少有,当过丞相,住过徐州(打一字)
68、     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将在中笑嘻嘻,五个卒子全用到,为何输了这盘棋?(打一字)
69、
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常常要破的闷儿,总会有聪明的孩子能先猜出来,如果哪个孩子猜不出来,就会悄悄地去问大人,或者找知道答案的人讨教,别人是不会告诉他的,一直让他憋着,憋个一天两天实在不行才告诉他。现在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少了,好怀念那个时光。所以,请读贴的朋友把你们知道的“闷儿”写在这里,在此多谢了!
破 闷 儿
乐 水
破闷儿,就是出谜语和猜谜语。这个词儿是北方方言,虽不及普通话全国都懂,可却有它独特的意蕴。破闷儿,既可理解为“破解闷藏不露的谜底”,也可理解为“消解无聊与烦闷”,可见,破闷儿较之猜谜,更多一层情趣味儿和生活味儿,破闷儿既可益智,又可怡情,是茶余饭后老少皆宜的一种文化生活。
下面就出几则,聊助诸君一乐:
1、一物生得怪,六心五在外。二十三个肚子,二十三个盖儿。(打一种常见动物)
2、一物生来真奇怪,它是人间一盘菜。娘死以后它才生,它死以后娘还在。(打一种植物)
3、有厅有堂又有楼,笙歌鼓乐闹春秋。万里军征只转瞬,洞房花烛假风流。(打一事)
4、走遍天下脚不移,吃香喝辣腹中饥。腰缠万贯仍未富,淋雨坠河不湿衣。(打一事)
5、人在我肚里,我在人肚里。人不在我肚里,我不在人肚里。(打一物)
6、两小娘子瘦身材,捏着腰儿腿便开。若想品尝滋味好,请君张口伸舌来。(打一物)
7、想当年,头戴红缨小帽,身穿罗裙数套,谁不夸奴家俊俏?现如今,衣衫破了,只落得人老珠黄,形容儿枯槁。到头来,齿脱发落,一骸枯骨,付与那,烟熏火烧。(打一物)
8、一道浮云大地遮,好像霸王推旱车。五虎拿下擎天柱,一片刀光斩白蛇。(打一事)
9、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打外国国名一)
10、花褪残红青杏小(打外国国名二)
11、一属五官,一属六畜;一属五谷,一属七色。(打两字的调料名)
12、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三个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打一字)
13、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打一字)
14、相许无言送秋波。(打一字)
15、半解衣裙半带羞。(打一字)
16、相逢西湖畔,泪别断桥边。(打一字)
17、别后相思尽化诗。(打文学名篇一)
18、青梅煮酒论英雄。(打我国一少数民族)
19. 下楼来,金簪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有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打10个字)
20、登山观瀑。(打一熟语)
当您运用您的学识与智慧,猜解出谜底,一定有豁然开朗的愉悦与痛快,当您再将谜底与谜面互相参阅的时候,您一定为二者天衣无缝的契合而嘉许,一定对制谜者得智巧而赞叹!在猜解的过程中,领略到破闷儿的智趣、巧趣、雅趣,当然,还有俗趣。
附谜底:
1、  人
2、  木耳
3、  唱戏
4、  做梦
5、  紫河车(胎衣)
6、  筷子
7、  玉米
8、  擀面条
9、  以色列
10、          不丹,刚果
11、          味精
12、          森
13、          至
14、          杵
15、          群
16、          湘
17、          离骚
18、          维吾尔
19、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0、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经典字谜大全
2015央视中国谜语大会部分谜语及谜底[2015]
谜语(含谜底)
2016年央视谜语大赛谜语整理
水火相容 (打一字)_谜语大全
谜语(14)日下一横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