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歌谣与婚俗--董作宾(电脑藏书)
喜歌的整理与研究,最早由北京大学《歌谣周刊》(下称《歌谣》)发起。
  《歌谣》自第五十六号(1924年5月25日)始,连续推出四期“婚姻专号”,在较为系统地介绍全国各地婚俗的同时,也赋予与婚庆仪式密不可分的喜歌以全新的学术意义。
  专号开篇是董作宾先生《一对歌谣家的婚仪》,记录了胡适先生在婚礼上所念通行于江苏涟水等地的“结婚歌”,胡先生并且即兴创作了一首。董文的价值,在于唤起人们对喜歌的关注。专号之四(1924年6月15日)白启明先生《河南婚姻歌谣的一斑》,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一篇介绍河南洛阳、南阳等地喜歌的专文,开了搜集、整理与研究当下喜歌的先河。
  《歌谣》第七十二号(1924年12月14日)第一版魏建功先生的文章《嘏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其家乡如皋以及南京、扬州地区流行的喜歌——魏先生称之为嘏词,并云其“一方面可为风俗学材料,一方面可为心理学材料”。文章罗列的喜歌计有新人下轿、拜天地进新房、送房、请新人、敬酒、新人坐帐撒帐等,并从文字学等角度解释了“嘏词”一词的来源,又指“喜歌儿三字很可以做嘏词的训义”。
  同期《歌谣》刊登了钟敬文先生的《潮州婚姻的俗诗》,云其“从坊间找到一本小诗册,署名为‘新娘诗’——又曰‘伴娘诗’”,里面“共有俗诗二十馀首,自首至尾,都是以潮人结婚时的仪式为题材的”,“虽然大部分的思想是陈腐得不堪,可是在民俗研究上,不但不嫌弃这个,而且可以说是极需要”。钟文在肯定喜歌的民俗研究价值的同时,明确指出其仪式歌身份。
  《歌谣》八十一号(1925年3月8日)王文彬先生文章《关于完婚的几首歌谣》,以采风的形式,记录了其家乡婚礼上流行的喜歌,惜未注明发生地。八十八号(1925年4月26日)顾颉刚先生《吴歌甲集附录》之《写歌杂记》,第一节曰“撒帐”,由《陔馀丛考》等文献探讨撒帐风俗由来,较早地将文献与喜歌整理、研究结合起来。
  《歌谣》二卷第十七期(1936年9月26日)徐芳先生的《北平的喜歌》,第一次将喜歌分为贺娶亲、贺嫁女、贺生子、贺新年、贺建房、贺开张等六类。至此,“喜歌”的名称与类型大致确定。二卷二十五期(1936年11月21日)李家瑞先生《谈嫁娶喜歌》重点讨论拦门歌、撒帐歌、闹房歌,文章总结云:大凡喜歌,大都临场杂凑,或改头换面,无一定格式,不过都要趁韵,语句以吉祥言词为主,多子多孙次之,民间婚嫁之普遍心理,大半可以由此窥知,况亦为平民歌曲之一种,自有研究之价值也。按在魏建功先生民俗学、心理学之外,李氏特别点出喜歌“平民歌曲之一种”身份,尤其重要。
  《歌谣》三卷七期(1937年5月15日)吴晓铃先生《撒帐词》、叶德均先生《明代撒帐歌钞》,是两篇说撒帐歌的专文。两文均从明清戏曲、小说等文献中挖掘材料,表明喜歌研究渐趋深入、细致。
  同期杂志有陈力《江苏喜歌》,忠实地记录了其时通行于江苏淮安、沭阳等地的闹房歌、送房歌。如通行于淮安地区的闹房歌云:一看新娘喜连连,低头拾到太平钱。太平钱上四个字,荣华富贵万万年。“荣华富贵”云云,即为喜歌中最为常见之“关键词”。
  以上为北京大学《歌谣周刊》时期的喜歌整理与研究概况。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的喜歌整理与研究,可以看作“是北大事业的一般继续”(见钟敬文为上海书店重印《民俗周刊》所作序言),但袁洪铭《东莞婚嫁礼俗之记述》(第一百一十四期)、刘伟良《东莞婚歌研究》(复刊第二期)对铺床歌、哭嫁歌的记录与研究,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尤其是后者,是对喜歌徐芳喜歌分类的一大补充。
  此一时期的喜歌整理与研究,其价值有三,一是引起人们对作为仪式歌的婚嫁喜歌的重视,二是以实录的形式,保存了相当珍贵的喜歌资料,三是对喜歌所反映的极为丰富的民俗事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讨论。缺点是有欠系统、深入、全面——没有对喜歌的源流进行细致的梳理,没有结合传统礼制对喜歌的功用进行深度解读,没有在传统文化心理等层面,对喜歌进行全方位的观照。
  1949年以后(主要是近30年),各地陆续启动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搜集、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原生态喜歌,一些区域性的哭嫁歌专集、婚俗与婚礼歌著作(主要是少数民族地区)相继问世。谭达先先生的《中国婚嫁仪式歌谣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90年3月版)是唯一一部综合研究喜歌的专著。谭著对喜歌的历史、种类、艺术特色等进行了爬梳与分析,但是有如下不足:一是其立足点是文学的而非综合的。二是文献储备不够充分,如在论述喜歌历史的时候,忽视了敦煌遗书中下女夫词的存在;对文人创作的催妆诗、催妆词与喜歌的关系缺少关注;认为《清平山堂话本》中《快嘴李翠莲记》所记喜歌为宋代作品,亦有欠妥当,因《清平山堂话本》(包括陈元靓的《事林广记》,其中有撒帐歌、拦门歌等)内容屡经改窜,已无法还原其真实面目,在断代上,至今存在争议,与其说李翠莲所念为宋代喜歌,不若称为宋元喜歌稳当。事实上,南宋人史浩撰《鄮峰真隐漫录》卷三十九《撒帐文》,才是货真价实的宋代喜歌。三是在喜歌种类的划分和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有不当之处。如其受《歌谣周刊》白启明文章的影响,误将撒谷豆歌作撒盖头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婚俗恒久远,喜歌永流传
幸有年年端午岸,荻花万亩九歌燃|端午词
广州民俗研究
中国诗歌会
民俗学经典书目
钝吟杂录清·冯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